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为今用,也为今鉴——朗读大唐贤相姚崇的《五诫》箴文

望星空(蓬安姚氏)

<h5>大唐贤相姚崇开元二年撰写的《执称诫》《弹琴诫》《执镜诫》《辞金诫》《冰壶诫》就是一组重要的珍贵文献,其文针砭时弊,倡导为官者以不贪为宝,以廉慎为师,为政以公,廉勤从政,教化人民,移风易俗,兢兢业业干事,清清白白做人的精神,时至今日,仍有很强的现实与教育意义。<br><br>现在就让我们用朗诵的形式,讲好中国的故事,来聆听、分享1300多年前先贤的的谆谆告诫,来体验姚崇公忠体国、廉勤从政的高尚品格和思想境界!<br><br>摄制/马七斤<br>播音/刘梅芳<br>监制/姚学谋</h5> <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姚崇与他的《五诫》</div><br>   姚崇(公元650年-公元721年),本名元崇,字元之,避唐玄宗“开元”年号讳,改名姚崇,河南三门峡陕县人。崇出身于官僚家庭,历任武则天、唐睿宗、唐玄宗三朝宰相,有“救时宰相”之称,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宰相。司马光在《资治通鉴》称:“唐时贤相,前有房(玄龄)杜(如晦),后有姚(崇)宋(璟),他人莫道焉”。<br>  姚崇一生刚正不阿,革除积弊,且以廉慎为师,为开创“开元盛世”起了重要作用。姚崇针对官场“补阙连车裁,拾遗平斗量”的状况,决定“罢冗职,修制度,择百官,各当其材”,并撰写《五诫》,作为官员从政的准则。其《五诫》,分别是《持秤诫》、《弹琴诫》、《执镜诫》、《辞金诫》、《冰壶诫》,总共只有1300余字,从五个方面阐述了为官执政的吏治思想和政治理念,可以说是字字珠玑。</h5>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执秤诫并序</div><br><h5><b> 秤者,衡 ,衡天下之平也。君子执之,以平其心。夫衡,在天以齐七政 ,在人以均 万物。称物平施,为政以公,毫厘不差,轻重必得,是执衡持平之义也。<br></b><b>圣人为衡,四方取则。志守公平,体兼正直。用于天官,铨综斯得。行于里闬,纷竞以息。故南北以对,左右以持,秤物低昂,不差毫厘。使锱铢不惑,轻重无疑。智不能矫,愚不能欺。存信去诈,以公灭私。无偏无党,君子似之。法者,天下公器,官者,庶人之师。其身既正,不令而行。在下无怨,唯上之平。故曰:上之所仰,人皆其向;我之所教,人皆其效。心苟至公,人将大同。心能执一,政乃无失。嗟尔多士,钦哉勉旃,庶经观则,同夫佩弦。</b></h5><br><h5>一是《执秤诫》。主要倡导“执衡持平”、“为政以公、毫厘不差”、“存信去诈,以公灭私”的吏治理念。“执衡”,就是利用“天下公器”,在法律规范、制度设计、社会管理等方面,公平公正公道像秤一样,不差毫厘地处理天下事情;“执秤”,就是自己思想品质要“秤物平施”,无私无畏,不偏不移,大公无私,公而忘私,达到公平正义,对于执法者来说,就是力倡公正执法。他要求官吏像持秤那样“不差毫厘,使锱铢不惑,轻重无疑,智不能矫,愚不能欺,存信去诈,以公灭私”。</h5> <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弹琴诫并序</b></div><b><br>琴者,乐之和也。君子抚之,以和人心。夫其调五音,谐六律,则移风易俗,感舞禽兽,而况于人乎?故身不下堂,不言而理者,盖鸣琴故也。<br>乐导至化,声感人情,故易俗以雅乐,和人以正声。乐有琴瑟,音有商徵,琴音能调,天下以治。异而相应,以和为美。和而不同,如彼君子。故善为国者若弹琴。宫君商臣,则治国之道;大急小缓,岂安人之心。不调者改张,逾于立法;声悲者调下,感于知音。昔武城单父,以弦歌乐职;邹忌雍门,以辩对匡国。美此调抚,而人是则。昭告后来,无怠于德。</b><br><br><br></h5><h5>二是《弹琴诫》。主要倡导“移风易俗”、“治国之道,大急小缓”。他强调了治国的感化作用,探讨和谐社会建设、和谐人际关系营造问题。他以弹琴喻于治国,治国者要向弹琴一样教化百姓。“琴音能调,天下以治。异而相应,以和为美,和而不同,如彼君子”。这从大处讲,以德治国,教育人民文明有礼,积极向上,人心大同,社会才能和谐;从小处讲,当官的要能以德待人,以理服人,以身正人。</h5> <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执镜诫并序</b></div><b><br>执镜者,取其明也。夫内涵虚心,外分朗鉴,物不可以匿诈,体无得以逃形。是以野鹿窥而惭,山鸡对而舞。故君子是绘是画,置之座隅,盖将照奸回之心,绝险诐之路也。《诗》曰:“我心匪鉴,不可以茹。”亦其理焉。<br>秦楼明镜,鉴有余晖。色自凝晓,光能洞微,饰以鞶组,匣以珠玑。龙绕池卧,鸟临月飞。傍入四邻,中延万象。济物攸博,利人斯广。握在帝心,则宇宙融朗;悬诸铨目,则翘楚瞻仰。且明不匿瑕,君子是嘉。不疲屡照,君子是效。嗟尔在职,为代作则。刑不可滥,政不可贼。凡今之人,鲜务为德,纷纶谄媚,汩没忠直。当须如镜之明,断可以平;如镜之洁,断可以决,敢告后来,无忝前哲。</b><br><br><br></h5><h5>三是《执镜诫》。主要告诫官员应“内涵虚心,外分郎鉴”、“刑不可滥、政不可贼”、“如镜之明、断可以平;如镜之洁,断可以决”。