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合理使用乙烯利

杨管印,

<p>一、乙烯利催熟棉铃的生理原因</p><p>棉花使用乙烯利是加快棉铃衰老的一个过程,经研究证明,乙烯利催熟棉铃不是一个简单的脱水迫熟过程,而是一个加快发育促进成熟的正常生理代谢过程。</p><p>实验证明:棉铃和棉叶都能吸收乙烯利,并很快在体内分解释放出乙烯。</p><p>棉铃在乙烯利处理后两天及吐絮前出现两个释放高峰,而未经乙烯利处理的只出现开裂前一个释放高峰,且时间比处理棉铃第二个乙烯释放高峰晚8天,这与乙烯利促使棉铃提早7~10天吐絮相吻合,由于乙烯是公认的果实成熟激素,因此可认为,乙烯利催熟棉铃的生理原因,主要是由于提高了棉铃内乙烯含量,加快了棉铃发育,使棉铃在开裂前必须要出现的乙烯释放高峰提前到来,从而提早了棉铃的开裂吐絮。棉叶吸收乙烯利后,不仅在叶片本身释放出乙烯,而且能以很快的速度向同一果节的棉铃输送,两小时就能在棉铃测到比对照多一倍的乙烯量,但大量输向棉铃并达到高峰则要在处理后两天。同时,也能向同一果枝的上方棉铃输送而放出乙烯,但不向同一果枝的下方棉铃输送。棉铃吸收的乙烯利只在棉铃本身释放出乙烯,不向同一节位的棉叶输送。</p><p>小结:乙烯利催熟棉铃的实质,可能是当乙烯利处理后,棉铃释放乙烯增加,并使乙烯释放高峰提前到来,而乙烯又促进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使过氧化物酶的最大值提前到来,由于过氧化物酶能加快分解和破坏生长素(一般认为生长素具有抑制衰老,推迟成熟的作用)使生长素含量减少,从而改变了原有乙烯与生长素间的平衡。正由于这种棉铃内部乙烯增加,酶活性提高,激素间平衡改变等原因,促进了棉铃向成熟衰老方面转化,从而加快了棉铃开裂吐絮。</p> <p>二、 乙烯利催熟棉铃的效果与当时气温的关系</p><p>使用乙烯利催熟棉铃,从棉铃发育来考虑,时间愈晚愈有利,但要发挥乙烯利的药效,与当时气温有密切关系,温度偏低,药效则无法发挥。这是因为乙烯利不同于别的干燥剂,它不是通过简单的物理作用或化学作用来破坏细胞膜使铃壳失水而开裂,而是要经过一个复杂的生理生化活动过程,这些活动都要求一定的适宜温度,并且要有一定的有效积温才能顺利进行。据测定,棉株上喷洒乙烯利后,在17~19℃时棉铃只释放少量乙烯,在20℃以上,才大量释放乙烯。不喷乙烯利棉铃在19℃以下基本不释放乙烯。根据回归方程分析,棉铃释放乙烯量与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在棉花上使用乙烯利要注意当时的温度。</p> <p>三、棉花正确使用乙烯利后可使铃重和衣分有所增加,而使用不当反会下降</p><p>棉花使用乙烯利催熟是在棉花的生育后期,因此,在棉花产量构成因素中,铃重和衣分与乙烯利处理的关系比较密切。乙烯利对铃重衣分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棉铃的发育程度,各地试验资料一致认为,乙烯利对铃期%在70以上的棉铃,能增加其铃重和衣分,这是为什么呢?我们通过14C示踪发现,乙烯利处理后,可减少通化物质在棉叶中的留存消耗,促使棉叶原贮藏同化物质和处理后新同化物质更多地向棉铃中输送,特别是能使输向棉铃的同化物质以更多数量在棉絮中积累。这表明乙烯利是通过改变棉花光合产物的分配比例,提高光合产物的经济系数,促进棉纤维充实,来提高铃重和衣分的。因此,对基本长足的棉铃使用乙烯利是可以增加铃重和衣分的。</p><p>然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如铃期不足或乙烯利用量过大),则会导致铃重和衣分降低。因为,在正确使用乙烯利的情况下,棉株外观3~5天内变化不大,5~7天内叶色逐渐转红,棉株外观3~5天内变化不大,2~3天内棉叶就明显转红,甚至脱落,棉铃成熟也特别快。经研究发现,乙烯利处理后,其光合能力在一周内变化不大,一周后即显著减弱,这一变化对已基本长足的棉铃影响不大,而对尚未长足的棉铃则极为不利,由于功能叶过早衰老,光合能力下降,棉铃得到的有机养料显著减少,棉纤维来不及充实、加厚、棉铃就成熟了,因此,便导致了铃重减轻,衣分下降。