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罗老师课中的一个事例深深震撼了我,也让我对自己的数学课堂陷入沉思。这是一个学生听罗老师的课后对他所说的话——这一节课不知道有没有改变其他人,但至少改变了我,颠覆了我对数学的理解,学习数学不是简单,只记住公式就可以啦。一个小学生能说出这样的话语,说明罗老师的课真正戳中了他的内心需求。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应该是怎样的呢?通过罗老师的精彩课堂,我们不难找出答案。</p> <p> 罗老师的课看似是简单的“为什么”,背后却是对教材三维目标的深度剖析。在真正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上,优化教材,活化教材,能够针对学生的思维把握学生和教学任务,深入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围绕教学问题的解决而开展设计活动,不是为了设计而设计。他的课件简单朴实,脉络清晰,没有多么高大上。但朴实的背后,能够直击教学目标。</p> <p> 罗老师的课在课堂中化教师个性力量为团队合作力量。课堂时间有限,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提高呢?小组合作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四人为一组,强帮弱。给学生充分的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并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语言能力。</p><p> 课例中为我们渗透从备教师怎么教到备学生如何学。“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何让学生自主的,系统的,拓展的进行学习,我们老师起到的是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围绕“什么是,为什么,有什么用”,让学生在质疑中,反驳中,辩论中,推理中探索这节课,最后回归到数学的本质——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p><p> 罗老师的课对我们的启迪是设计好学习的核心问题。数学课堂必须抓住重难点开展教学,做到提纲挈领,纲举目张。核心问题则要统帅当堂课的关键内容与重难点内容,紧密联系课本中的各种科学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收获,这是课堂的最终目标。罗老师的课通过小组的合作,问题的连接,学生思维的差异,辩证的推理,最后达到数学教学目标,值得我们每一位老师深思和学习。愿我们在学习的路上越走越远,跟上时代的步伐。</p><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