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鲁迅故居位于浙江省绍兴市鲁迅中路208号,是绍兴老城区最精华景点,整排的白墙乌瓦挤满一条街,好生壮观。</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绍兴的风土人情,</span><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以乌蓬船、乌毡帽、乌干菜这“三乌”为代表,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并呈现独特的地方风采。</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鲁迅(1881.9.25~1936.10.19),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浓密的胡须形成了一个隶书的“一”字。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民族脊梁”。</span></p> <p>鲁迅先生所著《自嘲》中的诗句。<span style="color: rgb(68, 68, 68);">“横眉”、“俯首”形象地描写出了革命战士对待敌人和人民两种绝然不同的态度。</span></p> <p>鲁迅祖居——周家老台门</p> <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鲁迅祖居建于清乾隆年间,整个建筑坐北朝南,前后共四进,东西各有厢楼,占地 3087平方米,青瓦粉墙,砖木结构,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士大夫住宅。也是绍兴目前保存为完好的台门建筑。是周氏家族世居之地,至今已有二百多年了。</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鲁迅祖居——周家老台门。</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鲁迅祖居坐北朝南,青瓦粉墙,砖木结构。台门主体建筑有台门斗、大厅、香火堂、后楼共四进。东首有坐东朝西的厢楼九间,西首有坐西朝东的厢楼七间,堂屋之间均有明堂和廊屋贯通。</p><p><br></p> <p>【徳夀堂】是周氏家族重大活动和会客的场所</p> <p>徳夀堂,左右两边柱子上的对联是:</p><p>上联 品节详明 徳性坚定</p><p>下联 事理通达 心气和平</p><p>“德夀堂”匾额下有一幅挂画,两侧有一副对联:</p><p>上联 福禄欢喜长生无极</p><p>下联 仁爱笃厚积善有征</p><p><br></p><p><br></p> <p>【香火堂】是周氏家族祭祀祖宗和处理丧事的场所。原堂前正中上方有神龛,存放周氏历代祖先牌位。香火堂左右各有一间,左边为客厅、餐室,右边为佛堂、客房。现挂有“德祉永馨”匾,意指德行和福气源远流长。中间挂有一张鲁迅祖父和两位祖母的神像,两壁上挂着的就是鲁迅祖父周福清的治家格言《恒训》,现在这些是鲁迅在南京求学时手抄的。</p> <p>【座楼】是周家主要生活住宅区,分别是:主人卧室、绣楼、浴室、画室。</p> <p>三味书屋</p><p>匾额“三味书屋”四个字,是由清代著名书法家梁同书题写。这里是寿家台门的东厢房,是鲁迅(12—17岁)求学读书的私塾,是塾师寿镜吾的书房和教书的场所。室内一共放有11个书桌,鲁迅的书桌在靠北墙边上,桌子的右角刻有一寸见方的“早”字,据说,<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有一天,鲁迅上学迟到了,受到塾师的责备,他就用小刀刻下了这个方方正正的“早”字,来督促、提醒自己不要迟到。从此,他再也没有迟到过。</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三味书屋塾师寿镜吾次子寿洙邻曾解释说:“三味是以三种味道来形象地比喻读诗书、诸子百家等古籍的滋味。幼时听父兄言,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xī hǎi)(醢系肉或鱼剁的酱)。但此典出于何处,已难查找。</span></p> <p>鲁迅在树下倾耳聆听塾师的谆谆教诲</p> <p>鲁迅故居——周家新台门</p><p> <span style="color: rgb(101, 101, 101);">周家新台门位于绍兴城内东昌坊口,建于清嘉庆年间,是周氏家族三个台门中建成时间最晚的一个。1881年9月25日,鲁迅出生于此。</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01, 101, 101);"> </span><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鲁迅的童年、少年时期在此度过,直至1899年出外求学。