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史上的奇葩。——会理绿陶

朗诚

<p>  会理,因“川原并会,政平颂理。”而得名,古称会无,继称会川。始建于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历来是川滇两省交界的军事和经济重镇,是川滇两省商旅物资的集散地,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从县境南北贯通达100多公里,途经44个乡镇,会理县城是这条古道的重要驿站,素有“川滇锁钥”的美誉。会理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古城个性独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p> <p>  会理绿陶四川著名产品。因采用“孔雀绿石”配料而得名。产品呈宝石绿色,清爽素雅。叩之有金属清脆的声响。釉不含铅,无毒、无味、耐高温、耐酸碱,在川陶中独具一格。八十年代初,在四川美术学院协助下,发展了多种花釉,如雨点釉、铁红釉、粉蓝釉等。产品由原来的十多种增加到二百多种,产品中有:富有民族风格的龙凤酒具,小巧玲珑的变形动物,造型各异的花瓶、花插、壁挂、台灯、茶具、笔洗等。</p><p> 会理绿陶主要的原材料为白泥陶土,以特殊工艺制作,釉色用天然孔雀石碾制成浆再加谷糠灰浆、坯浆制成。经验丰富的釉工配制出的绿釉,烧成后碧绿、晶莹,极为光亮。在各种温度下,可出现墨绿、碧绿以及别称“青菜绿”等不同色调。因其色呈绿色,独具特色,自古以来被人们称为“绿陶”。</p> <p>  会理陶早在新石器时期就已有生产。会理绿釉陶源 于南诏国寇蜀时.蜀国邛崃窑,青羊宫窑.玉堂窑的陶 瓷工匠带来的绿釉、三彩釉生产技艺。会理自战国时期 就开采冶炼铜,给后来绿釉陶的烧制提供了优质的天然 硫酸铜矿一一孔雀绿石。天时地利人和成就了会理绿釉 陶素有“坯胎白又细.绿釉美如玉”,“挂釉如羊脂, 高温烧碧玉;精工巧露胎,自然天成器”的美称。</p> <p>会理绿陶传统的制作流程可分为8个大环节,72个小工序,由采石、选料、碾磨、制胚、配釉、施釉、烧成、出窑组成。要制作一件精美的绿陶作品,必须精心做好每一道工序,每道工序间,环环相扣,密不可分。</p> <p>  访问绿陶博物馆</p> <p>  当小记者讲解</p> <p>  体验绿陶制作</p> <p>  制作成的绿陶作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