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宅家半年久,结伴出行游贵州!二O二O年七月十五日

沙海胡楊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组团韩全民</p> <p><br></p><p>久违的贵州,我们来啦!</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梵净山国家5A级景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梵净山,得名于“梵天净土”,位于贵州省铜仁市的印江、江口、松桃(西南部)3县交界,地处北纬27°49′50″—28°1′30″,东经108°45′55″—108°48′30″,靠近印江县城、江口县东南部、松桃县西南部。系武陵山脉主峰,是中国的佛教道场和自然保护区,位于铜仁地区中部。</p><p class="ql-block">梵净山总面积为402.75平方千米,缓冲区面积372.39平方千米。主要保护对象是以黔金丝猴等为代表的珍稀野生动植物及原生森林生态系统。森林覆盖率95%,有植物2000余种,国家保护植物31种,动物801种,国家保护动物19种,被誉为“地球绿洲”、“动植物基因库”、“人类的宝贵遗产”。</p><p class="ql-block">梵净山于2018年10月17日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2008年6月30日被评为中国十大避暑名山,中国著名的弥勒菩萨道场,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网”(MAB)成员,同时也是第42届世界遗产大会认定的世界自然遗产。2018年7月2日,中国贵州省梵净山在巴林麦纳麦举行的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梵净山是西南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山,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梵净山就属楚国“黔中地”,秦朝属“黔中郡”,汉代属“武陵郡”,以后一直是“武陵蛮”崇拜的神山、圣山</p> <p><br></p><p>寨沙侗寨村</p> <p><br></p><p>“梦幻梵净山剧场”门前的大道上。</p> <p><br></p><p>“梵净山居”是战友李惠武儿女们经营的食宿旅馆。</p><p>这次来到梵净山,给一家人添了不少麻烦,感谢全家人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p><p>怀着感恩的心情再次向全家人表示衷心感谢!🙏🙏🙏💐</p> <p><br></p><p>在村寨外的吊索桥合影</p> <p><br></p><p>同战友李惠武合</p><p>影</p> <p><br></p><p>通往“老金顶”和“红云金顶”的高山索道上</p> <p><br></p><p><br></p><p><br></p><p> </p><p> 《梵净山金顶》</p><p><br></p><p> 梵净山金顶,是武陵山脉的最高峰,又叫红云金顶,因其晨间常见红云瑞气环绕,故得其名。新金顶海拔2336米,从峰脚到峰顶垂直高差94米,远眺金顶,恰似农家蒸饭用的甑子,又像云海中高高耸起的一只巨大的惊叹号,奇险无比。攀登金顶,需由右侧沿从绝壁上凿出的狭窄石蹬,借助铁链,手脚并用才能攀援而上,倘若不慎,便会坠入万丈深渊。金顶是梵净山人文景点和自然景观的“聚景盆”,品位高,绝世仅有。梵净山金顶山峰直立高达百米,中部裂缝名金刀峡,将金顶一分为二,上有天桥相连。两边各建有一庙,一边供奉释迦佛、一边供奉弥勒佛。红云瑞气常绕四周,人称红云金顶,谐“鸿运金顶”。状若飞天游龙,又似佛手二指禅,更像人类的生命图腾。根据其形而又称“天下第一峰”。</p><p>攀铁索而上,四面悬崖峭壁、一路古庙摩崖,主要有明万历元年的《道院》、清康熙52年的《天桥功德碑》等。中途经过灵官殿、龙头石,到达观音洞。观音洞是绝壁上的一处石穴,依山悬空建成石屋,石屋下面是万丈深谷,供奉观音菩萨。观音洞又叫做“打儿洞”,传说长期未生育子女的善男信女向金顶磕三个响头,再带一小石头丢入金顶半腰这个洞中,必得佛赐子女并健康成长。观音洞外面凭空伸出一块石头—报恩石,上刻有“无德不报”四个大字。