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趣 创新 探索 整合

See Sea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2020国培项目(A097)湖北省骨干教师跨学科融合创新教学模式培训第六组培训小结</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孝昌县周巷镇杨岗学校 黄 晶</span></p><p><br></p> <p>第六小组:</p><p> 组长:小河中学余永军</p><p> 组员:小悟乡港昌希望小学李旺森</p><p> 小悟乡林业初级中学刘志辉</p><p> 小悟乡险峰中学刘凯</p><p> 小悟乡中心小学王赛</p><p> 小河镇观山小学肖忆</p><p> 小河镇前进小学黄静美</p><p> 小河镇沙窝中学丁广平</p><p> 小河镇中心小学张容</p><p> 周巷镇青山中学陈锐</p><p> 周巷镇杨岗学校黄晶</p><p> </p> <p>  万木葱茏,赤日炎炎。我们怀着满腔的期待与热情,从孝昌出发,齐聚江城参加湖北省“国培计划(2020)”—骨干教师跨学科融合创新教学模式培训(信息技术)(A079)。</p> <p>  此次培训是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文件精神,结合湖北省2020年国培项目要求,面向县市区骨干教师,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创新、人工智能背景下的创新教育及大数据等新技术为主要内容,通过集中培训,促进学员提升信息技术开展跨学科教学的骨干教师团队,推动信息化教育教学创新,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确保“骨干教师跨学科融合创新教学模式培训”项目顺利实施,继教网安排了为期4天的集中培训,设计了“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三新模块内容,共同探索跨学科融合创新教学模式。</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一、理论讲座,醍醐灌顶</b></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庚子鼠年,注定不平凡。一场疯狂袭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改变了无数人的前行轨迹。但我们的</span><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夜空被普通人的点点微光照亮,让人看到希望。因为疫情,我们懂得感恩;因为疫情,我们更加懂得珍惜!华中师范大学同济医学院宋然然教授为我们带来的《新冠疫情防控背景下的个人健康维护》告诉我们:健康是身体的本钱。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要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和饮食习惯,要注意锻炼身体。宋博导的精彩讲座,让我们享受到了硕士生、博士生的待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身教重于言传。通过讲座学习,我们懂得了教师个人要率先垂范,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注意个人卫生,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然后把所学到的健康维护知识传授给自己身边的人(家人、亲朋好友、学生、同事……),同时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看问题,在后疫情时期要学会应对压力、告别焦虑。病毒凶未已,万马战犹酣。相信在党的坚强领导下,英雄的中国人民定能齐心协力,战胜“新冠”病毒。</span></p> <p>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知识更新日新月异。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就必须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俗话说“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用先进的知识、理念去武装自己,充实自己,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信息化基础网络的平台已逐步完善,作为当代青年教师必须要与时俱进,熟练的掌握各项技能,为实现教育现代化而努力奋斗。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陈敏教授为我们提供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新周期教师能力提升的重点问题:能力提升工程2.0解读》课程。以信息化全面推动现代化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选择,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就可以开启智能时代新征程。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已进入2.0阶段,人工智能、大数据支撑下的新型教育生态正在形成,我们新时期的教师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教学环境、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及教学供给的变化,对教师角色的转型及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提升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必须要加强对信息技术应用的学习,让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与教育的深入融合,推进我国的教育变革;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发展创新我们的教学环境、内容、工具及方法,与时俱进,全面提升信息应用技术能力。同时要关注以下几个重点:1.组织管理的关注重点,以校为本、整校推进;2.培训内容的关注重点,相关教学设备和学科软件的应用、与学科紧密结合、网络学习空间应用、信息素养培育;3.培训模式的关注重点,线上线下混合、实践比例加重;4.培训效果的关注重点,成果导向、全程监测的评价。</p> <p>  有人说:“敢于开辟未开垦的边疆,叫开拓;敢于置疑已陈旧的规律叫创新。开拓时目光要远,创新时胆子要大”。尹慧红校长就是这样一位在武汉市教育界中敢想、敢做的先行者。她的所作所为让人佩服,用不到十年时间从一个外行变成一个专家,我们要学习她的这种钻研精神!课程创新,创的是思维;课程改革,改的是模式。尹校长引领全校老师勇于创新,勇于挑战困难,把改革和创新做到了极致。正因如此,三道街小学的全校师生才能将思维导图运用的得心应手,三道街小学能成为武昌区顶尖学校,成为老师们都想去实地跟岗的学校。尹校长的《课程创新积淀学生核心素养》分享课告诉我们要敢于改革,敢于人先。在她的分享中,有句话印象深刻“思维方式很重要,脑袋决定坐的位置。”虽然农村学校条件有限,但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逐步使用思维导图。教育是一个“慢”过程,这其中不免艰辛,但我们愿意转变思想,愿意进步。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或许跟我们农村办学学校相差甚远,但尹校长的分享对于我们而言就是一个灯塔,是我们所有农村学校努力的方向。</p> <p>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思想——自由的精灵”,思想可以说是人类的灵魂,一个不具有思想的人是无法生存于世的。