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行思录 第80集 陇西天水

阿沃亚斯

今天300多公里,从临洮县去天水市,看伏羲庙、博物馆和李广慕。途径漳县,探寻汪世显家族墓地;陇西县,看李世民家族的李家龙宫。 漳县属于定西市,20万人口,也是今年集中一批脱贫摘帽的县。公元76年的东汉就在这里设县,取义“西陲屏障”,叫做障县,明朝时候改为漳县。<div>  漳县没有特别的名胜古迹,只有上图这个汪氏家族墓地让我很感兴趣,要来一探究竟。</div> 墓地就在漳县东郊的一个小村里,村口有政府立的文物保护单位石碑。进村后往山里走一公里多,就到了被当地人叫做“汪家坟”的元墓群。<div>  这里是元朝大臣汪世显的家族墓地,葬有元代开国功勋陇右王汪世显及其子孙200余人,陇右汪氏家族自金元以来:“为官者一百八十余人”,著名的有“三王十国公”,3位驸马,文官中三品以上15人,翰林学士12人,武官16 人。</div> 清朝以前,墓地由汪氏子孙管护,四时供奉香火。清朝以后,墓地由官府代为管理,“年终造册呈报、祭祀无少间”。从元至清末六百八十余年,墓地很少遭受破坏,基本上是完好的。<div>  民国后,墓地上原有的祠堂、房屋等地面建筑先后倒塌,石碑、华表及翁仲被人搬走,镇河塔毁于地震,墓地也被开垦耕种;沿沟数排墓葬被山洪冲毁,并有墓室被盗挖的现象,损失巨大。</div><div> 现在这里是全部监控的文物保护单位,出土过1000多件精品文物。但是直到九十年代,还有当地人勾结河南人来盗墓。</div> 当地政府显然也是想一边保护一边建设,看看能不能搞出些名堂,也让漳县提升知名度,给当地百姓搞点旅游收入等等。 墓地的墙外,盖了一栋房子,有点像建设项目指挥部,也像是招待领导的行政楼,说给考古人员吃住也可以。但是也仅此而已,项目还是没有开发出什么,应该是经费有限,停滞了。 这个家族墓地历史价值之高、文物之丰富,不好好发掘一下实在可惜,至少应该建一个专题的博物馆,全方位展示金元文化。<div>  经费有限,又不向民间机构开放和募集资金,搞的我们想看都找不到地方,看不到文物。只有这么一片长满青草的荒地、几堵土墙和一个门,可惜啊。</div><div> 既然看不到什么,就四处溜达一下,讲讲汪世显家族的故事吧。</div> 汪世显是金国的大臣,投降了蒙古,此后家族都在元朝任职,他是汪古人,我们首先要搞清楚汪古人的情况。<div>  840年,回鹘汗国灭亡后,回鹘人南迁西迁,有一部分在内蒙古和山西留居。后来陆续吸收了失去组织的沙陀突厥人,契丹人、汉人、西夏人等等,以回鹘和沙陀为主体,形成了汪古部,居住在内蒙古的阴山南北,今呼和浩特、乌兰察布两地,也叫做阴山汪古。</div> 金朝的时候,北方游牧民族都被叫做鞑靼,汪古也被叫做白鞑靼。这个部族的文化和文明程度很高,要高于当时的蒙古人。他们主体信仰基督教的聂斯托利教派,也就是景教,同时也不排斥佛教和儒家文化。<div>  他们使用回鹘文字、叙利亚文字、汉字,会突厥语、汉语、蒙古语等多种语言。除了保持畜牧业传统外,一些有钱的汪古人都去选择经商、当官、当翻译。他们不是一个喜欢战斗的民族,而是像早期的粟特人、后来的维族一样,喜欢做生意过好日子。</div> 金国的时候,汪古部受命防御北方的游牧民族,在阴山以北驻守金国的长城——金界壕,一些有功之人、读书好的,也到金国的朝廷和属地担任官职,我们今天要讲的汪世显就是其中之一。