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加伦三十年,东征北伐费支援。我来伯力多怀旧,欲到红河认爪痕。

文史编委

<p><b><i>“不见加伦三十年,东征北伐费支援。我来伯力多怀旧,欲到红河认爪痕。</i></b>”</p><p><br></p><p>叶剑英元帅在1957年访问苏联时,回忆起曾在加伦(布柳赫尔)将军指挥下的情景,挥笔写下诗篇:</p><p>“不见加伦三十年,东征北伐费支援。我来伯力多怀旧,欲到红河认爪痕。”</p><p>叶剑英元帅30年前与加伦将军在中国革命策源地广州相识,两人结宜在黄埔军官学校,战斗东征北伐战争中,建立了深厚的感情。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制造了“四一二”反革命流血事件,加伦于1927年8月离开中国返回苏联。1929年共产国际东方部组建远东中国游击纵队,营地设在离伯力18里远的红河。当时叶剑英元帅留学苏联,到远东去练兵受命担任布留赫尔营营长。已经是远东红旗军司令的加伦将军留他在远东红旗军司令部工作。后经叶剑英元帅一再要求,加伦同意叶剑英元帅去红河,与刘伯承元帅(时任中国游击纵队队长一起训练部队。1930年,叶剑英元帅从苏联返回中国后再未见过加伦将军。</p><p><br></p><p>化名:加伦 ,担任国民革命军军事总顾问,参加中国大革命和北伐,并指导中共发动南昌起义。</p><p>真名:瓦西里·康斯坦丁诺维奇·布柳赫尔(Василий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ич Блюхер )(1890—1937),生于俄罗斯雅罗斯拉夫尔省,苏联元帅。</p><p>号称“远东军魂”的加仑(布柳赫尔又译为布留赫尔)是苏俄国内战争时期成长起来的一颗将星,他曾创造过用一个步兵师打垮了装备有大量坦克、装甲车的机械化的白卫军的奇迹。</p><p>加仑他是1935年苏联首批五大元帅之一</p><p>远东红旗方面军司令是苏联远东方面长期防御日本侵略的最高将领</p><p>苏联国内开始了肃反“大清洗”,1938年夏,在中国东北、朝鲜与苏联三国交界地区,发生了苏日大规模军事冲突(即张鼓峰事件)后,1938年10月加仑元帅被捕,1938年11月9日被秘密处决。</p><p>罪名是:打入苏联军事内部的日本间谍。1956年被平反。</p><p>加仑元帅被捕杀害由于他在国内及军内享有很高的威望,苏联红军与斯大林不公开指控他,甚至也不宣布他死亡的消息。当时许多人猜测他可能又去中国当顾问了。</p><p>1939年,蒋介石向斯大林请求再派名将加伦来华,却被告知加伦已去世多年。</p><p>1956年,苏联政府为加仑元帅平反昭雪。</p><p>在苏维埃的第一批军事统帅人物中,以影响和战斗荣誉而言,能够与图哈切夫斯基媲美的是在西方人眼中带上了“黑色面具”的神秘人物、远东红旗特别方面军司令员加仑(瓦西里·康斯坦丁诺维奇·布柳赫尔),他是苏俄内战和外国武装干涉时期的神话般的英雄、苏联著名的军事家和党务活动家,他原是梅季希镇的一位普通钳工,后来成为荣膺红旗勋章和红星勋章的第一人。加仑(布柳赫尔)</p><p>他指挥的部队在各个战场上威名远扬,功勋卓著,闻名全苏,他是被列科普突击战和斯帕斯克夜战的英雄,西伯利亚的征服者的组织者,是战胜远东白卫军和日本武装干涉者的组织者,是无数次交战和大战役的胜利者。在战斗中,他全身18处受伤,是一位在布尔什维克的领导下的一位杰出的军事首长,名声卓著、享有盛誉的战将。国内战争结束后,他为加强军建设作出了不懈的努力。