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校成为美好的童年记忆”——铁锋区第一小学校长及名师做客广播电台直播间

铁锋区第一小学校

<p>  铁锋区教育局与齐齐哈尔市广播电台联合推出“奔跑吧少年”系列节目,通过调频FM102.7和“看齐”公众号同期宣传打造名师名校宣传活动!8月7日下午4点铁锋区第一小学校长霍玉磊带领蒋建军、宋艳菲两位老师做客齐齐哈尔市广播电台。</p> <p>  铁锋区第一小学始建于1935年11月,当时是作为洮南扶轮小学齐齐哈尔分校成立,后经五次迁址和更名,1950年确名为齐齐哈尔铁路第一小学校,2004年归属铁锋区政府后更名为铁锋区第一小学。铁锋区第一小学是当时齐齐哈尔最早开启普通教育的学校之一,这所有着85年校史的学校,见证并伴随着齐齐哈尔的发展而不断壮大。从最初的木板房教室,到现在的拥有两栋4000多平米馆室齐全的教学楼,特别是2004年归属铁锋区政府以后,得到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几年来,为我校改善办学条件投入1000多万元,对我校维修改造了教学楼,铺设了塑胶操场,实现了学校信息化升级改造。铁锋区第一小学现在已成为一所馆室齐全,设施设备先进的现代化学校。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学校用近百年的校史凝练成了“让学校成为美好的童年记忆”的办学理念,以“读好书,做好人”为落脚点,坚持“文化润校、以德治校、科研强校、特色兴校、质量益校”,全力推进教学改革,强化学生品质培养,不断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校全面发展。学校是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优秀少先大队、黑龙江省首批双全学校、标准化小学。</p> <p>主持人:前面提到了“文化润校,以德治校”,看来学校十分重视文化建设,并能通过文化的润养来实现“立德树人”的总目标,能谈谈咱们学校的具体做法吗?</p><p>霍校长:学校悠久的历史和厚重校园文化的积淀,让学校在发展建设中,更加重视学校文化建设,在文化建设上,我校采用了红色教育和特色教育相结合的“1+1”模式。即:一楼是红色教育之一“革命之路”和特色教育之一“足球”。二楼是红色教育之二“改革开放”和特色教育之二“冰球”。三楼是红色教育之三“中国梦”和特色教育之三“乒乓球”。我们的东西两侧楼梯是红色教育之四“家乡的红色之旅”和特色教育之四德育模式“四比”评价体系。在楼廊红色教育部分内容的制作上,我们则是让学生收集废旧瓶盖和旧物,师生共同动手来完成。以党、团、队为框架,以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史、发展史、中国梦为主线,这样即巩固好红色文化的思想根基,又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也培养了学生的勤俭美德。</p> <p>主持人:在“科研强校,质量益校”方面,听说咱们学校有一些深入的思考,同时也尝试实施一些新的做法,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吗?</p><p>霍校长:国家的教育方针指出学生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那么学校在注重品德教育的同时,我们更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p><p>教育的竞争,说到底是教师的竞争,培养一支德业双馨的师资队伍是学校工作不断攀高的最坚实的基点。为造就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坚持“科研强校、质量益校”,在具体操作上,我校采取“三三制”教师培养模式。</p><p>一是“同读、同感、同议”。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读书、感悟、评议活动,为老师确立教育理想、为老师坚定职业信念,为老师指导职业规划。</p><p>二是“同课、同备、同上”。每一节新授课,都以个人、年组、学校三个层次为单位,几位同年级同学科教师实行同课、同备、同上,充分发挥教师个人能力、同伴互助合作、学校高层引领的三级作用,促进教师的职业成长。</p><p>三是“同学、同领、同带”。同年组教师互相学习,学科骨干教师示范引领,学科教研员师徒帮带,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p><p>近年来我们实现了两个转变,一是实现了学习方式的转变,二是实现了育人观念的转变。我们以申报的十三五市规划课题《高效课堂教学实施基本策略的研究》为依托,让课题提出源于课堂,让课题研究回归课堂,让课题成果服务课堂,教师是研究者,也是实践者,让科研课题与课堂教学真正融合,用科研力量撬动质量提升。本着“以学为中心”“先学后教”的课堂理念,学校探索建立了“阳光课堂教学六步模式”,即从“生本主义”出发,以“多元互动”为手段,以“小组合作”为形式,具体操作流程为:精彩课前三分钟——检查预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展示——阳光检测——层次作业。