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我的家乡,焦作--因煤而生、伴煤而兴。但我们这一代人,已经对这段历史谈不上有太多的记忆。今天,我们十八中19级九班的同学们在班主任张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这座百年老矿--焦作王封矿西大井,在这里,我们深深地品味着她厚重的历史,聆听着她催人奋进的红色故事,感受着曾被毛主席高度评价过了“特别能战斗”的精神!</h5><h5><br></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们在王封矿大门前合影</h5> <h5>百年煤矿是啥模样?同学们首先在会议室集体观看了纪录片《百年王封》。深深的感受到了一部王封矿志,半部焦作近代工业史的内涵。王封矿,中国煤矿工业发展变迁的“活化石”。1919年,英国福公司开工建设王封矿,被称为“西大井”。</h5> <h5>秋虽已至,但暑热依旧。王封矿旧址就在这里。院内,一座井架高高耸立,“西大井1919”“王封矿”几个红色大字格外醒目。矗立于此已有百年的井架,静观风云变幻、世事沧桑,向人们诉说着这里不同寻常的历史!</h5> <h5>我们排着整齐的队列,随着讲解老师,一起看看焦作王封矿怎样与时代同频共振,又是如何在不同时期书写自己的故事,见证时代的变迁。</h5> <h5>转个弯,只见廊道边的白杨树蔚然挺拔,几栋古朴典雅的办公楼,静泊在时光深处,在淡紫色花圃一侧,那面赫然映入眼眸、镶嵌在高高展厅门额上的老样式火车头,恰如一个时代符号,正以钢铁般的抱负与气度,讲述着西大井的百年风云。这里就是这座煤矿的办公室。</h5> <h5>看着这面青砖墙,听着讲解老师一件一件如数家珍的介绍着墙上陈列的各种物品,我们眼前浮现出了那个年代一个一个矿工的身影,脑海里总是像放电影一样,出现了“饥肠辘辘深井采煤”“童年矿工不堪重负”“夹缝之中寻求生存”的画面,更加感受到今天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h5> <h5>特别是讲解到这个像龟一样的油灯,同学们的感触特别的深刻!想像着工人一边爬行,一边用嘴叼着这个灯!脑子里还要想着省着用,因为这里面装的是豆油,他们要用省下来的油,回家做饭!</h5> <h5>听完了这段苦难的历史,我们随着讲解老师来到了下一个建筑前</h5> <h5>这座苏式建筑风格的三层小楼现在是王封档案楼,在她这里满满的也都是故事。这里是新中国成立后焦作第一个红色人民政权——原焦作矿区人民委员会旧址,与原焦作矿务局在此合署办公。这里曾留下不少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足迹。</h5> <h5> 古朴的建筑、鲜红的门框窗框、逼真的巨幅墙体手绘、设计独特的标识标牌,别具一格,点亮整个园区。站在伟大导师列宁的巨幅画像前,凝视着“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听着讲解老师一件件讲着这座煤矿的故事......</h5> <h5> 时间回到100年前的1919年。那年,英国福公司开工建设王封矿,4年后投产运行,被称为“西大井”。1925年6月,罗思危、刘昌炎等人先后被中共中央特派员王若飞派到焦作建立党组织、开展工人运动,以实际行动支援上海工人“五卅运动”反帝斗争。轰轰烈烈的焦作煤矿工人大罢工,在94年前的那个火热七月拉开序幕。1925年7月9日凌晨,王封矿锅炉熄火、矿车停转,工人们聚集在井架下拉响罢工的汽笛,之后和李封矿工人一起拥上大街,英福公司两个主要采煤区陷入瘫痪。同时,两个矿所在区域商人罢市、学生罢课。7月12日,焦作煤矿工会补发《焦作煤矿工人罢工宣言》。次年3月6日,经过三次谈判,迫使福公司答应了工人每日工作不超过9个半小时、开工后增加30%左右工资等条件,历时8个月的焦作煤矿工人大罢工取得最终胜利。<br></h5> <h5>从1919到1949年,在这整整三十年里,无论是当初那幼小的白杨、矗立的井架、坚硬的铁轨、还是发电的工房、铁铸的油灯、集会的广场,无一例外的见证了西大井太多的屈辱、血泪、愤懑与抗争,而同时也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后,广大矿工战天斗地、挥汗如雨、献身煤海、建设祖国的壮志豪情与不尽的喜悦。</h5> <h5>这不,我们来到的这间办公室前,铭牌上赫然印着“习仲勋同志视察王封矿”的字样,他可是我们“习近平总书记”的父亲,老一辈革命家,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能得到这样的领导的重视,可见我们王封矿的地位是何等不一般!</h5> <h5>我们凝视着这位画中的矿长,年青,敢为!