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 年 我 们 的 长 征

天民

开 篇 的 话 <p><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b><b>那是公元一九六七年,当时我们还都是二十刚出头的姑娘小伙儿,但是我们却干了一件自己人生中最难忘的( 大事 )!😀👌</b></p><p><br></p><p><b>……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我们不谋而合,毅然决然组成了长征队,迈出了平生徒步千里的第一步:</b></p><p><b> 🔺 从家乡沈阳出发,一路上克服了各种困难,没有一人掉队,胜利到达目的地</b></p><p><b>————首都北京。</b></p><p><b>&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b><b style="color: rgb(1, 1, 1);">在近一个月的行程中,我们磨练了身心,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加深了友情,感受了在课堂上难以学到的收获。</b></p><p><b>&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b></p><p><b>🔺 如今我们到了古稀之年,每当静心回眸,</b></p><p><b>忆起来那青春年少的时光,找回那朝气蓬勃的风采,很是感慨呀!……这肯定也是咱们晚年生活的一种情趣和自勉吧 !</b></p><p><b>&nbsp;&nbsp;&nbsp;&nbsp; 可以说,那次长征虽然在漫长的人生中不足30天,确是我们这辈子珍藏的一段激动人心的插曲!是引以自豪,值得回味的一段得天独厚的特殊经历!</b></p><p><b> 🔺特别是——由于当年的长征,没有留存下实物资料和照片,只能靠每个人的追忆片段,来汇聚全程情况。而咱们原来的长征队12人中,已经走了3人,现在剩下的 9人也在‘奔八’了。如不及时抢救这段可贵的难忘的长征资料,恐怕往后就更困难了……</b></p><p><b> 由此,队友们一致认为,当年的‘长征’ 很值得留下一笔!</b></p><p><b> 就这样,一部《 美篇 》应声出笼了。✌</b></p><p><b style="color: rgb(1, 1, 1);"> </b></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 ————🔺天 民</b></p> <p><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1966年‘8.18’毛主席接见百万红卫兵后,以‘重走革命先辈道路,宣传毛泽东思想’为口号的长征队如雨后春笋般,遍布祖国大江南北。</b></p><p><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届时,我们的红卫兵长征队,就是在这风靡全国的大串联中诞生啦!</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 🍁 出 征 前 准 备 🍁</b></p><p><b style="color: rgb(1, 1, 1);"> </b></p><p><b style="color: rgb(1, 1, 1);"> 1966年隆冬时节,我们班七位男同学发起组建了‘红卫兵长征队’,并着手出征前准备——</b></p><p><br></p><p><b style="color: rgb(1, 1, 1);">1,做了一面红色队旗</b></p><p><b style="color: rgb(1, 1, 1);">旗上画有毛主席军装像( 天民哥哥所画 ),</b></p><p><b style="color: rgb(1, 1, 1);">还印上了我们长征队的全称:</b></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 </b><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辽宁省实验中学 66届高三.一班</b></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 31026 破私立公长征队</b></p><p><b style="color: rgb(1, 1, 1);"> 其中代码31026,表示三个日期:</b></p><p><b style="color: rgb(1, 1, 1);"> 11月3日,11月10日,11月26日,</b></p><p><b style="color: rgb(1, 1, 1);"> 是我们长征队的同学在北京接受</b></p><p><b style="color: rgb(1, 1, 1);"> 毛主席检阅的日子。</b></p><p><b style="color: rgb(1, 1, 1);">这面队旗,已成母校[校史展览]的馆藏品。</b></p><p><br></p><p><b style="color: rgb(1, 1, 1);">2,每人佩戴上了( 红袖标 ),还有一枚</b></p><p><b style="color: rgb(1, 1, 1);"> 画有毛主席画像的帽徽( 天民哥哥制作 )</b></p><p><br></p><p><b style="color: rgb(1, 1, 1);">3,购买了上百个毛主席像章和百余张印刷的</b></p><p><b style="color: rgb(1, 1, 1);"> 毛主席语录,用于沿途发放张贴。</b></p><p><br></p><p><b style="color: rgb(1, 1, 1);">4,还带上了用于沿途书写标语的画笔,</b></p><p><b style="color: rgb(1, 1, 1);"> 水粉颜料和地图,指南针。</b></p><p><br></p><p><b style="color: rgb(1, 1, 1);">5,因原计划走的时间长,就把春夏衣服,</b></p><p><b style="color: rgb(1, 1, 1);"> 先邮寄到北京张美华亲属家。