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圆梦西藏行 之二

三阳开泰

<p><br></p><p>每个人心中都会有梦想,走进西藏一直是我萦绕在心头的一个向往,对于向往者,西藏是最神秘的天堂;对于寻梦者,西藏是最久远的梦境。来到拉萨实地参观一下布达拉宫、大昭寺、小昭寺、罗布林卡、色拉寺,亲身感受一下藏族文化、了解藏传佛教,看看藏民的生活现状。</p><p>拉萨 是藏传佛教圣地,她位于西藏高原的中部、喜马拉雅山脉北侧,海拔3650米,拉萨河流经此,在南郊注入雅鲁藏布江。&nbsp;约633年,松赞干布与唐朝和亲,造宫堡、修河道、建寺院,迎娶了文成公主,奠定了拉萨城市雏形。大昭寺就是这一时期建造的,人们便以‘惹萨”作为以大昭寺为中心的城市名,“拉萨”的名字就是这时出现并沿用至今。</p><p>现代气息的拉萨城除了具有藏族文化的建筑和服饰外,城市的其他方面与国内其他的城市没有太大的区别,仅是有些区域的建筑比较陈旧,楼房低矮一些。城市中开饭店的、开宾馆的、开小商店的、开出租车的大多是全国各地的汉族同胞,街上走的藏民右手摇转经筒左手撵佛珠,年轻的藏族人可以讲普通话,有的参与到旅游行业中,年纪大的藏族人仍然在原来的生活习惯中徘徊。</p> <p>布达拉宫 唐初,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为妻,为夸耀后世,在当时的红山上建九层楼宫殿一千间,取名布达拉宫。宫殿13层,高110米,海拔3750米,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宫堡式建筑群。古老的布达拉宫以珍贵的文物而闻名,是藏族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p><br></p><p><br></p><p><br></p> <p><br></p><p>大昭寺 是一座藏传佛教寺院,位于拉萨老城区中心,由藏王松赞干布建造,大昭寺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建筑之一,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结构建筑,其融合了藏、唐、尼泊尔、印度的建筑风格,成为藏式宗教建筑的千古典范。</p> <p><br></p><p>藏传佛教,或俗称喇嘛教,是指传入中国西藏的佛教分支。属北传佛教,与汉传佛教、南传佛教并称佛教三大地理体系,归属于大乘佛教之中。藏传佛教的流传地集中在中国藏族主要聚居地区: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以及蒙古、尼泊尔、不丹、印度、俄罗斯部分地区。近现代,藏传佛教逐渐流传到世界各地。</p><p>久远古老的藏民族文化,它的源头究意在何方?她就在西藏古老的本教。我们现代藏民许许多多的习俗和生活方式,也都是古象雄时代所留传下来的。比如藏民的婚丧嫁娶、天文历算、医学文学、歌舞绘画、出行选宅、则选吉日、驱灾除邪、卜算占卦等等在某种程度上也仍沿袭着本教的传统。藏民还有许多独特的祈福方式:比如转神山、拜神湖、撒风马旗、悬挂五彩经幡、刻石头经文、放置玛尼堆、打卦、供奉朵玛盘、酥油花甚至使用转经筒等等,在印度佛教传入西藏之前,辉煌鼎盛的古象雄文明以 “雍仲本教”为主线得到传播和发展。</p> <p>色拉寺 兴建于1419年,全称“色拉大乘寺”,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主寺之一。位于拉萨北郊3千米处的色拉乌孜山麓,周围柳林处处,自古就是高僧活佛讲经说法之地。其全盛期寺中有僧8000余,色拉寺内保存着上万个金刚佛像,大多为西藏本地制作。大殿和各札仓经堂四壁保存着大量彩色壁画原作,最著名的塑像就是大殿里的“马头明王”像。1410年永乐皇帝颁赐藏文刻本《甘珠尔》大藏经,至今在寺内保存完好。色拉寺的建筑密而不挤,杂而不乱,因地制宜,主体突出,体现了格鲁派大寺的特有风格,全然是一座宗教城市。&nbsp;</p> <p>罗布林卡 位于西藏拉萨西郊,始建于十八世纪40年代,是历代达赖喇嘛消夏理政的地方,是一座典型的藏式风格园林。园内有植物100余种,不仅有拉萨地区常见花木,而且有取自喜马拉雅山南北麓的奇花异草,还有从内地移植或从国外引进的名贵花卉,堪称高原植物园,罗布林卡意为宝贝园林。园内古树苍天、花团锦簇、曲径通幽、楼台亭榭错落掩映,建筑以格桑颇章、金色颇章、达登明久颇章为主体,有房374间,是西藏规模最大、风景营造最美、最具有特色的集园林与宫廷建筑为一体大型宫廷式园林。</p><p>每到夏日,布达拉宫内的许多政府机构,都要随着达赖喇嘛转移到这里办公。十四世达赖的新宫叫做“达旦明文颇章”,藏语意为“永恒不变宫”,俗称新宫。新宫建于1954年中央拨款为达赖建造的现代建筑,外观上依然是传统的风格,内部设施上有了现代的气息。在这里已经能够看到沙发、收音机等现代的痕迹。会客厅里除了藏传佛教传统的坐席外,更多摆放的是沙发、茶几,而洗澡间里还有了浴盆、淋浴器等设施,从质地和外观上看,这些东西在当时已经是档次很高的了。从卧室拐出来就是达赖喇嘛的讲经堂,正中的达赖宝座由金箔包裹,镶嵌着各种宝石,在吊灯柔和的光线下显得熠熠生辉。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达赖宝座不被破坏,宝座的外面已经包上了铝合金玻璃的罩子。