<div>  汪世显出生于1194年,在哪里出生,家里干什么的,都没有记载(所以应该加大考古力度,从墓里文物找答案),我只能从其他史料里推断:他应该就是出生在甘肃的汪古部人,因为元史记载他是大金国巩昌府盐川县人(漳县),系出汪古,1214年因军功升为金国的千夫长。</div><div> 1203年,阴山的汪古部首领就娶了成吉思汗的女儿阿剌海公主,整体投降了蒙古。那时候汪世显才9岁,如果他在阴山,肯定是跟了蒙古人了。所以,汪世显没在老家呆过,他是父辈时候起就入金朝为将,因平定金国甘肃叛乱而举家迁到甘肃的汪古人的一支。</div> 入金国为官的还有其他汪古家族,比如马氏于金末迁开封,在金、元两朝世代任官,其中马祖常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所以,汪世显是一个家在甘肃漳县的、汉化了的大金国的少数民族——汪古族将领。<div>  金朝末年,汪世显一直在漳县一带平定叛乱、防御蒙古。1234年金国亡了之后,他攻杀天水的金国矫诏元帅,收编甘肃南部金兵,依然奉大金为正统。</div><div> 同时,他几次派人去四川找南宋的四川长官,要求内附南宋,可见他是一个汉化程度很深的甘肃人,入金国很久了。而且并不太清楚、或者不太了解老家的阴山汪古人和蒙古人的和亲、亲密关系。</div> 汪古部在元朝属于第二等的色目人,史书里有“雍人、雍古部、雍氏、永古特族”这些名字,但其实都是指汪古。有人把“雍”说成新疆、有人把汪古部姓马的说成回族,这是不正确的。 1235年,窝阔台大汗派次子阔端为西路军统帅,从宁夏开始往甘肃、四川、大理进攻。阔端来到陇南的巩昌,知道汪世显的汪古部血统,就派当时蒙古军中的汪古族大将按竺迩去招降汪世显。<div>  按竺迩和汪世显是同年出生(1194),老家是呼和浩特的汪古人,9岁随部归顺蒙古,此后一直随着察合台训练打仗。他跟成吉思汗西征过,后来担任攻打金国的大将,陕西和甘肃很多地方都是他打下来的,还招降过吐蕃等酋长,功劳极大,被封为元帅,是窝阔台、忽必烈时代蒙古军队一等一的名将,赐号“拔都”,封秦国公。</div><div> 按竺迩后来又成为攻打南宋的元帅之一,1263年才去世,临死之前,还以七十多岁高龄辅佐汪世显的儿子汪良臣去平定了反对忽必烈的叛军。他的后代都姓赵,居住在成都,元朝著名的大臣赵世延就是他的后代。</div> 按竺迩去巩昌,和汪世显一见面,介绍了汪古部归顺蒙古,受到蒙古优厚待遇的情况(成吉思汗嫁长女给汪古首领),又分析了天下大势,介绍了蒙古西征、灭西夏、灭金的情况,让汪世显对蒙古有了真正的了解。<div>  同时,南宋始终对汪世显的归顺请求置之不理,汪世显最终对南宋失望透顶,下定决心归顺了蒙古(汪世显汉化程度极高,本来就心向中国,后来攻打四川时,蒙古军都争抢财物,只有他收集书籍)。此后成为蒙古攻打南宋的西路军的前锋和主力,阳平关大败宋军,打死曹友闻的就是他。</div><div> 从1235-1243年,汪世显基本都在四川和南宋干仗,攻打成都杀死南宋四川置制使的也是他。1243年得病,蒙古汗庭派了多路医生去抢救他,还是没救活,49岁病死,后来被忽必烈追封为陇西公,后又升级为陇西王。</div> 汪世显的七个儿子,后来都随蒙古军队征战,西讨羌人、南征大理、灭宋平叛等等。他有三个儿子战死沙场,其中次子汪德臣在钓鱼城战斗中被宋军飞石击伤后死于军中。金庸的神雕侠侣中把汪德臣换成了蒙古大汗蒙哥,就是以他为原型的。<div>  其余的儿子汪良臣、汪惟臣等,包括孙子、玄孙,都在元朝做到了省部级高官,有部队的元帅,也有文臣大官,还有儒家大师,是甘肃显赫的世家大族,非常值得研究。</div> 离开漳县,我们到了北边的陇西县,这个50万人口的大城市,居然也是2020年脱贫的,看来都是约好了的啊。