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毛泽东号”机车长陈福汉

时光

<p> 2019年对我这个普通的铁路职工来说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10月份中国铁路收藏家协会秘书长赵向红通过太原铁路局的安铁坚老师介绍找到了我,在看过我的有关毛泽东号系列藏品后,力荐我参加2019年11月在唐山举办的首届全国铁路文化博览会,更让我没想到的是赵向红秘书长居然将我的藏品安排在一号展位上,并让我在铁博会开幕期间陪同“毛泽东号”第七任机车长陈福汉参观展览。惊喜、激动、紧张,做梦都不敢想的事,居然发生在我身上。我一个普通的铁路工人居然能和中央级别的陈福汉一起参观展览。唐山首届铁博会终身难忘…… </p> <p> 对陈福汉的认知大都来自我收藏的“毛泽东号”机车组一些资料。陈福汉, 1957年1月北京铁路局丰台机务段学徒工,司炉,1959年12月 北京铁路局丰台机务段副司机、司机,1973年任北京铁路局丰台机务段“毛泽东号”机车组司机长,1979年1月-1981年2月北京铁路局工会副主席,1981年2月-1982年10月 北京铁路分局副局长,1982年10月-1984年4月北京市总工会组织部部长,1983年9月-1999年6月 北京市总工会副主席、党组副书记,1998年1月-2003年1月 北京市人大常委,中共第12、13届中央委员。 </p><p> 唐山首届铁博会开幕式上初次见到陈福汉时我有些拘谨,83岁的陈老精神矍铄步履稳健衣着朴素,微笑着和我打招呼,显得那么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看不出他特殊的身份,就像一位普通的退休老人,一下就消除了我紧张的情绪。陈老一边参观一边和我交谈,许多参会的藏友在得知这位慈祥的老人是“毛泽东号”第七任机车长陈福汉时,纷纷与陈老合影签名留念,陈老都一一满足了大家的愿望。当我陪同陈老参观到毛泽东号系列藏品展位时,他停住了脚步,一件一件的仔细观看,并且询问我收藏“毛泽东号”藏品的经历。陈老的记忆相当好,这些展出的“毛泽东号”藏品,他都能说出藏品的历史背景,一些老照片中的人物和场景,他都能讲出当时的细节,这让我更多的了解到“毛泽东号”机车的历史。陈老十分赞赏和肯定我的收藏,在我的藏品前,陈老和我合影留念,并在“毛泽东号”画册上签名</p> <p>再一次见到陈福汉是在2019年12月5日。那时我刚收藏到一本书名为《红色火车头》报告文学的征求意见稿,封面有时任哈尔滨机务段党委书记刘润昌的签名,刘润昌是原“毛泽东号”机车第一任机车长陈捷三的付司机。这本写于1977年的报告文学详细记载了“毛泽东号”七任机车长及机组人员的英雄事迹,其中第18章详细介绍了陈福汉的光荣事迹。巧的是那天赵向红秘书长委派我代表铁路收藏协会去慰问陈福汉,正好我也想跟陈老请教有关“毛泽东号”机车的一些问题,接受到这个任务对我来说是多么欣喜啊。那天是个阴天,天气挺冷的,但我并不觉得,憧憬着再一次见到陈福汉的场景,激动而兴奋,浑身感到热乎乎的。从石家庄乘高铁到北京再转地铁然后坐公交到达陈老的住所。听说我要去,陈老早早的就在小区门口接着,门卫说陈老都来回接了好几趟了。那天在陈老家呆了大概2个多小时,我把带去的《红色火车头》这本书,还有我收藏到的一些陈老的书籍、报纸剪纸、还有老照片一一让陈老过目,陈老认出并确认是他的旧藏,他非常惊讶,他曾经收集的东西,竟然在我的手里,看到旧物他显得非常激动,回忆起一件一件往事。他讲述了当时全路开展学习“毛泽东号”活动的情景,以及当时评选模范机车组的条件、“毛泽东号”机车转型的一些情况,当我问到陈老获得的荣誉时,他说他只是作为一个代表,任何荣誉都不属于我个人,全部归功于集体,所获得的奖章、证书全部交给了党组织。