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中国的笔墨表现新西兰毛利人的古往今来。

雨田

<p>毛利人是新西兰的原住民,毛利文化根植于新西兰这个国家的基石当中。在新西兰提倡多元文化融合,在朋友的启发下,我试着用中国画的材料和表现方法,去描绘毛利文化与风土人情。</p><p>毛利人的哈卡战舞(haka)是最广为人知的毛利文化之一。特别是新西兰全黑橄榄球队,每次开赛前他们都要在赛场上跳一段哈卡战舞,武士们一边跳一边用生命发出震耳的声音,时而瞪目吐舌,威摄敌手,显示出不屈不挠,勇敢无畏的意志和决心,使哈卡赢得了国际声誉。</p> <p class="ql-block">哈卡战舞不仅在运动会出现,还会在重大庆典活动、迎宾活动、集会等活动中震撼登埸。</p> <p>毛利情歌委婉幽扬,毛利人的音乐表演卡帕哈卡(kapa haka)通常结合了歌曲、舞蹈和吟诵,讲述着久远而动人的故事。</p> <p>  毛利人欢迎客人的仪式很特别,有"家庭式"和"挑战式"。仪式上,毛利家族的人都会分男女列队两旁,先是一阵沉寂,突然,走出一个中年武士,赤膊光脚,一声宏亮的吆喝,惊心动魂。如果是挑战式,武士还手持长矛,瞪眼吐舌,临近客人时,会将一枝绿树叶投在地上,客人必须将它拾起来,再双手奉还,以示友好和平。然后,年青的姑娘们引吭高歌,翩翩起舞,歌停舞罢,毛利人会跟每个客人举行"碰鼻礼"。整个过程隆重、庄严。</p> <p>  刺青纹身是毛利人的民族艺术,也是世代传承的文化精髓。毛利人在面部和身体上刺青纹身,作为永久性的标记,是承诺和尊重的外在表达,是身份、地位和成就的信息,蕴含神圣的意义。</p> <p>  毛利风格的艺术十分震撼人心,特别是毛利人的雕刻(whakairo)。毛利人的雕刻使用的材料包括木头、绿玉或骨头,丰富的图案和象征的设计,反映了毛利人的传统,展示着毛利祖先和神灵的形象。</p> <p>  在毛利的传说中,第一批航海抵达新西兰的毛利人来自一个叫做哈瓦基(Hawaiki)的地方,那是他们在太平洋上的神密家园。毛利人乘坐远洋独木舟,漂洋过海来到"长白云之乡"新西兰,那是十三世纪的时候,后来,英国人的到来,使他们从原始部落社会进入到现代文明社会。</p> <p class="ql-block">毛利人的编织艺术极具象征意义,编织是毛利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毛利人用羽毛、纺织品以及天然染料编织的斗蓬保留着原始的风格,是族群的珍贵的传家宝,只有族群中的领袖和尊贵的客人,才能披上这神圣的服装。</p><p class="ql-block">用亚麻编织的篮子、袋子,代表着装有知识和智慧的”容器”,神秘质朴。</p> <p class="ql-block">新西兰注重多元文化价值,尊重毛利民族传统,使生生不息的毛利文化通过口头相传和毛利英语得以薪火相传。</p> <p class="ql-block">毛利艺术包括编织、雕刻、纹身、绘画、歌舞等。这些艺术统称”托伊“(Toi)。毛利艺术不仅仅是装饰,更深的精神内涵是关于历史、先辈及传说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毛利人大约在公元1300年迁移到新西兰这块土地。1769年之前,毛利人还维持着奴隶制社会。</p><p class="ql-block">18世纪初,欧洲人来到新西兰。1817年,传教士在这里建立了第一个教区,大量毛利人改信基督教,西方宗教在这里站住了脚。</p><p class="ql-block">在众多西方国家都盯上新西兰这片土地时,英国人决定尽量以和平的方式以获得毛利人的支持。</p><p class="ql-block">1839年,毛利人要求成为英国殖民地。于是,1840年2月6日,在怀唐伊,45位毛利领袖族长跟英国王室签订了条约,新西兰由此成了英国殖民地。</p><p class="ql-block">然而,由于土地问题,毛利人与英国人又经过了断断续续32年的战争。</p><p class="ql-block">到1872年,毛利人的游击战被剿灭。到了新世纪,新西兰政府向毛利人道歉,出台了一系列协议,毛利人的合法权益被保护,白人和毛利人共同建设新西兰。《怀唐伊条约》被认为是新西兰的建国文献。</p> <p class="ql-block">愿新西兰的多元文化融合持续发展,多民族多族裔和睦友好,共同建设美丽美好的家园。</p><p class="ql-block">(本篇文字内容来自网络,绘画作品是作者根据相关资料创作完成)</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谢谢阅读!</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雷树清</b></p><p class="ql-block"><b> 2022.2.5.</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