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历史,艺术与旅游(五)罗马人与罗马的由来(上)神话传说篇

Tieq lu (陆铁强)

<p class="ql-block">事实上,这篇文章的动笔是一年多之前就开始了,当时正在写法国游记。因为那次旅游是从法国南部普罗旺斯开始的,那里古罗马遗迹是很重要的景观。所以在写最初几篇游记中,常常情不自禁地想将有关古罗马的一些历史内容塞进文章里,但是涉及面太广,咬着牙齿硬是没加。在普罗旺斯的游记告段落之后,当时就想放开手来专门写上一段罗马史,也写了一点关于罗马起源的文字,觉得不满意,而且在法国游记的中间突然插上一段关于罗马时代的文字,也不太合适,于是放下了,继续完成那次法国的游记。前段时间刚刚完成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与一些介绍拉文纳的文章,又想起了这篇文章,再想试试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讲到古罗马,几乎无人不晓。中国有句成语:“神龙见首不见尾”。但是古罗马这个时代,不仅它的尾巴,即便是龙头都似乎隐没在云里雾里,只见它金鳞闪闪的身子腾云驾雾。我在《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中最后几行文字写道:“…真是感慨万千。尽管以后还有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存在,但是这巳经属于中世纪时代了。在人类历史舞台上,一个如此伟大,如此辉煌的罗马时代几乎无声无息的落下了帷幕,像一颗石子掉进水里连水纹都溅不起来,没有一丁儿悲壮与轰动性的效应。据说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整个欧洲还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慢慢地在感觉上西罗马帝国没了,一个时代就此结束了。…” 古罗马时代的结束是如此,反过来想想古罗马时代的兴起,也有点扑朔迷离。尽管我这辈子算是热爱历史的了,但是真遇上骨节眼上,也搞不太清楚。反正好玩,化点时间梳理一下这段历史,了却一下心愿。这不是教科书,我不想面面俱到地用传统的方式讲述,尽量把艺术文化穿插其中,事实上,从这样的视角来看历史,我自己觉得相当有趣而且也蛮有启发的。</p> <p class="ql-block">下面一幅画《但丁的渡舟》是法国十九世纪画家德瓦克罗瓦24岁所作的。这是他最早的成名之作,可以说是这幅画开创了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画派的先河。画中描绘的是《神曲》中情景,一些生前造孽的恶鬼纷纷想爬上但丁游览地狱的小舟。不多讲述其情节,我在这里放上此画只是为了介绍其中的一个人物,就是头戴桂冠,身披棕色外套,站在但丁左边的诗人维吉尔。</p> <p class="ql-block">估计现在很多人已不大清楚这位维吉尔是何许人也。希腊时代曾经有「荷马史诗」,其中有两部名著《伊利亚特》与《奥德赛》,以神话的形式将古希腊人的历史,文化与他们的骄傲与光荣都表现得淋漓尽致,至今依然哙炙人口。相对而言,维吉尔略输一筹,但他绝对是距今2000年古罗马时代最伟大的诗人,在维吉尔去世1300年之后,但丁在他的《神曲》中,还把维吉尔作为遨游地狱,炼狱与天堂的同伴与引领人,可见他对西方的文化思想的影响力之大。他最重要的的著作《埃湼阿斯记》,叙述的是罗马人祖先的故事。讲句笑话,这是一部古代版的《联共(布)党史》。不一样的是,现代版的那部书不到100年,即便在俄国人中间再也不会有太多人提起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维吉尔生于公元前70年,去世于公元前19年;与罗马帝国第一任皇帝屋大维.奥古斯都是同辈人,他比屋大维大7岁,早去世5年。古罗马时代的政治制度有三个阶段:王政时代,共和时代,帝国时代。所以,维吉尔一生是在第二向第三个阶段转变的时段里,也算是古罗马在历史上的颠峯期之一。