正是这种敢于担当,勇于承担责任的精神,让这座古老的煤矿在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焕发了青春,为新中国的建设开足了马力!</h5> <h5>来了,来了,我们终于来到了这座矿区地核心--西大井!西大井为一百年前英商福公司在焦作所建的第一口大井,焦作和伦敦,虽两地之间远隔万水千山,但其贪婪之魔爪,用心之良苦,受雇矿工生活之艰辛,今天还真真切切地摆在那里,其罪恶的遗迹也历历在目。</h5> <h5>随着讲解员, 我们来到了西大井的内部: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是一些简陋的设备,而正是这些简陋的设备,却在弱肉强食窘境下,让我们丰饶的资源被绵延不绝地运送到海外,供之于洋人。</h5> <h5>直到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迎来了民族解放,苦大仇深的西大井,才真正回到祖国怀抱,最终一举成为新中国革命建设时期赫赫有名的王封矿!</h5> <h5>听着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解说,我们越发的感受到了作为当代中学生的责任!“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当这些铿锵有力的话在耳边响起的时候,再一次激发了我们学习本领,振兴中华的的初心!</h5> <h5>留个纪念,看哥们我以后,能为中国设计出什么高能设备!!</h5> <h5>这是福公司在焦作最大的矿井,标志着焦作煤矿大井时代的到来。如今,这里有焦作市现存唯一的英式大井井架、英伦工业建筑风格的坑口电厂遗址,还有完整的英式洗煤厂、高耸入云的水塔、近千米长的地下备战铁路,这些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h5> <h5>1925年5月30日,为反抗日、英等国资本家的残酷剥削和血腥镇压,上海爆发了“五卅”运动,王封矿工人随即以实际行动开展声援,他们采取集会、游行、声讨等多种方式,与统治阶级进行了殊死的斗争,直至举行爱国大罢工长达八个半月,在全国产生了巨大影响。毛泽东同志闻知该消息,由衷地赞扬焦作煤矿工人特别能战斗!正是这次罢工斗争,在王封煤矿点燃了熊熊燃烧的革命火种,众多的劳苦矿工一个个开始觉醒,他们纷纷自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革命队伍中的骨干力量。 </h5> <h5><br>而当王封矿向共和国贡献了原煤4235.723万吨,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她进入了资源枯竭期。无可奈何,王封矿最终还是封井了。<br></h5> <h5>昔日车水马龙的老矿区场地上,尽管井架、钢轨、选煤楼、办公楼、水塔等一一都在,但人气一淡,却再也无力止住岁月带来的荒芜。矿井也是有情物,历经百年风云,她像一枚生动的符号,矗立在每个矿工和更多人们的心中!</h5> <h5>漫漫时光中,每当人们路过这里,或无意间想起这个英雄史诗般的老矿井,内心就难免会涌起一股亲切的怀旧的波澜。</h5> <h5>同学们饶有兴致的摆弄着这些机器设备!</h5> <h5>感谢这里的叔叔阿姨,放弃了周末休息的时间,来到这里,给我们讲解,还给我们准备了矿工的服装!让我们切实感受到了质朴与可爱,诚挚的说一声: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h5> <h5>换上这一身,怎么样!咱们工人有力量,一场矿工时装大秀即将上演!</h5> <h5>就要离开这座百年老矿了,秉承“特别能战斗”的精神,我不禁对这座英雄的矿山、奋进的群体、红色的土壤产生了由衷的自豪与赞叹。,是的,一个百年老矿,她最终完成了时代赋于她的使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国家正在保护环境,遏制资源的过渡开发,而百年西大井,又以“红色教育基地的形式”向世人展示着她那旺盛的生命力,体现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与伟大。</h5><h5> 江山代有才人出,在新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的时候,我们—新时代的中学生,一定会将“特别能战斗”,化作"特别能学习“,而只有这样的精神,才能让一个一个的“百年老矿”,涅槃重生,我们深情地期待着,并为之努力奋斗着!</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