<div>  上图是县城中心李家龙宫附近的楼盘,大唐风格建筑的现代化地产项目——文旅项目+商业街+住宅。</div> 陇西,取名于陇山之西,公元前272年就是秦国的陇西郡了。这里是李世民的祖籍地“李氏故里”,还是盛产中草药的“中国药都”。 陇西县博物馆,中午有两个半小时的闭馆休息时间,赶的不巧,没看成。<div>  我总结的中国博物馆:开馆时间短、展出藏品少、藏品介绍简、浪费空间大、工作人员多、答疑解惑少。</div> 到对面的李家龙宫看看吧,这里中午不休息,也不要门票,还不错。 李家龙宫(李氏祠堂)始建于唐初,是唐代宫廷式古建筑群,是天下李氏族人敦宗睦族、祭祀先祖的宗祠,因唐太宗李世民御笔亲书“李家龙宫”而闻名海内外。 李家龙宫(李氏祠堂)毁于唐末,明朝万历年间陇西知县李汝相倡导集资重建,以后数度遭毁,清末及民国初年又陆续进行部分增建,解放后改为学校,2002年对尚存的十一座古建筑群进行了恢复原貌的维修保护, 2003年9月正式向游人开放。 唐朝贞观年间,陇西成为丝绸南路的名城重镇之一,唐天子重视在李氏的发祥地、发迹地的陇西建立宗祠庙,意在光显祖宗、威镇远方之意,并御笔亲书“李家龙宫”匾额,钦准皇家子民及当地官员前来祭拜。 在中国历史上,李姓称帝王者多达60余人,先后建立有: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大顺等政权。 魏晋时期,陇西李氏在乱世中兴起,李暠建立西凉割据一方,西凉灭亡后,李暠之孙李宝归顺北魏,受到重用,其六子除一人早逝外,其余五子均在北魏出仕,李宝第六子李冲官至尚书仆射,最受宠信。<div>  在李冲的积极参与和谋划下,清河崔氏、范阳卢氏、太原王氏、荥阳郑氏得以与北魏皇室缔姻,成为后族,被魏孝文帝定为四姓,陇西李氏也成为与“四姓”并称的“五姓”。在后世,发展为七姓十家。</div> 李姓的起源有图腾崇拜李树之说,更可信的源于赢姓和姬姓,这是汉人传统的李姓来源。此后李姓能够发展成为有1亿人口的超级大姓,也是接纳了各族人民的结果。 早在三国时期,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div>  汉晋时期,北方游牧的少数民族内附,部分匈奴人和鲜卑人随之被赐为刘、李等姓;</div><div> 北魏时期,孝文迁都洛阳后,实行文化上全面汉化政策,鲜卑族有复姓叱李氏被封为李氏 。</div> 唐朝时期,皇室赐予大臣或武将为国姓,先是徐、邴、安、杜、胡、弘、郭、麻、鲜于、张、阿布、阿跌、舍利、朱邪、董、罗等氏,因建国有功从李唐皇族姓李。<div>  稍后大食国人李诃末将军、李彦升和波斯人李铉、李珣均被王侯赐姓,再后来沙陀、氐、回纥、契丹、高车、吐蕃以及犹太、安息、高句丽、党项等外来少数族裔因功或者内附,多被封赏为李姓。</div> 到了清朝,三支蒙古、六支满族、一支锡伯族的部落,都因为汉化,而选择了李姓。<div>  帝王众多、开放包容,成就了李氏大姓。</div> 看看龙宫里供奉的李氏名人吧,这是战国时期,赵国名将李牧。 正宗的陇西李氏,飞将军李广。 三国演艺里面曹操的大将李典,山东人。 陕西人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也算李氏帝王之一。 北宋名将李刚,民族英雄。 李愬雪夜入蔡州,成为唐朝一代名将。 <p>  李靖字药师,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人,祖籍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县)。