陈老的回答让我见识了以大局为重、公而忘私的共产党员品质,我敬佩陈福汉。和陈老告辞时我依依不舍,他一直把我送到小区门口,我走出一段距离时回头,还看见陈老挥手的身影。</p> <p>“毛泽东号”收藏者和毛泽东号机车长的缘分让我和陈福汉成为忘年交。回来后,我想到了之前卖给我陈福汉旧藏的朋友,联系到他问询是否还有陈老的旧藏,他回答还有一大箱子陈老的工作日记及发言手稿,但价格非常高而且暂时不想出售,我担心他把陈老的东西分散出售,而导致陈老的物品在市场上流失,于是同意了他报价,全部收购了回来。疫情封闭在家期间,我开始认真阅读陈老的工作日记,通过阅读使我更进一步认识了陈福汉和“毛泽东号”机车。陈老的工作日记记录了从1972年至1979年之间“毛泽东号”机车的工作历程,记录了他任职机车长期间经历“毛泽东号”各种活动记录、人员调配、思想工作、就连职工生活一些琐碎小事都有详细记载,从他的工作日记中可以看得出陈福汉的为人:</p><p> 1、他是一个对党和祖国特别忠诚的人。在国家和人民遇到困难的时候,他和毛泽东号机组人员都是冲锋在前,比如包头的阿吉拉救火、徐州的雪夜送粮、武汉的三闯武胜关、唐山的抗震救灾。</p><p> 2、他是一个非常敬业的人。他的休息时间很少,一心扑在工作上。大部分时间除了跟车出乘,就是开会学习讨论,出差心里也是挂念小组,每次出差回来不是先回家,而是先回段到机车组看看,然后再向组织汇报工作,最后回到家稍作休息,晚上又跟车出乘。</p><p> 3、他是一个工作细致、平易近人、诚恳宽厚的人。他始终把“毛泽东号”机车组的荣誉放在首位,他作风民主,善于倾听不同意见,集思广益,注意调动和发挥机组成员各方面的积极性,关心同志,工作、机车、机组人员永远是第一位。</p><p> 4、他是一个谦虚谨慎,严于律己,生活俭朴的人。从他的日记中可以看到,他本人虽然已全面掌握机车驾驶和维修技术,但看到机车组其他司机好的驾驶经验时他都记录下来,组织机组人员进行学习推广,在日记中常可以看到有他提醒自己的戒骄戒满的词语。</p><p> 阅读完陈福汉的工作日记,我发现其实陈老才是一位真正的收藏家,他完整的收藏了“毛泽东号”机车的一段历史,他将工作中经历的任何事情都一一作了记录,对我们追寻“毛泽东号”机车机车组的事迹提供了宝贵依据,也让我对陈老有了更深的认识。</p><p> 收藏“毛泽东号”机车系列是一个机缘巧合,而结识赵向红、陈福汉却是注定的缘分。我领悟到“毛泽东号”机车之所以成为铁路系统的时代楷模,都是一代一代机组人员薪火相传的红色精神——永远跟党走,永开革命车。在解放战争年代,机组的老前辈随军转战,大力支前,解放军打到哪里铁路修到哪里,“毛泽东号”就开到哪里,为新中国做出了贡献,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毛泽东号”始终牢记使命不忘初心,一代又一代的机组成员驾驶红色火车头奔驰在祖国的铁道线上。</p><p> 和陈福汉的相识相交,更加坚定了我对“毛泽东号”收藏的执着,我一直牢记着陈福汉的那句话,“这些荣誉不属于我个人,属于“毛泽东号”机组,我只是一个代表”。但在我看来,他取得的荣誉当之无愧。他以实际行动践行了“报效祖国 忠于职守 艰苦奋斗 勇当先锋”的毛泽东号精神 ,一个人品质是经得起岁月的。</p><p> 铁路收藏不仅仅是收藏铁路文化,更重要的是传承铁路工人的精神、铁路工人的忠诚——对国家对党对人民的忠诚。红色火车头“毛泽东号”机车、司机长及机组人员——我的挚爱,陈福汉——我敬重敬佩敬仰的榜样。</p> <p> 李志强 张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