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本文作者谢文翁72岁近照</p> <p>这是笔者与妻子2020年3月疫情降级松挷期间于成都宽窄巷子72岁留影</p> <p>这是夫妻俩2018年满七十岁时外出留影</p> <p>这是我年满七十的2018年参加中江县城老年艺术团满十老人合影</p> <p>同上</p> <p>同上</p> <p>这是满七十岁时的2018年参加重阳活动留影。</p> <p>以下是我们全家2019年春节,卖掉中江房子移居成都德陽前留影,图中最年轻的便是孙儿孙女,中年人便是女儿女婿,(我与夫人71岁)</p> <p>同上</p> <p><br></p><p><br></p><p><br></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謝文翁夫妻五十年金婚纪念有感</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将初浅体会献给我最尊敬的朋友</b></p><p> 晃眼间,五十年的光景就随风而逝,看着丈夫满头的白发,妻子虽头发不白但满脸的老年癍,不禁让他们回想起婚后五十年的点点滴滴……让筆者的我深感既有伤痛也有欢乐,既有骄傲也有遗憾……但自我感觉概括起来就是四个字———“基本满意”。</p><p> 今年农历五月初四是我们夫妻俩五十年金婚纪念日,农历七月十三是她、七月十七是我七十二岁的诞辰日,加上孙女大学毕业深圳三甲医院工作今年转正,孙子高中毕业考上大学,我们家真可谓“四喜临门”!</p><p> 今年是多事之秋的庚子年,新冠肺炎病毒世界漫延,人口死亡不知其数,但我们生活在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度里,有共产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和照顾,全家生活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我们的家与全国广大同胞一样安然无恙!在这欢歌笑语、喜气洋洋的日子里,我的女儿女媳及孙女从世界最大湾区深圳的工作岗位上送來了诚挚的祝福与浓浓的感恩之情,由梁森同学发起,冯店中学六六级的同学代表通过视频聚会向我们的金婚表示祝福。一杯杯喜酒一杯杯饮料共祝老福星,三世同堂(再过两三年将是四世同堂)共欢庆,四季钻石照华庭。时光飞逝,光阴如梭。我们结婚50周年,在五十年的历史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可在人的一生特别是婚姻生活中却是漫长和值得珍惜的大事,五十年的风雨苍桑,踏着农业学大寨、包产到户、改革开放、进城务工经商、进城安家落户等改革的步伐前进,如今可以骄傲的向友人宣布:我们算得上是见过世面吃过苦头,三代男女老少搭配齐全,五十年相亲相爱,不离不弃的一对原配夫妻。</p><p> 在这50年岁月里,为我们遮风挡雨的一件件往事,让我们牵肠挂肚的各种期盼都过去了。双方都进入了古稀之年,额角上深深的皱纹,是我们深藏在心中对爱的记忆,五十年前正是农村农业学大寨,受文革的影响,我们回乡知识青年刚二十二岁就结束了升学读书的机会,为家庭分担缺劳挣工分之忧,在母亲和亲友的关照下,我们结婚了,当时没有豪华的婚礼和彩礼,没有海警山盟,没有鸿雁传书,没有花前月下,风花雪月成天去谈情说爱虚度时光。我们却务实地走在一起坚守着这份婚姻,在农村干活挣工分的劳动中把爱刻在各自的心里,二十二岁便为人之父为人之母,42岁时儿子考上大学,48岁当上了爷爷婆婆,71岁孙女大学毕业参加作,72岁孙子又考上大学,独自盘家养口,为家庭父母分忧。有文化基础的我先后参加国家的水利建设,教书育人后到县城机关工作,拖着一双儿女进县城读书,作为妻子的她响应号召离开农村进城经商……我们用了50年的时光验证了爱一个人的真正含义,彼此珍爱对方,彼此相互理解,彼此宽容,彼此包容,历程酸甜苦辣麻五味齐全。</p><p> 刚到县城,我们用那微薄的收入来养活我们的两个孩子,培养了他们从小爱学习爱劳动不浪费的良好习惯,学会了相互牵挂,学会了责任与担当,学会了勤俭节约。我们对儿女的要求是:读得书的尽量让他把书读够读好取得最高文凭,读不得书的就趁早送去学门养家糊口的好技术,为他(她)们长大以后安家立业储备能量。儿子八九年考上重庆医科大学,毕业后进成都市儿童医院(三甲医院)工作刚满一年的九六年脑溢血病魔剝夺了他年仅二十六岁的生命,给国家和家庭带来了巨大损失,白发送黑发,我们夫妻俩遭受了巨大的打击。但天无绝人之路,老天对我们虽关上了一扇门也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通过女儿十六岁南下深圳学服装裁剪与加工技术又重挀了我们辛苦建立起来的家。