他是著名的托塔天王原型,哪吒他爹。</p> 李虎,李渊的祖父,北周的上柱国,他是我们呼和浩特武川县人,前后几代在北魏的武川军镇戍边生活。 李晟,又一个唐朝的战神,中唐时期的“万人敌”。 这个李氏的源流表真是源远流长, 最后一个居然是李登辉。 李世民令大臣编纂《大唐氏族志》颁布天下,将天下氏族分为上上、下下九等,李姓既为国姓,当然非上上莫属了,举国上下李氏至为尊荣。<div>  天下李姓是一家,不分派系同为狄道籍,共奉“陇西堂”(上图),以陇西狄道为荣,尊陇西狄道最亲。</div> 李,拆开了就是:十八子,所以这里有十八条龙。 离开陇西县,前往天水市。 沿途的河流水位已经大涨了。 细雨中,抵达甘肃省天水市,全省经济实力排名第三的地级市,300多万人口,海拔1000多米,紧靠关中平原,是关中—天水经济区次核心城市。 天水曾名上邽、成纪、秦州,据传是伏羲和女娲诞生地,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素有“羲皇故里”之称。天水最著名的伏羲庙和博物馆是一体,我们首先来这里参观。 天水历史悠久,是秦人、秦早期文化的发祥地,有3000多年的文字记载史和2700多年的建城史,公元前688年秦国在此设立了邽县和冀县,是中国历史上建城设县最早的地方。 天水得名,源于“天河注水”的美丽传说。<div> 据说远在三千多年前,天水地区人烟稠密,屋宇毗连,“山水灵秀,林木密茂”。秦末汉初,长期的征战加上干旱,上邽城民不聊生。一天夜里,忽然狂风呼啸,雷电交加,一道金光闪耀,地上现出红光。顿时,大地连续震动,在轰隆隆巨响声中,裂开一条大缝。只见天上河水倾泻而下,注入裂开的大缝中,形成一湖,名曰“天水湖”。此湖水位稳定,水质纯净,甘冽醇厚,“春不涸,夏不溢,四季滢然”。人说这湖与天河相通,又叫它“天水井”。<div>  后来,这个传说被汉武帝听到了,他就给上邽北城的湖旁新设的这个郡,起名“天水郡”。</div></div> 伏羲氏是华夏族的始祖,他生活的年代是旧石器时代,距今10000年左右,所以天水的伏羲广场有这样的招牌“泽被华夏一万年”。 中国的史前时代,也就是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老祖先依次是: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炎帝)、黄帝(轩辕氏)等,他们生活在公元前8000年左右。<div>  公元前2000多年,才有了尧舜禹,然后大禹在公元前2070年建立了夏朝。</div> 但是,这些史前时期,都是神话传说,没有明确的记载和考古证据。现在国外的史学界也不太承认夏朝的存在,认为也是神话传说,因为我们没有证据。 但是,话说回来,没有证据只是暂时的,以后的考古发现、穿越时光等等,可能就会证明的。因为我们的很多传承确实是源自这些远古的祖先,没有他们的发明创造,我们的文明又是从何而来呢? 比如伏羲老祖,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占卜八卦,创造文字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他又结绳为网,用来捕鸟打猎,并教会了人们渔猎的方法,发明了瑟,创作了曲子。<div>  这些东西,肯定是我们的祖先发明的,不是外星人带来的。