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为了让学生暑假期间学得有情有趣、玩得有滋有味,实现人文、科技、艺术、习惯等大提升、大发展,为学生一生成长打下扎实根基。本周组织学生在家做科学小实验。</p> <p> 学生对科学实验兴趣浓厚,但学生实验易乱,易失控,甚至存在安全隐患,这与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很大的关系。学生自制能力差,新奇感强,爱说好动,言行易失控,给科学实验留下一定程度的安全隐患。教师有序地对学生实验进行精心策划。</p> <p><b><i> </i></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i> 一、弹跳的泡泡</i></b></p><p> 材料:水、洗洁精、胶水、吸管</p><p> 首先,将水和洗洁精按照3:1的比例配制成混合溶液。</p><p> 此时用吸管蘸取溶液,即可吹出泡泡,但泡泡较易破。</p><p> 将胶水和上述的混合溶液按照1:2的比例混合后再用吸管蘸取溶液,吹出泡泡,此时的泡泡不仅不易破,且用带着手套的手触碰泡泡后,泡泡还能弹跳,很神奇有木有!</p> <p> 解密 :水分蒸发后的泡泡易爆,加入胶水后泡泡的水分不易蒸发、不易破;此外由于手套上有很多细毛,粘覆性比较强,弹性很足,于是泡泡就能在我们的手背上蹦跳了~</p> <p>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i> 二、拉不开的书</i></b></p><p> 材料:两本书</p><p> 将两本书的每一页依次重叠,然后尝试拉开他们,你会发现,这两本书怎么拉都拉不开,就连两个人一起拉也拉不开!</p> <p> 解密: 物体接触并有相对运动的趋势就会产生摩擦力,拉力大于摩擦力或接触面较光滑时,就能分开两个物体,当拉力小于摩擦力时,两个物体就难以分开了。</p> <p>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i> 三、筷子提米</i></b></p><p> 材料大米、矿泉水瓶、筷子、水</p><p> 将米装入矿泉水瓶中,并将装好米的矿泉水瓶抖动压实。(这是很关键的一步哦!)</p><p> 将筷子插入大米中,然后提起,你即将看到神奇的一幕。筷子不仅可以提起大米,而且无论如何晃动都不会掉!</p> <p> 解密 :抖动压实后米变得很紧密,米与筷子之间的接触面积很大,从而使其与筷子的摩擦力变大。当摩擦力大到和重力平衡时,米当然就不会掉下来了。</p> <p>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i> 四、彩虹桥</i></b></p><p> 材料:纸巾、透明杯子、三种不同颜色色素</p><p> 将纸巾对折成小纸条,再从中间平分成两等分。</p><p> 配置三杯颜色不同的色素水,并在其中穿插两杯清水。</p><p><br></p> <p> 解密:这是一种毛细现象。纸巾里的空隙可以视作毛细管,水会沿着毛细管上升,于是色素溶液就会沿着纸巾自己跑到空杯子里去。</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i> 科学实验对孩子的好处:</i></b></p><p> 1、可以培养动手能力,这个不用说太多,每个科学实验都是需要动手来做的,不是纯知识,也不用记公式,做了就懂。比如看到我文章的图片,会思考自己如何动手做出来,并且即使做出来,有成功也会有失败。成功了固然可喜,失败了也会寻找原因。</p><p> 2、可以培养动脑能力,在做的过程中会有思考的过程。在大人看来非常简单的实验,小朋友们还会做失败,为什么呢?那是因为大人多多少少都是有些基本常识的,小孩子生下来可能第一次见过,第一次做,失败是非常正常的。在不断走向成功的过程中,会有很多思考过程,都是一点一滴尝试摸索出来的。</p><p> 3、可以培养思维能力,同样一个实验,孩子做出来的步骤肯定不一样。在做的过程中,他们会不断思索不同的做法,这个就是举一反三的思维方式。反而大人们做的时候却中规中矩,没啥大的创新。与其买磁力片玩具、乐高玩具,还不如做点实验实在。</p><p> 4、可以作为学校课程的补充,提高孩子的综合能力。学校是纯知识灌输,然后拿考试来检验吸收消化情况,最终培养了一大批考试机器、哑巴英语。既然学校不开设科学课,作为家长也应该自己努力一点,让孩子做做科学小实验,放松心情。</p><p><br></p><p></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