从关注“怎么教”到指向于“教什么和怎么学”的深刻转变,真正实现了学习方式的变革。</p><p>说到一些新的做法,我想我们实施的小班化教学算是一个。因为我们是最早一批王嘉廉冰球希望学校,所有冰球队的孩子有机会去美国、芬兰等地与当地的学生一起进行训练和比赛。在这过程中,我们发现国外的学校班额都很小,十几二十几个人。可以说冰球虽小,却连接了国际教育的轨道。同时,近年来国内的一些发达地区也都对班额出台地方法规进行限制。不超过25人,不超过32人。特别是作为学科带头人、骨干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北京、上海等地的挂职培训时,我发现他们的班额也都不超过30人。通过学习、观察和交流,让我真切的感受到了这个小班化教学,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这也改变了我们对传统班级的认识,于是就借助这个机会,用学习到的经验,开始在我们学校里尝试进行小班化教学,每个小班严格控制在30人以下,基于我们学校一组小班额和大班额进行对比实验的数据显示,小班额学生人均占有发言时间是大班额的3倍多,小班额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时间人均占有量是大班额的5倍以上。通过对比让我们进一步的认识到这个小班化教学,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出发,所有的学习活动都能围绕学生的发展而展开,同时把老师从繁重的班级管理、作业批改中解脱出来,让老师有更多的时间去关注全体学生中的每一个个体,从学生的个体需求出发,让学生能够朝着自己的方向发展,老师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因材施教,真正让学生在主动发展中,培养了自主性和创造性。</p><p>同时因为老师对学生的关注度提高了,进而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才让我们的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去发展兴趣特长,去实现心中的梦想。因为老师对学生的关注度提高了,学生更喜欢自己的老师,家长更信任孩子的老师,进而营造了良好的家校关系,形成了良好的家校共育氛围,让我们的教育事半功倍。我想这种精致小班化教学是符合国际潮流的,也是国家的教育发展的要求与需要,更是教育迈向优质发展的必然趋势。接下来我们将继续致力精致小班、精美学校、精品教育的打造,把最优质的教育资源送给我们铁锋一小的孩子们。</p><p>第二个想说一说我校的全员读书活动。学生在学校学什么?老百姓有一个最朴实的说法:孩子上学,就是“去读书”。读书,就是提升学生能力的又一个关键。引导学生读书,是教育的根本职责。学校教育,其实就是一批爱读书的老师,带领一批又一批爱读书的孩子读书。我们学校有组织、有计划的引领教师进行读书,继而教师就在班级中有组织、有计划的引领学生进行读书,家长就会在家里和孩子进行亲子共读。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读书链。各班在读书中,不断形成了自己的班级特点,逐渐就形成了我校独特的“一班一品一特色”。由之前学科细分的、碎片化的育人,到现在的通过读书进行学科的整合,综合赋予学生全面成长,实现了育人观念的转变。我们学校的蒋建军老师就是一直坚持带领孩子们读书的众多老师中的一个代表,她让学生们有了别样的成长,她带过的毕业生今年在高考和中考中分别取得了齐齐哈尔中学第一名和45中学第一名的骄人成绩。这都得益于我们的小班化教学和全校读书活动。现在她带的三年级学生,已经坚持读书打卡990多天了。</p> <p>主持人:我校是王嘉廉冰球希望学校,也是省冰球基点校,更是省乒乓球传统校,取得过优异的成绩,那么接下来能不能说一说咱们学校在特色活动中是怎么做到传承与创新的?</p><p>霍校长:德育工作和教学工作既注重了孩子道德品德的发展,又注重孩子的学习能力的提升,与此同时,我们还注重学生特色培养,结合学校多年来的历史,我们把特色教育融入到学生的成长发展之中,在让学生学有所长的同时,也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选择。</p><p>让特色运动“进课堂”,是我校普及校园特色运动的一项重要举措,前面提到的211工程是我校特色活动的一个高度浓缩,211工程即:培养冰球、乒乓球、速滑、科技,简称两球一滑一科技的“211”特色人才。在这里更是体现出了我校在特色活动上的传承和创新。</p><p>传承什么?作为黑龙江省冰球基点校、省乒乓球运动传统校和铁锋区唯一一所王嘉廉冰球希望学校。多年来我们在冰球、乒乓球、速滑这些传统体育项目上,进行不断传承和发展,从最初的运动队到后来的运动社团再到现在的全员冰上课、全员乒乓球课,把特色活动融入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全员冰上课让所有孩子都有机会上冰,在滑、摔、拼、抢中感受冰雪的魅力与乐趣,在掌握一门技能的同时,激发学生对冰雪的喜爱,进而培养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怀。