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之声》王小石|猛人毛泽东:一个中专生的逆袭

闹陈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个25岁才毕业的大龄师范中专生,没有任何过硬的家世背景相助,在相当拼爹的民国时代竟然笑到最后,在后半程一路超越留洋博士、北大教授甚至首富女婿大总统,果断地白手起家逆袭成功,夺得天下。”</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毛泽东1925年在广州</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猛人毛泽东,一个中专生的逆袭</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作者:王小石</b></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1</b></p><p><br></p><p>1918年,也就是中华民国七年,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此时都已是成名大V。李大钊自早稻田大学毕业回国,已在北京大学做了两年图书馆主任兼经济学教授;陈独秀也被北大蔡元培校长三顾茅庐聘来做了一年多文科系主任;胡适则以27岁取得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的青年才俊身份当上了北大教授。即便年龄最小仅有21岁的张国焘,也已是北京大学拥护新文化运动的学生领袖。别问我为什么都是北京大学的,谁让那时清华还没有设立大学部呢。</p><p><br></p><p>那么本文主角毛泽东此时在做什么?在这一年的夏天,经过了5年半漫长的刻苦学习,毛泽东成功地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毕业了,中专学历,做了小学教员。这一年,毛泽东25岁。等等,为什么胡适27岁已是留洋博士,毛泽东25岁才熬到中专学历呢?这就是沿海大城市户口和内地小山村户口的社会资源差距。胡适出生在上海浦东新区(当时属江苏省松江府),在上海享受最先进的教育资源,17岁就兼任英文教员了。而毛泽东出生在湖南韶山冲,从穷山沟走出来接触现代教育已经很迟,18岁才小学毕业。同样是顶尖的聪明人,生活环境差距所造成的起跑线差距就是这么大。</p><p><br></p><p>但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个25岁才毕业的大龄师范中专生,又没有任何过硬的家世背景相助,在相当拼爹的民国时代竟然笑到最后,后半程一路超越留洋博士、北大教授甚至首富女婿大总统,果断地逆袭成功夺得天下。厚积而薄发,猛人就是这么任性。</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2</b></p><p><br></p><p>毛泽东的逆袭在成功前并非无迹可寻,从青年时代便立下远大志向并持之以恒便是他登天的阶梯。在毛泽东中专毕业前夕的1918年4月,他自主创业发起了新民学会,宗旨是“改造中国与世界”。改造成什么样呢?就是缩减劳苦大众与达官贵人之间的财富、地位、权力鸿沟。平等,人类世界自奴隶社会以来最难实现的东西,也是毛泽东毕生追求的目标。1919年,毛泽东执笔《湘江评论》创刊宣言写到:“各种改革,一言蔽之,由强权而得自由而已。各种强权,丝毫没有存在的余地,都要借平民主义的高呼,将它打倒”。为此,他甚至在晚年留下毁誉参半,但有良知的人,应该能领会他的本心。</p><p><br></p><p>新民学会除了带给毛泽东远大志向外,也为他日后的逐鹿天下打下了一个初步的班底。蔡和森、何叔衡、向警予、李维汉、萧三、蔡畅、谢觉哉、罗章龙等这些学会优秀代表,都在中国革命史上有不低的地位。1921年,毛泽东参加中共一大获取了中国革命IPO事业的原始股,当然还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股东,陈独秀和张国焘的地位仍然比他高很多,但在毛泽东一路滚雪球吸纳投资成为控股方的进程中,新民学会这个班底以及他们再扩展的人脉发挥了格外重要的作用。他们并非出于封侯拜相的私心,而是看到毛泽东提出的革命路线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真正出路,为此不计得失肝胆相照。</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3</b></p><p><br></p><p>1924年1月,在孙中山的主持下,国共第一次合作,促成了毛泽东与民国历史上的另一名超级大V蒋介石在人生轨迹上的短暂交汇。此时,毛泽东以湖南代表出席,在国民党领导层排第十三,党内地位略高于蒋介石。但蒋介石正得孙中山宠信,身居黄埔军校校长兼粤军总司令部参谋长要职,在实权上倒是远胜毛泽东了。</p><p><br></p><p>短暂的交汇过后,就是决绝的分道扬镳。毛泽东眼睛向下看,看到了平民大众的疾苦,不停地问自己怎样让劳苦大众摆脱苦难,成为社会的主人?这个始终萦绕在毛泽东脑海的深刻难题,终于被他1925年12月1日发表的一篇文章所解答,那就是《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毛泽东找到了中国共产革命可以依靠的强大力量:社会金字塔底部近两亿的赤贫农民。而蒋介石眼睛却一直向上看,寻找军阀扩张军火和地盘所需要依附的资本财阀,最终他搭上了金字塔尖首富宋氏家族,并成功迎娶宋美龄,构建了四大家族捆绑扩张地盘、搜刮百姓的垄断商业模式。值得一提的是,宋家第一桶金是得自帮基督教在中国印刷《圣经》,而基督教会上千年来就是与世俗王权明争暗斗的强大组织了,这样宋家就成了英美基督教会在中国发展势力的首席买办。深想下去,不禁头皮发麻,若是蒋介石最后得了天下,那么今日基督教会在中国大陆将是一个具有何等庞大势力的组织?</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4</b></p><p><br></p><p>分道扬镳之后,蒋介石率先挑起了两党厮杀。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大屠杀,逮捕屠杀了大批共产党员和进步群众,国共第一次合作彻底破裂。在同年的“八七会议”上,毛泽东得到蔡和森的支持,喊响了“枪杆子里出政权”,这个被中国历史多次证明的定理,却被只懂得复读马克思主义语录的共产国际专家与留苏派中共领袖们认为是离经叛道。毛泽东最终拒绝了瞿秋白要他去上海中央工作的好意,坚定地回湖南领导秋收起义,跟劳苦大众站在一起。这一接地气的抉择改变了毛泽东的命运,也改变了中国的未来。</p><p><br></p><p>周恩来、朱德、贺龙等领导的南昌起义还是打着国民党左派的旗号,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才是第一次高举共产主义旗帜的武装革命。提出英明的武装斗争发展战略,让毛泽东手中的中国革命原始股在这一次起义中大幅度增值。此后,毛泽东已是中国共产党内部谁也无法轻视的领袖级人物之一。毕竟,在随时会丢掉性命的革命斗争中,身世、学历、理论素养、外语水平就没那么举足轻重了,反而是打下根据地的大小和军事指挥水平至关重要。