从观音洞往上为“金刀峡”“一线天”。峭壁上有一天然泉眼“定心水”。</p><p>金顶周围万卷经书、蘑菇石、老鹰岩、“金盆洗手”栩栩如生。老金顶千姿百态,角峰相遂,百丈深渊的牛尾河谷太子石一峰挺立,堪称一绝。</p> <p><br></p><p>走在通往“红云金顶”的高山步道上!</p><p>云雾缭绕,景色太美!真是美不胜收!</p> <p><br></p><p>梵净山“红云金顶”</p> <p><br></p><p>梵净山“老金顶”</p> <p><br></p><p>梵净山“蘑菇石”</p> <p><br></p><p>梵净山景区广场</p> <p><br></p><p>蘑菇石留影</p> <p><br></p><p>背景是远方的老金顶</p> <p><br></p><p>红云金顶下山的路上</p> <p><br></p><p> 《陡坡塘瀑布》</p><p><br></p><p> &nbsp; 陡坡塘瀑布位于黄果树瀑布上游1公里处,瀑顶宽105米,高21米,是黄果树瀑布群中瀑顶最宽的瀑布。陡坡塘瀑布顶上是一个面积达1.5万平方的巨大溶潭,瀑布则是形成在逶迤100多米长的钙化滩坝上。陡坡塘瀑布还有一个特殊的现象:每当洪水到来之前,瀑布都要发出“轰隆.轰隆”的吼声,因此又叫“吼瀑”。 “遥闻水声轰轰,从陇隙北望,忽有水自东北山腋泻崖而下,捣入重渊,但见其上横白阔数丈,翻空涌雪,而不见其下截,盖为对崖所隔也。”这是徐霞客在《徐霞客游记》中对陡坡塘瀑布的描述。 2005年陡坡塘瀑布又新增了垂钓、观鸟(孔雀)、人体摄影等观光项目,出现了百花齐放、百鸟争名的“凤凰百花园”。</p> <p><br></p><p>陡坡塘瀑布是当年西游记外景场地拍摄点。</p> <p><br></p><p> 《黄果树瀑布》</p><p><br></p><p> 即黄果树大瀑布。古称白水河瀑布,亦名“黄葛墅”瀑布或“黄桷树”瀑布,因本地广泛分布着“黄葛榕”而得名。[1]位于中国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属珠江水系西江干流南盘江支流北盘江支流打帮河的支流可布河下游白水河段水系,为黄果树瀑布群中规模最大的一级瀑布,是世界著名大瀑布之一。以水势浩大著称。瀑布高度为77.8米,其中主瀑高67米;瀑布宽101米,其中主瀑顶宽83.3米。黄果树瀑布属喀斯特地貌中的侵蚀裂典型瀑布。</p><p>黄果树瀑布出名始于明代旅行家徐霞客,经过历代名人的游历、传播,成为知名景点。</p><p> 黄果树大瀑布位于贵州省安顺市的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境内的白水河上游,安顺市西南45千米处,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境内,东北距贵州省会贵阳市150千米。属中亚热带,是典型的溶岩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降雨量在1300毫米以上,雨水集中在5-7月,月平均降雨量都在200毫米以上,特别是6月,降雨量将近300毫米,此后几个月降水量逐渐减少,12月是全年降水最少的一个月,月平均降水量不到20毫米,降水最多一个月的降水量大约是最少月的15倍。</p><p>黄果树大瀑布地处贵州西部低洼地带,海拔较低,终年无霜,年平均气温为14℃左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避寒避暑胜地。1月最冷,平均气温在4.3℃,但最低气温很少会跌至零下;7月最热,平均气温在22℃,基本不会有高温天。</p> <p><br></p><p>如同万马奔腾的黄果树瀑布</p> <p><br></p><p>黄果树景点大门留影。</p> <p><br></p><p>黄果树瀑布下游的大峡谷。</p> <p>  </p><p> 《千户苖寨》</p><p><br></p><p>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公山麓,距离县城36km,距离黔东南州州府凯里35km,距离省会贵阳市约260km。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西江有远近闻明的银匠村,苗族银饰全为手工制作,其工艺具有极高水平。西江是一个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完整的地方,是领略和认识中国苗族漫长历史与发展的首选之地。