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浦高风雨同舟-3】如数家珍与敝帚自珍

贤澄清

<p>  一个人本事再大,不可能什么都懂,什么都会。我能指挥吊起上千吨重的设备,但是我不能挥舞零点几克的绣花针绣花。“葵花宝典”不是谁都可以练成的,是要下苦功夫的,是要付出的!</p> <p>  我是搞吊装的,招工以后至今,我把全部的精力,几乎都花在了研究吊装上,这是无奈的选择,这是自己的选择,这是正确的选择。虽然过程比较艰苦,但是我我苦中作乐,乐此不疲,乐在其中,无怨无悔。</p><p>  桅杆吊装的年代暂且不说,先说自从大型吊车开始变成主要吊装工具后,我便专注于研究各种吊车的如何使用,因为这是我的工作需要,我必须知道。我不知道吊车是怎么设计出来的,怎么制造出来的,也不知道怎么操作,怎么保养,但是我知道吊车的工况性能,我知道吊车的规格参数,我知道吊车的拆装要求等等。及至到了上海浦高公司从事专门出租吊车的工作后,我把上述知识了解得更加透彻。那时候我连续加班加点,编写宣传册、建立零部件档案、建立吊车动态表、建立各种台账、画出每种规格的吊车CAD图等等等等,有的部件我亲自到现场测量尺寸。因此,我把这些吊车的参数、分布在哪里、用了什么工况、何时下来等情况烂熟于心,了如指掌,有些工况参数、工况组合我甚至比机长还清楚,常用工况的性能我几乎不看性能表就能说出个八九不离十。因为,这仍是我工作的需要。</p> <p>  各位看官,说到这里,您一定要问,这跟“如数家珍”和“敝帚自珍”有什么关系?缘起有次老板给我们开会,问了某些管理人员几个问题,诸如吊车在哪里?何时下来?用的什么工况?多余的东西放在哪里?等等,许多人答不上来,场面一度尴尬。此时,老板把这两个成语搬出来,问他们知不知道这两个成语的意思?不知道回去学学。</p> <p>  老板这里搬用这两个成语的时机和场合的确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对我们这些从事吊车的管理人员有很大的鞭策和启示作用。至于这两个成语的精准解释,大家百度里可以搜。而老板的用意,却是用心良苦,含义深远。</p> <p>  如数家珍,是要求我们的经营人员对公司的吊车动态及性能、参数,工况配置等要非常熟悉。因为不是每一个用户都懂吊车,如果对方不懂,我们也不懂,很容易造成没有选择好工况,致使成本增加,如能用轻重混合杆的,用了重型杆,不能套杆运输,导致运输成本高;甚至造成吊车到了现场而干不了活的尴尬局面,这种情况也是发生过的。所以,当用户报出用车日期、现场条件和吊装参数后,你能迅速做出一个初步的判断:我们的车是否具备时间条件、是否具备能力要求?是否具有所需工况?什么工况最合理?哪台车离得最近?并根据上述状况,做出一个初步的报价。如果连这个都不知道,每次都要去查表,每次都去看黑板,每次都去请示,你还怎么去搞经营?用户会对你失去信心,领导会对你失去信任。当然了,如果是特殊情况,还需要在签订合同前按照对方的方案核定车型、工况等,甚至要去看现场,才能最终签订合同,这另当别论。总之,老板就是要求我们用心工作,闲暇的时候,多看看性能表,多学学操作手册,多翻翻台账,多问问为什么?不要求你做到“庖丁解牛”,至少要做到“对答如流”。东西学了是你自己的,就好像父母之于子女,小时候可以可以培养你掌握一些“才艺”,把你养到自立年龄后,你要学会一些“手艺”,因为父母不能养你一辈子!才艺可以丰富你的生活,手艺才能保证你的生存!</p> <p>  敝帚自珍,是要求我们对公司的吊车要非常珍惜。你要把公司的吊车当成自己家的宝贝去爱惜,因为这是我们吃饭的饭碗,我们不能自己把自己的饭碗砸了。普通老百姓当家过日子,一个破扫帚都那么珍惜,何况我们的吊车是几个亿的资产,要知道,如此大的资产,以前在央企、国企(现在应该也是),一定会选择最好的领导,配备最好的班子去管理,管理好了,这个领导顺理成章的年年都是公司先进个人,这个班子年年都是先进集体。浦高虽然是民企,资产虽然都是老板个人的,但是我们作为浦高的管理者,一定不能有“我就是打工的”心理,千万不能出现“瓶子倒了没人扶”的现象。我们一定要有“以厂为家”的主人翁精神,去把吊车管理好、保管好、保养好,把安全工作做在前头,让这把“破扫帚”变成我们持续赚钱的“金扫帚”。</p><p>  老板以这种特殊的、含蓄的方式对我们提出了批评,实际上也是给我们提出了要求,这就要求我们,要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专一行,不懂不会没关系,我们可以学,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你千万别说,我已经三、四十多岁了,学不进去了,非也!我到浦高的时候也是四十多岁了,我不是也用了几年的时间把基本的东西都学会了吗?而且那时还没人教我。现在趁你们还不老,而且又有人教你,又有大把的时间,千万不要昏昏浩浩、无所事事、虚度了光阴。另外,既然你在拿着公司的俸禄,就要把公司当成自己的,凡事站在公司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去解决问题,公司一定不会亏待你!(这条不接受反驳)</p> <p>  吊车行业,看似简单,实则不然。你要做的事情很多很多。虽然吊车管理没有秘笈可言,更没有“葵花宝典”可练,需要练的无非就是基本功,大家都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是,可以确定:不用心,不行!不付出,不行!不学习,不行!今天我偶然想起了老板当年说到过的这两个成语,写出来,以提醒各位同事们、同行们包括我自己:珍惜,学习。共勉!</p> <p>  这只是吊车管理的一部分。诸如人员管理、安全管理、动迁管理、服务管理、经营管理、服务管理等等等等,以后慢慢说吧。总之,夏备冬衣,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才是管理的上策。</p> <h5>有一份热,发一分光。</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