从培育第三代抓起向前再出发,我们忘掉儿子早逝的悲痛,看到了培养第三代的出路和希望,心里是多么的高兴。</p><p> 回首往事,我们夫妻俩有痛苦也有欢乐,有成功也有失败,我们时刻告诉女儿女婿靠自已的劳动挣回来的钱才是最光荣的,要养成勤俭节约,行善积德,助人为乐的好习惯。至今我的女儿还随时叮嘱他们的下一代要将劳动致富光荣,艰苦朴素最美作为传家宝代代传承。如今,孩子们大了,成家立业了,他们也有了自己的儿女,他们依然像我们当年那样爱着他们的孩子。他们在外打工挣銭供娃娃读书,当爷爷奶奶的我们没有以老卖老看着不管,而是主动配合学校管教孙辈。我们深深知道年轻人在外挣钱也很辛苦,我们在家理所当然地主动承担起守护孙儿孙女成长与读书的重任,将他(她)们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全程兼护直到送进大学。隔代培养困难确实很多,但我们没有推卸责任。在此我也顺便真诚地告诫身边那些既当儿女又当爸妈的朋友,在培养后代的大事上该轮到你们去好好努力和表现了,千万不能只生不养,推三卸四,放任自流,撒手不管,将他们推向学校推向社会就好象完成任务了,这是交不脱手的。放松对后代的家教培养,让后代输在起跑线上,结婚生子还有什么意义?要让你们亲生的孩子从心底有这样一种感受“我生长在一个好的家庭是多么荣幸!”</p><p> 我们没有权利选择我们的出身,但我们可齐心协力去营造家庭的幸福生活,去努力改造我们四周的环境,风风雨雨中永保夫妻之间的恩恩爱爱,象空中成双成对飞翔的鸟儿那样坚守住“一夫一妻制”的婚姻阵地,不要动不动或稍不顺心就闹离婚,对子女不负责任,造成苦果还得自己去吞。完美的家庭才是我们终身幸福的港湾。</p><p> 50年风雨同舟相亲相依,爱情相伴,夫妻二人共同肩负起家庭攻艰克难与繁延后代的重担,顶起整个家庭的脊梁,成为受晚辈尊敬的长辈,其乐无穷也!</p><p> 我的妻子从当年一个白白胖胖、纯真可爱的少女,经过五十年生活的磨难,抚养了我们的子女守护着孙辈们健康成长,照顾着全家老少的温饱,也算得上是我家合格的贤妻良母。</p><p> 漫漫人生路上夫妻双方的铜婚、银婚易見,金婚难得。夫好,妇好,最佳夫妇世上难找。愿世间每个人都会经营好自己美满的家庭,永保家庭的和睦安康!</p><p><br></p><p> 以上五十年金婚所感,谨与诸位好友共勉!…………谢文翁随笔于德陽旌湖畔</p><p><br></p><p>(下边我将保留下来的部分黑白和彩色照片翻出来选录于后,尽管照片质量不美,造型显丑,但从身体变形和当年衣着打扮上看,它代表我们夫妻俩五十年在来不同年代不同生活背景,可惜的是七零年五月初四结婚那天,由于当时农村摄像条件太差,没有去像館请師傅前来为我们留下宝贵的结婚照,如今想來令人遗憾)</p><p><br></p> <p>九一年冬43岁的我与儿子留影</p> <p>同上</p> <p>九零年春42岁的我在深圳锦銹中华公园留影</p> <p>九五年春47岁的我与大学毕业的儿子在广汉市向陽彩虹桥头留影</p> <p>九零年春42岁的我在深圳香密湖公园留影</p> <p>八九年夏41岁的我与夫人送儿子重庆上大学时在朝天门码头留影</p> <p>九零年春42岁的我在深圳|最高旋转国贸大厦108层顶楼上留影</p> <p>九零年春42岁的我在深圳罗湖口岸留影</p> <p>八七年冬39岁的我与夫人在中江继光舘留影</p> <p>八七年春节39岁的我们夫妻俩与儿女在中江继光舘留影</p> <p>七四年秋26岁的我在成都西南财大经管系读书留影</p> <p>七四年秋26岁的我在西南财大读书留影</p> <p>儿子8岁女儿7岁七九年从老家随我进县城读书留影</p> <p>八零年夏天32岁的我既要工作又要照顾儿女县城读书,工作繁重但很快乐,在中江县城与儿女留影</p> <p>七四年26岁的我参加水利建設在县城水利工程勘测設计队工作照</p> <p>这是我留存最早如今已经发黄的六六年冯店中学18岁毕业证证件照</p> <p>这是冯店中学六六级一班团支部及班委干部留影(后排左二为作者)(图中前排右二朱瑞英,二排右一李明兰,后排右二谭继书,左一刘兴元早已去逝)</p> <p>这是六六年冯中毕业离校前一三班部分团员同学自由组合留影(图中后排右一胸前挂钢笔者便是作者)(图中前排右一陈彬,右二张开友,右三许登勇,二排右二谭继书,右三龚成华,后排左一刘兴元早已告别人间)</p> <p>……………</p> <p>再过十年我们夫妻俩一定是下面的留影</p> <p>(人生中我还有许多与官场要员福建省委书记习近平,四川省委书记,省长,德陽,广汉市委书记,市长,省民私协会研讨会上答记者问及各种荣誉照,刻苦钻研《易经》八卦,民间算命等古代真传绝技等所积累的照片已成过去式,不值一提,在此省略未录。)以上不足之处肯请指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