思想就像是人的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打开这扇窗,你会发现不一样的风景,你会根据自己所看到的而选择一直走下去。“思想有多远,课堂就能走多远”,所以,思想让我们远行,让我们的课堂走得更远!光谷四小的冯仁格老师给我们讲述了《跨学科融合教学(STEAM)的策略及方法》,他告诉我们:信息技术进课堂,教学也要赶时尚。跨学科整合,以工程为主线;基于项目或问题学习;真实情景下的活动学习;合作与探究解决问题;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多元评价方式相结合。学科融合的过程,基本上都是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的跨学科融合,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这一融合的过程,可以以比赛促教育,以教育促教研。(备注 STEAM: S 指科学、T 指技术、E 指工程、A 指艺术、M 指数学 。)</p> <p>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日益普及,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引起教学方式的革命,其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把信息技术融于学习中,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对于深化学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教师素质提高、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重大意义。信息技术以信息量大、直观性强、趣味性浓、形式多样等优势,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新气象。信息技术的整合不是用电脑取代老师,不是用多媒体替代粉笔,更不是在信息技术的外衣下进行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它要求我们运用科学的理论,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有机整合,将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用信息化的方法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华中师范大学李文昊教授为我们呈现的《信息技术整合下的课堂教学设计》,从教学设计的三个基本问题、教学设计的模型和原则、整合创新的课堂改革和动手设计四个方面入手,阐述了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评价、教学设计模型和原则、课程整合,分享了几个跨学科整合的教学案例。如《青花之美》旋转图案与坐标定位教学设计,融合语文、音乐、数学、信息技术,用活动和作品展示相结合。</p> <p>  谁也没有想到,突如其来的一场疫情改变了教育生态。从表面上看,这种变化表现在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上的变化。而从深层次看,每一种变化,都带来教育关键要素的变革。变化的背后,是信息技术这一手段的地位的改变。过去,我们一直以为,信息技术只是辅助手段,而疫情中的信息技术瞬间成了“主角”。可以说,没有信息技术支撑,我们的学习完全无法进行。变化的背后,是教育理念的颠覆性突破。强调多年的“以学生为本,凸显学生主体,变教室为学堂”终于在线上教学中得以实现。以学习者为主心,教为学服务,教师想法设法、变着花样为提高线上学习激情成为一种新常态。这告诉我们,真正改变观念的是行动。变化的背后,是信息素养的跨越式提升。</p><p> 疫情正在过去,教育进入“后疫情时代”,诸多因疫情而生的变革必然融入教育的“血脉”。我们还会遭遇新的意想不到的危机。顺势而为,紧跟时代,学校变革更需主动作为。将信息素养上升为第一素养。信息素养是教师重要的专业素养之一,这已形成共识。互联网+教育时代,5G时代的教育,信息素养必须前置。现在的局面是,一群数字移民与一群数字原住民一起学习新技术,作为数字移民的教师一定要走在孩子的前面。正如来自洪湖市贺龙中学的高级教师向辉老师分享的《后疫情时代翻转课堂的新思考》告诉我们“教师要有迎接技术的心态,读懂数据的能力”。在后疫情时代,我们要重构教学模式,实现翻转课堂与个性化教学,更要助力学生自主管理。如何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科学合理的“支架”,如何创新评价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翻转课堂就要求我们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重心前移,流程再造,用好技术,提升素养,实现教学因我而变。</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二、交流研讨,各展风采</b></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水尝无华,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这是一次务实的活动,更是一次思想碰撞,迸发智慧火花的交流。</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各位老师在湖北师培APP群和各课程留言板上进行了真诚的交流、激烈的辩论和深刻的剖析,大家各抒己见、互通有无,精彩纷呈。为了更好的提升农村学校教育和自身能力,参训教师也主动主讲老师沟通交流、取经。通过此次的集体探讨活动,有利于教师深入学习现代化信息技术,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水平,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集体探讨是借教师的集体的智慧碰撞和群体的思想交流,发挥教师个人潜能,凸现教师个人的教学魅力,使课堂教学在更高的层次中进行。</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组内学习笔记展示)</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今天,网络时代和知识经济的并驾齐驱为教育赋予了全新的内涵,“育人”已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传授知识,而是要教在今天,想在明天,以明日建设者的素质要求,做好今日的教育教学工作。我们可以培养他们扎实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探求新知的欲望、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创造的本领。我们也愿以一个平凡教育工作者的诚挚,投身于教育改革的风尖浪头,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不断地丰富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赢得世人的尊敬,社会的肯定,努力实现我们真诚的育人理想。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我们的教育事业是常青的。</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让我们不做教书匠,做一个卷不离手的读者、孜孜不倦的诲人者、勤勤恳恳的作者、不断反思的思考者,做一名与时俱进、敢于创新的教师。只有这样,我们教育的脚步才会越走越稳健,教育的脚印也才会越来越厚实,教育的声音才会越来越宏亮!</span></p>

教学

信息技术

教育

我们

教师

创新

学习

疫情

素养

跨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