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生产队(十四)3、

讷言

<p>  生产队是人民公社体制下的农村基层单位,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好长一段时间。现在50岁以上的人对生产队都有一些记忆,有些人还在生产队里干过活、挣过工分儿、分过粮食。虽然那个时候生活不好,可是生产队养活了他们好几代人,生产队也记载着他们的奋斗历程。所以,他们至今对生产队感情至深,印象深刻。</p> <p>第十四章 重整旗鼓</p> <p> 3、</p><p> 推石碑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因为石碑的重量很大,用一般的小车根本推不动,需要用专门的车子,大号的胶皮轮,这种胶皮轮比一般的粗壮。推的时候,还要在车子的两边扣上篓子,把车厢垫平,把石碑放在车厢上。前面还要镖上两根木棍,作为前辕,必须有两个人来驾驶,前边一个,后边一个,拉车子的人也得好几个。推起来的时候,两边还必须有几个人帮助。他们把这些石碑用小车推来盖在了井口上。</p><p> 半坡大队第三生产队的社员就是有力量,他们把机井甃(zhou)好了。贾勇把水车修好,安上开始给麦子浇拔节水了。半坡大队第三生产队里的水车是牲口拉的那一种,现在第三生产队里只有牛没有马和驴,牛拉水车速度慢,漏水,社员们只好用人工来加快速度来拉,效果还不错。但是因为这片地都是大畦播种,水车的水小,根本攻不到头。他们又重新开水渠浇。因为上水量有限,着实远的地方就只好不浇。这一年,麦子长势比较好。宅科地的岭下平原的麦子浇上了水,长势良好。</p><p> 麦子成熟了,收割的青年,赶着牛拉碌碡打场的壮年,扬场的老汉都露出了喜悦的笑容。他们收到了打机井的好处。他们从实际出发总结经验,决定明年不用大畦播种了,大畦播水小了浇不动,他们经过充分研究,决定购买四垄耩子,四垄一沟变成小畦播,非常合适。贾勇说:“上级提倡的是大畦播,我们种小畦播不大符合要求,不过,这是因地制宜,权宜之计,等我们买上了机器,我们再改成大畦播。”</p><p> 这下好了,石泉公社真的到半坡村第三生产队来开现场会了,第三生产队队长董术脸上有了面子,他成了全公社的先进生产队干部。半坡村第三生产队成了远近闻名的先进单位。当然,他们现在仍然不如一些自然条件好的大队,但是他们的精神和干劲却值得赞扬。&nbsp;&nbsp;&nbsp;&nbs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