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十年生死两茫茫</p><p> </p><p> 母亲出生于1932年6月9日,享年80岁。祖籍山西洪洞上张端村,祖上比较殷富且属书香门第。小时候姥爷特喜欢让母亲、姨姨们读书,故早早在村里就读,后到汾西求学,再后又到长治一中上学,虽兵荒马乱,战火纷飞,社会动乱,却学习不辍。年轻时曾参加工作,在水库建设中搞土质化验,后因子女多,放弃工作而专事家庭生活。</p><p> 母亲终生特点一是聪惠好学,二是勤快好动,三是特别整洁,四是富于爱心。母亲自幼聪惠,读书几乎数遍即背,晚年仍记得小时所学课本。并常读〈〈中国老年〉〉、〈〈山西老年〉〉、〈〈长治晚报〉〉,并时常动笔写作,留下许多手稿。另特别喜欢绣花织布做女红,跟随她大姐、二姐做绣花鞋。早年就会裁剪衣服,63年已购置缝纫机,后又买锁边机,除给子女缝补衣服外也给别人做衣服来赚钱贴补家用。辛勤爱动是母亲的第二个特点,每日里总想干点儿什么,晚年虽身体不好,仍抱病绣门帘,绣手帕,做香包,对小被,直到生命的最后都没离开针与线。母亲的性格特征是心高气傲,或许是读书日久沿袭,自己起笔名为毅梅,意在展高风亮节与毅力,如同梅花绽放于寒冬。平时特爱整洁,衣服穿戴从里到外一丝不苟,绝不含糊;被子褥子摆放整齐,天天入柜;锅碗瓢勺,数天总要开水消毒;直到晚年,仍用拖布自己拖地,只怕别人拖不干净。说起母亲富有爱心,在她冷俊眼光下人们不易察觉,或是在较为尖刻、直率的言语下使人产生误解,但细细体会,事后慢慢去想,你会发现她爱的情意是如此之烈、之深、之广。</p><p> 提起母亲的爱心,我不由想起几件事:在我13岁那年,母亲想让大哥——她的已长成“大人”的儿子穿得出人头地,非要将自己的毛毕几裤子改成男式裤子让我穿。大哥当时嫌女式偏开口穿上特难为情,扭头就是不穿。母亲用笤帚把威胁他硬逼穿上。等穿上后才发现她手工很巧,改得天衣无缝,完全成为地道的男式裤子。慈母之爱,儿女们尽得享用。母亲爱他人更是特殊,发现人家缺什么,就要怀揣手拿给人家送去,什么面啊布啊,甚至书啊花啊。最特殊的是发现人家缺爱人,也要帮人家张罗对象,还真说成好几对。母亲的爱心也表现在爱社会,在公众场合不让别人抽烟,怕伤害身体,由此水利局家属院称她“国际警察”。是的,她只是一味地深爱、酷爱,其方法不能使人接受,而这就是她的性格。</p><p> 母亲突然撒手西去,使子女、家庭、亲朋好友顿然难以接受。而痛定思之,才知母亲对子女、对家庭、对亲朋之重要、之需要。心里拔凉拔凉,我跪在灵前,点上几柱香,对着母亲遗像,默默地看,细细地想,只有此刻方更深刻地理解母亲理解母爱之点点滴滴沁入心脾。</p><p> 母亲,安然地去,放心地含着笑容去吧!</p><p> </p><p><br></p><p><br></p><p> </p><p><br></p><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