<p> 这些年,游览的名山大川不算少,那些名胜虽奇虽美,但总感觉与我隔着一层厚厚的什么;而我,也只是一个匆匆赏景的过客。让我有亲切感的旅游是这一次——康家湾之旅。</p><p> 在故乡,除了马厂梁,康家湾应是我最熟悉也最有“温度感”的故地之一了。记忆里,康家湾是有大小之分的:河槽之南沟岔里那几户人家为小康家湾,河槽之北较为平坦处的那个村庄为大康家湾。而小康家湾是从马厂梁抄近路去巨宝庄的必经之地。那确是一个湾,不走到跟前,你不会知道前面会有村庄。侧着身子、小心翼翼地顺着一条陡峭的坡道挪下沟,再猫着腰爬上沟,就已经过了小康家湾。过了小康家湾,踩着几块儿卵石过一条小河,迎面一道缓缓的坡面上,东西向分布着十几或是几十间低矮的土屋,那就是大康家湾。大康家湾是文友曹哥的第二故乡——半个世纪前,曹哥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与康家湾的父老乡亲结下了深情厚谊。这是我们一行19人参加完首届“薛岗山文学奖”颁奖活动暨《书画品丰川》赠阅仪式后的康家湾之旅的一个缘由。</p><p> </p> <p> 对于这样一次旅游我是期待的。2020年8月9日早晨,刚立秋的丰镇已有了清凉的舒适感。在预约的登车点——党政大楼前,我与另几位文友相会。有几位年轻文友,虽然只是在颁奖活动时才第一次见面,但早已在一个“群”里,便也一见如故、无拘无束、有了轻松愉快之感了。</p><p> 我小时候,迎宾路还没有路,叫作大西滩。那是一片广阔的湿地。从马厂梁下丰镇,走到这一带,我便挽起裤管,一手提一只母亲做的布鞋,“啪啪啪”走在“水泥”路上,有时脚下会溅起水花。如今,这里已经是一条宽阔气派的迎宾路了。迎宾路双向八车道,上午八点,已是车水马龙了。街道两旁的建筑,让人有了现代化城市的感觉。车上迎宾路,由西出城,绕过高速公路收费站向西,便上了乡间真正的水泥路。前一段,文友们在群里说,丰镇干旱的厉害。大概是近来得雨,路两旁的庄稼并不显旱,土豆、胡麻正在放花,已吐穗结棒的玉米足有一人多高,看样子收成错不了。</p><p> 小时候需要步行两个小时的路程,还没有赏足路边的风景就到了,也就十几分钟。而曾经,我从未把那些看惯了的庄稼当作风景去欣赏。</p> <p> 汽车拐一个小弯,停在一处空闲的大院里。下了车,我们走进了相邻的又一个大院。这大院的主人叫万千。万千是曹哥的兄长,大曹哥两岁,他们虽然没有血缘关系,却有超过半个世纪的交情。他们一个城里,一个村里,却从未间断过来往。</p><p> 万千的院子里,一溜五间大正房,宽敞舒气。枝繁叶茂的李子树上果实累累。一大片玉米,穗头快及屋檐。屋旁那条被拴着的小狗,前爪探起,一跳一跳,“汪汪”着,却并无恶意,像是在欢迎我们这些不速之客。</p><p> 显然,万千是一户殷实人家,日子过得正旺。</p> <p> 曹哥在万千家像回到自己家一样。</p> <p> 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没有冲淡这弟兄姊妹的情谊。</p><p> 见了我们,万千并没有多少寒暄,只是笑,故乡人的憨厚、质朴、热情都写在了脸上。</p> <p> 如今的康家湾,已彻底颠覆了我对它的印象。一幢幢崭新的红砖瓦房掩映在绿荫里。紧贴村庄的那条平展展的水泥路上,不时有轿车鸣着短笛驶过。老乡告诉我,我所说的小康家湾早已没人住了,都搬迁到大康家湾了。</p> <p> 为了这一游,曹哥两天前就打了前站。很明显,万千也把我们当作最尊贵的客人接待。看样子,还请了帮手。我们走进屋,几个人正在忙活。一笼齐整整、像工艺品的莜面窝窝已经摆放在炕上,热气腾腾的厨房里,黄灿灿的素糕已上了案板,一位兄弟正在忍着烧烫双手不停地搋糕。我虽只是从曹哥那里听说过万千,之前并未见面,但走进万千的院子,却有回家的感觉。</p> <p> 巨宝庄水库,建于1958年。水库的大坝上,留有我父亲的汗水。康家湾就位于坝下,而生我养我的马厂梁,位于库区的另一端。雨水多的年份,我们的屋后便是水库。一早,站在院门口,可见水库里打鱼的那叶小木船。现在想起来,那是一幅好美好美的风景画。</p><p> 秋天,是鱼排卵的季节,我们叫鱼摆子。一条条一拃长的鲤鱼、鲫鱼游到浅水处排卵。瞅一个风平浪静的夜晚,我穿着水鞋,一手手电,一手铁杈,屏声敛息,在水草里仔细搜寻,瞅准了目标,“嚓”的一杈下去,那鱼便摆动着进了我斜挎着的胶皮水斗里。第二天中午,餐桌上便有了美味。</p><p> 冬天,水库结了厚厚的冰层,那便是我们去巨宝庄的“冰路”。晶莹剔透的冰面,不时会发出“砰”的一声巨响,那是冰面冻裂的声音,虽无危险,却吓人的很!发小们结伴,小心翼翼地滑走在冰面上,有说有笑……</p><p> 故乡的往事太多太多。</p><p> 如今,我成了故乡的一位游客……</p> <p> 我摆拍了一张照片,背景是水库另一端的马厂梁。</p> <p> 曹哥,我的曹哥,也是大家的曹哥。或许,半个世纪前,我某一次路过康家湾,你正在田间里与乡亲们劳作着。为了这次活动,曹哥以主人的身份忙前跑后,深深地感动了弟兄姊妹们。哥俩在这里合影,让青山绿水见证我们的缘分。</p> <p> 这些朋友,是我退休后的“收获”。是共同的爱好,让我们走在一起。在这个我最牵挂的故地与你们合影,我十分珍惜。这合影,我将永远珍藏!</p> <p> 这也是他(她)们的故土——第二故乡。伴随着那场轰轰烈烈的运动,青春年少的他们离开了父母、离开了城市,开始了新的人生。这是改变他们人生轨迹的地方。古稀之年的他们,依然眷恋着这块曾经让他们脱胎换骨的土地。踏上这块土地,他们仿佛穿越时空,又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p> <p> 这是我们这次活动的“全家福”,在这个“大家庭”里,我算是“中年人”了。背景仍然是水那一方的马厂梁——我魂牵梦绕的地方。</p> <p> 虽然是作客,我们却如回家一样随便。还没开席,我便盘坐炕上,一连吃下三个我最爱吃的菜馅儿油炸糕。母亲去世后的十几年里,我第一次吃这样的糕。</p><p> 抬头看院子里,李子树下几位姊妹们也吃的正香。</p> <p> 觥筹交错,其乐融融。</p><p>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这照片,对这俗话作了最生动、最贴切的诠释!</p><p> 还有窗外的红灯笼,在这一刻寓意着什么?……</p> <p> 这令人心潮起伏、思绪万千的一日游,我终身难忘!</p><p> 万千,再见。让我代表所有家乡的客人对你道一声感谢!</p><p> 康家湾,再见。愿苍天保佑你,风调雨顺,人寿年丰!</p><p> </p><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