这是从没有上过军校的毛泽东的强项,资历深厚军功累累的朱德、彭德怀、贺龙、刘伯承们也不得不折服。</p><p><br></p><p>毛泽东虽然仅是中专学历,而且是师范专业,与军事完全不沾边,但是毛泽东曾经预见性地自学《资治通鉴》《二十四史》和各种兵法典籍,并能够根据战争双方实际情况活学活用。毛泽东在红军时期的军事思想就是八个字:掌握主动,避实就虚。但真正执行下去并不容易,因为这样的作战方式很辛苦,需要不停的转移部队寻找作战时机,靠拉壮丁和发军饷拉起队伍的国民党军队即便识破了也无法使用。这就体现出毛泽东三湾改编的光辉意义,只有心怀天下劳苦大众的人民子弟兵才能吃得这等辛苦。而毛泽东一手指导提拔的红小鬼林彪和曾任毛泽东警卫连长的粟裕就是最信服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两大贴身粉丝,后来也成为解放战争中军功最盛的元帅和大将。</p><p><br></p><p>事实证明,红军用毛泽东挂帅便能以弱胜强,越来越壮大,当王明借共产国际的扶持掌握了中央权力,以毛泽东“右倾”罪名夺了他的军权,第五次反围剿就遭遇惨败,红军被迫转移长征。长征途中,博古、李德仍然拒绝把指挥权交还毛泽东,湘江血战,红军从出发时8万多人减员至3万多人。终于,在1935年1月遵义会议上中共中央终于承认了毛泽东的军事指挥权。而也正是在遵义会议为起点,中国共产党才彻底摆脱了共产国际的发号施令,真正实现独立自主做决策,日后更实事求是考虑中国实际国情而不再是教条马克思主义,直到建国前也没再出现重大的路线失败。</p><p><br></p><p>同年,张国焘为私人野心与中央决裂,挡在毛泽东身前的最后一个党内元老大V轰然倒下,实际上宣告毛泽东在中共党内已经逆袭成功,成为事实上的掌舵者。此时,阻碍毛泽东登顶的只剩下日寇和蒋介石,且形成了三国争霸的局面,熟读史书的毛泽东以民族大义为重促成联蒋抗日,而且是真心实意的,把中共部队编入国民革命军,枪口一致对外,给予侵华日军以腹背夹击。</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5</b></p><p><br></p><p>仗要打赢,战略先行。红军时期,毛泽东创立“打土豪、分田地”众筹模式扩张战略迅速壮大了革命根据地。在抗日战争初期,毛泽东又抛出掷地有声的《论持久战》,明确地向全国宣告中国不会亡,最后胜利是中国的。但也不会速胜,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或许有人也提出过持久战概念,但是从没有人论证得这么无可置疑。毛泽东不仅指出中国是大国能够以空间换时间,同时创造性地提出了人民战争的概念,把众筹模式发展战略从根据地推向全国。更要命的是,点透了英美财力支撑的蒋介石国民政府是“英美不让他投降,他就不敢投降”,一针见血的论断把亡国论者噎得目瞪口呆。可不是吗,直到美国盟友被日本偷袭珍珠港后,蒋介石才在1941年12月以“更悍然向我英美友邦开衅”理由对日宣战。这种英美友邦跟班的窝囊行径把国民政府的民心都丢到爪哇国去了。</p><p><br></p><p>抗战到了1945年,日军已无力再在中国攻城略地,连续几次发动战役都没打开通往重庆的通道,而八路军反而在日军的后方腹地攻城略地,不断拔取日军占领的县城。8月15日,日本在美军轰炸广岛、长崎的两颗原子弹巨大威慑下宣布无条件投降。国军因为逃得太远了,蒋介石竟然命令日军原地待命维持所辖地治安,不准向八路军投降,等待国军赶回来接收占领区。冈村宁次权衡利弊决定听从蒋介石指示,作为交换,日军中大部分犯有屠杀暴行的中下级军官及士兵均未得到应有审判而“光荣”回国。这让更多中国百姓用脚投票站在了代表中华民族利益的中共一边。</p><p><br></p><p>直至,四大家族继续加紧搜刮民间黄金、财富而滥发金圆券造成国统区通货膨胀,蒋经国以太子金身尚且打老虎失败,腐烂到根子上的国民党政府便彻底被民众所背弃,败逃到孤岛上。老蒋在日记里把战败原因归结到“阿共仔”狡诈多端就是强词夺理了,中华民族在复兴在望的历史节点,一个软弱的英美买办政权又如何能堪当大任?</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6</b></p><p>毛泽东于1949年9月21日在全国政协一次会议上发表讲话,有一句话光芒万丈,被历史永远地铭刻下来:“中华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中国人民已经站起来了。”</p><p><br></p><p>正是以毛泽东为代表中国共产党人的铮铮铁骨不屈不挠守护中华民族不亡,建立了顶天立地的新中国,也创造了一个师范中专生白手起家逆袭学霸、高富帅和大军阀的盖世传奇。</p><p><br></p><p>伟哉斯人!</p><p><br></p><p><br></p><p><br></p><p><br></p><p>图文来源于网络</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1919年春,毛泽东与母亲、弟弟在长沙</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1919年11月16日,新民学会部分会员在长沙周南女校合影,后排左四为毛泽东</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1924年5月5日,毛泽东参加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三周年纪念活动。后排左二为毛泽东</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1931年11月7日,毛泽东在江西瑞金</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1937年,毛泽东在延安凤凰山</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1938年5月,毛泽东在写《论持久战》一文</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讲演。这一年,毛泽东提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自卫原则</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1939年,毛泽东与林彪</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1940年,毛泽东阅读斯大林著作</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1942年,延安,毛泽东、朱德与高级干部集会</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1943年,毛泽东在休息</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1944年11月,毛泽东给准备南下的指战员讲话</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1944年,延安,毛泽东与彭德怀、美军事人员合影</