一方面为政当有镜鉴,以铜为镜,以史为镜,以人为镜,正衣冠,正己身;另一方面执政当阳光执法,透明执法,反对暗箱操作。</h5> <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辞金诫并序</b></div><b><br>辞金者,取其廉慎也。昔子罕辞玉,以不贪为宝;杨震辞金,以四知为慎。列前古之清洁,为将来之龟镜。原其立者,俯而揖让也;跪者,仰而受恭也。俾左右顾盼,又得谦恭之道焉。<br>古之君子,策名委质,翼翼小心 ,乾乾终日 。慎乎在位 ,钦乃攸司 。请谒者咸息 ,苞苴 者必辞。尔以金玉为宝,吾以廉慎为师;尔以夜昏可纳,吾将暗室不欺。若尔有赠,吾今取之,尔则丧宝,吾则怀非 。故曰:欲人不知,莫若无为。欲无悔吝,不若守慎。慎之伊何?主诫在乎瓜李 ;悔之伊何?讟谤由乎薏苡 。慎,则祸之不及,贪,则灾之所起。苟自谨身,必无谤耻。凡所从政,当须正己。诫往修来,慎终如始。</b><br><br><br></h5><h5>四是《辞金诫》。主要讲得是为官的廉政建设,主张当官要廉洁奉公。这是姚崇“五诫”中的最重要篇章,也是当代官员最应学习与践行的理念。以“子罕辞玉,以不贪为宝;杨震辞金,以四知为惧”两个典故的现身说法,引申到“不贪为宝,廉慎为师”的吏治思想,还特别提出“欲人不知,莫若勿为;欲无悔恡,不若守慎”预防腐败的人生哲理。要求官吏具有“尔以金玉为宝,吾以廉谨为师;尔以夜昏可纳,吾将暗室不欺”的高贵品质,他告诫官吏贪赃受贿必将暴露,悔之晚矣。</h5> <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冰壶诫并序</b></div><b><br>冰壶者,清洁之至也。君子对之,示不忘乎清也。夫洞澈无瑕,澄空见底。当官明白者有类是乎!故内怀冰清,外涵玉润,此君子冰壶之德也。<br>玉本无瑕,冰亦至洁。方圆相映,表里皆澈。喻彼贞廉,能守其节。凡今之人,就列称臣。当官以害剥 为务,在上以财贿 为亲。岂异夫象之有齿,以焚其身;鱼之贪饵,必曝其鳞!君子让荣 不忧,辞满为珍。以备其德,以全其真。与其浊富,宁比清贫 。吴隐酌泉 ,庞参致水 。席皮洗帻 ,緼袍 空里。虽清畏人知,而所知远矣。嗟尔在位,禄厚官尊,固当耸廉勤之节,塞贪竞之门。冰壶是对,炯诫 犹存。以此清白,遗其子孙。</b><br><br>五是《冰壶诫》。主要讲得是为官当如冰之洁,如壶之守。他赞扬了“内怀冰清,外涵玉润”君子为官的冰壶之德;抨击了“当官以割剥为务,在上以财贿为亲”的卑鄙龌龊行径;提出了“与其浊富,宁比清贫”的人生价值观;倡导了“冰壶是对,炯诫犹存,以此清白,遗其子孙”的治家之风。</h5> <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从姚崇《遗令诫子孙文》谈知足常乐</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刘育章</div><br> 为开创“开元盛世”奠定基础而名垂青史的唐朝名相姚崇,在其《遗令诫子孙文》中,提出了对子孙后代的谆谆教诲。他告诫子孙后代不要贪图荣华富贵,无论为人还是做官,要知足,今天再读此文仍感觉受益匪浅。<br> 姚崇说,“古人云:富贵者,人之怨也。贵则神忌其满,人恶其上;富则鬼瞰其室,虏利其财。…故范蠡、疏广之辈,知止足之分,前史多之。…优游园沼,放浪形骸,人生一代,斯亦足矣。田巴云:‘百年之期,未有能至。’王逸少云:‘俯仰之间,已为陈迹。’诚哉此言。…吾每静思,深所叹服。”<br> “优游园沼,放浪形骸,人生一代,斯亦足矣。”是姚崇对自己五十多年官宦生涯得失的经验总结。知足,是一种心态、一种境界。人生在世,广厦千间,夜眠不过七尺;珍馐百味,日食只需三餐;荣华富贵,生不带来,死不带走,一切都是过眼烟云。因此知足者常乐,正如《道德经》中所说,“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br> 在实际生活中,知足常乐,是一剂心灵的良药。它可以帮助人们以正确的心态去面对宠辱得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纷繁芜杂的生活中形成一个良好的心态。但是,知足并不意味着满足现状、意味着没有进取心,而是要求人们在物质追求上不要计较太多,要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现在,用一颗进取之心去开创未来,做到“宽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br> 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在《俭欲第四十六》中说,“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人们当有知足常乐之心,见钱不贪、见物不占、见肴不馋、见色不迷,时时以清贫砥砺自己,淡泊名利,宁静致远,不被世俗所淹没,不被诱惑所击倒,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官,堂堂正正做人。</h5>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姚波汇编</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