</p><p>早期经历加仑(布柳赫尔)1890年生于俄罗斯雅罗斯拉夫尔省巴尔辛卡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其父是贫民,祖父是农奴,解放的时候用了主人的布吕歇尔的姓氏,但和德国名将格布哈德·冯·布吕歇尔是没有一点血缘关系的。自幼就读于教会学校,15岁时来到彼得堡,在一家布店当学徒,不甘店主的欺凌,8个月后到法俄合办的贝尔德工厂当工人,1905年因目睹流血星期日惨案,立志推翻沙俄统治,因从事革命活动被厂房开除,1905年到1909年间先后在伏尔加和莫斯科附近的梅季希车辆制造厂当钳工。1910年,加仑(布柳赫尔)因鼓动罢工被监禁2年零8个月。释放后在喀山铁路修造厂做工。</p><p>1915年时的加仑(布柳赫尔)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加仑(布柳赫尔)入伍参战,最初为列兵。后来由于作战出色获得乔治十字勋章2枚和奖章1枚,并晋升为下士。</p><p>1916年1月,在捷尔诺战役中身负重伤,昏迷不醒,被抬进野战医院,医生从他身上取出八块弹片,生命垂危,值班医生两次把他送进太平间,都被主治医生彼沃万基抬了回来,彼沃万基最后下令,没有他的命令,谁也不准把他抬走,加仑(布柳赫尔)以顽强的毅力战胜了死神,1916年3月以一等残废出院,但被认为不再适合当兵,被迫退役,先后在索尔莫沃造船厂、喀山机械厂做工,并加入布尔什维克党。</p><p>1917年二月革命后,根据萨马拉党组织的决定,加仑(布柳赫尔)又回到军队从事革命工作,在驻萨马拉的后备步兵第102团当志愿兵,被选人该团委员会和市士兵代表苏维埃。</p><p>十月革命开始时,加仑(布柳赫尔)任萨马拉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在国内战争时期,布柳赫尔几乎在一切打击白军的战场上指挥过作战,是苏军中神话般的英雄人物。</p><p>1917年11月底,加仑(布柳赫尔)被派往车里雅宾斯克任赤卫队政委。并当选为革命委员会主席,平息杜托夫叛乱,很快就表现出了他的军事天赋。</p><p>1918年初,加仑(布柳赫尔)指挥的赤卫队从反革命的哥萨克人手里解放了奥伦堡。1918年5月的捷克斯洛伐克军团叛乱,使东线的形势急剧恶化。坚守奥伦堡达两个月之久的苏军部队陷入了敌军的包围:在东面、北面和西面有捷克白匪,在南面有退入图尔盖草原的杜托夫匪帮。通过白匪盘踞的地区到最近的苏军正规部队的路程也有1500多公里。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下,指挥员有人建议在当地固守,战斗在最后一人,有人建议解散部队,加仑(布柳赫尔)反驳了这种主张,他说:“同志们,这样做十分危险,因为那样敌人很容易把我们抓住或掐死,而我们把五个指头攥成一个拳头,大家拧成一股绳,敌人想要战胜我们就不那么容易了,唯一的办法是冲出去到俄罗斯中部和主力部队会师,只有这样才能保住我们这支部队的力量,以图今后的反攻,但我们也不要幻想有谁来支援我们,因为全俄的红军都处于十分困难的境地。”1918年8月5日,加仑(布柳赫尔)指挥部队奇袭哥萨克白卫军的后方,为了和主力红军会师,他率领游击队翻越乌拉尔南部的高山峻岭,其中包括阿拉套山脉的主峰,穿越巴什基里亚茂密的深林和泥泞的沼泽,加仑(布柳赫尔)拖着他伤残的身躯始终出现在战斗最激烈的地方,出现在第一线战士中间,他以自己的行动和强有力的政治思想工作激励部署,战士们懂得,除了勇往直前和红军主力会师,打败白军之外,其他出路是不存在的。