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一、送教上门的概念</p><p> 送教上门是指专为因身体等原因确实不能到校就读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提供的一种接受义务教育服务模式;是在“零拒绝”和全纳教育思想影响下,开展特殊教育“个别化教育” 的实施形式之一。</p><p><br></p> <p> 二、开展送教上门的必要性</p><p> 1.国家的政策导向</p><p> 我国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特殊教育作为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纲要》在第十章专门就特殊教育作了阐述: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p><p> 2.法律意识及教育思想的影响</p><p> 随着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接受义务教育是每个公民基本权利的法律意识和“零拒绝”、“全纳教育”等教育理念已深入每一位公民的意识中;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所有适龄儿童都应享有接受有效的、满足个别化需要的义务教育的权利,残疾儿童也不例外。因此,送教上门的理念就渐渐形成并为我们所知。</p><p> 3.增加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途径</p><p> 在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途径中,单纯的肢体残疾儿童如果能够借助辅助器械到普通学校接受义务教育,那么责任学校应无条件接收并为其改造无障碍设施创造良好学习环境;而对于智力、听力、视力、自闭症等各类残疾儿童来说程度较轻的可以随班就读,中重度的可以到特殊教育学校就读。除此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极重度的残疾儿童因种种原因被关在家中无法接受义务教育,他们的受教育问题亟待解决。</p><p> 4.保障极重度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p><p> 如何使社会上这一部分重度的残疾儿童也能接受义务教育,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这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提出了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把教育的场所转移到学生的家里,使其在家里就能受到教育并且这种方式是可操作和可实现的。</p> <p>文字:《开展有效的“送教上门”工作模式初探 》节选 司波</p><p>编辑:王毅</p><p>审核:王毅</p><p>签发:正阳二学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