作为凯撒的养子,继承人屋大维打败他的政敌成为皇帝,那时无论是罗马帝国的国运,还是屋大维本人的声誉都如日中天。当然作为一个统治者总希望被人们认为这些都是天意,罗马人的成功不仅仅是他们这一代的努力,而且还得从祖先上寻源,从而提高罗马人的优越感与统治世界的合法性。天才诗人维吉尔应运而出,他是皇帝屋大维的密友,当时就享有罗马的桂冠诗人的声誉。</p> <p class="ql-block">《维吉尔对奥古斯都和屋大薇朗诵埃涅阿斯纪》作于1787。现藏在英国国家艺术馆。</p> <p class="ql-block">上图中穿白衣红披肩,手中拿诗稿的是维吉尔,红衣皇冠坐着的是屋大维.奥古斯都,一旁被诗句感动得晕过去的是屋大维的姐姐屋大薇。这个情景在史料上有所记载的。</p> <p class="ql-block">这本书最大的意义是讲了罗马人的由来,将罗马人的祖先与古希腊人挂起钩来了。《荷马史诗》中描述的是一场惊天动地的特洛伊战争。《埃湼阿斯记》就是接着记述,当特洛伊城被希腊军队攻破焚烧之后,特洛伊王子埃湼阿斯带领他的父老乡亲,历经千难万险,跨越海洋,最终来到意大利台伯河下游地方(罗马附近一带)安顿下来,从而成了罗马人的祖先。</p> <p class="ql-block">在西方绘画史上很长时间内不屑对人们日常日话的描绘。画家们热心于画宗教画,以及有关古希腊罗马的神话传说。关于这些罗马神话传说中,埃湼阿斯故事占的比例相当大。</p> <p class="ql-block">下图是一幅挺有意思的画,据说是从埋藏在被火山灰掩盖的庞贝古城中挖掘出来,画的是从埃湼阿斯腿中将箭头取出的情景,看他脸不改色心不跳,真有点《三国演义》中的关云长风度。一场天灾意外地保存了2000年前的画作,实在不可思议。从画中可见,在古罗马时代人们就巳经将埃湼阿斯的故事入画了。当时的画家对于人体解剖与比例相当不错,远超过以后几百年后中世纪的艺术家。</p> <p class="ql-block">下图是幅描绘欧湼阿斯负老携幼从正在焚烧的特洛伊城中逃离时的情景。由画家Federico Barocci,在1598年所画,現藏于意大利罗马Borghese艺术馆。</p> <p class="ql-block">下图是《美神维纳斯化作牧羊女引导欧湼阿斯》,在书中维纳斯是欧湼阿斯的母亲(与维纳斯情夫所生)。她暗中帮助他渡过难关。画家彼得罗·达·科尔托纳(Pietro da Cortona. 1596-1669),意大利画家、雕塑家、建筑家。他是意大利巴洛克画风鼎盛时期的奠基人之一,与卡拉瓦乔和贝尼尼同代人。</p> <p class="ql-block">《火神(主管火,锻造)赫淮斯托斯给维纳斯看为埃涅阿斯打造的兵器》画中的赫淮斯托斯是维纳斯正式丈夫,也就是为他妻子与情人所生的儿子打造兵器。(反正一本糊涂账!)此画是法国大革命前大名鼎鼎的的洛可可画家布歇所画,现藏于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埃涅阿斯遇见狄多女王》这幅画现藏于英国伦敦国家美术馆。画家不详。这一段情节是这本《欧湼阿斯记》中最浪漫,最奇葩的。历来艺术家,音乐家都为此感动不已,创作了很多优秀作品。</p> <p class="ql-block">这是17世纪英国作曲家普赛尔的歌剧《蒂朵与欧湼阿斯》CD的封面。</p> <p class="ql-block">埃湼阿斯的行迹示意图</p> <p class="ql-block">事实上,这样的情节发生在历史上很多文学作品中,即为了一个崇高的目标,不仅要战胜艰苦的环境,而且不能沉湎于温柔之乡,要战胜意志的薄弱。好像在荷马的《奥德赛》中也有。但是有意思的是,维吉尔将它发生在一个非常特别的地点,其中有着不可思议的结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故事说的是:在旅途中,埃涅阿斯和他同行者在迦太基著陸。埃涅阿斯和迦太基女王伊利沙(又稱蒂朵) 产生短暫的恋情。蒂朵提议要這些特洛伊人在迦太基定居下來,由她和埃涅阿斯共同統治這些人。可是朱諾和爱神派使者墨丘利提醒了埃涅阿斯他旅途的意义,建议他悄悄离開迦太基继续前进。