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十六字令 </p><p> </p><p> 归</p><p> 伊水犁情浪浪亲,</p><p> 鲜驹俐</p><p> 酌醉雪辞秋。</p><p><br></p><p>释文:</p><p><br></p><p> 冰碴驹俐</p><p><br></p><p>今年的秋天,回伊犁看望父母有点晚了,塞外江南已近深秋仍然秋高气爽。这么多年每每过了十一高峰期,开车往返乌市伊犁在回家乡熟悉的路上,静静惬意冥想犹念。年年秋天不管在哪里出差办事,都冥冥之中会有个念想,有个冲动该回家看看了。也许是在秋天出生,我就特别喜欢浓墨重彩的秋天,所以抓紧赶在秋天回趟家。</p><p>回家看望父母是个多么好的借口,其实天天都是沉醉在朋友迎来送往的酒桌上,老妈总是因为我没有在家吃过一顿囫囵饭而叹息,早晨一定是要叮嘱姐姐多炒两个菜,再盯着我吃一个最爱的咸鸭蛋,有时候那个鸭蛋咸啊,强迫自己咽下去,咽下的是关爱、关心、关怀。每次要走的早晨,都听到厨房叮叮咣咣的声音,起床饺子已经热气腾腾了。临上车了老妈一手拎着一个塑料袋,提前准备的咸鸭蛋和洗好的苹果梨子,无奈的递给又要离家的儿子,倒车镜上老妈抹着眼泪的身影慢慢模糊。</p><p>深秋的伊犁河水清澈缓缓、细浪潺潺,远处的天山云迹峦峦、白雪皑皑。在回来的路上家友会就已经邀约好了冰碴驹俐,在冥想中口水潺潺。驹俐就是我们新疆本地的山羊,是领头羊、是羊群中的探路者。冰碴驹俐一般生长在海拔2500—3000米以上的山脉上,天山终年积雪,驹俐通常在险峻的冰川山崖、冰缝之间觅食耐寒的牧草。冬季出生的小山羊尝尽冬天的严寒,春天撒欢山崖、夏天穿越雪线寻觅贝母、党参、黄莲、金银莲、雪莲、野草莓,踏进瑟瑟秋天寻觅山涧寒冷的冰碴雪草。只有在每年吃尽冰碴雪草大雪封山之后、经过严寒洗礼的高山驹俐,才能称之为冰碴驹俐。按我们伊犁哈萨克族的说法,秋去冬来才会有最美的“药肉拉克”,我们的家友老库告诉我“拉克”就是他们哈萨克族的山羊。那才是最好的“冰碴驹俐”盛宴,也是哈萨克族牧民在山下第一场霜冻之后,羊群准备转人冬窝子圈养的时候,要准备第一顿邀请老人亲朋的盛宴。宰一只历经冬、春、夏、秋吃过中草药冰碴雪草的驹俐,要庆祝犒劳一年四季辛苦游牧的结束,也是预祝冬季多产羊羔。所以冰碴驹俐一直是新疆哈萨克族待客的一道传统美食。</p><p>这次回来赶上了第一场霜冻,正是吃冰碴驹俐大补的好时候,家友特意安排在伊犁河边回民庄准备冰碴驹俐盛宴。我们在伊犁有个“家友会”都是亲友团,有汉族、俄罗斯族、回族、哈萨克语、满族、假回族大家都其乐融融。我们的会长、秘书长酒量惊人,每次回伊犁就多了个天天喝酒聊天的由头,相互揭短欢乐开怀。每逢节假日会长秘书长还有几位男参事女干事就会把几个家庭的老人孩子招呼在一起设宴团聚嘘寒问暖,友情、感情、亲情一次又一次的升华,越发浓烈越、越发珍惜、越发感动。每次回来又都是满怀感激盛情难却。</p><p>今天的冰碴驹俐盛宴在伊宁市到六十九团的半路上,离市区七八公里的回民庄,回民庄在伊犁河边上,河湾鱼塘、稻茬沃野、叶零秋黄、炊烟米香,白帽闲逛。