</b></p><p><br></p><p><b style="color: rgb(1, 1, 1);">6,到学校教导处办理介绍信,并领取了</b></p><p><b style="color: rgb(1, 1, 1);"> 补助费(每人每天0.15元)</b></p><p><b style="color: rgb(1, 1, 1);"> 粮 票(每人0.4斤)</b></p><p><br></p><p><b style="color: rgb(1, 1, 1);"> 🔺 以上资料由(李成林)提供</b></p> <p><br></p><p><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1967年的元旦,我们长征队出发了!</b></p><p><b> </b></p><p><b> </b></p><p><b> 记得那天下午一点,在学校宿舍楼下食堂饱餐一顿‘新年肉包’后,我们就走出了校门。</b></p><p><b> 黄河大街上,可见一面鲜艳夺目的长征队旗下两排队伍,迈着整齐步伐,兴致勃勃,直奔铁西方向。</b></p><p><b> 我们背着背包(书包,水壶),臂带红袖标,愉快地前行着,一路上引来许多路人注视的目光。</b></p><p><br></p><p><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当年的长征队共12人</b></p><p><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nbsp;&nbsp;&nbsp; 男生:(7人)</b></p><p><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杨天民,王重予,李成林,金福财, </b></p><p><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王塔南,🍁 安秉章,🍁 赵洪生,</b></p><p><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nbsp;&nbsp;&nbsp; 女生:(5人)</b></p><p><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陈继红,郭淑英,张美华,单恒利,</b></p><p><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李淑琴</b></p><p><br></p><p><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 注: 名字前带 🍁的同学已病故</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 🍁 队 友 伉 俪 忆 长 征 [1]🍁 </b></p><p><br></p><p><b>🔺 出发那天,大家兴致勃勃,精神抖擞,感觉浑身都是劲,一口气走了8个多小时,约60多里,当夜幕降临,晚上8.30才到了沙岭镇。</b></p><p><b> 头一天长征,大家都很兴奋,可是,回到房间一脱下袜子,队友都有点咧嘴啦————清楚地看到每个人脚上都起了水泡。</b></p><p><b> 当然也有高兴的事————~进沙岭镇前,晚上6点多我们都有点饿了。就在临近的村子吃了一顿猪肉酸菜炖粉条,那味道好极了!真是难忘的一顿 ‘元旦快餐’!👍 😀 </b></p><p><br></p><p><b>🔺 次日(元月二日),我们到了新民县大民屯镇。当地红卫兵接待站的大叔大婶知道我们脚上起泡,很心疼,很着急。晚饭后,他们打来热水给我们泡脚,又帮我们放脚上的水泡。这真让我们感到温暖,就像到了自己的家一样……</b></p><p><br></p><p><b>🔺 元月三日,我们到了新民县城。下午去红旗火车站和新民站学习参观。我们被安排住在县党校,那是四合院,我们在西厢房。傍晚时,住在当地的老同学何大成,董玉山探望大家,我们非常高兴!😀 </b></p><p><b> 顿时,让我们想起了红军长征路上‘翻越夹金山,意外会亲人’的精彩动人故事!……</b></p><p><br></p><p><b>🔺 第四天,我们走到了黑山县历家火车站。</b></p><p><b>该站扳道工吴殿林曾冒着生命危险,救下载满红卫兵的列车。我们聆听了这感人的英雄事迹,很受教育。接着,我们应邀又去吴家做客学习。期间,我们还观看了吴师傅女儿背诵‘老三篇’的表演。</b></p><p><br></p><p><b>🔺 走到锦县时,到了一个叫‘秃老婆店’的村庄,遇上了有趣的事————在那里听到了‘皇帝吃小豆腐’的民间传说,惹得我们好一阵发笑,消除了不少疲劳和寂寞。😀 </b></p><p><br></p><p><b>🔺 第五天,我们在金城造纸厂吃完早饭后,</b></p><p><b>就向锦州进发。接近锦州郊区双羊店附近时,有一座山头挡在我们前面,几个男同学异口同声道:上!……话音刚落,背起背包就一窝蜂向山头冲去,几位女同学也紧紧跟随。过了山头,欢呼声,笑声联成一片,好像打了一场大胜仗!👏 😀 </b></p><p><br></p><p><b>🔺 晚上到了锦州,第二天休整一上午,下午</b></p><p><b>参观了(`辽沈战役纪念馆 ),馆内那声电结合,栩栩如生的战斗场景,如身临其境,令人震撼!</b></p><p><b> 对于我们当时20多岁的年轻人来说,这是一场革命历史的生动形象的教育!</b><b style="color: rgb(1, 1, 1);">深深理解着——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 </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 🍁 队 友 伉 俪 忆 长 征[2]🍁 </b></p><p><br></p><p><b>🔺 开始我们长征队沿着( 沈山线 )奔北京走,在出锦州经锦西上了公路,遇见许多同行的长征队,我们考虑到同路接待站拥挤,不便休息,索性改道,另辟蹊径——从锦西虹螺岘直奔建昌,放弃公路走山路。</b></p><p><b> 在建昌境内,我们爬高山穿峡谷,步履羊肠小道,领略了险峻雄伟的盘山路。我们践行了毛主席的名言:</b></p><p><b> 天下无难事,只要肯登攀。