1910年至1912年,鲁迅回乡任教亦居于此。1912年至1919年间,鲁迅也曾几次回乡在此住过。</span></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百草园,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中,介绍过这片菜园,在旁人看来荒芜的小园,对于鲁迅来说就是一个乐园,一个只有自己知道的秘密乐园。可以挖人形的何首乌……</p><p><br></p> <p>仁里,是仁者居住的地方。</p> <p>徳鄰(邻),以徳为邻,即与有徳行的人为邻居。</p> <p><span style="color: rgb(79, 79, 79);">“多乎哉,不多也!”孔乙己的这句话🔥了茴香豆,红了咸亨酒店,也使绍兴名菜成了来绍旅游者品味古城食文化的一大流行“食尚”。</span></p> <p>因为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喝黄酒吃茴香豆是在“咸亨酒店”,所以“咸亨酒店”如雨后春笋在绍兴迅猛兴起,进而发展到全国各地。</p> <p>歪斜树下石桌凳,纳凉、品茶、聊天。</p> <p>江南典型式建筑,屋檐下的长廊</p> <p>孔乙己穿着又脏又破的长衫,好像十年没洗过,喜欢站着喝黄酒,吃茴香豆,吃完就走,🔥了黄酒和茴香豆。</p> <p>三味书屋纸折扇。扇上题字:“三味书屋”,释“三味”: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醯醢(xī hǎi)。</span></p> <p>由于孔乙己的故事,黄酒、茴香豆、臭豆腐等相关的食品在绍兴走红了,鲁迅故居周边到处可见“孔乙己”商家、超市,卖黄酒、茴香豆、臭豆腐招牌,游客们都买点尝尝,不是因为它怎么好吃,只为时髦,要的是一种感觉。</p> <p>天下黄酒源绍兴,好喝不上头。</p> <p>乌篷船,头围印花巾,脚踏揺橹,嘴里唱着民间小调的江南女子,划着乌篷船悠哉悠哉地在很窄的水路上行走。</p> <p>住宅庭院</p> <p>行走在满是白墙乌瓦房屋的鲁迅路上</p> <p>绍兴黄酒馆品酒,这里黄酒很正宗。</p> <p>吃臭豆腐,品黄酒,量不多,5元一份。</p> <p>到鲁迅家菜园走走看看。</p> <p>蘭亭</p><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兰亭,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西南14公里兰亭镇的兰渚山下,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相传春秋时越王勾践曾在此植兰,汉时设驿亭,故名兰亭。兰亭以“景幽、事雅、文妙、书绝”四大特色而享誉海内外,是中国一处重要的名胜古迹。 兰亭在绍兴的西南部,离城约13公里。现址为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时任郡守沈启重建,其后几经改建,于1980年修复成明清园林的风格。兰亭四周浅溪淙淙,幽静雅致。园内“鹅池”、“曲水流觞”、“兰亭碑”、“御碑亭”、“右军祠”等建筑精巧古朴,是不可多得的园林杰作。</span></p> <p>王羲之画像</p> <p>鹅池</p> <p>王羲之玩鹅图</p> <p>曲水流觞</p> <p> <span style="color: rgb(34, 34, 34);">东晋永和九年,大书法家王羲之邀请了42位文人雅士在兰亭举行了曲水流觞的盛会,并写下了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王羲之被尊为书圣。</span></p> <p>蘭亭碑</p> <p>兰亭集序</p> <p>御碑亭</p> <p>御碑,高7米,正面刻着康熙帝1693年所临写的《兰亭集序》全文,书风秀美,雍容华贵。碑的背面是康熙之孙乾隆皇帝1751年游兰亭时即兴所作七律诗《兰亭即事诗》: <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51, 51, 51);">向慕山阴镜里行,清游得胜惬平生。风华自昔称佳地,觞咏于今纪盛名。竹重春烟偏澹荡,花迟稧日尚旉荣。临池留得龙跳法,聚讼千秋不易评。</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68, 68, 68);">右军祠是纪念王羲之的祠堂,王羲之当时任右将军、会稽内史,因此人们常称他为王右军。</span></p> <p>学王羲之写字,像不像作比成样。</p> <p>【部分图片来源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