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初心,担使命――中方县芙蓉学校党员红色湘西行

蒲和平

<p> 8月5日,参观十八洞村</p> <p>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是一个苗族聚居的山寨,地处武陵山区腹地,全村225户、939人,人均耕地0.83亩。千百年来,这个村庄的祖祖辈辈“只能”也“只会”靠田、靠山吃饭。2013年以前,村里的产业几乎是空白,2013年人均纯收入仅1668元,为当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8.75%。</p> <p>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经过两年多时间,2016年十八洞村铺上了沥青路,修起了游道和护栏,村里的房屋修缮一新,脱贫265人,十八洞村开始换上一副新面貌。</p> <p>《卖冰棍的小男孩》让我们懂得“扶贫先扶志,勤劳能致富”的硬道理。</p> <p>  8月6日,瞻仰贺龙故居听红色故事</p> <p>贺龙桥</p><p>贺龙桥是贺龙曾祖父首倡修建的,它是一座由的风雨桥。贺廷宰热心公益事业,见玉泉河“奔流湍急,道路为梗”,行人十分不便,于是决定修桥。由于他只是一个教私塾的文人,修桥工程艰巨,个人经费有限,“至斥腴亩以偿其负”。后来,贺龙的祖父贺良仕子代父劳,费尽心血,终于在1915年修建成功,深获远近乡邻称颂。1916年春,贺龙刀劈芭茅溪盐税局以后,就在这桥头成立桑植讨袁民军,贺龙被推为总指挥。1928年春,贺龙、周逸群等为实现中央“分区割据”的战略部署,返回洪家关组织3000余人的队伍,又在这桥上宣布这支队伍为工农革命军。这座桥因人祸水患,屡遭厄运。1929年11月,此桥被反动团防陈策勋拆毁,1937年秋,当地群众集资重建。1940年5月被洪水冲垮,1950年10月桑植县政府拔款重修,1952年冬竣工,命名为“贺龙桥”。1998年7月23日,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将桥冲走,当年12月又由桑植县人民政府拔款重建。现在的这座桥就是按当年原貌修复的。</p> <p>贺龙故居</p><p>贺龙故居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洪家关村,是湘西常见的木架毛瓦平房,院内修建了贺龙生平事迹陈列室,1983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将贺龙故居列入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05月25日,贺龙故居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p> <p>贺龙纪念馆</p><p>贺龙纪念馆坐落在洪家关贺龙故居对面的马颈塔,距桑植县城13公里,与贺龙故居、贺龙桥成倚角状,是由天龙溪、玉泉河、鱼鳞溪三水环绕酷似葫芦形的半岛,四周有陈家山、韦家山、王家山、泉峪山和枫香山5条葱茏山峦,宛如5条蟠龙聚首拱卫该地,俗称“金线吊葫芦”、“五龙捧圣”的风水宝地。2016年12月,贺龙纪念馆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p> <p>参观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p> <p><br></p><p>位于桑植县刘家坪白族乡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于2016年动工,2018年建成。该工程由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同意,占地约2200平方米,配套完善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厕所、停车场和环形消防通道、园林绿化等公共设施。修缮建成的长征纪念馆建筑风格质朴、庄重、明朗、大方,设计具有实用性、纪念性、地域性、时代性、标志性。馆内以大量丰富的史料、独特的视觉,融合现代声、光、电等技术手段,通过雕塑、展板、灯箱、场景再现等方式,全面展现木黄会师、湘西攻势、壮大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长征从桑植出发、甘孜会师、将台堡大会师等重大历史事件,全面展示红二方面军的丰功伟绩。</p> <p>活动返程路上书记、校长杨再成感言:</p><p>此次我们重走习近平总书记到十八洞村考察指导扶贫工作路线,深入领会总书记提出的“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体会感受党和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给乡村带来的巨大变化。参观贺龙故居和红二方面军展览馆,重走红军长征路,牢记革命历史,学习红军光荣革命传统。不忘初心,牢记牢记教育使命,办好中方人民满意教育。</p> <p>摄影:蒲和平</p><p> 2020年8月</p>

贺龙

洞村

故居

扶贫

桑植县

纪念馆

十八

精准

洪家

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