</b></p><p><br></p><p><b>🔺 我们从建昌进入河北秦皇岛市青龙县木头凳镇,又在河流口跨过长城,并住此地。</b></p><p><b> 第二天早起我们爬长城,当了一把‘好汉’,等回到住处饥肠辘辘,大伙把一锅玉米碴子粥喝个净光!😀 </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  🍁 队 友 伉 俪 忆 长 征[3]🍁 </b></p><p><br></p><p><b>🔺 接着我们经迁西到了遵化,看到了‘穷棒子社’,了解了曾受毛主席接见的王国藩事迹。(当时王被批斗)</b></p><p><b> 穷棒子社,也称穷棒子合作社,王国藩合作社;1952年,在全国农业合作化运动中,河北省遵化县西铺村,在带头人王国藩的带动下,一个由二十三户贫雇农和三条驴腿组成的农业合作社。</b></p><p><b> 毛泽东主席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中有关王国藩合作社的按语和论述。按语说:“遵化县的合作化运动中,有一个王国藩合作社,二十三户贫农只有三条驴腿,被人称为‘穷棒子社。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在三年时间内,从‘山上取来’了大批的生产资料,使得有些参观的人感动得下泪。我看这就是我们整个国家的形象”。</b></p><p><b> 我们感到,这种穷棒子精神,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就是中国🇨🇳农民的形象,很有现实意义。</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  🍁 队 友 伉 俪 忆 长 征[4]🍁 </b></p><p><br></p><p><b>🔺 离开遵化,我们又走了15里路,就到了沙石峪。在此,我们参观了周总理亲手栽种的果树,参与了修梯田的劳动,听取了‘万里千担一亩田,青石板上夺高产’的事迹报告,都是很充实很有意义的内容。离开时,有的队友还拿上一小块灰白色石板,作为纪念。</b></p><p><br></p><p><b>🔺 在木头凳,七个男同学住在当地的粮库宿舍。</b></p><p><b> 那一埔小火炕睡了七个人,只能侧身,连翻身都很难。第二天起床,赵洪生的皮肤都被燙伤了。因为他正好睡在地炉上方的炕上。</b></p><p><br></p><p><b> 🔺 一个行军水壶,</b></p><p><b> 让成林多走了50多里路</b></p><p><b> 出征前,大家都带上了行军必备的水壶。</b></p><p><b>多数是军用水壶,唯独成林带的是保温水壶。</b></p><p><b> 一天路上,队友单恒利因女同学特殊情况需用热水,成林就和她互换了水壶。</b></p><p><b> 在天津蓟县出发后,到了中午才发现:成林把单恒利的行军水壶落在了蓟县。他赶紧安排好行李,又返回了蓟县去取水壶。晚上在三河县归队,与大家汇合。</b></p><p><b> 这天,成林比其他队友多走了50多里路。👍 </b></p><p><br></p><p><b>🔺 从沙石峪出发,当晚我们就到了天津蓟县</b></p><p><b> 县城。</b></p><p><b> 第二天清晨,大家起床很早,精神饱满,喜笑颜开——因为马上要进北京啦!</b></p><p><b> 我们由三河县出发,直奔通州。路上看见,各路长征队如小溪汇大河,络绎不绝,同路并肩前行,向北京进发!</b></p><p><b> 1967年1月29日,我们打着长征队队旗,整齐列队,走在大街上,大家满面春风,朝气蓬勃,愉快地进入了北京城区。✌ 😀 </b></p><p><b> </b><b style="color: rgb(1, 1, 1);">我们心里都藏着一句话:北京,你好!😀</b></p><p><b style="color: rgb(1, 1, 1);"> 我们的长征胜利啦!✌ 圆满结束啦!👌</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 🍁 有 惊 无 险 一 段 路 🍁 </b></p><p><br></p><p><b> 我们路过哪座山,都会找到合适的地方貼上毛主席语录,或写上标语( 天民书 )。 </b></p><p><b> 我们是从喜峰口进关,登上了长城峰火台。山坡上有小酸枣树…。 </b></p><p><b> 我和美华掉队了……我俩走了一段险路,长城面向关外一边很险啊!</b></p><p><b> 我俩手牵着手,背靠着墙,脚下的路很窄,且长着滑溜溜的茅草。下面又是很深的沟。我俩颤颤巍巍的走着螃蟹步,一点点的挪动着,終于走出了这一生最难忘的路…。👌 </b></p><p><b style="color: rgb(1, 1, 1);"> ————🔺郭 淑 英</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难忘的玉米粥,饱含深情</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   🍁 缺 水 的 喜 峰 口 🍁</b></p><p><b style="color: rgb(1, 1, 1);"> 李成林说得对,那天我们把玉米粥喝光了。当时我想,这里缺水,还给咱多加点水真是照顾咱们啊!感受到老乡对我们的热情!</b></p><p><b style="color: rgb(1, 1, 1);"> 那里人们吃水要到十几里路以外的地方去用毛驴驼,或人担。他们用过的洗碗水是不倒掉的,沉淀下来下次再用,可见水的金贵。</b></p><p><b style="color: rgb(1, 1, 1);"> ———— 🔺郭淑英</b></p> <p><b style="color: rgb(1, 1, 1);"> 🍁 长 征 路 上 点 滴 事 🍁 </b></p><p><br></p><p><b>🔺 我们体验了长征是宣传队。</b></p><p><b> 过锦州我们走进山区,那里的农民非常淳朴,善良。</b></p><p><b> 虽然每天晚上大家都很累,但是我们还经常为住处的老乡们表演小节目。</b></p><p><b> 记得我和杨天民唱边疆处处赛江南。同学们也唱歌,朗诵毛主席诗词………好像体会到了当年红军长征时军民一家亲!👌 </b></p><p><br></p><p><b> 🔺 每天晚上我们到住地必做的一件事——</b></p><p><b> 洗脚后把头发丝穿针孔里,拿下针,发丝穿过泡留在脚底,第二天脚泡干了。