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信斋》外景。 果老 摄 坐落在古彭城马市街上的“奉信斋”6月中旬挂牌后,一直想去拜望,但苦于单位事多繁忙而未能成行。昨日早上与斋主马茜妹妹约好今天下午去,谁料午后大雨突降,片刻,路面积水已达十余公分。 暴雨下个不停,路面积水严重。 望着窗外乌云密布一阵紧似一阵洒落着的大雨,心里十分的纠结:去?还是不去呢?<br>就在随意划啦着手机即将打消去“奉信斋”的念头时,屏幕上 斋主的一段文字映入了我的眼帘“今天的雨,下个不停。不管天阴天晴,我们奉信而行”!<br> 这是“奉信斋”开业那天马茜妹妹的感言。<br> <br> 斋主马茜在《奉信斋》的工作照。 果老 摄 前些日子“奉信斋”雨中挂牌,今我约罢去拜访雨却又下个不停。冥冥之中感觉是那喜欢逗乐、调侃、诙谐的我大爷又在给我开玩笑:就让老天爷下个不停,看看你这孩子是真的对我好吗?<br> 得!大爷哎,今天我也要“奉信而行”!<br> 披上雨披,骑上我的“电驴”,劈波斩浪驶入茫茫大雨中。行驶几分钟我的鞋及裤子就已被积水、雨水给湿透了,因为有的路面积水已经淹没电动车的踏板了。眼镜片一直被雨水冲刷着,我心里嘀咕着现在的发明家是越来越笨了,5G卫星早都上天了,怎么就不能给眼镜片上装个雨刮呢?为了安全,我只得放慢了车速。 一路风雨,一路“行船”。到得马市街“奉信斋”,马茜妹妹早已泡好老白茶侯着了。 用老爷子作品包装的《奉信斋》茶饼,让人看了倍感亲切! 茶香四溢。 没有寒暄、客套,先仔细拜读墙上陈列着的老爷子的墨宝、画作。看着熟悉的墨迹,看着画中老僧或痴或癫或嗔或顽的一副副可爱相,我的双眼有些湿润了。朦胧中我仿佛又看到了我大爷那慈祥的面孔,又听到了我大爷那爽朗的笑声…… 笑口常开的马老爷子。 果老 摄 室内老爷子的《禅茶一味》、《宽怀图》、《纳凉图》中老僧疯、癫、怪的模样,使我不由自主想起在宝莲寺我大爷“偷吃”榴莲的趣事来: 老爷子的作品。 果老 摄 我们爷俩好些日子没有见面了,约定周日在宝莲寺相聚,那天我还是按正常上班的时间起了个大早,收拾妥当,比约定的时间提前一个多小时到了宝莲寺,寺院门口方丈觉耀大和尚正在安排监院通国师父开车去接我大爷。进院、我与大和尚走到方丈院前的台阶时,他问我:得给马老弄些他喜欢吃的水果来,你说他最喜欢吃什么水果呢?我脱口而答:那就买些榴莲吧!大和尚闻听后与我相视一笑:对!现在正是吃榴莲的季节!我马上安排人去买! 老爷子指导宝莲寺方丈觉耀大和尚创作。 果老 摄 榴莲买来,我与方丈在厨房里把榴莲肉刚刚“扒”出来,就听到门外我大爷高声嚷嚷“宜明呢?怎么不来接我”。我与方丈赶紧出来并随手把厨房门关上,这时通国师父已搀扶着我大爷进得室内了。 通国师父推着坐在轮椅上的老爷子在宝莲寺里遛弯。 果老 摄 落座、沏茶,大和尚捧杯给我大爷品尝其平日轻易不拿出的名茶,聊着、品着、逗着、笑着,我大爷越来越开心,在惟妙惟肖的几段上海话后,他呷了口茶,有板有眼的又唱了段京剧。气氛越发的热闹起来。 捧茶递水情谊浓! 果老 摄 正在“疯”着,又有客人来访,赶紧打住,我与老爷子立马正襟危坐,跟随着方丈向客人点头致意、欢迎。在大和尚与客人说事的时候我起身稍事收拾一下几个几案上的东西并重新给客人洗杯、倒茶。 亦师亦友,情同父子。 果老 摄 咦——一眼没有留意,怎么我大爷不见了?他拄着拐棍颤巍巍的能跑哪儿去了呢?我赶紧四下里找,推开小厨房的门,嗬!老头正在“偷吃”榴莲呢!吃的那个专注,吃的那个香啊!连我开门他都没有觉察到。 诱人的榴莲。 果老 摄 我悄悄的拿来相机迅速的把这“老馋猫”吃榴莲的镜头抓拍了下来(图1、2、3、4)。