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宁静的夜晚,坐在窗前,秋风习习,结束了今天的共读。</p><p> 和善而坚定,一言一行都离不开这个准则。父母的言行影响着孩子,同一句话用不同的语气说出来,孩子理解的意思就会大不相同。当孩子犯错误时,我们家长要做的应该是问孩子怎么做要比告诉孩子怎么做,更能引起孩子的注意,他会认为自己受到了理解,鼓励和尊重。</p> <p> 孩子是社会人,因此,孩子的行为取决于所处的社会环境。德雷克斯说“孩子们的觉察能力很强,但解释能力却很差”。孩子天生敏感,会用自己的理解去解释所看到的事实,其实不一定是事实。这时,他们会用一些大人无法理解的行为争取归属感和价值感,这样的行为可能被大人看做是不当行为。孩子所有的不当行为,就是想要获得存在感。</p> <p> 要想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或集体感,就要适当的放手、示弱,花时间创造条件培养孩子依靠自己,慢慢为家庭或者班级做贡献,学会为他人负责,为别人着想。不做“超级妈妈”,做个有智慧的“懒”妈妈。</p><p>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人都会犯错,我们尝试把犯错看成是一个学习机会。学会承认错误,学会道歉,学会共同解决问题,这样,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就会变得容易很多。</p> <p> 除了学习用合适的方式回应孩子的行为外,父母还要审视是否是自己的言行,或者言行背后的感觉影响孩子生成了不积极的想法。当父母改变了自己的认识时,孩子也会随之改变,就会与孩子建立合作关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