全员的乒乓球课也是如此,除此以外我们还有全员的口风琴课、全员的书法课等等。</p><p>说到创新?我们想到了这样的问题,我们在培养什么样的人?是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接班人,当今是科技时代,怎样把科技和教育相结合?</p><p>基于这样的想法我们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科技素质体育运动探索与研发团队,由学校领导带领组员亲自上课、实践、探索。通过五年的实践与探索,我校形成了科技竞技与拼插、科技障碍、科技舞蹈、科技马球、3d打印,五大板块的科技课程梯队性建设。(也就是大家经常说的创客机器人教学)并且撰写了低、中、高三个阶段的科技课程校本教材,以班级为单位全员参与,形成了以科技障碍、科技舞蹈、科技马球等为主的班级特色。构建了科技课程的智能、体能提升链。</p><p>基于对特色活动的传承与创新,对学生的全员的培养,2019年12月在全国学校冰雪运动竞赛冰球比赛中杀入全国四强、(2018年5月国体联齐市赛区乒乓球比赛获男子乙组团体第一名、2018年1月齐齐哈尔市中小学生速度滑冰比赛荣获团体第二名、2018年1月黑龙江省学生雪地球冠军总决赛荣获第二名)我校优秀毕业生冰球队队员张宇昕2016年在捷克训练比赛期间,受到了访问捷克的习近平主席和捷克总统泽曼的会见,这个孩子于2020年7月9日入选了2022年冬奥会国家冰球集训队,我校的毕宽、高雨等队员还夺得了黑龙江省少年乒乓球比赛的单打冠军和季军。在2017和2018年齐市举办的第一届和第二届科技大赛中,我校的舞蹈、马球、插件项目几乎包揽了前三名。这正体现了我们的全面育人目标,也回归于我们的教育理念,童年是人生中充满梦幻而又快乐的时期,我们努力让学生的童年用一种别开生面的样态在校园里展开,学校则用他的万千姿态和勃勃生机为学生的童年留下美好而又难忘的印记。</p> <p>主持人:蒋老师班级读书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可圈可点,据了解你班的读书活动有计划,并且能够长期坚持,能说说你对读书的认识吗?</p><p>蒋建军:好的,主持人。听众朋友好!我先来说一说我对读书的认识。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大语文时代悄然来临,语文学科的重要性更加凸显,甚至有这种说法,得语文者得高考,得高考者得天下!可见语文学科作为母语的重要性。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呢?我的教育同仁们也都在摸索着、实践者。近30年的班主任工作,我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那些成绩优异的学生大多数都爱读书。高尔基曾说过,热爱读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每一本书都给我们打开了一扇看到新世界的窗户。也就是说提高语文水平的一个最重要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借着学校“一班一品一特色”活动的开展,我为我的班级量身定制了六年的读书计划:一、二年级兴趣读,培养语感为主。三四年级计划读,建立读书目录,以摘抄、背诵、积累为主。五六年级指向读,读名家名篇,谈感受,说心得,写体会。</p> <p>主持人:一校的读书活动润泽了学生的心灵,启迪了学生的智慧, 让每一个在一校上学的孩子都在慢慢成长。听说宋老师的孩子就在一校就读,您能和我们分享一下您为孩子选择一校就读的原因或者孩子在上学过程中的成长和收获吗?)</p><p>宋艳菲:我的身份确实比较特殊,因为我既是铁锋一校的一名教师又是一名家长。我的孩子就在一校三年级就读。刚才蒋老师讲到通过不同梯度、多种方式的阅读让学生受益了,我想从家长的角度说说孩子择校的原因,以及学校的多彩课程让我的孩子收获了什么。&nbsp;</p><p>为什么会让我的孩子选择一校就读呢?2017年我的女儿尧尧作为适龄儿童即将面临上小学的问题。让孩子去哪所学校更有利于她的成长呢?当时我有过比较、有过犹豫,甚至还有些属于家长的那份焦虑,害怕孩子因为选择到不适合她的学校而影响以后的学习,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很多家人和朋友也为我出谋划策,大多让我选一些知名度高的学校,认为名校的教学质量更好。但经过我的深思熟虑,我毅然选择了我工作的地方——铁锋区第一小学作为孩子梦开始的地方。做出这个决定,源于我对一校的了解和信任。</p><p>作为铁锋一校一名从教17年的教师,我从一名初登讲台的实习老师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角色的转变、经历的积淀让我从不同角度了解着学校。让我选择一校作为孩子学校的原因主要有四点:</p><p>第一点办学理念。我校的办学理念是“让学校成为美好的童年记忆”。 因为童年是人一生中最快乐的时期,也是人格和价值认知形成的关键时期。