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读书会:《正面管教》《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叛逆不是孩子的错》等

因你而美丽

<p>一、正面管教的核心:和善而坚定</p><p>二、不良行为及应对策略:</p><p>1.寻求过度关注;设置特别时光,避免过度服侍。</p><p>2.寻求权力;退出争斗,赢得合作。</p><p>3.报复;退出报复循环,倾听,启发。</p><p>4自暴自弃;安排一些小成功,肯定孩子的努力。</p><p>三、正面管教的有效工具:</p><p>1、积极的暂停。</p><p>2、启发式提问。</p><p>3、鼓励。</p><p>4、家庭会议。</p> <p>一、建立亲密关系的关键时期</p><p>1、学会设定限度</p><p>-仅有情感引导是不够的,家长必须对孩子设定限度,让他们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绝对不可以做。原则是:温柔但是有边界。</p><p>-父母可以解释为什么可以或者为什么不可以,能讲道理的‍‍父‍‍母更能让孩子信服。</p><p>2、孩子需要自信心</p><p>-给孩子一些自己决策的空间,不要否定他所有的要求</p><p>-打屁股会让孩子缺乏自信,今后在学校表现更糟;而且等于鼓励孩子使用暴力;也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p><p>二、用情感引导的方法处理孩子的情绪</p><p>-让自己的视线和孩子平齐,进行充分的眼神交流,问他认为自己做的是对还是错;</p><p>-如果孩子没有平静下来或者停止错误行为,带他到一个“安静区”或“思考区”,与他一同坐下来。记住,你不是在惩罚他;</p><p>-抱着孩子,说出他的感受,表示你理解他的感受,这样有助于他平静下来;</p><p>-平静下来之后,问孩子“这是怎么回事?”“哪里做的不对了?”孩子不明白的话你可以解释给他听;</p><p>-问问孩子“下次你会怎么做?”如果他不知道,告诉他怎么做才是恰当的;</p><p>-感谢孩子帮你想出了解决方法;</p><p>-让孩子设想一下“下次又犯了同样的错误会发生什么事情?”告诉孩子,你可以帮助他改正,但你不会容忍不适当的行为。</p><p>三、当孩子难过的时候</p><p>-允许孩子难过,每个人都需要宣泄悲伤的通道,不要因为孩子情绪激动而生气;</p><p>-允许孩子哭泣,哭泣是悲痛的一个步骤,会有助于孩子的恢复。不要期待孩子任何时候都勇敢坚强;</p><p>-同情孩子,让他知道你也会有难过的‍‍时候,倾听孩子的心声;</p><p>-鼓励‍‍孩子用语言或图画来表达情感-做好一些特殊的心理准备,比如孩子会出现一些行为上的退步;</p><p>-关键是让孩子明白悲伤和表达悲伤都是正常的,而且任何时候你都会帮助他。</p><p>培养良好的社交习惯</p><p>-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所以你要先做好社交的示范;</p><p>-培养孩子尊重他人的隐私,先要解释什么叫隐私,为什么要尊重隐私;</p><p>-教会孩子如何道歉,但不要强迫他们不真诚的道歉;</p><p>-让孩子知道抱怨无法让你明白他的需要,教会他如何正确的表达,在他停止抱怨的时候对他表示感谢;</p><p>-游戏当中要学会保护别的孩子,不专横。</p> <p>第一章 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消极情绪</p><p>◎如何面对孩子的消极情绪?很简单,承认并接纳他们的感受。</p><p>◎我们和孩子是完全不同的个体,不能用我们的感受替代孩子的感受。</p><p>◎感受没有对错之分,所有的感受都可以被接纳,但某些行为必须受到限制。</p><p>◎当孩子的感受被接纳了,他们才会鼓起勇气自己去面对问题。</p><p>◎帮助孩子面对他们感受的四种方法:</p><p>全神贯注地聆听</p><p>用“噢”、“嗯”、“我知道了”等来认同孩子的感受</p><p>把孩子的感受用恰当的词语表达出来</p><p>借助想象满足孩子的愿望</p><p>第二章 如何引导孩子与父母合作</p><p>◎孩子们不愿意合作,是因为他们与我们在需求上存在矛盾。