至于是伏羲还是神农,那就看古代的历史记录者如何选择了。</div> 伏羲制定了人类的嫁娶制度,实行男女对偶制,用鹿皮为聘礼。并以所养动物为姓,或以植物、居所、官职为姓,以防止乱婚和近亲结婚,使中华姓氏自此起源,绵延至今。 伏羲是中国本土文化的代表,自然与道教这个本土宗教有很多结合。上图是伏羲庙门口的道士跳大神。 伏羲庙始建于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间(1483——1484年),前后历经九次重修,形成规模宏大的明清建筑群。 史料记载,元代统治者对"三皇"特别推崇。他们认为,"三皇"应为伏羲、神农、轩辕。<br>  元大德三年(公元1299年),成宗铁木尔诣令全国各州、县,务必修建 "三皇"庙,以通祀之。<br> 当时,天水市作为秦州府治,又是成纪县地,即伏羲故里,这里的"三皇"庙修得特别讲究,三皇庙就是如今伏羲庙的前身。 三皇庙从建成到元朝覆亡,六十多年光景,由于政局动荡,到明代初期,天水"三皇"庙已倾倒坍塌,不成样子了。<br>  1490年,在秦州指挥"明威将军"尹凤的倡导组织下,在原"三皇"庙的基础上,重新起造庙宇,始称"伏羲庙",延续至今,已近五个世纪了。 1992年江泽民就来这里题字了,可见此地之重要意义。 天水市也是文物大市,历史上最有名的就是三国演义里的“天水姜维”。当然,还有一个我非常感兴趣的人物——苻坚,前秦的英明帝王,他祖籍是天水人,当时叫略阳府临渭县,就是现在的天水市秦安县。<div>  我们下面就边参观天水博物馆,边聊氐人和前秦、苻坚。</div> 苻坚是氐族人,氐人和羌人经常被联系在一起,很多人说他们是一个民族,但事实上不是。氐人和羌人最大的区别就是他们是农耕民族,而羌人是游牧民族。<div>  氐人的老家就是川西北的松潘一带,包括陇南的文县、平武等地,现在当地的白马藏族,就是被划为藏族的氐人后裔,氐这个名族现在已经消失了,同化到了汉族和藏族里。</div> 秦汉时期,氐人的活动区域就扩大到了陇南、川西北、青海东部一带,也就是我们本次旅行探访区域。他们与汉人接触密切,虽然有自己的语言,但是也都通汉语,用汉姓,读汉书,算是当时周边民族里,和汉族最接近的一个民族了。<div>  所以,氐人建立的国家都是用秦、汉这类国号,他们一直以汉人自居,或者说以华夏族类自居。前秦的皇帝苻坚就曾经骂后来逼迫他自杀的羌人首领姚苌(后秦皇帝)为“羌奴”,可见氐人是看不起游牧的羌人的。</div> 十六国时期,能够和氐人汉化程度相比的就是鲜卑慕容,他们建立了前燕、南燕、后燕,在十六强里占了三席。氐人建立了前秦、成汉、后凉,也占了三席。<div>  十六国时期,鲜卑慕容氏还有吐谷浑、西燕、这两个政权,而氐人则有仇池、武都、阴平、武兴四个政权,比鲜卑慕容还是多了两个。</div> <p>  四川的巴氐人李特率领汉族饥民在四川建立了成汉,亡于东晋;苻坚的氐人部下吕光奉苻坚之命收服西域诸国,归途中听闻苻坚已死,就在凉州建立了后凉,这两个国家我们略过。</p><p> 苻坚这一支氐人原来居住在武都(今甘肃省陇南市),当时人以其家池中生五丈长的蒲草,称之为“蒲家”,因以“蒲”为姓(苻坚他爷爷蒲洪称王后,觉得不好看,就改成“苻”,读音还是“蒲”)。三国时期迁到了略阳郡临渭县(今天水市秦安县),叫做略阳氐。</p> 西晋八王之乱后,匈奴的刘渊首先跳出来成立“汉赵”,316年他的养子刘曜攻克长安灭亡西晋,两年后刘曜称帝,蒲洪作为氐人的盟主,改宗主西晋为汉赵,拥护刘曜,被封为宁西将军、氐王。<div>  后赵取代汉赵之后,蒲洪又继续改宗,在后赵任职。