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王勃高歌着“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骆宾王携着他那几只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陈子昂曼声长叹着“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等等诗句,拉开了大唐诗歌盛宴的序幕,初显大唐不凡气象。</p> <p>都说,物质决定意识,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会影响文化,武则天晚年,因为年事已高,精神不济,于是男宠张家两兄弟趁机作乱,太子李显和宰相张柬之等大臣发动神龙政变,张家兄弟被斩首,武则天被迫退位,还位给李显,武周朝廷终结,唐朝复辟。</p><p><br></p><p>李显长得帅,但人无能懦弱,且宠溺韦后。武则天,虽然人不在,但形象不死,如日中天,光辉万丈,照亮红妆世界。韦皇后、太平公主、安乐公主、上官婉儿等一批宫廷女性,从此心里默默视她为心中的super star——原来在原本男性统治的世界里,女性是可以当皇帝的,是可以达到权力的顶峰的。</p><p><br></p><p>于是,韦后、安乐公主等纷纷仿效起武则天,逐一登上政治舞台,不约而同做起了皇帝梦。后来韦后母女二人勾结武三思等乱政,李显暴死,人心惶惶,外姓又一次威胁李家政权。李隆基、太平公主等李家子孙,又岂容韦后当第二个武则天,于是姑侄联手,连夜发起唐隆政变,血洗韦后集团。其中,三大女主角——韦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瞬间,都成了李隆基的刀下魂!唐隆政变结束,李旦即位。</p> <p>后来,李旦禅位给第三子李隆基,李隆基从此开始了他漫长而精彩的皇帝路,多少年的皇帝路?有诗曰:“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古人将木星绕日一周称为纪,一纪十二年。乘法得出48年,实际上他是当了45年的皇帝。</p> <p>李隆基执政之初,太平公主,继续强势扰政,姑侄二人,渐水火不容,最后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李隆基可不像他爸李旦,为人果断英明,自带强大气场,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让人直想起辛弃疾的《南乡子》:"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p> <p>回到历史,太平公主准备起兵夺权,甚至想毒死侄儿李隆基,清除政权上的最大障碍。李隆基,决定先下手为强,发动先天政变,最后彻底灭了太平公主集团的势力。从此,李唐走向辉煌灿烂的“开元盛世”。</p> <p>而此时,一大批文学史上如雷贯耳的大诗人,纷纷前仆后继,横空出世,降临在这空前繁荣的大唐土地上。</p><p><br></p><p>天才李白高歌着“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从云端翩落人间;地才杜甫高唱着“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从泰山归来,意气风发;人才王维,策马扬鞭,尽望“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七绝圣手”王昌龄,大漠风前,放眼远望,豪情激荡,仰天呼啸:“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p> <p>可俗话说,“好景不常有,好花不常开”。进入晚年的唐玄宗,和他奶奶武则天当年一样,无心朝政,贪恋美色沉醉享乐。</p><p><br></p><p>这段历史,白居易有《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 ,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 ,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 一朝选在君王侧。春寒赐浴华清池, 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 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 ,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 ,从此君王不早朝。”</p><p><br></p><p>“从此君王不早朝”!朝政荒废,杨国忠李林甫等小人,把朝廷搞得是乌烟瘴气,于是暴发安史之乱。安禄生等贼军,带兵从范阳直奔长安而来。洛阳沦陷,潼关失守,玄宗连夜带太子贵妃仓皇出逃,“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往蜀的方向逃去。</p> <p>此后,将近十年的安史之乱,给了大唐致命的一击,可以说是元气大伤,从此,气数未尽气已衰。安史之乱,带给老百姓的灾难有多重?</p><p><br></p><p>李益有诗曰:“十年离乱后 ,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 ,称名忆旧容。别来沧海事, 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 ,秋山又几重。”</p><p><br></p><p>这是一般惨,更惨的在后头,比如杜甫的“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p><p><br></p><p>有家书可寄处,还不算最惨,更更惨是,家破人散,有书却无可寄处,杜甫又有诗曰:“戍鼓断人行 ,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 ,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 ,况乃未休兵。”</p><p><br></p><p>家破人散,无家问死生,是最惨了吧?可更更更惨的是“绝代有佳人 ,幽居在空谷。自云良家子 ,零落依草木。关中昔丧乱, 兄弟遭杀戮。官高何足论 ,不得收骨肉。”连骨肉都收不得。</p><p><br></p><p>十年离乱,老百姓没有最惨,只有更惨。</p> <p>而在诗歌史上,“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自信傲放豪情万丈的李白时代结束,晚年杜甫的“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的“泪”时代开始。</p><p><br></p><p>安史之乱后,相继而来,潘镇割据,牛李党之争,从此,曾经的繁荣雨打风吹去,又如滚滚东逝水,一去不复返。诗歌也如蒙上了灰色的烟雾,一直“泪”不断。</p><p><br></p><p>李白从人间翩然离去,王维,杜甫等,背影也渐行渐远,天下无不散之筵席。盛宴难再。诗歌进入中唐时期,诗人们回望盛世,盛世走得还不是太远。古行宫寥落,宫花又开,寂寞自红,宫女还在,已白头,石阶凉如水,闲坐说玄宗。</p> <p>刘禹锡来到石头城,怎能不对古伤今:“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p><p><br></p><p>“旧时月”,“夜深”“还”,念在嘴里,诚如《红楼梦》里的香菱所说的“倒像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p><p><br></p><p>他不说今时月,却偏说“旧时月”,这样写,是天才的写法,这月,是天才的“月”,让人的情绪久久浸在苍凉凄清寂寞的古时月光,出不来。让人直想起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想起李白的“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也想起李煜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物是人非事事休呀。</p> <p>但多情的只是人,感慨伤怀的只是人,月是“无情”的,所以这个历史中沧海变桑田的唯一见证者,“夜深还过女墙来”。</p><p><br></p><p>李贺说:“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天不老,月不老,因为无“情”。月无情,更反衬出人之“多情”,所以,苏东坡说,“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白发!”</p> <p>不知啥,我居然又无厘头的想起张爱玲的《小团圆》里的开头:过三十岁生日那天,夜里在床上看见洋台上的月光,水泥阑干像倒塌了的石碑横卧在那里,浴在晚唐的蓝色的月光中。一千多年前的月色,但是在她三十年已经太多了,墓碑一样沉重的压在心上。</p><p><br></p><p>浴在晚唐的蓝色的月光中。</p><p><br></p><p>晚唐都有谁?直教人想起李商隐的“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杜牧的“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p> <p>说了这么多,忽然觉得唐朝诗歌的四个时期,正如一年四季。</p><p><br></p><p>初唐是李元膺笔下的“一点梅心,相映远,约略颦轻笑浅”,是初春的小艳疏香,颦轻笑浅。</p><p><br></p><p>盛唐是范成大的“万草千花一饷开”,是“百紫千红花正乱”,是“物色连三月,风光绝四邻。”是仲春至盛夏。</p><p><br></p><p>中唐诗歌,进入了秋季。秋叶落索,诗人不禁生出萧瑟之气。回望仲春盛夏,深深慨叹。如果说盛唐诗坛如那绝代佳人,盛世美颜,惹人再三回首,那么中唐就如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刘禹锡白居易元稹李贺等,是秋色渐老梧桐时节的片片枫叶,枫叶经霜,红于二月花。依然有不少风景可赏。</p><p><br></p><p>终于到了晚唐的冬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