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府烟云》文摘集锦(一)

趋古堂李济乐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她自然地顺从着他,并不介意拉她的手,她感受到他那双大手是温暖的,是善良的,是护着她的。她这样想着,就感觉似有一股热流顺着手指传导着,在她身上浸漫、润开,感受到了极大的安慰。(第二章)</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人的情感就是这样,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轻轻地握手,一句低声细语的问侯,或是一个温暖的拥抱,就会酝酿出人世一生的深情;而这深情,或许是爱情的甜蜜,或许是思念的痛苦,或许是一生的回忆。(第二章)</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人的一生总是会有一些抹不去的记忆,当后来雅贞独自撑起夏府家业的时候,她总是会想起这个秋天的下午,坐在夏家少爷的马车上所发生的惊险的一幕。(第二章)&nbsp;&nbsp;</p> <p>  ⊙命运往往就在一念之间,王雅贞当初想折回城去的这一转念,便注定了她一生的情感归途和悲欢离合……(第四章)</p><p> ⊙村头向西南有条小路,走出三五里,北边便是起伏连接的丘岭,南边是不太宽大的小河。在这秋后的夜晚,天上有几颗寥落的星光,四周昏暗幽静,听得见土丘上杂草在夜风中的嗦嗦声、河水漫流石头上的哗哗声,和马蹄踩在坚实土道上的嘚嘚声。 (第四章)</p><p> ⊙“……这也没什么,生死由命,人间常事,富贵贫寒,皆有定数,无非长短而己,说不上有什么晦气不晦气的。 ……我是在想,人活在这世间,不要遭受欺凌迫害,少些忧愁悲伤,多些人间温情,才算是有活着的希望。”(第七章,祖刚语) </p><p> </p> <p>  ⊙“……我是就这想的,对百姓来说,平平安安的,没灾没病,有饭吃,有衣穿,不受人欺负,那就是好;要是整天吃不饱穿不暖,受人压迫,没个说理的地儿,愁得慌,这就是不好。”(第七章,贵叔语)</p><p> ⊙傍晚,伴着一阵西北风落了些零星而沉实的雨滴,砸在路边那棵粗壮的梧桐树上,将仅有的一片黄叶打落下来,飘在大门口坐立的石狮子上,瞬间又滑落到泥水中去了…… 此时风停雨歇,院子里异常安静,几片榴树叶儿悄悄落下,打着轻巧的旋儿飘在那魚缸里,便听到有魚儿跳动的声音。(第八章)</p><p> ⊙遗像一侧,挂一幅清朝金陵画派王寅仿宋代书画家米南宫的手绘《夏山烟云图》;另一侧挂一幅斗方小字书法,乃阳城清初进士李仙龄所书,内容则是南宋进士“留耕道人”的《四留铭》,铭云: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 这铭文极具儒家的中庸思想。其旨意乃取明朝"东林八君子"领袖高景逸先生所云:"盖造物忌盈,事太尽,未有不贻后悔者。临事让人一步,自有余地;临财放宽一分,自有余味,以此推之,凡事皆然。”又取明清之际隐居大儒夏峰先生训其诸子之词:"若辈知昌家之道乎?留余忌尽而已。"(第九章)</p> <p>⊙……一个人倘若常和老实木讷的人在一起,偶尔见了活泼好动些的,便觉得身心愉悦、激情勃发;而如果常和活泼开朗的人在一起,偶见了守成持重、老实诚恳些的,便又觉得安定踏实、温厚可亲。这似乎正如同饮食,常吃了油腻的食物,就觉得清淡的更爽口些;而常吃清淡些的,又觉得油腻的荤腥似乎更能填饱胃口。(第十章)</p><p>⊙人的心理,可真是个奇怪的现象,有时固执得要命,有时奸滑得成精,有时又矛盾得可笑。心理学虽不受人欢迎,但却是个大学问。做人不懂得人的心理,正如做了牛马,不懂得拿鞭人的意思,那离遍体鳞伤也就不远了;做人的,反而应该把自己当作牛马才对,自身之外便都当做是拿鞭的人,这样才会安分无怨地忍受着过活.……可人们偏偏都不这样认为,总想要甩开脖子上的套子,去梦想着飞翔,异想天开地去审视着,获得着一切,不觉不知在矛盾中纠结缠绕,眼前一片模糊,在混乱中构建着认知和欲望,成为矛盾的组合体,互相刺激,互相填充,相互消长,盲目地占有,期待着圆满无缺。(第十章)</p><p>⊙.……设若这一观点用之于男人择偶,那男人的审美趣味也多是矛盾两重性的,凡能够娶得两房太太的,大概就不会要求她们的形象和性情同类一致,必定会是一清秀一丰润、一娇艳一质朴、一活泼一庄重的。大凡男人的审美,总是见异思迁,无个定形,短长肥瘦皆爱慕,玉环飞燕均不憎。(第十章)</p><p>⊙环肥燕瘦,形态不同,正如艺术品风格之不同,各有其美,各有其长,各有其韵。丰乳肥臀的女子,如暑夏的莲藕,绰约丰美,柔情绵绵,光洁若腻,温暖醇香;纤姿清秀的女子,如春风的杨柳,轻盈翩然,柔和拂面,纤腰微步,冰骨玉肌;还更有些生得并不漂亮的女子,却有着渊博的知识、良好的修养、优雅的举止,那种品位,那种自尊,气若幽兰,观之可亲。(第十章)</p> <p>⊙对事或对物,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分析,解说,正着说有正面的理,反着说有反面的理,反正都是理,让人难以取舍。这也暗合了自古以来中国人多元的审美观念和哲学思想,对立统一,兼容并蓄,中庸和谐。(第十章)</p><p> ⊙.……这样一个眉目俊毅,沉稳诚实,且家境殷实富足的男子,她怎能不动心呢?可是在她多次与他接触的时候,他总是不咸不淡的,不冷漠也不温暖,不拒绝可又让她亲近不得,让人捉摸不透,摸不着边际。他那神情和趣味虽觉得沉静寡淡却又有风度洒脱,让她难以割舍。就像反正两面的磁石,他吸引着她,可当她一旦靠近去,他就会反过来,无形中的排斥,让她无法粘贴,可她却又为此不能自拔,越陷越深,欲罢不能。(第十章)</p><p>⊙ 这时已起了微风,正有一片废纸片像断了线的风筝,在空中打旋儿飞舞,不一会儿便挂在了那棵榴树下面的枝上,孤独无助地任风吹着,呼啦啦地响。他从树枝上取下了那纸片,想着,我不正像那断了线的风筝吗?那线的一端有我的父亲,有母亲,如今他们撒手去了远方,那线断了,有谁会再来拉住那断了的线呢?(第十一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