当蒂朵發视了這一行人已经离开,她為自己築了個火葬用的堆台,她站在堆台上發出了著名的詛咒,使迦太基人永远反對特洛伊人,接著她用刀插入胸口自殺。(歌剧中有些不一样,朱诺与墨丘利变成了女巫。)尽管内容听起来荒诞不经,但不影响具体情节的生动描述。事实上,古今中外都如此,譬如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牧丹亭》。我没有读过此诗篇,但是听过17世纪英国作曲家普赛尔谱写的歌剧,其最后女王自杀前的一段咏叹调写得十分感人。(英国人不善于歌剧音乐,这部作品是个意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维吉尔写这部作品是他最后一件作品,大约在公元前19年(他去世的那年)之前吧。要知道罗马人在大国崛起时,其最大的对手就是迦太基人,他们之间打得死去活来,有过三次布匿战争(包括汉拔尼骑着大象越过阿尔卑斯山脉远征意大利著名的第二次布匿战争)。第三次布匿战争结束是公元前146年,即离维吉尔写此作品大约120年前。这时候,罗马人完全以胜利者的眼光来回顾他们与迦太基人之间的关系。有时想想,古代西方人的想法实在是蛮奇怪,看不懂。荷马史诗中,希腊人与特洛伊人的战争是由美人海伦引起的。罗马人样样都要学希腊人,所以也把与迦太基的恩怨也要从他们祖先的这段情爱上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维吉尔的这部《埃湼阿斯记》肯定不算是历史,只是想象中的神话传说,甚至比中国历史中的黄帝,尧,舜,禹更玄乎,可能属于《山海经》一类。因为,黄帝,尧,舜,禹毕竟在司马迁(公元前145-?)的《史记》上还正式提到过。历史相当有意思的是,与司马迁相差不到100间,罗马也出了一个伟大的史学家李维(公元前64-公元17年),他也写了一本旷世巨作《罗马史》。但是他的《罗马史》是从罗马建城(公元前753年)开始写起直到奥古都世称帝。他与屋大维,维吉尔是同代人,都是朋友,可见屋大维.奥古斯都确实是崇尊文化的罗马帝国的好皇帝。,</p> <p class="ql-block">罗马帝国第一任皇帝屋大维.奥古斯都</p> <p class="ql-block">罗马历史学家李维</p> <p class="ql-block">如果说“埃湼阿斯”,真有这个人的话,那应该是在特洛伊战争时的人物。现在大多学者认为特洛伊战争是在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11世纪发生的,也就是说埃湼阿斯是在罗马建城400年之前的人物。想想蛮有意思,罗马人最后将他们的祖先与当时与希腊人对等的敌手特洛伊人连系起来,有一种感觉是在说“我的祖宗当年也阔气过”,因为罗马人那时确实自己已经够阔气的,所以只不过是一种吹祖宗的牛皮而巳,不属于中国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但是从这一点上可看到,罗马人对希腊文化的崇尊有加。关于希腊文化在罗马时代的传承,我在下一篇《罗马与罗马人的起源(现实篇)》中还会谈到。</p> <p class="ql-block">直到今天,罗马人依然在每年的4月21日庆祝罗马的建城日。它的由来就是刚才讲到的历史学家李维在《罗马史》上写的,时间定为公元前753年。如果从埃湼阿斯(特洛伊战争之后)推算的话,大约过了400多年,这时发生一件大事。下面一段是百科中转录(略有改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努米托曾经是罗马东南部阿尔班山区阿尔巴国的国王。国王邪恶的兄弟阿穆利乌斯将国王驱逐出境,还让国王唯一的女儿雷娅·西尔维娅做贞女以阻止她生儿育女(贞女是不准生育的),以防止国王的子孙报仇。但是雷娅·西尔维娅违背了他的约束,与战神马耳斯相爱并生下了一对双胞胎。当这对双胞胎被遗弃在台伯河畔时,一只母狼用狼乳哺育了他们,后来又被一位牧羊人发现,他的妻子将 他们抚养大。长大后,这对孪生兄弟成为了绿林首领,最终杀死了阿穆利乌斯。此时,孪生兄弟身世大白,他们的外祖父努米托恢复了王位。</p><p class="ql-block">但兄弟俩却不原意留在亚尔巴龙伽城,他俩打算在昔日遇救的地方另建新城。