后赵的羯族皇帝石虎封他为冠军将军,蒲洪带领族人迁到陕西、河南。</div> 后赵灭亡后,中原大乱,蒲洪带领族人从河南往西走,想回天水老家。蒲洪沿途收编了大量的汉人流民,有十多万部众,就自称大单于,三秦王,改姓了苻。<div>  不久,蒲洪被后赵人毒死,他的儿子苻健带领部众进入长安,351年称帝,建立前秦。苻健死后,儿子苻生继位,这小子是个暴君,后来被苻坚所杀。</div><div> 苻坚,是蒲洪的孙子,苻健的侄子,前秦的大秦天王,被台湾的柏杨誉为中国历史上五位杰出帝王之一。</div> 苻坚338年出生,当时他爷爷蒲洪已经是后赵的郡王了,属于高官豪门一族。后赵的都城是邺城,所以他们应该也是在河南河北一带生活,和天水老家没什么关系,可能根本就没去过。<div>  苻坚8岁就主动向爷爷提出请家庭教师的要求,此后学习一直非常刻苦,潜心研读经史典籍,随着学识的不断增长而立下‘混六合为一家,视夷狄为赤子’的决心 ,誓要消除各民族的仇恨,让百姓们都过上幸福的日子,无论是汉人或是胡人(如此伟大的志向,我们今人都应该感到惭愧)。</div> 357年,苻坚先下手为强,杀了暴君苻生。他认为自己的功业不足称帝,自降帝号为天王,称“大秦天王”,这时苻坚只有19岁。 苻坚决心开创清明的政治局面,整顿吏治,惩处不法豪强,平息内乱,实行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他提拔重用了一批精明廉洁的汉族士人参与朝政,其中最有影响的就是寒门出身的王猛。<div>  他修整一些名实不符的官职,恢复已绝的宗祀,上礼神祇,鼓励农业,设立学校,扶持鳏寡孤独和年老无依者。</div> 苻坚下令各地方官员都上举孝悌、廉直、文学、政事四项才德的人才,若真的是人才就得赏赐,否则就被降罪。<div>  苻坚不优待宗室,即使是宗室中人,若无才干都会被弃用,于是当时国内官员都十分称职。他通过开垦耕地,令前秦仓库充实,人民温饱盗贼减少。</div> 苻坚亦下令与民休息,在即位次年(公元358年)讨平于并州叛变的张平后就下令偃甲息兵,直至公元365年出兵平定刘卫辰叛乱前都没有大型的军事行动。<div>  苻坚又应当时秋旱而下令减省膳食和暂停奏乐,将金玉锦绣等贵重物品散发给军士,并命后宫省俭服饰。苻坚更开发山泽,且得出的资源不限于官府,连平民也可用。</div><div> 这些政令措施,放到今天也是先进的、科学的、合理的。</div> 苻坚最最重要的大臣就是王猛。<div>  王猛少年时,家贫如洗,为了糊口,年纪不大就贩卖畚箕。但他人穷志不穷,为人严谨、博学多才。东晋桓温曾许以高官厚禄,王猛认为东晋王朝已腐败,坚辞不就。后来经吕婆楼推荐认识了苻坚。二人一见如故,于是苻坚把王猛留在自己身边,即位后拜王猛为中书侍郎。</div> 前秦的社会风气和社会治安大为好转后,苻坚又开始了礼治建设,也就是设立学校办教育,提高民众的文化素质,培养治国人才。<div>  由于他自幼学习汉族文化,仰慕儒家经典,为扭转氐族迷信武力,轻视文化知识的落后观念,积极恢复了太学和地方各级学校,广修学宫,招聘满腹经纶的学者执教,并强制公卿以下的子孙入学读书。</div><div> 苻坚每月到太学一次,考问诸生经义,品评优劣,勉励他们刻苦学习。</div> <p>  再来看看苻坚的军事行动,他第一次出兵打仗的对手是匈奴铁弗部的首领刘卫辰,此人周旋于拓跋鲜卑的代国和前秦之间,非常狡猾多变。</p><p> 公元361年,刘卫辰掳掠边境百姓五十多人作为奴婢,打算进献给前秦天王苻坚,苻坚得知此事后斥责刘卫辰,让他把掳掠的百姓放回去。刘卫辰因此而背叛前秦,一心依附于代国。