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最是一年秋意浓,与君携梦待花红。</p><p> 不知不觉中,秋天已款款向我们走来。没有人不喜欢秋的,秋风,秋雨,秋水,秋果,秋色,在凉风细雨中,在色彩斑斓中,在硕果累累中,有关秋的书与画,有关秋的影与像,有关秋的诗与歌,无不令人向往,倾情相思。</p><p> 8月8日,蒙蒙秋雨,飘落在新蔡县汉杰小学的校园。汉杰小学长禾风文学社社长张瑞雪,那满脑子的诗词顿时随着秋雨溢满校园。</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清平乐.假日校园</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b></p><p><b> 细雨舞蹈,阵阵风儿小。笑语欢声萦耳绕,高空红旗飘飘。</b></p><p><b></b></p><p><b> 长廊文化说教,花坛绿树红芍,最是橡胶塑道,谁来追跑喧嚣?</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卜算子. 假日校园</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细雨润枝头,风舞叶青翠。</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不见蝉鸣声声减,但觉黄叶美。</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一年秋节至,满眼应憔悴。</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移目学童满园飞,恰似春花媚。</b></p><p><br></p> <p> 秋天来了,一年的开学季又将到来。那些在家养精蓄锐的“小燕子”们也将回“巢”了。汉杰小学的老师们想孩子,念孩子,便以诗词歌赋的这种表达方式,畅想着又一年的丰收季。张瑞雪作为汉杰小学长禾风文学社社长理应名至实归,到汉杰小学工作9年来,她成长为教务处主任,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不仅她的作品发表最多,而且她还被评为河南省骨干教师、“新蔡县最美教师”。</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长禾风文学社,“卧凤藏龙”</b></p> <p> 汉杰小学有个“长禾风文学社”?不是走进汉杰小学,还真的不知道。走进了汉杰小学,才知道原来这个文学社更不简单,竟然是“卧凤藏龙”之地。</p> <p> “腾乘日月历长禾,飞扬文采当高歌。”长禾风文学社的成立,带出了汉杰小学的教师写作班,张瑞雪、高李飞、程磊磊、周美玲等人共发表作品500多篇;带出了汉杰小学的小记者团队,蔡雨蒙、于露、陈金秋等21人共发表作品400多篇。</p> <p> 据长禾风文学社总编辑高李飞介绍,长禾风文学社立足“说与写”、“学与做”相结合,旨在为全校师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才华的平台,开设有箐箐校园、长禾风铃、青春诗笺、七彩散文、三悟论坛、书香一瓣、师德师风、书香伴我成长、感恩教育、故事大王、海阔天空、百家争鸣、书海拾贝、世说新语等栏目。师生作品作品除了在校园的长禾风文学社发表外,文学社还向有关报刊、网络文学公众号平台积极推荐投稿,于是,汉杰小学大量的师生作品被发表在驻马店头条,《天中晚报》《青少年日记》《奔流小作家》《小学生快乐新读写》《下一代英才》《作文周报》等。</p> <p> 问及文学社为何起名叫“长禾风”?副社长程磊磊说,“禾,嘉谷也,是作物的幼苗。在校园,‘禾’就是天真、懵懂的小学生,是教师潜心专研、辛勤抚育的对象。‘禾’与‘和’同音,寓意‘和谐’、‘和气’、‘和蔼’,是对中国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传承。‘长禾’寓意着小学生在文学的天地里茁壮成长、健康发展。”</p> <p> 程磊磊还说,长禾文学社以团结文学爱好者,提高会员写作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丰富和弘扬校园文化,推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为宗旨,在遵守法令、法规和校纪校规的前提下,开展各项文化活动。</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养成教育,满园花开</b></p> <p>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语言习惯和思维习惯的教育。多年来,新蔡县汉杰小学以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为主,用正确行为的指导,培养孩子们成功的人格与文化素养。</p> <p> 新蔡县汉杰小学校长张伟认为:对中小学生进行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和初步的智力培养,既是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得以全面发展的具体体现,也是对中小学生进行“两全”教育的具体措施和手段。</p> <p> 兴趣爱好是养成教育的提前条件。新蔡县汉杰小学因势利导,根据孩子们的兴趣与爱好,先后成立了朗诵小组、作文兴趣小组、口算小组、国学小组、文艺小组、跳绳小组、乒乓球小组等,在各兴趣小组成立的基础上,学校适时开展汉字书写大赛、书画大赛、手抄报大赛、数学口算大赛、爱岗敬业演讲等赛事,更加激发了全校师生的兴趣与爱好。</p> <p> 龚静、陈琳禄、徐丽是汉杰小学乃至全县有名的文艺青年教师。龚静擅长古典乐器二胡演奏,由她培养的二胡爱好者学生唐化香曾参加全国校园才艺选拔赛,获全国二胡演奏银奖,同时获得河南省金奖。她能够熟练地演奏高难度的二胡独奏曲《一枝花》,已达到社会考级十级优良。</p> <p> 陈琳禄擅长舞台表演艺术以及相声、小品,同时擅长演微电影。情景剧《我们一起过大年》,还登上了新蔡春晚。微电影《扶贫土豆》,感人至深。在新蔡县雷锋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启动仪式上,由她参与的《美丽家乡变化大》小品演出,受到领导以及观众的好评。此外,她还多次主持很多单位的《道德讲堂》,传播传统文化。徐丽擅长拉丁舞表演,也是多次登上校内外表演舞台。</p> <p> 养成教育终在汉杰小学开花结果,让全校师生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兴趣爱好和习惯。为迎接2020秋季新生的到来,汉杰小学各兴趣小组都在筹备最精彩的节目,欢迎新生到校。排练现场,情景剧《跨越大洋的爱》,从拿到剧本到舞台排练,孩子们仅仅用了半天时间,这就是汉杰小学养成教育成果的一个有力的缩影和写照。