新城建好后,兄弟二人决定让神来决定新城以谁的名字命名及有谁来统治。勒莫首先在自己的占卜地看到6只秃鹫飞过,宣布神选择了他;可罗慕洛却在这时看到了12只秃鹫飞过自己的占卜地。两人争执起来,勒莫坚持说自己先见到秃鹫,罗慕洛则坚持说飞过自己占卜地的秃鹫多,两人争执不下,继而发生格斗,罗慕洛杀死了勒穆,用自己的名字将新城命了名。“罗马(Rome)”即是“罗慕洛(Romulus) ”这个读音演化而来的。这桩格斗发生在公元前573年,一般也就认为是古罗马纪年的开始了。这个传说广为流传,罗马也因此以“母狼育婴”的图案作为城徽。</p> <p class="ql-block">记得小时候我还读过一本很旧的书,直版繁体字的那种。它有另一种说法:两兄弟一起游戏时,罗慕洛在地上划了一个很大的圈说是他的王国,不允许任何人进去,否则就会被杀死。兄弟勒莫不信,一跳就到了圈子里,接着罗慕洛就拔出刀子捅死了勒莫。很奇怪,我一直记着这一血腥的情节。</p><p class="ql-block">当然,这些肯定都是瞎编的,但这一传说也象征了罗马人强悍,血性,残暴的民族性;将一起患难长大的亲兄弟杀害,所以每当我看到这座母狼雕塑中两个嗷嗷待哺的幼儿,最后是这样一个结局,心里总有点不舒服。</p> <p class="ql-block">估计如下的故事也记载在历史学家李维的《罗马史》中。公元前753年罗马建国之后,第一任国王是罗慕路斯。国民中大多是年轻的男性单身。于是罗慕路斯设计以举行祭典的名义邀请临近的萨宾国民前来参加,因为是祭祀日不能战争,所以萨宾人也没有防备,活动中罗马男人在罗慕路斯的带领下突然将萨宾的女人抢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罗马人劫掠萨宾妇女,这个题材充满了欲望与狂野,正好与文艺复兴以后16-17世纪所流行的矫饰主义和巴洛克风格所追求的张力,动感与激情相配,所以为当时许多著名艺术家都纷纷以这个主题进行创作。这些画家都将抢劫场景作为画面,风靡一时,甚至法国画坛的开创者普桑也不能免俗,尽管他属古典主义,他的画风常是追求庄重雅典。其中只有19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画派雅克·路易·大卫所创作的《萨宾妇女的介入》(The Intervention of the Sabine Women)与其他画家所不同,大卫画的是一年后双方的战争,表达了与其他画家完全不同的涵义,一名妇女高举双手,提倡的是和解与宽容(两旁分别代表的是她的父亲与丈夫)。这幅画的构思是在法国革命极端分子雅各宾派倒台后,大卫在牢中产生的,确实有它的深意。对不起,有点离题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然这些肯定都是编造的,毕竟李维所在的时代离所述的事情相距700年之久,他也是根据世代传说故事记载的。但是这个故事还是说明了一个可能,罗马人当时所处的处境相当恶劣,穷得连老婆还得去抢。没有文化,没有财富,除了心里中的欲望与身上的蛮力,除此之外一无所有。但是想想自罗马建立的开端,可能是第一次征讨就以女人作为目标,尽管野蛮,但也有一定道理。正是“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可宝贵的。…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创造出来.”。悠悠岁月,那么在这700年间,如何一步步在公元1世纪能成为西方世界的绝对霸主?让我在下篇中试着用一些有真实历史证据来讲述,谢谢诸位的阅读。</p> <p class="ql-block">法兰德斯艺术家詹波隆那(1529-1608)</p> <p class="ql-block">法兰德斯画家卢本斯(1577-1640)</p> <p class="ql-block">法国画家普桑(1594-1666)</p> <p class="ql-block">意大利画家科尔托纳(1596-1669)</p> <p class="ql-block">法国画家路易.大卫(1748-182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