</p><p>◎作为家长,要学会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p><p>◎尊重孩子是合作的开始。</p><p>◎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的五种方法:</p><p>把你所看到的事或问题描述出来</p><p>给孩子提供信息</p><p>用一个词来表述</p><p>说出你的感受</p><p>使用字条</p><p>第三章 如何用其他方法取代惩罚</p><p>◎惩罚孩子,实际上剥夺了他从内心深处对自己错误行为的反省过程。</p><p>◎不要把孩子看做麻烦的制造者,要把他们当做解决问题的积极参与者。</p><p>◎代替惩罚的七种方法:</p><p>想出一个点子来让孩子帮忙</p><p>表示强烈的不满(但不进行人格攻击)</p><p>阐明你的期望</p><p>给孩子指出补救的方法</p><p>让孩子做出选择</p><p>采取行动</p><p>让孩子体验到不良行为的后果</p><p>◎当孩子屡教不改时,家长解决问题的五个步骤。</p><p>第四章 如何鼓励孩子独立自主</p><p>◎培养孩子的一个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帮助他们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让孩</p><p>子自己完成自己的事情,亲自经历各种问题带来的挣扎,在自己的错误中得到成长。</p><p>◎鼓励孩子自立的六种方法:</p><p>给孩子一个选择的机会</p><p>尊重孩子付出的努力</p><p>不要问太多问题</p><p>不要急于回答孩子的问题</p><p>鼓励孩子在家庭之外寻求帮助</p><p>不要扼杀希望</p><p>第五章 如何夸奖孩子</p><p>◎在家里得到赞赏的孩子,更愿意为自己设立较高的目标。</p><p>◎赞赏需要谨慎,善意的夸奖有时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拒绝。</p><p>◎做父母的一个重要职责是,学会及时称赞孩子做正确的事情。</p><p>◎夸奖孩子的三种方法:</p><p>描述你所看见的事情</p><p>描述你的感受</p><p>用一个词来概括孩子值得表扬的行为</p><p>第六章 把孩子从固定角色中解放出来</p><p>◎父母如何看待孩子,会影响到孩子们的行为。</p><p>◎做一个真实的自己比做一个“妈妈的乖女儿”更重要。</p><p>◎永远都不要低估了你的话对孩子一生的影响。</p><p>◎让孩子从固定角色中解放出来的六种方法:</p><p>寻找机会让孩子看到自己的新形象</p><p>创造机会让孩子改变对自己的看法</p><p>让孩子旁听到你对他的正面评价</p><p>为孩子树立榜样</p><p>与孩子共同回忆他的突出事例</p><p>如果孩子按老样子行事,阐述你的感受及期望</p><p>第七章 综合讨论</p><p>◎改变孩子,需要将所有的方法都用上。</p><p>◎那么,这些到底是为了什么呢?</p> <p>一、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案例1:我就要</p><p>孩子:妈妈,我想吃蛋糕</p><p>妈妈:家里正好没有了,吃点饼干吧</p><p>孩子:不,饼干太硬,我就要吃蛋糕</p><p>妈妈:不是和你说没有吗,你怎么这么不听话,赶紧吃,要不你就饿着</p><p>孩子:哇,你根本不爱我……,我要找姥姥</p><p>结局:姥姥带着孩子买了蛋糕,孩子当着你的面一边吃蛋糕一边向你示威</p><p>你的心里话:这孩子就是不听话,为难大人,没有蛋糕换饼干还不行吗,唉,姥姥还老姑息纵容。</p><p>二、对于处理孩子无理要求的建议</p><p>孩子经常会提出一些看似无理的要求,我们建议按照以下四个步骤来处理。</p><p>1.全神贯注地倾听。</p><p>2.用简单的词语回应他们的感受。</p><p>用“哦……”、“恩……”、“这样啊!……”来回应他们的感受。</p><p>3.说出他们的感受。</p><p>“这件事让你很灰心!”</p><p>4.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而不是逻辑上的解释</p><p>“真希望我能立刻把香蕉变熟了给你吃!”</p><p><br></p> <p>三、代替惩罚的方法</p><p>解决这类问题的5个核心步骤</p><p>1、讨论孩子的感受和需求。