</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感恩教育,硕果盈枝</b></p> <p> 汉杰小学,前身古吕镇第三完全小学。学校的改名,来自于一位爱心人物。</p><p> 王汉杰,是汉杰小学最大的“恩人”。曾几何时,古吕镇第三完全小学办学条件不是多好。王汉杰旅居印尼,但她时时刻刻想念着祖国,牵挂着家乡,家乡的一草一木都让她思念。叶落归根,当她返乡定居,看到家乡教学楼条件有点落后,就萌生了捐资助学的想法。1991年她捐资23万元,为汉杰小学建了一栋12班的教学楼。为了纪念她的爱心与义举,经县政府批准古吕镇第三完全小学改名为新蔡县汉杰小学。</p> <p> 王汉杰女士的义举,反映了中华民族扶危济困和仁爱的传统美德。新蔡县汉杰小学以王汉杰的故事为感恩教育最真实、最生动的教材,加强对全校师生进行感恩教育。每年清明节,汉杰小学的广大师生都不会忘记王汉杰女士,前往为她扫墓,怀念恩人,铭记恩情。当印尼海啸、汶川大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发生后,汉杰小学的师生都会主动爱心捐款捐物,用实际行动继承着王汉杰女士的爱心行动。</p> <p> 感恩教育,使得汉杰小学这所将近拥有70年校史的学校,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汉杰小学现有教师52人,其中市级以上骨干教师15人。19个教学班,在校师生1852人。是感恩教育,让这片校园生生不息。张伟校长在教育系统工作28年,其中在汉杰小学就有12个年头了。他视校为家,视老师为兄妹,视学生为自家孩子,把一颗拳拳爱心毫不保留地奉献给汉杰小学。在教师的业务培训上,他大力支持,先后有教师到清华大学、西南大学、武汉大学以及西安、安阳、青岛、福建、郑州等地学习深造。学校继续加大对名师培养对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和管理力度,定期举办各科“示范课”活动,充分发挥学校的人才优势。他在教师中倡导自律,让制度带有热量、带有温度,讲究校园和谐,人文化管理。在学生中倡导兴趣爱好的养成教育,卫生岗、路队、晨读、课间值班、校园环境都交给“小红帽”管理,健全文明班级、文明学生、新时代好少年、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等各类评优考核管理制度,对德育教育工作常抓不懈。</p> <p> 行走在汉杰小学,只见教室的前面、楼道、走廊悬挂文明标语、国学经典、成语小故事、格言警句、名人故事,让校园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文化的内涵,让每一面墙会说话。学校图书室、阅览室、班级图书角,让书真正走进学生的世界,让心灵与文字碰撞,让学生爱上读书,体会到读书的快乐。</p> <p> 笃志修身,知礼善行。知识的提升,兴趣的培养,德育的入心,让汉杰小学的每一位师生都变得阳光起来、自信起来、美丽起来,他们学会了感恩,学会了做人,学会了与这个世界和谐相处,学会了把爱尽情释放,只为汉杰小学美丽的明天。</p> <p> 就在这个秋天,我们来到新蔡汉杰小学的校园。这个花一般的校园,处处绽放着秋天的美丽。一场淅淅沥沥的秋雨还在滴答,恰似多情的秋天为汉杰小学唱响的歌儿。素有“诗歌快手”之称的长禾风文学社总编辑高李飞,张口就来一首写给汉杰小学秋天的现代诗:</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梦秋》</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春雨的七彩</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酝酿出秋雨的芳香</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淅沥沥</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刷尽金穗的疲惫</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淅沥沥</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染透黄叶的荣光</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收获的喜悦</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在洪汝河谷流淌</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流入汉杰校园</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菊花吐芳</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暑假的最后几天</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教楼已刷洗得豪情万丈</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亮眼的文化牌</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细细述说</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七十年的风雨历程</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凝结的是辉煌</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校史本上</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那一群群可爱的笑脸</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早已是国之栋梁</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楼前的花坛</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茁壮成长</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成长着汉杰的梦想</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让古吕生辉</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让才子成行</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让中国梦</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熠熠生光</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