西江牯藏节、苗年,闻名四海,西江千户苗寨,一座露天博物馆,展览着一部苗族发展的史诗,成为观赏和研究苗族传统文化的大看台。</p><p> 每天上午和下午在苗寨大门的广场上各有一场由当地苗族同胞表演的民族歌舞节目,苗族人自己表演的歌舞节目有当地的色彩,华丽的服饰、欢快的歌舞和美丽的爱情故事能使你更加了解苗族的人文风情。</p> <p><br></p><p>贵州西江千户苗寨。</p> <p><br></p><p>千户苗寨夜景。</p> <p><br></p><p>山中的龙潭泉。</p> <p><br></p><p> 贵州第一沟</p><p> 《亚木沟》</p><p><br></p><p> 亚木沟风景区位于贵州省铜仁市江口县境内的太平河(贵州省著名风景名胜区)岸边,毗邻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十大避暑名山),是梵净山生态文化旅游的重点卫星景点。景区地处江梵公路中段,距江口县城19公里,距渝怀铁路江口站约30公里,铜仁站约60公里,距湘黔铁路玉屏站140公里,距铜仁机场约80公里,交通非常便利。</p><p>景区大门外设有大型免费停车场(公路旁),可同时容纳400余辆车。景区总面积26平方公里,分为生态停车场、四星级酒店、乡村风情廊、购物街、亚木沟原始峡谷、土家风情园、明朝古寨等几大板块,满足旅游者吃、住、行、游、购、娱各方面需求。游客既可以欣赏原始的自然风光,又可以领略原生态的土家文化诸如原生态歌舞表演、民间绝技、嫁娶风俗等。</p> <p><br></p><p>  </p><p> 《小七孔古桥》</p><p> </p><p> 截至2020年,小七孔古桥有185年的历史。小七孔古桥建于清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古为黔南通往广西商旅交通要道,横跨响水河。桥下潭水幽蓝,两岸古木萌绿,衬出桥的雅静恬美。</p><p>桥长40米,宽2.2米,高5.5米,桥体取拱形,结构玲珑,工艺精妙。桥首原存石碑两座,一为《修碑》 ,铭筑桥功德;一为《万古兴桥碑》 ,刻有“群山岩浪千千岁,响水河桥万万年”联句。</p><p><br></p><p> 远古时候有一个名叫阿吉的瑶族的小伙子,他的右手只有一个指头,但是这个独指却有神奇的威力,能把坚硬如钢的岩石戳成烂泥一般绵软,更奇的是,过上一夜岩石又能恢复其坚硬本性。</p><p>阿吉的寨子有七位天仙一般美丽的姑娘。阿吉和七位姑娘看见乡亲们为涵碧潭所阻,不能到对岸去赶场和耕种,便决心在涵碧潭上合力修建一座石桥。</p><p>他们来到板崤山下,阿吉用独指戳石头,姑娘们便用变软的石头捏砌成桥,一个姑娘负责砌一孔。他们戳呀堆呀捏呀,一口气干了七七四十九天,终于堆捏成了一座七孔石桥。</p><p>因五里之外另有一座大七孔石桥,本桥遂名小七孔桥。又因这座桥是由七位姑娘捏砌成的,所以它还有一个别称叫“七姑桥”。</p> <p><br></p><p>贵州大小七孔</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山外青山楼外楼,</p><p class="ql-block"> 年高体弱慎出游。</p><p class="ql-block"> 十万大山景色美,</p><p class="ql-block"> 山高坡陡路难走。</p><p class="ql-block"> 在家事事随其意,</p><p class="ql-block"> 在外大小事担忧。</p><p class="ql-block"> 此程一行过月半,</p><p class="ql-block"> 情缘难舍离贵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寨沙侗寨”住的这些日子里,李惠武及儿女们对我热情接待,有一种到家的感觉!明天就要返程回汉了,就在即将分别的一刻,心里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p><p class="ql-block">再见了梵净山!</p><p class="ql-block">再见了,可爱的一家人!</p><p class="ql-block">一种难舍的情缘在每一个人的心里再现!武汉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摄于七月二十八日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