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话漫笔(四十五)

李昌杰

<p>《论语》和《孟子》两书是儒学的基石之作。这两部书是中国人无论如何都必须阅读的书。如果说立人树人做人需要理论哲学的精确指导,那么这两部书则无疑是首选。赵普曾靠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神器之神了。修齐治平的理想主义是蕴含于孔子师生的对话之中的,民本思想及浩然正气是孟子的伟大建树。语孟两书应是朝野共读共享共用的思想武庫,而不是互相拆分。老百姓愈是了解孔孟的原本思想愈是觉得他们不是高不可攀的人。如果说从前由于文化上移普通人不识字者多,而如今恰予以了反正。普通人人人皆可接受语孟的洗礼。济宁市是孔孟之乡诞生之地。语孟当然应普及普罗大众。读书协会成立之后,每周三晚上在泡宝产业园园内开办的公益课堂,资深的儒学研究者中有一郭伟先生,是课堂的论语主讲老师,前来诵读的书友几乎每次都爆满,坐无虚席的二三百名读书人选择上课堂的方式,零距离接受杏坛授课的模拟氛围,因为郭老师亲力亲为还原两千六百年前孔子的乡音。二是听郭老师的发微阐言,领会儒学的真谛。揭开历史的迷雾,有自主意识的当代读方人,以现代思维去观照夫子內心心路,觉得我们当下困惑的问题孔子己给了答案。古今哪有什么隔阂?历史上尊孔孟儒家或反孔孟儒家,都是带了有色眼镜看这两位之化巨人的。捧读语孟,不会肓目人云亦云去尊还是反。尊反都是因需而断章取义的歧解误诠。实际上只有悉心读了才心定气闲。当今不有在障碍,不是从前的冬烘先生,只让你去读不给以反刍。有语译的本子在你手中,去对照一读,哪有不喜之理?融汇贯通之后,便不为至尊还是至反而跟风。因此可以说,读语孟的过程负是洗心过程,浅机知如何做人处事,高悟晓怎么治国安邦,总之不论智或愚都能为自己定位。读语孟的过程你不再会纠结自为的选择。有一点可怕的地方是自己不读不懂语孟,便拾人牙慧妄说悖论。语孟深入进我们的生活,才有可能真正了解身处春秋之乱臣贼子横行礼崩乐坏的春秋的孔子以及战乱不己生灵涂炭的战国时的孟子,实际上都是为乱世找救国拯黎的药方。越是在这样环境下诞生的巨人,其胸怀博大便愈令人高山仰止呢!我们处于文化高度发达的今天和物质亦高度发达的今天,就正应当有充分的理由看看学学想想用用孔孟的智慧!两位夫子一生颠沛流离去传道去布道,一如释氏走出王宫放弃王位而四十多年于江湖传道,同样的精神情怀,那么再上溯下老庄又何尝不据君子风范么?</p><p> 语孟经过几十年的国家强力推出,早己举世皆知此为大学问。对语孟的学习认知恐怕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空前的。仅举一例,随着文旅的大力兴盛,语孟两书朝纪念性的收藏迈出可贵的一步,你去曲阜你去邹城,都会买到它们的微雕金属书了。我有两本,知道金贵,自己当然买得起。但却受惠于朋友的赠与。一是《论语》金雕,二是《孟子》铜雕。两部运用放大锐才可阅读的金属书籍,制作方的初衷当然不是非得让读书人手持镜而览之而是昭告于世,中国的雕刻艺术之微可以将煌书大著雕以方寸巴掌金铜之中了,技艺之精与经典之贵珠联璧合,我得获友人之馈赠亦是三生有幸,这只有盛世才能产出的杰作是大手笔!它走进我的书房,或许也正是我与之有缘收藏的证见?</p><p> 身后千古事,一书惊乾坤。</p><p> 斯人垂范榜,珠语比太阳。</p><p> 日苟新意出,心定践梦路。</p><p> 高端履笔毫,小觑世烦扰。</p><p><br></p><p> 友知藏书痴,便遗有语孟。</p><p> 连城何在哉?芳睹达济斋。</p><p> 一字千金论,功名存不朽。</p><p> 日月江河秀,华夏源风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