加仑(布柳赫尔)率领这支由俄罗斯人、乌克兰人、鞑靼人、巴什基里亚人、拉脱维亚人、楚瓦什人、沃恰克人、马里人、还有匈牙利人、奥地利人、德国人、还有中国人组成的国际部队,历经千辛万苦,突然出现在白卫军包围圈的背后,白军立即调集大批部队,再次对他们进行包围。游击队不得不通过危险的沼泽地带,以避开白军的精锐部队。</p><p>加仑(布柳赫尔)率领部队,在54天走了1600公里路程,在行进过程中,不断有游击队和零星红军补充进来,部队扩大到拥有6个步兵团,3个骑兵团的兵力,一路上经历20多次战斗,歼灭7个团,把白匪军和外国干涉者后方搅的鸡犬不宁,有力的配合了东方面军各部的进攻,终于使喀山、辛比尔斯克、萨马拉获得解放,在俄罗斯革命史上获得前所未闻的功绩。</p><p>1918年9月19日,列宁从乌拉尔省苏维埃委员斯蓬德处了解到布柳赫尔的事迹,1918年9月28日,在全俄中央委员会听取他们的报告时,执行委员会主席斯维尔德洛夫说:“加仑(布柳赫尔)的部队在极其困难下进行的行军,只有苏沃洛夫在瑞士的远征能与之相比,应当以俄国革命的名义向他们致敬。“会上将全俄刚刚设立的勋章,第一枚红旗勋章授予加仑(布柳赫尔)。</p><p>1918年9月20日,乌拉尔混成支队所属各部队进行了改编,编入乌拉尔第4师(1918年11月11日改为步兵第30师)。加仑(布柳赫尔)任该师师长。在1918年秋冬各次战斗中完成了在昆古尔和彼尔姆方向粉碎敌人进攻的战斗任务。</p><p>1919年1月31日,加仑(布柳赫尔)晋为第3集团军副司令,1919年4月3日兼任维亚特卡筑垒地域司令。1919年夏末,由特别旅、北征支队和维亚特卡筑垒地域各要塞旅抽调的部队在乌拉尔组编成步兵第51师。1919年该师在加仑(布柳赫尔)指挥下,从秋明打到贝加尔,多次击败白卫军。在10月的各次战斗中在托博尔斯克地域粉碎了高尔察克妄图前出至第3集团军深远后方的计划,重创敌军。处于被包围和实际上与第3集团军首长失去联系的情况下,步兵第51师实施了巧妙的、出敌不意的机动,于10月22日解放托博尔斯克。随后击溃了沿额尔齐斯河退却的高尔察克北方集团的主力。</p><p>1920年3月,加仑(布柳赫尔)被任命为步兵第51师的一长制指挥员。不久,苏军统帅部派遣布柳赫尔领导的步兵第51师转战南方战线。1920年5月该师胜利地坚守了卡霍夫卡登陆场,为南方面军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加仑(布柳赫尔)被任命为卡霍夫卡筑垒地域司令。</p><p>在短时间内他负责防御的筑垒地域变成了敌人攻不破的堡垒。构筑了一整套的筑城设施。在卡霍夫卡登陆场首次设置了反坦克火炮防御,这在当时还是军事学术上的崭新事物。1920年10月14日弗兰格尔在强攻卡霍夫卡登陆场时发起了整个国内战争时期最猛烈的一次坦克冲击,由于采取了反坦克炮火措施,这次坦克冲击被击溃。后来在南方面军解放克里木的战役中,加仑(布柳赫尔)指挥了彼列科普突击集群从卡霍夫卡登陆场对敌人实施突击领导的各步兵团和骑兵团,在火炮、机枪和装甲车的支援下,以迅猛的冲击于1920年10月28日率部突破彼列科普防线,攻占了彼列科普地峡上的两个筑垒阵地——彼列科普阵地和伊顺阵地。之后,彼列科普突击集群的2个旅与第15师、第52师一起强渡锡瓦什湖,然后从利托夫斯基半岛对敌翼侧和后方实施突击,其余2个旅从正面强击土耳其壁垒,取得了巨大胜利。为表彰步兵第51师的战斗功勋,苏联政府奖给该师1枚红旗勋章,并授予它“彼列科普师”的荣誉称号。</p><p>1921年6月27日,政府任命加仑(布柳赫尔)为远东共和国军事部部长兼人民革命军总司令。