</b></p><p><br></p><p><b> 🔺 记得我们走的最多的一天大约100多里吧?那盘山路九曲十八弯!</b></p><p><b> 我们女生走在后面,安秉章是打前站的他出发早,走的快。过了好长时间我们看见安秉章在离我们不远的相反方向走着…-盘山路的效果!😀 </b></p><p><br></p><p><b style="color: rgb(1, 1, 1);"> ————🔺 郭 淑 英</b></p> <p><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 关 于 长 征 线 路 的 选 择</b></p><p><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 福 财 忆 长 征[1]</b></p><p><b> </b></p><p><b> </b></p><p><br></p><p><b> 队友们讨论时,一致认为:要从沈阳出发经新民奔锦州,再过山海关,最后进北京,这条路比较好走。</b></p><p><b> 为了体验红军长征的艰苦奋斗精神,我们决定过锦西后,避开大路走山区进关。由喜峰口过长城,准备到河北遵化看看‘三条馿腿’闹革命的王国藩,再去看看‘学大寨’样板——沙石峪大队,还想看看喜峰口当年的抗日战场。</b></p><p><b>👌 这就是我们出征前的打算。</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 🔺 筹 备 长 征 费 用</b></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 ——福 财 忆 长 征[2]</b></p><p><b> </b></p><p><b> </b></p><p><br></p><p><b> 虽说长征路上食宿费由沿途接待站承担,但我们还要筹备点资金,用于购买宣传品。</b></p><p><b> 我们核计一番,准备去校外当临时工挣钱。天民,重予去了皇姑区劳动局联系,成功拿到了一份‘卸煤’的活。</b></p><p><b> 第二天,我们七个男生就去了皇姑屯车辆段,拿起大平锹,登上车厢,开始卸煤。大家任劳任怨,尽心尽力,每天都圆满完成任务。</b></p><p><b> 尽管我们当时都是20几岁的小伙,年轻有劲,可是我们要按时间要求,一下子卸下车皮里50多吨煤,这工作量还是头一回。大家都累得够呛!互相面视,哈哈一笑——成了‘煤黑子’。有时天晚,还得步行回家。</b></p><p><b> 这次‘打工’我们挣了一千多块钱,都用在了长征路上,个人没拿一分钱。</b></p> <p><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 游 长 城</b></p><p><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福 财 忆 长 征[3]</b></p><p><b> </b></p><p><b> 按原计划,我们想从喜峰口入长城,后来听当地老乡说那里发生流感,我们就改道走河流口了,</b></p><p><b> 为了养足精神爬长城,我们特意休息半天。</b></p><p><b> 到了长城脚下,我们12人兵分三路:一路是从关内山坡出发,直奔山顶烽火台,二路是从关外山下冲向山顶,三路,是沿长城而上。</b></p><p><b> 结果是,走一路的同学,先期登顶,紧随其后是走三路的同学,最遭罪的走二路的同学。那关外的二路很难爬,满地荆棘,脚下打滑,手也抓不住草,队里的女同学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爬到山顶,她们记住了这有惊无险的一幕。</b></p><p><b> 关外山下的险峻,可见古人的聪明——我们见证了!👌 </b></p> <p><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 真 挚 的 队 友 情🔺 </b></p><p><br></p><p><b> 长征路上,有一天出发前,我和另一个女同学(记不清名字了😀 )与男同学争抢着‘打前站’。最后,我被同意了。</b></p><p><b> 开始出发了,我疾步走在队伍前边,力争尽快到达接待站,给队友安排食宿……</b></p><p><b> 因为一心只顾加快脚步,没有做好准备活动,结果到了目的地发现:我的大腿肌肉拉伤了,刺骨地疼痛。幸亏我带了止痛片,服后有了缓解,但还是疼痛不止。更糟糕的是,次日早上腿不能着地了。</b></p><p><b> 队友知道我的腿伤,都很关心,热心劝阻我:改乘火车吧,咱们北京再汇合前行!</b></p><p><b>我心想,参加长征队,不能参假,不能半途而废呀!我决心忍着疼痛,也要走到北京,决不掉队!</b></p><p><b> 等次日早上出发前,男队友们争先恐后帮我拿行李和书包,我轻装了,还有女队友陪伴我走在队伍后边。</b></p><p><b> 记不得是谁了?有个队友为我找来一根粗树枝当手杖,我拄着树枝,走起来轻松多了。</b></p><p><b> 当时,我很内疚————因为我,长征队行走速度放慢了。过了几天,我的腿不疼了,队伍行走才恢复正常。</b></p><p><b> 这件事,虽然过去50多年了,我仍然记得。.……那种无私的帮助和热心的体贴,体现了深深的同学情,始终珍藏在我的记忆里!</b></p><p><br></p><p><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 张 美 华</b></p> <p><b style="color: rgb(1, 1, 1);"> 🔺 学 ‘赤脚医生’ 送 药 🔺 </b></p><p><br></p><p><b> 长征队到了朝阳县,一天傍晚我和郭淑英走访老乡。在炕头边,给老乡读毛主席语录,唱毛主席诗词歌曲。</b></p><p><b> 期间,我们与老乡唠嗑时,发现说话的大娘脑门泛红,很像发烧症状。</b></p><p><b>当即就问:您不舒服吗?</b></p><p><b>大娘说,头疼发热,浑身发冷。</b></p><p><b>我们又问:吃药了吗?</b></p><p><b>大娘说,没吃过药呀……</b></p><p><b>我立马从书包里找出治疗感冒的退烧药,让大娘服下。</b></p><p><b>大娘说,俺还头一回看见这个药片呀。