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1944年,毛泽东在延安练兵场上</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1945年,毛泽东和周恩来在重庆</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1945年9月,在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与蒋介石合影</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1945年,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大会上讲话</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1946年,延安,毛泽东打乒乓球</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1946年,毛泽东与毛岸英</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1947年,毛泽东与江青撤离延安转战西柏坡</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1949年4月24日 ,毛泽东看解放南京号外。徐肖冰/摄</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1949年夏,北京,毛泽东与朱德</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1949年12月,毛泽东访问苏联</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1950年,毛泽东和周恩来在政协一届二次会议上。吕厚民/摄</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1952年,毛泽东接见俄罗斯军队亚历山大红旗歌舞团。吕厚民/摄</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1953年,毛泽东和彭德怀</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1953年,毛泽东在赴武汉途中。吕厚民/摄</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1953年,毛主席和李敏、李纳、毛远新在溜冰场上。吕厚民/摄</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1954年,毛泽东和达赖丹增嘉措干杯。吕厚民/摄</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1955年,毛泽东参观全国美术作品展。吕厚民/摄</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1956年2月1日,内蒙古诗人、现代文学家纳•赛音朝克图在全国政协二届二次会议招待宴会上拥抱毛泽东。吕厚民/摄</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1956年9月30日,中南海勤政殿,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为毛泽东看手相</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1958年,毛主席与维族老人库尔班亲切握手。侯波/摄。库尔班就是那位传送一时,</p><p style="text-align: center;">骑着毛驴上北京的新疆老人</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1958年7月31日,毛泽东在机场迎接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1959年6月,毛泽东回故乡韶山,游完湘江后与农家小孩打招呼。侯波/摄</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1960年,毛主席校阅毛选四卷。陈娟美/摄</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1961年,毛泽东与金日成</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1961年,上海,毛泽东看望宋庆龄。吕厚民/摄</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1961年,毛泽东在庐山人工湖游泳时晒日光浴。吕厚民/摄</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1963年,毛泽东在火车上看河北水利规划图。吕厚民/摄</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1963年,毛泽东、刘少奇会见柬埔寨国王西哈努刻夫妇。吕厚民/摄</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1964年,毛泽东与张玉凤合影</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1964年,毛泽东唯一拿枪的照片</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1966年8月18日,北京百万群众庆祝"文化大革命"的集会上,毛泽东身着绿军装,佩戴"红卫兵"袖章。他向手持《毛主席语录》的红卫兵挥手致意。吕相友/摄</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1966年,林彪与毛泽东等中央领导接见红卫兵,并在天安门城楼上讲话</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1966年,接见期间,毛泽东与李宗仁并肩站在天安门城楼中央。孟昭瑞/摄</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1969年,中共九大</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1972年,北京,张玉凤陪同毛泽东会见尼克松</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1975年12月31日晚,毛主席会见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的女儿朱莉·尼克松·艾森豪威尔和他的丈夫戴维·艾森豪威尔</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1976年3月17日,毛泽东会见老挝党政代表团代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