</p> <p>四、棉花使用乙烯利对棉纤维品质有无不良影响</p><p><br></p><p>使用乙烯利催熟棉花,只要适期、适量、棉纤维品质不仅不会降低,而且还有所改善。这是因为棉花使用乙烯利的减少了霜后花,增收了霜前花、优质花,群众反映喷乙烯利的棉花“开的足、有丝光、弹性好、售价高”。据棉花收购部门测定,喷乙烯利的棉花平均品级比不喷的要高0.3~0.5级,1~3级花增加,次级花减少。这样从总体上看棉纤维品质得到了改善。同时,从常规方法检验棉纤维看,棉花的品级、色泽、拉力亦优于对照或与对照相仿;经纺织部门检验,乙烯利催熟棉花纤维长度无大变化,成熟系数略有下降,其细度略有提高,强力、断长没有下降,对主体长度,长度均匀度等影响不大,短绒百分率(短手16毫米的纤维比例)略有减少;单唛试纺结果表明,无论是品质指标、号数、棉杂、条干、回潮(%)等均无不良影响。由此可见,在正确使用的前提下,对棉花纤维品质无不良影响。但是,如果乙烯利催熟棉花使用不当,特别对铃龄不足的棉铃过早用药,会导致纤维强力、成熟系数及断裂长度等指标的下降,从而影响了棉纤维品质。</p> <p>五、乙烯利使用注意事项</p><p>1、选择适宜催熟的棉田</p><p>只有棉铃不能正常成熟、吐絮才能用乙烯利催熟。对棉铃能正常成熟、吐絮的棉田,特别是有早衰趋势的棉田,不能用乙烯利催熟。否则,会引起棉株过早枯衰,造成减产减收。对良种繁育的棉田,更不能用乙烯利催熟。因为,喷施乙烯利会促使棉叶中有较多的营养物质运向棉絮,而运向棉籽的数量相应减少,会使种子干瘪、成熟度差,种子利用价值大大降低。因此,用乙烯利催熟棉花,要选择播期偏晚、贪青晚熟等发育较晚、秋桃比例较大的非良种繁育棉田,或等待秋种急需拔棉柴的棉田,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乙烯利的催熟作用。</p><p>2、确定适宜催熟的时间</p><p>确定适宜催熟的时间的基本要求是安全、有效。判断适宜催熟时间的依据主要有以下三点:</p><p>一是安全有效的铃期。据研究,铃期30~35d以上的棉铃催熟效果较明显,铃期40 d以上的棉铃催熟效果非常明显,铃期15~30 d的棉铃催熟效果不明显,对铃期短于15 d的棉铃进行催熟往往会增加其脱落。一般认为棉田大多数需要催熟的棉铃的成熟度应达到铃期的70%~80%,即铃期在45 d左右为宜。</p><p>二是发挥最佳药效的最低温度。由于乙烯利要在20℃以上的温度条件下才能大量释放乙烯,才能有较好的催熟效果。而且,乙烯利在棉株上发挥作用需3~5 d最高温度在20℃以上的晴好天气。因此,用药不能过晚,但用药也不能过早。用药过早,温度较高,虽有较好的催熟效果,但由于叶片功能期缩短,会影响纤维充实加厚,使铃重减轻、衣分下降。</p><p>三是保证药效的用药临界期。乙烯利喷施过早,有相当一部分棉铃铃期发育不够,喷施后会造成减产;喷施过晚,则安全用药温度条件达不到技术要求,催熟效果不理想。根据多年的气象、栽培等多种因素综合分析,催熟一般在枯霜来临前20 d左右为宜。南北疆机采催熟时间在8月底至9月初比较适宜。</p><p>3、确定适宜的施药量</p><p>在适宜的施药时间内,每亩用有效成分为40%的乙烯利30~120 ml,加清水35~60 kg,均匀喷施(重点喷施棉花叶片和青铃)即可。如果棉株发育较早或气温较高,用药量可少些;否则,用药量应多些。</p><p>4、其它注意事项</p><p>(1)在喷施乙烯利之前,应先进一步做好抹赘芽、打老叶(非功能期叶片)、剪空果枝和新长出的嫩枝、去花蕾和铃期不足35 d的棉铃等整枝工作,以改善棉田通风透光条件,减少养分无效消耗,促进棉铃提早成熟和吐絮,而后再喷施,效果会更佳。</p><p>(2)乙烯利是一种酸性物质,在中性溶液中即易分解,既不能用碱性较强的水稀释,更不能与碱性农药、化肥混用。而且,配制好的乙烯利稀释液不宜存放,要现配现用,或在水溶液中加入0.1%~0.2%的中性洗衣粉作表面活性剂,以提高药效。</p><p>(3)喷施乙烯利后,若在6 h内降雨,雨过后需重新喷施。</p><p>(4)乙烯利是一种低毒强酸性液体,对皮肤、眼睛、衣服等有刺激或腐蚀作用,应避免直接接触。喷施后,要用清水或肥皂水将手、脸等冲洗干净,要刷洗干净喷雾器的金属部件,以防腐蚀受损。</p><p>本文来自于金丰源种业北疆分公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