他在贯彻党关于解放远东而同时又不使日本发动战争的路线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对军队进行了彻底的整顿,克服了在军队中形成的游击习气,促进了它的正规化。当时,还特别注意军队的训练教育,加强纪律和党政工作。</p><p>1921年,苏俄远东共和国代表团在中国大连会议上坚决拒绝了日本帝国主义者提出的无理要求。此后,日本便借助于莫尔恰诺夫的白卫军来实现自己的计划。人民革命军在布柳赫尔领导下歼灭了白卫军。1922年2月对沃洛恰耶夫卡实施了猛烈的强攻,随后又攻克了斯帕斯克。至此国内战争时期的战役宣告结束。加仑(布柳赫尔)为苏联军事学术作出了新的贡献。</p><p>1922年,加仑(布柳赫尔)任步兵第1军军长兼政委。</p> <p>1923年时的加仑(布柳赫尔)</p> <p>1924年10月和1926年5月,受苏联政府的委派,化名“加伦”,两次来华担任孙中山的广州革命政府事顾问、黄埔军校顾问组长,参与黄埔军校的教学,帮助军校建立一整套政治工作制度并在国民革命军中推广。1925年夏回国,次年5月再次来华,领导和主持驻华苏联军事顾问的工作。主持制定北伐战略方案,并亲任北伐军的军事总顾问。在国民革命的北伐战争中起到了举足轻重作用,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p><p>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随最后一批苏联顾问离开中国。</p><p>1927年回国后,布柳赫尔被任命为乌克兰军区副司令。</p><p>1929年发生中东路事件后,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将远东所有武装力量统一编入远东红旗特别集团军。</p><p><br></p> <p><b>共产国际与远东红旗特别集团军在远东伯力城附近之红河组织中国游击纵队,是由中国主要留学共产国际苏联北方人为主组成。这支中国游击纵队,由黄平、刘伯承两同志领导,黄平是党代表,刘伯承是大队长;游击队下属三个骑兵纵队,一个重机枪(炮)纵队,康根成担任重机枪(炮)纵队队长。</b></p><p><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p><b>...“我来伯力多怀旧,欲到红河认爪痕。”-叶剑英元帅怀念诗</b></p><p><br></p> <p>加仑(布柳赫尔)被任命为该集团军司令。1929年中东路冲突时他指挥军队打败了中国奉系军阀张学良的部队,并且在远东建立了强大的防御。他积极地参加了该边疆区的社会活动和经济建设。</p><p>加仑(布柳赫尔)渊博的知识,善于洞察面临的情况,果断而深思熟虑定下的决心,对自己军队的信心,对下属指挥员的严格检查等,都是作为统帅在这个时期各次战役中所表现出的突出优点。苏联政府高度评价远东特别集团军的果敢行动,奖给它1枚红旗勋章。为了表彰该集团军司令加仑(布柳赫尔)杰出的领导艺术,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于1930年5月13日授予他1枚“红星勋章”。</p><p>1935年,苏联恢复军衔之后,加仑(布柳赫尔)被授予元帅军衔,位列苏联“五大元帅”。加仑(布柳赫尔)任红旗远东特别集团军司令直到1938年10月。</p><p>1938年夏,在中国东北、朝鲜与苏联三国交界地区,发生了苏日大规模军事冲突(即张鼓峰事件),加仑(布柳赫尔)指挥苏联远东军粉碎日本关东军的进攻入侵武装挑衅。当时日军主力参加武汉会战,无力支援朝鲜和苏联方向,仅凭现地东北满州兵力无法抗衡苏军,被迫停战,退回战前东北满州国境线。