邻庄也有好几家清真农家餐厅,这个季节都在自家门口挂个“冰碴驹俐”的牌子,有的写着“我是没有结过婚的驹俐”味道香的很…厉害得很。回民庄不止是冰碴驹俐味道香,回民乡的大米更是香的厉害,我的记忆满满,大米是青白色的,特殊清香的察县大米是我们伊犁地区的农产品明星。伊犁塞外江南是新疆的鱼米之乡,上好的青米就产在察不察尔县的回民乡,我在九五年九六年做粮油生意的时候经常到回民庄挨家挨户收青米,到市里能买个好价钱。现在偶尔吃到察县的大米,熟悉的清香常常勾起当年游走回民乡讨价还价的记忆。</p><p>驹俐上桌了,秘书长寒暄主持,会长总结发言,男参事擦掌鬼脸,女干事抿嘴瞥眼。家友会哈萨克族的干部老库是家友会不善言语笑口常开威信很高的老哥,开始撸起袖子按照哈萨克的礼节要动刀子了。哈萨克族招待客人吃羊的礼节是非常讲究的,宴请客人一般不宰黑羊怕不吉利。如果必须宰黑羊,先在羊身上绑一块白布就吉利了。今天给我们家友会宰的是只白色的小山羊。</p><p>羊肉上桌,羊头一定要对着客人是对客人的尊重,把羊头递给客人,客人割下来右边脸颊上的一块肉先吃了,再割一块左羊耳朵吃了,然后把羊头递回主人表示感谢,在大家吃肉劝酒的时候,主人会给客人献“捧肉”,就是给客人捧上一大块肥肉和肥油,不善吃羊肉和肥肉的客人简直是不知所措左右为难。给老人的肉是一个盘子,给年轻人的肉是另外一个盘子,盘子里放的都是不同部位的肉,都有不同的讲究。最后把羊前腿骨给小男孩,意思是让他们长大了继承好放牧的传统。吃完肉让客人喝肉汤,最后大家都摸脸做“巴塔”祈祷。</p><p>美味的冰碴驹俐清炖是最传统的做法,伊犁河的天山雪水不加任何调料,火候大小要炖到劲嚼咯吱弹脆就刚好滑嫩喷鲜了,羊肠灌成米肠子软糯清香,羊肺灌成面肺子和血肺子筋弹嚼香,烤羊肝爆羊肝血嫩油香。炖的烤的爆炒的、撕的啃的撸串的、喝的吃的吼叫的、站的指的拍桌的、笑的闹的劝酒的。一个全羊宴、一箱小老窖、一个大下午,今天全世界都是我们的,如此开心如此尽兴。</p><p>传统宰驹俐的时候先开膛取出鲜红的羊肝,然后现场割成片沾上咸盐就生吃了,据说这才是哈萨克最生鲜的美味。记得上次吃冰碴驹俐的时候,是前一两年我一个加拿大的朋友秋天回伊犁探亲访友,也恰是吃冰碴驹俐的时候,那年秋天我也在伊犁看望父母。也是在回民乡另外一个村庄的农家,我在院子看着戴白帽的回民老乡宰羊,合掌曲跪低头闭眼,时而抬头念念有词,各种经文虔诚祈祷。然后他们几个戴白帽的老乡相互谦让的分食了半块刚刚掏出来的腥红羊肝。他们边吃边张着血嘴对我笑着说着,我目瞪口呆张口结舌转身溜走了,那一天我喝醉了,醉梦中又见血盆大口。</p><p>忙碌的中年各自奔波,亲朋好友越是遥远越是念到,相聚之后没有寒暄,觥筹交错直接撂倒,美味的半桌驹俐女干事负责打包。</p><p>一只驹俐、一块药肉、一箱老窖、一壶热情、一杯祝福、一句挽留,一场盛宴惆怅离别不舍谢幕,又一场生活要开始群雄逐鹿各自奔波了。我告别亲友依依不舍,归途临窗风凄凄…雪飘飘…路漫漫…</p><p><br></p><p> 2017.11.18</p> <p>撰稿:和气先生</p><p>摄影:三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