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大家好,我是忠橙卫士,从今天开始,我会陆续给大家介绍成吉思潮与呼伦贝尔的渊源,总结起来有六点,今天先说第一点——这里是成吉思汗的祖籍。 <div>之前讲过,蒙古民族的发祥地或者说民族主源就在呼伦贝尔,即《旧唐书》中记载的“蒙兀室韦”,他们是蒙古族的先民,主要在大兴安岭东北部的森林里从事狩猎生产。</div> 大约在八世纪中叶,为了适应由狩猎经济转向畜牧业经济的需要,成吉思汗的祖先乞颜·孛儿只斤氏族的首领孛儿帖·赤那带着自己的部落南迁到以腾汲思海(呼伦湖)为中心的呼伦贝尔草原。在这里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后,又继续西迁,进入了蒙古高原的斡难河、土拉河、克鲁伦河发源地肯特山区,同生活在那里的突厥语族的各部落不断融合,加速了那里的蒙古化过程,为后来成吉思汗的兴起和统一蒙古草原奠定了重要基础。<div>(之前说了成吉思汗其实就是腾汲思汗,意为海洋汗,这个腾汲思即为呼伦湖。)</div> 此次迁移,还留下了“熔铁出山”的传说等等,陈巴尔虎旗西乌珠儿和海拉尔区谢尔塔拉室韦墓葬,就是当年西迁肯特山区的蒙兀室韦部的遗存。因此说,呼伦贝尔的森林和草原是孕育蒙古民族诞生的温床,是哺育其长大的摇篮,是促使其发展壮大的母亲,很多人喜欢把呼伦贝尔称为“兴王之地”。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上图为海拉尔河东新区“熔铁出山”雕塑群)</h3> 说成吉思汗的祖籍在呼伦贝尔,也不仅仅因为他的先祖生活在这里,而是因为这里也是他的母亲——蒙古族历史上出类拔萃的巾帼英雄诃额伦的故乡。 诃额伦是弘吉剌部斡勒忽纳兀惕氏族人,她家的牧地就在额尔古纳河和海拉尔河之间。这块呼伦贝尔草原上最好的草场,河流湖泊泉水密布,牧草茂盛。这里的女人貌美善良,男人彪悍健壮。草原上流传着这里是“美女的故乡”,很多外氏族的男人都慕名不远千里来此娶妻。诃额伦到了出嫁的年龄,被远在数千里外的色楞格河流域的蔑儿乞部的也客赤列都娶为正妻。当他们完婚回家乡行至斡难河时,被成吉思汗的父亲也速该巴特尔抢去为妻,1162年秋生下了成吉思汗。 后来也速该中了塔塔尔人的圈套,中毒身亡,从此家道没落,诃额伦领着七个幼小的孩子靠采集野果、挖野菜、钓鱼、捕猎等维持生活,过着缺衣少食、被追杀的日子,直到成吉思汗长大成人,称霸一方。 1189年,政敌札木合率13翼人马共3万骑进攻铁木真,史称“十三翼之战”,诃额伦夫人骑马上阵,率其所部为反攻第一翼,冲在最前面。 <br>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称全蒙古大汗后,只要做错了事,诃额伦都及时指出他的错误,摆事实、讲道理教育成吉思汗。成吉思汗远征时,她留守老营,管理家政,使成吉思汗免去后顾之忧。诃额伦以远大的政治抱负、聪慧天资和貌美气质俱佳的特质,使她养育出了成吉思汗这样的民族英雄,辅佐成吉思汗完成了统一蒙古草原的伟业。<div><br></div><div>所以我们说呼伦贝尔是成吉思汗的祖籍。试想一下,如果当年有人问他:“嘿,哥们儿,你哪人啊”,成吉思汗一定也会和今天的我们一样骄傲的回答“我是呼伦贝尔人”!</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