</p><p>加仑的中国之缘1924年,孙中山领导的广东革命政府寻求组建一支政治性、纪律性强的新式军队,希望苏联派得力干将来助成此事。几经挑选,莫斯科让熟谙远东军务的布柳赫尔出马,由于苏联不愿与敌视自己的英美日帝国主义正面冲突,便让加仑(布柳赫尔)等人以“流亡白俄罗斯”身份赴广州。为隐匿行踪,布柳赫尔还借用了在哈尔滨长大的妻子的姓氏,化名“加伦”,后来此威名伴随这位传奇将军传遍了中国大江南北。</p><p>到达广州后,加伦成为孙中山及后来的国民革命军的军事顾问团团长,广州中国革命政府总军事顾问,协助孙中山主持军务。人们发现,这个身材高大的外国人特别爱往基层跑,他积极推动兴办黄埔军校,并帮助国民革命军进行整编,建立先进的党代表(政委)体制,使军队面貌焕然一新。</p><p>当时革命军刚刚平息商团叛乱,控制广东省的三分之一,外有陈炯明自称粤军总司令,内有杨希闵、刘震寰不服指挥,要把部队拉到广西去,他立即组成军事委员会,倡议组织立即讨伐陈炯明的第一次东征,在战争最危急的时候,他冲锋在前,高呼教导第一团万岁,以一个团大破悍将林虎部8个团,威震东江,使得认为孙中山没有实力的人不禁重新估算广东革命军的力量。</p><p>当杨、刘勾结唐继尧的事件发生后,他和蒋介石,廖仲恺召开三人会议,蒋介石悲观的认为军队分散,广州已经不可防守,应该退避闽南以图后举,廖仲恺也认为放唐继尧入广州,到时唐军和众客军僧多粥少,势必内乱,再反攻不迟。加伦认为粤东,闽南基础薄弱,扩军困难,而广州是革命军的唯一大本营,有深厚的基础不应放弃,他设计了6套应急方案,并代替胡汉民指挥全军,一举全歼2万叛军。</p><p>北伐战争期间,加伦亲自参与制定了“先湖广,后江浙”的总战略,把主攻方向放在军阀吴佩孚身上。加伦虽贵为首席军事顾问,但他总是出现在战斗的第一线。当叶挺独立团在汀泗桥、贺胜桥与吴佩孚部苦战之际,加伦乘坐铁甲列车,冒着炮火亲临前线指挥,鼓舞了部队的斗志。短短数月间,战局正如加伦事前所预计的那样,北伐军连下长沙、武汉、南昌等重镇,饮马长江,使他在北伐军中树立了很高的威信。</p><p>不过,加伦对中国南方的湿热气候难以适应,加上昼夜劳累,患上了神经性湿疹,导致他浑身上下没有一块好皮肤,脸上都结满了黄色小痂。</p><p>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共产国际苏联政治顾问鲍罗廷遭到蒋介石通缉,蒋介石希望加伦能助自己一臂之力。但加伦身为苏共己化装成外轮上的水手,秘密潜回苏联。</p><p>加伦在回国前,参加中共的南昌起义准备会议为中共建军作出过积极贡献,加仑并与张发奎联络希望张参加南昌起义。</p><p>1930年直到1938年10月加仑(布柳赫尔)任苏联远东红旗特别集团军司令。</p><p><br></p> <p><b>1930-1938年间苏联红军总参情报总局伯力远东红旗军司令部第四科(情报科)在中国东北建立情报网,开辟了六条红色交通联络线:一是满洲里国境线;二是扎赉诺尔、二卡国境线;三是瑗珲国境线;四是萝北国境线;五是绥芬河国境线;六是佳木斯国境线。</b></p><p><b>时任的领导:苏联红军总参谋部第四局(情报总局)别尔金将军,远东特别红军司令员加伦将军,伯力特别红旗军四科(情报科)科长卡尔波夫大校、瓦林上校科长,苏联驻中国广州武官伊利亚钦克上校和远东红旗特别集团军司令员加伦将军秘书纪略夫中校任副科长,四科(情报科)的中国同志有周云庭、康根成、苏子元、范传甲、王光禄与苏联同志共同为反法西斯、为共产主义革命工作。</b></p> <p>今天的远东伯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