……俺没出过村,不知城里啥样?更没见过火车!</b></p><p><b> 我和郭淑英听了,很震惊!很感慨…………</b></p><p><br></p><p><b style="color: rgb(1, 1, 1);"> ————🔺 张 美 华</b></p> <p><b style="color: rgb(1, 1, 1);"> 🔺 登 长 城 烽 火 台🔺 </b></p><p><br></p><p><b> 能够登上长城,应对挑战当‘好汉’,是我们长征队男女生共同的目标和心愿。</b></p><p><b> </b></p><p><b> 记得登长城的头天晚上,我们就住在长城脚下一个小山村,用心调整状态,充分休息,养精蓄锐待次日出发。</b></p><p><b> 第二天早晨,大家情绪饱满,纷纷争相上路。走着走着,由于我和郭淑英动作缓慢一些,过一会儿,前方就看不见队友了。我俩心急火燎地追赶,以急行军速度赶到长城脚下,还是没见队友的影子。(事后得知,其他队友与我俩爬的不是一条路。😀 )</b></p><p><br></p><p><b> 我俩二话没说,开始登长城。起步还算顺利,到了半山腰碰上了满山坡带刺的山枣树枝。我俩摘了几个尝一尝,甜里带酸还解渴,补充一下营养,抖擞了精神,继续向上爬。此时,距离山顶烽火台还有很长的一段路。</b></p><p><b> </b></p><p><b> 再往前走,险情就出现了……脚下的碎石不断散落,人站不稳,身不敢直立。带着棉手套的手,也没有能拉住的树和野草。坡上一些毛毛草,一拽就连根拔起了。我俩心里真没底了……总之,爬坡时我俩没有任何‘借用力量’。 </b></p><p><b> 更惊险刺激的是,越爬坡越陡,我俩发现脚下好像60-70度的坡,顿时气喘吁吁,心跳加速,索性手脚并用,缓慢爬行。那副三姨送我的崭新的军用棉手套深深插在土里,两脚慢慢地移动。如一脚蹬空,后果就难以想象了!</b></p><p><b> 这时,队友们已登上了烽火台,看见我俩挺艰险,都很着急,</b></p><p><b> 小心啊!加油啊!…………</b></p><p><b> 队友们亲切的呼喊声一浪高过一浪。</b></p><p><b> 我们心里暖暖的,奋力拼搏,直奔山顶,一会儿功夫,我俩就和队友会师啦!✌ 😀 </b></p><p><b> 经受住了这场有惊无险的考验,我们很自豪!感觉又长大了!😀</b></p><p><b> 其实,要登长城应该记住:我俩登的长城外侧是防御敌人入侵的,坡大路险。这是学过的知识,当时却忘在了脑后!😀 </b></p><p><b> 这也算是登长城的收获呀!👌 </b></p><p><br></p><p><b style="color: rgb(1, 1, 1);"> ————🔺 张 美 华</b></p> <p><b style="color: rgb(1, 1, 1);"> 🔺参 观 沙 石 峪 挑 土 造 田 🔺 </b></p><p><br></p><p><b> 经过遵化市区东南20公里,我们就到了沙石峪村。</b></p><p><b> 当时该村是农业战线发扬‘愚公移山’,挑土造田的榜样。我们的必到之地。</b></p><p><b> 解放前,沙石峪是远近闻名的穷山沟,素有“土如珍珠水如油,满山遍野大石头”之称。解放后,在老书记张贵顺的带领下,勤劳朴实的沙石峪人硬是在石头缝里取土,青石板上造田,先后使400亩荒山变成良田,创造了“万里千担一亩田,青石板上创高产”的奇迹。</b></p><p><b> 这个‘奇迹’,我们听到了也看到了,当地满山遍野都是青石板土地,要去山外背土,造田种地,又要远处挑水,那战天斗地的精神,真是让人感动!让人佩服!</b></p><p><b> 本来从沙石峪带回几小块青石板,留作纪念,可惜搬了几次家,找不到了。</b></p><p><br></p><p><b> 王塔南提到住处门前那棵大树,很有印象!可能是上百年的核桃树。我听到了老乡讲,如何收核桃?细节记不清喽……😀</b></p><p><br></p><p><b style="color: rgb(1, 1, 1);"> ————🔺 张 美 华</b></p> <p><b>  🔺 成林提到,在厉家见到姓吴的人,我记得他的名字叫吴殿阁。当年,咱们手中的语录本上,都有他的签名。记得他签的名字,中间的那个字,不是殿字,是殿字的一半,左半边。</b></p><p><br></p><p><b> 🔺 沙石峪当时有一位带头人,带领社员群众艰苦奋斗,开山造田,改变了农村面貌。记得他叫张贵顺。</b></p><p><b> 在沙石峪,我们住在一位老人家里,他家门前有一棵大核桃树。我们看了山上的梯田,下山前还捡了几块白色的小石片留作纪念。</b></p><p><b style="font-size: 20px;"> </b></p><p><b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干临时工的地方,是皇姑屯机务段。我觉得,机务段就是服务机车的,是给火车头加煤加水,维修保养的地方。我们在那干的最多的活,就是倒煤。就是把煤装到大筐里,再抬走,倒到別的地方。可能是怕煤堆的时间长了,发热燃烧吧。</b></p><p><b style="color: rgb(1, 1, 1);"> </b></p><p><b style="color: rgb(1, 1, 1);"> ————🔺 王 塔 南</b></p> <p><b>  </b></p><p><b> 咱们长征队中男同学担当得多一些—— 打前站,压后阵,联系事等等都是他们的活。旷野里涵洞,沟坎,土坡比较多,都是男同学帮助照顾我们女同学。 </b></p><p><b> 正值冬天,冰雪覆盖,道路难辨。快到锦州时,我踩在冰雪上,突然陷了下去,就要摔倒时,被杨天民一把拽住了,但裤腿和鞋子还是湿了。到了住地,女同学帮我烘烤,保证了第二天继续赶路。</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 ————🔺 单 恒 丽</b></p> <p><b>🔺 记得一次爬一座高山,山很陡峭,崎岖的羊肠小道,很难攀爬。我们互相鼓励,念着毛主席语录“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第一梯队终于爬到了山顶!</b></p><p><b>大家站在山顶,放眼望去,好开阔的天地呀!我们高兴极了,高喊:我们胜利了!✌</b></p><p><b>随即,我们找一块较平滑的大石头,贴上了“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大标语。