</p><p>2、说出你的感受和需求。</p><p>3、一起讨论,找到大家都同意的解决方法。</p><p>4、把所有的想法都写下来(不带任何评论)</p><p>5、挑出哪些建议你们接受,哪些不接受,哪些要付诸行动。</p><p>四、鼓励孩子自立</p><p>1、让孩子拥有自己的身体</p><p>避免经常性地帮孩子捋头发、板直肩膀、摘掉线头、卷起裙边、整理衣领等动作,孩子们会觉得这些动作是对他们身体的侵犯。</p><p>2、不要在细节上过多干涉孩子的生活</p><p>家长干涉太多、太细,孩子往往会不耐烦,如“妈——”、“爸——”,这意思是:“别烦我了,这是我的事”</p><p>3、不管孩子多小,要尽量避免当面议论他们</p><p>经常有家长当着别人面议论自己的孩子:“我们家宝宝有点害羞”、“我们家宝宝老不喜欢吃青菜”。孩子们会觉得自己简直就是父母的私有财产。</p><p>4、让别人去问有关孩子的问题</p><p>在有人当面问孩子的事,如“你家嘟嘟很愿意去上学吗?”家长不应直接回答,而是告诉对方,“这个问题我们请嘟嘟自己来回答!”</p><p>5、尊重孩子偶尔出现的“没准备好”</p><p>孩子有时很想去做某件事,但是还没做好思想准备,或者身体还没准备好。如她想学游泳,但有点害怕水,“不用担心,当你准备好了,就可以下水玩了”。</p><p>6、谨防说太多的“不”</p><p>很多时候父母用生硬的“不”挫伤了孩子的热情,孩子会感觉这是对自己的攻击,他们会尽可能来反抗,他们会尖叫、发怒、骂人、不开心,他们质问父母:“为什么不能?……你真讨厌……我恨你</p> <p>五、学会赞赏孩子</p><p>1、描述你所看见的。</p><p>“地板很干净,床很平整,书都整齐地码放在书架上。”</p><p>2.描述你的感受</p><p>“走进这间屋子,感觉很舒服。”</p><p>3.把孩子值得赞赏的行为总结为一个词。</p><p>“你把笔都分类,彩笔、钢笔都放在不同的盒子里。这叫做‘有条理’。”</p><p>六、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p><p>1、寻找机会让孩子看到一个全新的自己。</p><p>对倔强的孩子:你虽然想和自己的朋友玩,但还是同意和我们一起去奶奶家,你很体贴别人,谢谢你。</p><p>2.创造机会让孩子另眼看自己。</p><p>对笨手笨脚的孩子:“麦克,你能用改锥把抽屉的把手弄紧吗?”,完后好好赞赏孩子</p><p>3.让孩子无意中听到你对他们的正面评价。</p><p>对敏感的孩子:妈妈和爸爸聊:“虽然打针的时候很疼,但他还是一直举着胳膊。”</p><p>4.以身作则。</p><p>对不守信的孩子:“我虽然很想看电影,但已经答应了和爸爸一起去爬山,电影还是以后再看吧”</p><p>5.记住孩子那些特别的时刻。</p><p>对胆小的孩子:“你当时学骑车的时候,特别怕摔,后来自己克服了,学会骑车时你特别的开心”</p><p>6.当孩子又按原来的方式行事时,表达你的感受和期望。</p><p>对小气的孩子:“我不喜欢你这样。输了虽然很难过,我们努力还能赢回来,我希望你能大度些。”</p><p><br></p> <p>  《叛逆不是孩子的错:不打、不骂、不动气的温暖教养术》将告诉你:</p><p>●误解叛逆孩子的9大陷阱</p><p> ●停止大喊大叫的25个办法</p><p>●不和孩子争输赢的13个策略 </p><p>●正确倾听和理解孩子的诀窍 </p><p>●表扬孩子好行为的正确方法</p><p>●让纪律约束更有效的关键点 </p><p>●获得家庭成员支持的重要性</p><p>●可能导致叛逆的心理健康问题</p> <p>  好爸爸的实用指南</p><p>指导 1 孩子,你想要的是</p><p>一、让孩子感到安全与安心</p><p>二、让孩子知道你是无条件地爱他们</p><p>三、爱,要懂得“包容”</p><p>四、孩子希望受到喜爱与尊重</p><p>五、帮助孩子建立生活意义与价值观</p><p>六、孩子需要对未来充满希望</p><p>七、孩子需要自信</p><p>八、让孩子喜欢学习</p><p>九、爸爸应该满足孩子的需求</p><p>指导 2 挤出时间与孩子在一起</p><p>一、爸爸们应该花多少时间陪伴孩子?</p><p>二、孩子排在第几位?</p><p>三、没有时间陪孩子会有什么后果?</p><p>四、把办公室设在家里是可行之道吗?