宫殿内不允许游客照相,只能随着虔诚朝拜的藏民观看。</p><p><br></p> <p><br></p><p>羊湖 又叫羊卓雍措作为西藏三圣湖之一,其湖水之蓝令人惊叹,在不同时刻阳光照射,会显出不同层次但极其丰富的蓝色,从周围山上望去,就像一块镶嵌在群山之中的蓝宝石,碧蓝的湖水平滑如镜,蓝天白云清晰倒映其中,而且令人称奇的是,羊湖湖水颜色在不同时刻会有着不同颜色的变化,羊湖是一种静谧神秘的美。去羊湖的路上不经意间发现了一处绝美景色,大家雀跃着下车拍照。</p><p><br></p> <p><br></p><p>唐古拉山口 唐古拉藏语为“高原上的山”,由于终年风雪交加,号称“风雪仓库”。唐古拉是青海和西藏的分界线,海拔5231米,此处空气含氧量只有海平面的六成,山口处建有纪念碑及标志碑,是沿青藏公路进入西藏的必经之地,并是长江的发源地。唐古拉山的主峰格拉丹东,海拔6000多米是长江的源头。这里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泥土层的水分长年结冰。山口天气极不稳定,即使在六月天公路被大雪所封,下车拍照感受到狂风的凛冽。</p> <p><br></p><p>可可西里无人区 是藏羚羊、野驴、野骆驼等野生动物怡然自得的牧场。</p><p><br></p> <p><br></p><p>茶卡盐湖是柴达木盆地四大盐湖之一。“茶卡”是藏语,意即盐池,也就是青海的盐;“达布逊淖尔”是蒙古语,也是盐湖之意。</p><p>茶卡盐湖气候温凉,干旱少雨,属高原大陆性气候,湖面海拔3100米,长15.8千米,宽9.2千米,呈椭圆形,总面积105平方千米。由于板块运动,原被海水所覆盖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逐渐隆起为青藏高原。在青藏高原的形成过程中,部分海水积留在低洼地带,形成了许多盐湖和池塘,茶卡盐湖就是其中之一。茶卡盐湖与塔尔寺、青海湖、孟达天池齐名,是“青海四大景”之一,被旅行者们称为中国“天空之镜”。</p> <p>腾格里沙漠 是中国第四大沙漠。“腾格里”在蒙古语的意思是“天”,用以描述沙漠“像天一样浩渺无际”。腾格里沙漠总面积约4.27万平方公里,沙丘、湖泊盆地、山地及平地在沙漠上相互交错分布,沙漠中有大小湖泊约400多个,多为淡水湖,周围水草丰盛,是当地主要牧场。游客来此游玩可探访沙漠游牧民族,游览沙漠“鸟湖”“鱼湖”以及观赏古代岩画等。</p> <p><br></p><p>壶口瀑布 壶口瀑布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它西临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壶口乡,东濒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壶口镇,为两省共有旅游景区。壶口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黄河奔流至此,两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狭如壶口,故名壶口瀑布。瀑布上游黄河水面宽300米,在不到500米长距离内,被压缩到20-30米的宽度。1000立方米/秒的河水,从20多米高的陡崖上倾注而泻,形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气概。受疫情影响游客稀少,为拍照提供了方便。</p><p> </p> <p><br></p><p> 洪洞大槐树,位于洪洞县城西北二公里的贾村西侧的大槐树公园内,大槐树是明代迁民的遗址。元朝末年,战争连绵不断,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到了明朝初年,我国许多地方,特别是江淮以北大部分地区呈现着民多逃亡、城廓为墟、人烟稀少、田地荒芜凄凉景象。而同期山西却相对显得安定,风调雨顺,人丁兴旺。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就决定实行“移民屯田,开垦荒地”的政策。从洪武到永乐年间,明政府屡迁山西之民于山西、河北、河南、安徽、江苏等地,当年迁民最集中的地区就是洪洞县。</p><p><br></p> <p><br></p><p>平遥古城 位于山西省中部,始建于周宣王时期,明洪武三年(1370年)扩建,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还较为完好地保留着明清时期县城的基本风貌,是中国汉民族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古城。山西平遥被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中国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市之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世界遗产中心描述称:平遥古城是中国古代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平遥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