( 事先准备好的 )</b></p><p><br></p><p><b>🔺 “长征"路上,我们学习革命前辈的光荣传统,走到哪,就把毛泽东思想宣传到哪,和当地老乡一起学习毛主席语录和“老三篇",还给社员们演唱我们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有“翻身倒情",“老两口学毛选"等节目,深受当地老乡的欢迎。</b></p><p><br></p><p><b style="color: rgb(1, 1, 1);"> ————🔺 陈 淑 贤</b></p> <p><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 别 具 一 格 的( 介绍信 )🍁 </b></p><p><br></p><p><b> 长征路上沿途(红卫兵接待站),都需要出示介绍信。所以,我们出征前,在学校开出了介绍信。</b></p><p><b style="font-size: 20px;"> 看到这介绍信就是一张纸,掏来掏去肯定会磨损,也难以保管。考虑到这,天民想到用‘手绢’代替,并让家兄用红油漆写上介绍信内容。由此,一个别具一格的手绢介绍信出现了!👌 </b></p><p><b> 因为我们哥俩常常打前站,见证了那个手绢介绍信的作用。它成了我们进入沿途接待站的‘入门卡’,其信息量太大了————我们每到一地手绢上都要盖章,人员名单,出发时间,一路落角点,等等。其中仅印章就盖了22个。</b></p><p><b> 近一个月的长征结束时,那个手绢介绍信仍完好无损。可惜,后来弄丟了。</b></p><p><b> 我们笑谈,经历半个多世纪的手绢介绍信,如果还在,可能就成了‘文物’啦!😀 </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 🔺 王重予🔺 杨天民</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 🍁 一 双 回 力 牌 运 动 鞋 🍁 </b></p><p><br></p><p><b> 听说我要长征去北京,家兄很理解,非常支持。</b></p><p><b> 本来那个时期,作为美术师的哥哥————他起早贪黑画笔不闲,工作很忙。但还是参与了我们长征队出征前的准备工作————</b></p><p><b> 他为队旗画主席头像,刻制袖标模板,画队员帽徽,书写手绢介绍信,并提供了沿途写标语用的画笔和颜料等。哥哥的支持,我很高兴,也赢得了队友的好评。</b></p><p><b> 家兄虽说支持,而对年仅21岁的我,首次远行也颇有担心和牵挂。哥哥几次耳提面命嘱咐我许多。临走前,他还特意给我换了10斤全国粮票和20块钱,又给我花了12元钱买了一双当时最贵的‘回力牌’运动鞋。这款鞋轻便,走起路来很舒适,所以一路下来,我的两脚没太受委屈……</b></p><p><b> 这多亏了‘ 回力鞋 ’啦 !😀👌</b></p><p><b> </b></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 ————🔺天 民</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 为我们的长征讴歌 🍁</b></p><p><br></p><p><b>半个多世纪,半世同窗情,</b></p><p><b>我们难忘当年自己的长征。</b></p><p><br></p><p><b>我们的长征,</b></p><p><b>虽没有爬雪山过草地的艰苦,</b></p><p><b>但确有不负韶华勇于磨练的筋骨。</b></p><p><br></p><p><b>我们的长征,</b></p><p><b>虽没有‘围追堵截’的危险,</b></p><p><b>但确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体验。</b></p><p><br></p><p><b>我们的长征,</b></p><p><b>虽没有枪林弹雨战友们并肩前行,</b></p><p><b>但确有相互关爱真挚纯净的同窗情。</b></p><p><br></p><p><b>我们的长征,</b></p><p><b>怎能和红军长征同日而语?</b></p><p><b>但长征精神确是激励我们人生,</b></p><p><b>永唱不衰的进行曲!</b></p><p><b style="color: rgb(1, 1, 1);"> ————🔺杨 天 民</b></p> <p><b>  </b></p><p><b> 由于没参加当年老同学们组织的长征队,</b></p><p><b>没有经历,也没有体会,很是遗憾! </b></p><p><b> 但看了天民组织编写的美篇,很受感动!</b></p><p><b>当年,大家辛苦了!👍 美好的回忆,几十年</b></p><p><b>难忘,为这个美篇点赞!</b></p><p><b> 特别感谢天民的哥哥当年的大力协助!&nbsp;</b></p><p><br></p><p><b style="color: rgb(1, 1, 1);"> ——🔺 马 文 林</b></p> <p><b>  在漫漫人生旅途中,我们这代人经历过许多特殊的考验。这段难忘的“长征路",就给我们的经历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使我们“锻炼了身体,磨炼了意志,坚定了信心,获得了精神财富"。✌</b></p><p><br></p><p><b> 天民老同学,你辛苦了!你把大家分散的回忆,最后经过你文人之笔串起来,再提炼升华,成为我们这段经历的美篇。真好啊!大家都会感谢你的。</b></p><p><b> ❤️ 谢谢老同学啦 !</b></p><p><br></p><p><b style="color: rgb(1, 1, 1);"> ————🔺 陈 继 红</b></p> <p><b>  老同学,你们那段难忘的经历,的确应该好好回忆并记录下来,虽然你们的长征被流逝的时光冲刷得模糊、皱烂,然而心中的感觉却依然是如此晶莹透彻,如此真切深刻。 </b></p><p><b> 因为————</b></p><p><b> 曾经,我们风华正茂,</b></p><p><b> 曾经,我们并肩走过,</b></p><p><b> 曾经,我们一起毕业……</b></p><p><b> 祝福长征队老同学青春永驻,快乐安康!