我大爷听到相机快门声,抬起头来,立马板起脸来做生气状:你这熊孩子,买了还藏起来,是不是不想给我吃?(图5)。我赶紧涎着脸皮答应道:吃吧,吃吧老头子,就是给你买的,还怕你吃吗?! 香啊! 果老 摄 站在不远处看着,他依然旁若无人地继续吃得那个香啊……也不招呼我……不一会,几块榴莲就没有了,谁知老头子擦完嘴、手,对在偷笑着的我命令道:“你不是想拍照片吗?过来给我好好拍几张”! 我的“老馋猫”大爷! 果老 摄 唉!我这不是没事找事吗?只有乖乖的给我的馋猫大爷拍吧。。。。。。 一声“老馋猫”让我大爷有些“不爽”了! 果老 摄 雨还是哗哗的继续下着,马茜妹妹见我若有所思沉默不语,默默地给我续上茶,看自己的书了。<br>我吮口飘香的老白茶,端详着坐椅正对面墙上我大爷生前的一幅得意之作:<br> 斗方《放下》。 装裱精致的斗方,令人视觉震撼的两个大字“放下”,奔放、飘逸、潇洒,草势桀骜不羁,细品起来倒是与老爷子的性格形态有些相似,我的理解这就是古人所言的“字如其人”吧!随之是直抒胸臆的一段草书:凡世间人事看得开,才放得下。红尘滚滚终为过眼烟云矣,能放下方得自在,正是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也。 作品的字里行间没有间歇与停顿,遒劲、洒脱,形似笔走龙蛇,看似行云流水,在写这幅作品时,我大爷绝对是胸有成竹,一气呵成。根据最后的落笔“甲午岁暮于彭城”推算起来应该是二零一四年底写就,这正是我大爷在书画艺术修炼中的鼎盛时期,正是他精神抖擞、气力旺盛、佳作屡出之时。此幅斗方为我大爷众多作品中的精品!难怪斋主马茜把它挂在门首的右侧。 父女情深。 果老 摄 在老爷子的书画艺术品味达到最高峰时,他以及其平淡的心情舒(书)此情怀,这时的老爷子在我眼里已修行成“活佛”,身有“仙”人之气了! 观摩国内最大的室内佛教壁画,汲取艺术养分。 果老 摄 其实,“佛性”在我大爷身上早已渐渐显现,只是不少人只顾“盯着”他的作品而忽视他这个人罢了。不信!那就看看我给他拍的照片试试! 眼里的我大爷,心中的”老佛爷“! 果老 摄 试问当今氛围浮躁、急功近利、钓名沽誉的书画界能有几人像我大爷这样以修、禅之心对俗世红尘看开、放下的? 斋主陪同来观赏作品的书画爱好者。 果老 摄 飘逸的茶香和着“哗哗”的雨水声,我们兄妹聊着老爷子的作品、人品,聊着“奉信斋”的发展,聊着对“奉信斋”的用心创意……不知不觉,天已擦黑,在我起身告辞时,马茜妹妹不由分说塞给我一把精致的文化伞,让我转给她嫂子我的夫人用。 开、合别致的晴雨伞。 此伞包装精美,主体龙骨为金属材料,开、合均为自动按钮,伞面上印着老爷子的书法及画作,拿在手里沉甸甸的。 斋主肖像。 果老 摄 俗话说:雪中送炭,雨中送伞是为亲情也!感谢马茜妹妹!<br> “奉信斋”我会常去的。<br> 恰逢斋主闺蜜来访,我顺手给她们拍的留影照。 果老 摄 去那不仅是追思我大爷,是通过那些展示的作品能更好地了解我大爷,了解我大爷的书画艺术,了解我大爷的艺术人生,感受我大爷的艺术思想。学习他的平易近人,乐善好施的人品,从他的书画作品中汲取艺术养分,提高我在摄影及做人方面的造诣、修养。 陈列在《奉信斋》的书画作品。 果老 摄 愿我大爷在天之灵保佑“奉信斋”在古城发扬光大,保佑家人平安和睦,保佑子孙艺术造诣日益提高!<br> 佛祖保佑我大爷留世的书画艺术作品“升值”,因为它已是徐州人民的艺术瑰宝了!<br> 嘘———!我大爷又该骂我“调皮鬼、捣蛋虫”了!<br> 弘扬佛法,传承艺术。宣传“奉信斋”,告慰“老佛爷”是吾辈之责任!<br><br> ———果老 写于庚子之秋日<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