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古巷话颍桥

邓军

千年古镇、中原名镇——颍桥,正稳健地走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 古老的风貌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变化日新月异。 五里长街的南头,有个李家拐。 <p>明清以来,民间故事中传奇笑星人物——李三绞、李三搅(实名李三经),就是李家拐的。</p> 人们在街头讲述李三经的故事,《许昌晨报》记者在采访记录李三经的故事。 李氏后人李中英老人在绘声绘色地讲述李三经的故事。 李三经的故事可笑至极,非常可笑。 李家拐出了个李三经,笑料故事“大小几十筐,故事用车装”。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家拐</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曾经的老街</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老六中</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王家门外</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郭家门外</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小十字街(街口)</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小十字街(街口)</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小十字街东边曾有红石路</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十字街(街口)</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大十字街是全镇的最高点,东西路为大陡坡。</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五龙口</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为啥叫“五龙口”</h3> 东北处来了一条龙(大沟)。 西北处来了一条龙(大沟)。 西边(西张庄)来了一条龙(大沟)。 南边来了一条龙(大沟)。 东南来了一条龙(大沟),水厂封堵了大沟。 “五条龙”汇聚在这里,称作“五龙口”。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西寨豁</h3> 西寨豁与“五龙口”紧挨着。 子都坟遗址。(子都,春秋时期郑国大将,相传用暗箭射死颍考叔)。 <p>海之沿,海子沿,(海之崖,海子崖)。</p> 西边“海之沿”的地势较高,高过东边的民房。 从这里往南。 <p>一直到西街村部,西边的这一段高地势统称为“海之沿”。</p> 经勘查,远古时期柳叶江流过这里,“海之沿”实为柳叶江岸。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东 后</h3> <p>“东后”就是镇东边的一条后街,现成为景观街。</p> 大寺,以前这里有座古寺,镇上称“大寺”,后来成为学校。 擂鼓台,位于小泥河南岸,实为战国时期楚长城的一处大型烽火台。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莲花寨</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阴司沟</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望娘台</p> 春秋时,郑庄公“黄泉见母”的地方。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颍 谷</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老石桥</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人文颍桥</p>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街一个典故<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巷一个传说<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厚重颍桥</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五步一处古迹</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十步一处遗存</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感受颍桥</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体味岁月沧桑</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领略时代变迁</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漫步颍桥</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看不尽的风景</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听不完的故事</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品尝不过来的美味小吃</h3> <p>颍桥,因颍水锻造出一座大石桥,因大石桥成就了“颍桥”之名。颍河上下数百公里之上,“颍桥”之名,独一无二。</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颍桥的名声很大很大</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盖过有些县城、州府</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过去东传至郾城、界首</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西传至登封、洛阳</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南传至宛城、襄樊</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北传至许州、开封</p> <p>有古代碑刻为证:凡是云南、贵州、四川、荆楚有事于京师者,都要取道颍桥。<br></p> <p>“颍桥”之名,代表着古镇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独特的民俗、显著的地标。</p> “颍桥”之名,寄托着颍桥人一代又一代无尽的眷恋和绵绵的乡情。 <p>可是,颍桥人不知道珍爱自己的“颍桥”之名,近年来把古老、响亮的名字搞得“七零八落”。</p> <p>“颍桥回族镇”是一个完整的名称。</p> <p>偏偏有人别出心裁地简写成“颍回镇”和“颍回”。地名有简称,但不是这样的简称,这样简写是错误的。</p> <p>颍桥人,把“颍桥回族镇”简写为“颍回镇”或者“颍回”,是对颍桥的不尊重,是在作贱颍桥、否定颍桥。</p> <p>宁夏回族自治区,不可以简写为“宁回区”和“宁回”。</p><p>建安区艾庄回族乡,不可以简写为“艾回乡”和“艾回”。</p><p>禹州市山货回族乡,不可以简写为“山回乡”和“山回”。</p><p>都也不敢简写,如果简写了,马上就会被制止。</p> <p class="ql-block">颍桥的这种怪现象,如果没人理睬,没人呼吁、阻止,那么时间一久,人们习以为常,简写的名称就会漫漫地普及、固化,演化成新的地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颍桥”之名</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正在淡化、远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正逐渐被“颍回”所取代</p> <p class="ql-block">历史上某些地名演化成新地名的现象太多、太多。</p>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老街古巷</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建设新貌</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颍桥有说不完的话题</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聊不尽的乡愁</div>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爱颍桥</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爱她的容貌</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也爱她的名字</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更爱一弯清澈的颍水<br></p> <p class="ql-block">每一个热爱颍桥的人,都不应该把“颍桥回族镇”简写成“颍回镇”和“颍回”。要简写,只有“颍桥”。</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i>让“颍桥”之名回归正位</i></b></h1> <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邓 军 (文、图)</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2020年8月8日</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