🙏 </b></p><p><br></p><p><b style="color: rgb(1, 1, 1);"> ————🔺 籍 春 英</b></p> <p><b style="color: rgb(1, 1, 1);"> 🍁《 忆 长 征 》🍁</b></p><p><b> </b></p><p><b> 小将出征实验园,千里跋涉只等闲,</b></p><p><b> 红旗高举战歌唱,学习红军永向前,</b></p><p><b> 会师北京随心愿,革命传统代代传,</b></p><p><b> 千锤百炼心向党,古稀回忆笑开颜。</b></p><p><b style="color: rgb(1, 1, 1);"> </b></p><p><b style="color: rgb(1, 1, 1);"> ————🔺何 大 成</b></p> <p><b>  一九六七年,也就是53年前,许多同窗面对那场席卷全国的‘风暴’还在迷茫。</b></p><p><b> 而就此时,有一支12人组成的“长征″小分队,向着校外的社会,勇敢地迈开了坚定的步伐,出征啦 !👍 </b></p><p><b> 你们这次长征的成果,在于它是人生航船中的那块压仓石。它有助于抵抗着风浪,标定着航船前进的方向。我羡慕你们!🙏</b></p><p><b> 老同学,我为你们的成功点赞!祝贺!</b></p><p><b> ❤️ 愿你们快乐安康,阖家幸福!</b></p><p><br></p><p><b style="color: rgb(1, 1, 1);"> ————🔺 程 临 江</b></p> <p><b>  </b></p><p><b> 美篇做得真美,文美,词美,句子美,图美,文章美,故事美,最重要的是精神美,充满了正能量,读来浮想联翩,精神为之一振。 </b></p><p><br></p><p><b> 五十年过去了,我己没有留下多少清晰的印象,感谢隊友们的好记忆,把这次有历史特征的活动丰满起来,感谢大家的共同努力,特别感谢天民精采的文笔,使己快干枯的记忆焕发了活力!</b></p><p><b> 篇尾《后记》也相当好,即是对我们长征的总结,也是对制作美篇的总结,表达得全面,感人,真实,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b></p><p><b> 天民帮我们重温那段长征的经历,有意义,很可贵!</b></p><p><b> 辛苦了老同学!谢谢!🙏 </b></p><p><br></p><p><b style="color: rgb(1, 1, 1);"> ————🔺 王 重 予</b></p> <p><b>  </b></p><p><b> 看了《 美篇 》,了解了咱班的长征队,就像欣赏一部精彩的记录片,是一本长征队员精彩的写真集。</b></p><p><b> 当年,老同学们不辞辛苦,徒步跋涉千余里,一路艰辛前行,取得了长征的胜利!真是可敬可佩!👍 </b></p><p><b> 如今的回忆,是自豪!是自勉!是张扬青春活力!是宣传长征精神!</b></p><p><b> 本人虽没有长征,但你们践行的长征精神,启迪着我!鼓舞着我…………</b></p><p><b> 借此,向全体长征队员致敬!学习!🙏 </b></p><p><br></p><p><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 🔺 邱 桂 岩</b></p> <p><b style="color: rgb(1, 1, 1);"> 🍁 《 赞 长 征 》🍁</b></p><p><br></p><p><b> 徒步长征非等闲,</b></p><p><b> 同窗学友意志坚。</b></p><p><b> 历尽艰辛行千里,</b></p><p><b> 革命豪情冲云天。</b></p><p><b style="color: rgb(1, 1, 1);"> ————🔺杨 克 学</b></p> <p><b>   天民: 你 好!</b></p><p><b> 看过了美篇,做得太好了!有图片,有文字,最主要是有回忆……一段最珍贵的经历。</b></p><p><b> 如今把它记录下来意义深远,是留给后人的一笔精神财富。</b></p><p><b> 我很遗憾没有参加这次长征,但看了美篇,也感到十分亲切!美好!我为长征队的同学们点赞!为老同学感到骄傲!👍 </b></p><p><b> 现在我们都古稀已过,让我们都多多保重!顺祝各位老同学安康幸福!🙏 </b></p><p><b> 我现在恢复得不错,等我回沈时一定和老同学聚聚!😀 </b></p><p><br></p><p><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 王 玉 成</b></p> <p><b>  各位长征队的老同学:</b></p><p><b> 说实话,看了《美篇》我才知道,50多年前我们班曾经有一支队伍,完成了“伟大的长征”!👍 如果当年知道的话,我一定会参加的!❤️ </b></p><p><b> 现在的心情和没参加长征的同学一样,兴奋,感动,羡慕 ,满肚子溢美之词……别人都说过了!</b></p><p><br></p><p><b> 我在这个班的时间太短,还不到一年,而且很不活跃,对同学也不太了解。</b></p><p><b> 有人说:在学校才几年,到社会多少年了?谁知道变成什么样了?确实不知道 !</b></p><p><b> 当看到了天民编辑的这个长征美篇时,我瞬间就知道了过去的你们————是一群意气风发,听党的话,听毛主席的话,勇往直前的小战士!</b></p><p><br></p><p><b> 看见你们的长征美篇,我也瞬间知道了你们的现在。</b></p><p><b> 当前国家在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的最艰难的时候,你们重温长征的峥嵘岁月,可见你们的心始终是紧跟国家,紧跟党的。你们热爱祖国的心有多么炽热!👌 </b></p><p><b> 我的老同学们,向你们学习!</b></p><p><b> 总之,看了这个长征美篇,感到心和你们近了……现在知道了我们是新长征的同路人。</b></p><p><br></p><p><b style="color: rgb(1, 1, 1);"> ————🔺 张 碧 村</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那年我们的长征》又见面了,感谢天民精彩的文笔和图文并茂的文采,把我们依稀的记忆焕起,眼前又浮现出53年前我们背着背包,脚踏祖国大地,无所畏惧,互相帮助,一往直前的年青身影。