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队长yong组织去G湖,拟两队人马,慢队只到G湖,快队上panorama ridge。</p><p>正值疫情期间,G湖作为著名的徒步点,限流,好在队长早上6点抢了8张票,正好够一行人进入。七点一刻从Coquitlam出发,九点钟到达停车场,门口已有保安小妹检查准入码,看来抢票还是必要的。</p> <p>已经停了不少车,看来今天来的人不少啊。9:10开始沿Garibaldi trail前行。</p> <p>沿途小溪。</p> <p>从地图上看,停车场的海拔590米。从停车场开始的6公里,全是在树林里,爬升八百米后,有一个小支路,Barrier viewpoint trail,走大概100米,即一个观景台。此处海拔1380米,视野开阔。这个台子上次是冬天来过,夏天也一样美。</p> <p>比时已经是11:40,在密林里爬了两个半小时。</p><p>从小支路往后退100米,是整个trail的分岔口:向右继续走Garibaldi lake trail到G湖边;向左走Taylor meadows trail直接看野花、上山顶。大家讨论了一下, 决定都先去湖边,想登顶的人,从湖也上山顶,。虽然绕路一点,累一点, 但为了观赏景色,值得一试。</p> <p>第1个小湖barrier lake。</p> <p>下去拍个照。</p> <p>第2个湖,Lesser garibaldi lake, 比较大。由于赶时间,没有下到湖边去看,仅从树林里一瞥,宝石蓝色,很漂亮。</p> <p>12:42,用掉4个小时,走了大概走了大概8公里路,终于抵达Garibaldi湖边。</p> <p>湖景很美,大量拍照。</p> <p>湖边最喜欢的一张图,P30pro直出。</p> <p>往这个方向逆光,照不出湖的颜色。</p> <p>疫情期间运动少,将军肚都有了😅</p> <p>为了省时间,湖边没走太远,借用五张只到湖边的队友的照片。</p> <p>本来报名的时候只准备到G湖,但抵达后感觉体能还凑合(夏天爬山,比冬天穿着雪鞋还是轻松多了),又想着万一爬不动不了的时候,可以不爬了,等队友返程,再者自己带了充电宝,带着本地地图,线路上人又还比较多,应该没有什么风险,于是继续往上爬。</p> <p>差不多是这个峰,海拔2133米。G湖湖面海拔1480米,相差653米,加上沿途的上上下下,估计还有七八百米爬升吧。</p> <p>在湖边吃了点儿东西,5人队继续上山(沿black tusk trail),剩下的三位在湖边游览后自行返回停车场,5人队计划在7:00返回停车场。八月份8:30天黑,太晚的话怕不安全,比如迷路什么的。</p> <p>快速爬高100米后, 沿途开始出现小花儿</p> <p>小水塘不少, 都略过去了。</p> <p>远眺高山草原,花越来越多。</p> <p>领队在此撒了一大堆狗粮,暖男的名声是做实了。</p> <p>同伴们happy的很,不由得感叹,幸福可能是世间最公平的一样东西。因为它是主观的,虽然受外物影响,但不由外部决定,纯粹是唯心的一样情绪。</p> <p>带一点点紫色,很漂亮</p> <p>离ridge还有5公里。</p> <p>长着草甸的山,真的是很漂亮。</p> <p>这里离湖边并不远,也就是爬个100多米,走个2公里。夏天到了G湖的人,其实都可以到这里看看花儿。</p> <p>遍地野花,至少有1公里的野花路吧。</p> <p>小石子路,路况还过得去。</p> <p>这个就是G湖,登高了一段儿,又可以远眺到了。</p> <p>基本上是:</p><p>三五支溪流</p><p>潺潺而下</p><p>漫山的野花</p><p>欢声中摇动</p><p>。。。。。。</p> <p>第4个湖了,Mimulus lake。</p> <p>那个湖只能在道上远眺。</p> <p>继续前行,很快看到第5和第6湖。第5个壶black tusk露出了一点点。</p> <p>第6个湖Helm lake就在右侧,两个湖,一左一右。此时的海拔高度是1770米。</p> <p>Helm lake</p><p>地球还真是颗美丽星球啊</p> <p>Black tust lake</p> <p>最顶上那个凸出来的黑石就叫black tusk,是登山爱好者的一个目标点。</p> <p>伙伴们继续前行。</p> <p>包里的东西,已经吃喝掉了不少,头上的吸汗巾也挤过一次水。</p> <p>换这个角度,helm lake很漂亮。</p> <p>5人继续前行,我落在后面。同行的老王62岁,老张53岁,领队yong 50, 还有领队夫人。我和领队夫人体力稍弱,另外三人比较强悍。老王老张都是活泼派,一路精力充沛,玩乐不止</p> <p>越来越升高,看black tust lake</p> <p>景色如在画中。到这里是海拔1850,景色最好的一段已经走完,但是,如果要看G湖的全景,就必须上Panorama ridge。爱好摄影的话,我觉得走到这儿就差不多了。不再继续往上,会有从容的时间拍照,四处转转。</p> <p>上山顶的路是石头块儿,不太好走。途中远处的两个人就是老王和老张,已经挪下我们三个人一大截。领队要照顾夫人,我是体力不够,落在后面。</p> <p>高处还有雪没有化, 最后这300米的升高,真是挑战啊,爬到最后都有了放弃的想法,但抬头一望,似乎只剩下几十米。问了问下山的人,确认上去就是顶,而不是还要再拐几道弯儿,于是休息了三四次,终于到了顶。</p> <p>正所谓:</p><p>腿打颤,步蹒跚</p><p>一步一步挪上山</p><p>阅美景无数</p><p>待看</p><p>翠湖静卧雪山间</p><p>1:10从湖边出发,4:10抵达山顶, 总计花了三个小时,大概7公里路,700米升高,其实也不算太慢吧,哈哈。</p> <p>这张的颜色,基本上是实际颜色。光线不同,湖的颜色有所不同,顺着光偏翠,迎着光偏蓝。</p> <p>全景图</p> <p>5人队来张合影, 山顶吃了几颗老张带的草莓,爽甜。</p><p>沿途照相太多,有伙伴的水果机,已经耗完电了。</p><p>4:37开始下山,8:19抵达停车场。下山比较快,还没有天黑。</p><p>全程共用11个小时,没有碰到黑熊。</p> <p>总共背了4瓶水,计1+1+0.6+0.7=3.3升水,最后还剩下0.5升(500ml)。看来带3升水,基本上够了。水瓶儿还有点儿高原反应,下山之后变瘪了。</p><p>还背了470毫升的牛肉炖胡萝卜,一袋牛肉干,三块巧克力,4条黄瓜,一个烧饼。基本上都消灭干净了,体能消耗比较大,吃东西还是管用的。要说改进的话,应该一瓶加点盐,一瓶加点蜂蜜。</p><p>另外的装备就是一根登山棍儿,充电宝,一双备用袜子,几片儿的创口贴。创口贴还真有用:正所谓艺高人胆大,不穿长筒袜,于是有艺高同伴儿磨破了脚腂,正好救急。</p><p><br></p><p><br></p> <p>红色是前行线路,返程黄色,一个大圈儿28-30公里,爬高在1700~1800米之间。这一趟累惨了,但还是非常值得的。</p><p>第二天早上称了称重,竟然见到了久违的81公斤级,哈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