</p><p>指导 3 爸爸上班,找出陪伴孩子的时间</p><p>一、挤出更多的“工作之余”</p><p>二、一日之计在于“晨”</p><p>三、在工作的时候不要做“被动的爸爸”</p><p>四、把孩子的重要活动安排进你的工作行程</p><p>五、邀请孩子以创造性的方法参与你的工作</p><p>六、妈妈做的事你也可以做</p><p>指导 4 爸爸,下班后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存在</p><p>一、与家人共进晚餐</p><p>二、煮一份特别的晚餐</p><p>三、创造更多有趣的惊喜</p><p>四、把注意力转移到孩子身上,而不只是工作</p><p>五、弹性改变时间状态</p><p>指导 5 如何成为一个积极爸爸</p><p>一、做积极的爸爸</p><p>二、人们并没有把“积极爸爸”的角色列入成功男人的范畴</p><p>三、设定目标一我希望我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p> <p>女孩成长的五个阶段</p><p>1.第一个阶段:我要安全(出生到2岁)</p><p>2.第二阶段:学习探索(2岁到5岁)</p><p>3.第三阶段:和他人相处(5岁-10岁)</p><p>4.第四阶段:发现内心(10岁-14岁)</p><p>5.第五阶段:为成年做准备(14岁-18岁)</p><p> 14岁的女孩,她已经很高,度过了青春期,非常聪明,怎么样,是不是可以放手了?或者完全把她当朋友,这样大人是会轻松不少。但请记住,答案是NO,她们的大脑前额皮质的控制中心还没有“完工”,当她有压力、紧张时,大脑的“杏仁核”——冲动和情感反应的中心,就会马上控制她。所以,这时候她们仍然需要父母,而不是朋友,你需要规定她晚上几点必须在家,禁止饮酒,随时知道她在哪儿,和谁在一起,也许这样做有点老套、不受欢迎,但这正是有责任心的父母应该做的。</p> <p>《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我们将用一期、二十分钟的时间,从“字词游戏”“看图游戏”“寻找多种解决方法”“学会考虑后果”四个方面给大家一起分享培养孩子社会能力的方法。</p> <p>第一根支柱是无条件的爱,意即我们之前共读《正面教育》时提过的温柔而有边界,和善而坚定。这能够给孩子带来信任,尊重,安全感。但是这点其实很难做到,因为我们需要和两样东西作斗争:威胁(妈妈惯用手段)和交换(爸爸惯用手段)。如果我们一直威胁孩子,这会使他们处在不安全感之中。那么孩子长大之后,终其一生都会去追寻安全感。而通过交换的方法则会让孩子失去对任何事情的乐趣。所以要给孩子无条件的爱,我们首先要努力减少使用威胁和交换这两种手段,并且始终要牢记,孩子爱我们其实远胜过我们爱孩子。此外,无条件的爱不代表溺爱。父母可以批评孩子不好的行为,但是批评之前要跟孩子阐明,这种批评其实也是出于爱。因为父母始终要跟孩子们传达,我们对他们的爱是无条件的爱。一旦无条件的爱被破坏,父母对孩子的管教就会变得很难执行,这个时候我们必须要重新建立无条件的爱。</p><p>第二根支柱则是建立孩子的价值感。那么这种价值感如何建立呢?其实最有效的方法是情感引导。文章中提到,塑造孩子的行为最有效的时候不是在他做错事的时候,而是在他做对事的时候,表扬他并且说出为什么。而生活中,父母往往是试图在孩子犯错时通过纠正来塑造他们的行为。事实上,父母们习惯性的打击其实是在打击孩子的自尊水平。而自尊水平低的人往往自律性也低。父母们真正要做的是,把目光集中在孩子做的好的地方,让孩子学会自己管自己。那为什么父母总是关注孩子不好的行为呢?这是因为我们的本能就是会焦虑,而教育就是要与我们的本能进行对抗,意即对抗焦虑,从而带给他正确的价值观。也就是说,即使孩子的行为不对,也要学会去发现这个行为背后的亮点,予以肯定,从而带给他正确的价值观。</p><p>第三个支柱则是终身成长,这是美德背后的美德。如何帮助孩子终身成长呢?首先,父母不要给孩子大量贴标签,因为孩子们会慢慢长成父母嘴里描述的样子。其次,肯定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而非行为的结果。这要求父母帮助孩子,而不是评判他们。同时,还要求父母学会正确表扬孩子,这能帮助他们努力提高自我,而非变得虚荣 。</p><p><br></p>

孩子

感受

父母

方法

他们

自己

爸爸

行为

我们

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