学校让学生的童年,用各种别开生面的样态在校园里展开着。通过六年的学习生活。让能和趣味成为童年记忆的底色。让玩儿和快乐,成为童年记忆的本色。让教师的爱和感动,为他们的童年记忆涂上亮色,助力学生形成健康快乐的人格。这和我的育儿理念非常一致,我和家人都想让我的女儿拥有一个快乐成长的童年,让她长大后回想起童年会有许多珍贵的、难忘的、美好的记忆。</p><p>第二点多彩课程。“一张课程表成就一个学生一生的幸福。”我校的基础课程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开足开齐。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们充分挖掘地方资源和学校资源,着力建设艺体教育特色,落实阳光体育运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目前,我校除基础课程外开设了乒乓球、冰球、速滑、科技、3D打印等多门校本课程,以适应不同爱好、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多彩课程的开设有助于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团队精神,能提高学生的道德行为、思想品质,有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全人格。</p> <p>主持人:我们知道铁锋一校有着三十多年的冰球授课历史,也是我市首批王嘉廉冰球希望小学之一。为国家培养出多名优秀的队员,不少队员都走上了冰球职业之路。那您的女儿喜欢冰球吗?)</p><p>宋艳菲:她非常喜欢。每年新生入学,学校都会免费带领学生到冰球馆体验冰上课,在他们稚嫩的心灵沃土上种下一颗热爱冰雪运动的种子。每年冬天学校都会浇冰场,全员上冰。教练在冰球课上给学生们讲解冰球比赛的规则、技巧,通过训练增强学生体质、提高他们打球的水平。冰球课的开设,打开了女儿兴趣的大门。她非常热爱冰球运动,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冰球是我的梦想!”,小小的她在接触了冰球这项运动后不断地在学习,并且加入了校冰球队、市兰迪女子冰球俱乐部,成为了一名守门员。从学校和老师的角度来说,我非常高兴新队员的加入为学校冰球队注入了新鲜血液,有利于冰球队长足地发展、壮大。可从母亲的角度来说,我并不想让她参加冰球训练。大家可能不了解,冰球馆的训练的时间每周不固定,最早是早上六点半上冰,最晚是晚上九点半、九点四十下冰。无论严冬还是酷暑,当她的小伙伴们还在睡觉的时候,她已经惺忪着睡眼赶往冰球馆参加训练;当小伙伴们在校园里、广场上玩耍的时候,她已经穿上十几斤的护具在冰场上反复练习着跪、蹬、滑、接、扑、挡等动作;当小伙伴们进入了甜美梦乡的时候,她刚刚脱掉汗湿的护具结束训练,往往在回家的途中已经累到睡着。一次次摔倒,一次次爬起,一点点成长。虽然穿着护具,但因为一些动作和角度的关系, 身上常常被冰球击中,留下青紫的痕迹。每次我们问她:“宝宝,疼吗?”她都乖巧地说不疼。我们心疼她,多次和她商量别练了,她都摇摇头坚定地说:“我喜欢打冰球,我能练!”就这样一坚持就是三年。通过学习和训练,女儿的体质越来越好,小时候一到换季经常会感冒的她现在很少生病,个子长得也比较快。她多次代表参加市级比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成绩的取得让他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与成就感,坚定了她继续学习冰球的信心。孩子逐渐坚毅起来,内心强大起来,具备了迎接未来一切困难和挑战的体能、意志力。今年四月,习主席在陕西省调研时强调:教育要“文明其精神 野蛮其体魄”。要求学校要加强青少年精神与体魄的全面教育,培养出体魄强健、人格健全、品学兼优、充满朝气的新时代接班人。我想,我校的特色教育、多彩课程很好地落实了这一精神,为学生未来的生涯规划开辟了多条道路。</p><p>除了冰球,女儿还非常喜欢乒乓球,每到午休就去体育教室练球;学校科技课中的平衡车舞蹈、音乐中的口风琴也让女儿体验到不同学习内容。在去年秋天的铁锋区德育走比学活动中,她和十余名同学一起表演了平衡车舞蹈《我和我的祖国》、口风琴合奏《爱我中华》。3D打印课让女儿把创意变成了现实,激发了她的学习兴趣,让她去感受、去实践、去创造,学着解决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她经常今天打印一把小椅子,明天打印一个笔筒来玩。前几天天气比较热,她还给我打印了一把小扇子,给我送来了夏日里的一份清凉和爱意。多彩的课程丰富了女儿的童年经历,但并没有影响她的学习成绩。现在的她正如学校办学理念所倡导的,为自己的童年留下了一个个美好的记忆。</p> <p>  “让学校成为美好的童年记忆”愿铁锋区第一小学拥有悠久历史的学校未来越办越好,我们将继续致力于小班、精美学校、精品教育的打造,把最优质的教育资源送给我们铁锋区第一小学的孩子们。</p>

学校

冰球

学生

我校

读书

铁锋区

教育

孩子

特色

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