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 莫把“好经”念成“歪经”

真言堂最诗文

<p style="text-align: center;">□邓家恂</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5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5, 25, 25);">报载,</span><span style="font-size: 15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5, 25, 25);">3月19日,甘肃省市场监管局发出《倡议书》,鼓励全省市场监管系统干部职工及亲属带头“吃喝”,以提振民众消费信心,助力餐饮企业渡过难关。其中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下馆子”,每周消费不低于200元。此倡议一公布,立即引来网民一阵围观热议。</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 font-size: 15px;"> &nbsp;我们且不说此倡议是否正确,光看</span><span style="font-size: 15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5, 25, 25);">“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下馆子,每周消费不低于200元”这一条,就觉得很不舒服,党员领导干部为什么周周都要去餐馆消费?餐馆的饭菜就那么好吃、安全、卫生吗?说句有失偏颇的话,所有餐馆老板不可能是做赔钱买卖的,都是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利益,所以,其米面油菜都是市场最便宜的东西。近年来,许多国有企业为改善员工福利,纷纷赔本办职工食堂,为什么?不就是让广大职工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我所在的国有企业,前些年,职工食堂承包给私人经营,吃饭职工寥寥无几,饭菜质量差,价格贵,一天几乎卖不了几份饭菜,老板连几个雇员的工资都发不出,最后老板干不下去了,只好转起铺盖卷儿打道回府。近几年,企业每年补贴200万元,职工食堂办得红红火火,每天吃饭人数超过千人。</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5px;"> &nbsp;&nbsp; 此《倡议书》提到,要求政府党员领导干部带头下馆子,带头逛市场,为疫情后的复工复产、经济复苏加油鼓劲,这些做法本无可厚非,对经济复苏也起到了一定的提振作用,但这只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方面,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是,这种做法不可持续,甚至做不好还会给人感觉政府有 “作秀”之嫌疑。</span></p><p><br></p> <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size: 15px;">  笔者认为,疫情后餐饮业的复工复产,一要发挥好市场与政府 “两只手”的作用。一方面要注重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费、升级消费培育壮大起来,一方面则要在政府主导和政策引导上下功夫。要完善消费环节中一些漏洞与不足,这样才能让消费对位和对味,才能实现生产与消费的精准对接和无缝对接。 二要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实际,市场消费环境和消费需求的变化,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要为企业发展和个体工商户的恢复营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也要为消费者提供一个更加便捷舒心的消费环境。打通生产与消费的堵点,激发餐饮企业的内生动力,激发消费者的潜在活力,让餐饮企业与消费者实现无缝对接,社会经济才能满血复活、强劲复苏。三要对餐饮消费有一个清晰的判断和认识。要有敏锐的市场嗅觉,要有前瞻性意识。哪些是餐饮消费的热点,哪些是餐饮消费的堵点,哪些是消费者的重点与热点,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心里有谱。不能搞大水漫灌,更不能搞平均使力。</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由此可见,疫情后的餐饮消费,绝对不能搞“一刀切”,而需要由消费者自己来决定。 针对疫情期间涌现出来的线上消费等发展趋势,要提早研判,精准发力,既要打出消费“组合拳”,也要打出“诚心拳”。 强化实物消费与服务消费,激励线上消费与网络消费等。 危机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克服了“危”,也就激活了“机”。 善于审时度势,积极把握机遇,才能化危为机。 只有这样,才是合符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span></p>

消费

疫情

职工食堂

餐饮

下馆子

餐饮企业

党员

消费者

饭菜

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