</p><p> 365年,苻坚出兵平定了刘卫辰的叛乱,此人最后被拓跋硅所灭,其子就是建立大夏的刘勃勃(赫连勃勃),和北魏、后秦长期仇杀,最终还是亡于北魏。</p> <p>  369年,苻坚收留了与前燕闹矛盾的慕容垂(强大的后燕建立者),尽管王猛一再提醒他此人乃雄杰也,苻坚还是以礼相待,希望以德服人(苻坚儒家文化影响太深,对叛徒、小人和敌人都很容忍、心软,之前他的宗族叛乱就被他原谅了,换成当时其他皇帝早就灭族了)。</p><p> 370年,苻坚生擒前燕皇帝慕容暐,收留了慕容冲(后来苻坚的长安就是被他反咬一口攻下的)等鲜卑慕容皇室幼儿,灭了前燕;</p><p> 371年,苻坚灭了不听话的前仇池国(陇南);威慑甘肃青海,前凉和吐谷浑被迫向前秦称藩;苻坚又出兵击败陇西的乞伏鲜卑,收服了他们的部众,西北地区诸国、诸部纳入前秦版图。</p> 373年,东晋攻击仇池失败,前秦趁机反攻四川,拿下了益州和梁州,四川大部分地区纳入前秦版图。<div>  376年,苻坚以前凉的张天锡不应召到长安为由,出兵灭了前凉,东南西三个方向都扫的差不多了,东晋有长江天险,再等一等,现在苻坚的目光投向了定都在呼和浩特和林格尔县盛乐城的拓跋鲜卑人的代国。</div> 376年,苻坚大军进攻代国,国王拓跋什翼犍命各部拼命抵抗无果,加上阴山北的柔然趁火打劫,断其退路,终于被攻破盛乐城。拓跋什翼犍逃亡中被杀,代国灭亡。<div>  苻坚命令铁弗匈奴的刘氏兄弟代管代国的部众和地盘,互相制衡。拓跋什翼犍6岁的孙子拓跋硅随母亲贺兰氏流亡到刘库仁部,十年后,16岁的拓跋硅趁乱在牛川(内蒙古达茂旗召河草原)恢复了代国,改国号为“魏”,北魏始立。</div><div> 至此,北方在西晋八王之乱后,终于统一在前秦的旗帜下,中国,就剩下南方的东晋了。</div> 378年,前秦进攻东晋的湖北和江苏,东晋还真不是软柿子,前秦军队大败;<div>  378-380,前秦宗室叛乱,苻坚耗费大力气平定了;</div><div> 382年,苻坚派吕光领十万大军出征西域,打几个不服前秦的小国——车师、鄯善;</div><div> 383年,前秦大军进攻东晋,淝水之战爆发,前秦大败。</div> 苻坚能够统一北方的最大谋臣王猛于公元375年去世,临死时说:“东晋现在虽然立于偏远的江南地区,但承继正统,我们现在应该亲近仁德之人以及与邻国友好。臣死以后,希望不要对东晋有所图谋。鲜卑、羌虏都是我们的仇敌,终会成为祸患,应该将他们除去,以利社稷。” <div>  王猛希望苻坚先解决国内鲜卑和羌族等其他少数民族对前秦政权暗藏的危险,再考虑东晋,但是苻坚忘了他的话,最终导致灭亡。</div> 淝水之战后,前秦元气大伤,果然如王猛所说:先前被统一的鲜卑、羌等部族酋豪纷纷举兵反叛,建立割据政权。<div>  慕容垂逃回前燕故地复国称王,慕容宗族的子弟慕容冲等跃马披甲,遍地狼烟;</div><div> 拓跋什翼犍之孙拓跋珪亦在牛川称王复国;</div><div> 羌族的姚苌等人也重新背叛前秦,拉起大旗;</div><div> 更北的丁零、乌丸相续起兵反叛。北方重新四分五裂。</div> 前燕灭国时候,12岁的慕容冲和14岁的姐姐投靠苻坚,姐弟俩个作为男宠和女宠一起服侍苻坚。王猛多次劝说苻坚杀了慕容垂、慕容冲这些鲜卑人,苻坚自恃仁义不下狠手。<div>  385年,慕容冲带领鲜卑人造反,围攻长安,苻坚奋战不敌,逃出长安。只有十几个卫兵的苻坚被羌人抓住送给首领姚苌。</div><div> 姚苌也是苻坚的手下,这时也造反了,姚苌向苻坚索要传国玉玺。