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战理论研究中心采访老党员王文瑾

清风徐来

<p>2020年8月9日上午,民革张家口市统战理论研究中心一行四人采访了民革老党员王文瑾。</p> <p>早上七点,王姨就在小区门口等着我们了。王姨为我们准备了健康丰盛的早餐,新蒸出来的添加红枣、豆馅儿、葡萄干儿的玉米面窝头,还有热乎乎的红薯、玉米,新榨的豆浆。准备的几样小菜,薄盐少油,新鲜爽口。</p> <p>一边吃早餐,一边与我们讲她饮食上的养生之道。</p> <p>吃完早餐,我们提出要记录一下王姨日常生活场景,王姨很爽快的带我们下楼了,麻利的骑上一辆很有年代感的二八自行车,告诉我们每天就是骑着它去买菜。看王姨骑车的样子,真的不会相信这是80岁的老人。</p> <p>王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是坚持了50多年的晨练。在小区的晨练场地,几件简单的健身器械被王姨开发的很充分,针对每一个器械都有一套自创的动作,她边做边给我们讲解,这个动作锻炼腿、那个动作锻炼肌肉,腰部的运动怎样是最合适的,什么动作对颈椎和大脑供血有好处……并且告诉我们在户外的这些运动是她的第三套规定动作,第一、二套是在起床之初完成的。这三套动作一共一个半小时,是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状况不断改进和调整的。王姨说,运动健身,一个是要适合自己,一个是要坚持。</p> <p>王姨总结个人的业余生活,一是坚持运动,已经坚持了50多年。二是读书,做剪报,做摘抄,已经做了十几本。三是集照片,为儿孙和民革组织梳理了详尽的照片资料,已经整理了几十本,并表示要把民革相关资料捐献给组织。</p> <p>对于这次采访王姨做了充分的准备,陈述笔记写了好几页纸,仍然谦虚的表示唯恐自己说的不够准确,不够完整。</p> <p>高鹏和曹剑鸣两位摄像师在仔细调试设备,每一次工作都非常的认真。</p> <p>王姨给我们讲起她加入民革的初衷。父亲是原国民党29军军官,抗战结束之后来到张家口,1956年接触到了民革组织,产生了加入民革组织的意愿,1957年被打成黑五类分子,加入民革的意愿始终没能实现。父亲的遭遇,作女儿的看在眼里,记在心里。1988年,她主动找到民革组织,成为其中的一员。</p> <p>作为民革的老前辈,80岁高龄的王姨说的最多的却是更多的老前辈。她说,加入民革最幸福的事情就是接触到了许许多多的老前辈,在他们身上学到了太多的东西。王姨翻着相册,深情的回忆赵之恒、艾辉、孔繁成、王秀璋等民革初期的老前辈们,他们的经历、品行、点滴的细节王姨都如数家珍,沉浸在漫长的回忆中,感慨不已。王姨告诫我们不要忘记老前辈对民革的贡献。</p> <p>从1992年起,王姨连续两届担任民革桥东区委主委,区委当时提出的口号是“支部是家,有困难找支部",那时的支部就是“民革之家"。王姨回忆了区委为党员们解决困难的事情,讲述了当时组织支部活动的各种方式措施,丰富多彩的活动,使组织充满了活力、凝聚力、向心力,也取得了许多的成绩,王姨始终强调成绩是大家的。翻看一大摞荣誉证书,王姨是幸福的满足的。</p> <p>采访结束之时,王姨写下这样的句子:</p><p>“父亲传我镜明心,</p><p>三秩暖流走到今。</p><p>可敬同仁争奉献,</p><p>情系民革后来人。”</p><p>珍惜和传承是王姨说的最多的词。</p><p><br></p> <p>整个采访历时四个多小时。王姨始终精神抖擞,思路清晰,态度谦恭,几度动情难言。</p><p>资料搜集整理,详实细致,令人动容。不得不说,民革老党员是不可多得的财富,每一次采访都是一次精神的洗礼,让我们倍感幸福,也更加感受到责任重大,要尽我们所能做好记录和传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