</b></p><p><b style="font-size: 20px;"> 如今已是两鬓斑白的70后,望老同学们珍惜现在,多多保重,安度幸福晚年!</b></p><p><br></p><p><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单 恒 丽</b></p> 后   记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 人老了,总习惯揭开尘封的往事。对那年,那事,那人的愉快的回顾,是一种享受! 我们长征队同学回忆难忘的徒步进京,重温年轻时的力量和风采,给古稀之年带来了由衷的自豪和心灵的慰藉。👌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 谈起 53年前我们的长征,因时间久远,参与者大都若明若暗。就个人而言,可能谁也说不全,谈不准。对此,我们全体九名长征队员一起出手,分头回忆自己身边的故事,集中汇总记忆的碎片,终于描绘出了我们长征的全貌,留下了一段美好的青春记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李成林,金福财和张美华三位队友……他们分别用笔写在纸上,每人写了两千多字,然后拍照发来,提供了许多我们长征的宝贵资料,为本篇成文,立下了汗马功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 在此,我以全体长征队员的名义,向三位队友致以深深的谢意!🙏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 队友们回忆长征的碎片, 犹如那颗颗精美的钻石,经过加工穿联,成就了一枚漂亮的友情恒久远的项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 这就是制作[ 美 篇 ]的写作初衷。</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 温故而知新,古稀回首过往的足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意义在于享受美好,淡定面对晚年的路程。正所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 十几天来,经过队友们的共同努力,我们长征的线路及相关资料清晰可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 从1967年元旦出发,我们行军22天,步行1500多华里,平均每天70多华里,最多一天走过100多华里。在徒步29天的行军里,我们途经了辽宁,河北,天津和北京等四个省市,路过了14个县市(新民,黑山,北镇,锦县,锦州,锦西,建昌,青龙,迁安,迁西,遵化,蓟县,三河和通县)。一路上,我们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彰显着不朽的🇨🇳 长征精神!</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span><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曾 经 同 路 人 今 朝 阴 阳 隔▪️</b><b style="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当我们回忆长征时,再次想起了已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队友:赵洪生,李淑琴,安秉章等三位老同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他们在长征路上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让我们记忆犹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借此,遥寄我们沉痛的哀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祝福他们在天堂一切安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并分享我们回忆长征的快乐!</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 当[美篇]最后一个字点击完,我如释重负……时近子夜,躺在床上,兴奋得难以入眠———都是因为我心存那点‘成就感’😀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 …… 二十多天里昼夜构思,鼠标不辍,几易其稿,点击了万余字,编辑了四十多张图片,查阅了许多相关资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 初稿一出,队友首肯,我心存感激,乐此不疲。时值已过古稀之年尚能如此……本人很是自豪和欣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 我想,待到2027年元旦 纪念长征队出征60周年时,本人还做‘ 志愿者 ’,继续为大家服务!👌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 队友们,让我们好好保重身体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 耄耋见面,咱们一个也不能少!😀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 谢谢各位古稀同窗对本篇的大力支持!🙏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 ————🔺 天 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 2020年8月31日</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