苻坚张目喝道:“小小羌奴竟敢逼迫天子,五胡的历数次序,没有你这个羌人的名字。玉玺已送到东晋那里,你得不到的了!” </div> 姚苌自己不敢去,又派人传话让苻坚禅让给他,苻坚大骂:“禅代,是圣贤的事,姚苌是叛贼,有什么资格做这事!”苻坚自以平生都待姚苌不薄,甚至在淝水之战前将“龙骧将军”这个祖父曾受以及自己杀苻生夺位时有的将军号,珍而重之的封予姚苌,现在姚苌反叛并逼迫他,于是屡次责骂姚苌以求死。<br>  姚苌生性好色,苻坚为免姚苌凌辱两名女儿,于是忍痛先杀了苻宝和苻锦二女。八月辛丑日,姚苌命人将苻坚绞死于新平佛寺(今彬县南静光寺)内,苻坚的张夫人亦跟着自杀。 苻坚一生仁义宽厚,在他被杀后,闻者为之哀痛,即便是姚苌建立的后秦的将士们也为苻坚痛哭流涕,姚苌为掩饰他杀死苻坚的恶行,故意谥苻坚为壮烈天王。<div>  苻坚去世同年,苻丕得知其死讯,便即位为帝,谥苻坚为宣昭皇帝,上庙号世祖。征西域后回到凉州的吕光得知苻坚去世,亦谥其为文昭皇帝,凉州全境的军民为苻坚披麻戴孝,哭声不绝。</div> 许多人片面认为,五胡乱华就是北方胡人君王残害汉人百姓,其实并非全部如此,五胡十六国也有很多汉人在其中,而很多少数民族也在反击残暴的胡人统治者,当有暴君危害中华文明时,许多胡人和汉人都在并肩作战,一起保卫华夏文明,而苻坚正是其中之一。<div>  苻坚终生以消弭民族矛盾,将各民族和平融入华夏为目标 ,所以苻坚在统一北方、巴蜀的过程中,没有一次屠城的暴行。在吕光征讨西域前,苻坚亲自嘱托吕光,让他不可在西域残害无辜百姓,应以华夏之礼让西域诸国诚服,如此方能彰显中国之威 ,他也是第一个提出“民族团结”概念的君主。</div> 在封建社会,总是宣传着“女人见短,不堪学道”的思想,可苻坚对此观点不以为然,苻坚曾封宋氏为宣文君,请宣文君传授众人学识,此举使得《周官》之学得以延续 ,宣文君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博士,苻坚的这项措施是此前任何朝代、政权都没有做到的。<br> 苻坚还开凿泾水渠、推广区种法,使得华夏民族农业发展大大提高,苻坚又大力发扬汉文化,开太学、置博士,特诏崇儒,禁老庄、图谶等迷信之学。<div> 他又将汉族文明和佛教传入朝鲜半岛等地,高句丽小兽林王受其影响大力兴儒学、建太学、立佛教为国教。<br> 后来道教追封苻坚为神祇,称之为苻家神、苻王爷,专门替百姓解除瘟疫之灾,于每年正月初二以太牢祭之。<div>  《晋书》评价苻坚的功业在五胡之中,无人能与他匹敌,苻坚也被后世史学家评为“变夷从夏之主”。<br></div></div> 最后,我们再到天水市的李广墓拜祭一下这位飞将军。 李广墓是衣冠冢,因为李广在六十多岁的时候和卫青出征匈奴的时候因为迷路,没有达到预订的合围地点导致匈奴单于逃脱,羞愤自尽于漠北草原。<div>  现在这个李广墓不知道建于何时,门前的石马是汉代之物。</div> 李广战功无数,一生坎坷,曾经被匈奴俘虏后逃脱,最终自尽,让人唏嘘。他的孙子李陵也是名将,力战匈奴全军覆没后无奈投降,被汉人视为耻辱,从此陇西李氏名败(李陵被匈奴送到阿尔泰山之北的坚昆部生活,坚昆人在唐朝的时候自诩为李陵的后代和中国套近乎,他们是吉尔吉斯人的祖先)。 唐朝,李渊和李世民追认李广为先祖。 晚上找了一个水浒烤肉,创新的吃法,非常不错,给大家推荐一下。现在全国有很多连锁店,厦门也有三家了。 再喝两瓶大窑嘉宾,好好休息,行程临近尾声了。<div>  本集结束,谢谢大家。</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