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祥财团队:福建农林大学观音湖生态景观改造项目

人物方程式

(谢祥财团队是以清华大学博士后、国家水利风景区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福建农林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谢祥财为核心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团队,团队倡导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产学研合作,在积累丰富的学术科研成果的同时,团队已完成策划、规划及设计项目 200 多个,拥有水利风景区、商业地产、城市公园、城市广场、旅游景区、生态农庄等领域优秀的规划设计能力和丰富的经验,尤其在水利风景区规划设计方向处于业内领先地位。)<br><br>福建农林大学观音湖建于2011年9月位于校园北部的淮安山脚下,湖面面积约为7公顷是校园的主景之一 ,其前身曾是明末进士、明唐王礼部尚书曹学俭建造的石仓园内的二十景之一—— “南池一景”,后因民间有观音菩萨曾到此一游之说,南池便被更名为观音湖。<br>观音湖改造前水质较差,经常传出恶臭味;交通压力也特别大,沿湖主干道没有足够的通行空间;不自然,不生态;没有足够的休憩空间,阻碍了师生亲水的娱乐需求。<br>校园的生态环境、水环境是构成校园生活环境的基础,大学校园景观既是校园景观生态环境的体现,又是校园师生感受景观环境最直接的需求。校园景观也是为了更好地展示校园文化、生态文化和水文化。<br>谢祥财团队在观音湖的水质上进行了全面的提升,截除流入观音湖的污水,并且引入了闽江的水源,同时进行水系沟通工程,使观音湖水质从劣Ⅴ类水质改变为Ⅲ类水质以上。<br>西部和北部驳岸改造成自然式斜坡驳岸,形成具有水陆生态过渡带的滨水动植物栖息带,富有韵律的亲水岸线,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传播温和惬意的自然气息。<br>并且在人工生态岛上进行改造,与湖心岛形成“一池三山”的景观格局,让野生动植物有一个安静的栖息地,同时丰富水面空间。<br>增加水生植物种植池,扩大荷花塘,于求知路两侧增加水生植物种植池,软化直立护岸,形成整体的绿色格局,使整体景观更加和谐自然。<br>在观音湖周围增设休闲游憩设施,设计完整闭合的滨水游步道,沿湖设置多种休憩设施,根据视线和游距分别设计观景亭、廊、木平台、茶座、码头等设施,提供不同形式的亲水、观景、游憩的场所。<br>观音湖设立主要景点五个,分别为映红轩、水上森林、景石涌泉、茶人码头、八月桂香。因势利异、扬长避短,巧妙的设立了这五个景点。<br>《园冶》中说:“片山有致,寸石生情”。园林设计中置石有讲:孤置山石、攒三聚五、散漫理之,群置又称大散点,要做到有聚有散、有断有续、主次分明、高低曲折、顾盼呼应,疏密有致。设计师根据现状情况,用时近两天,几乎对每一块置石进行摆置。<br>改造后的观音湖通过直接引闽江原水入湖,实现了水质转换与循环,凸显出观音湖水域的观赏价值,从一个鱼塘变成了具有水陆生态过渡带,具有活力的滨水休闲景观区。增设廊桥、栈道、水榭、亭台、瀑布等设施,保留了校园主干道的风貌特色,增加的同时,为景观增添一抹古朴与秀气,提升了水体景观的亲水性。此外,新增绿地面积约1万平方米,增加乔木20多种227株,地被11万株,水生植物12.5万株,并开展了红树林淡水适应性试验,丰富生物种群、群落,形成柔和的亲水岸线,随着今后植被生长、繁茂和郁闭,以及吸引水禽飞鸟的栖息安家,使整体景观更加自然和谐,无处不在给人传递一种温和惬意的自然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