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欢迎亲在评论区留言★</b></p><p>最近在修复、探究一批高古陶器(应该是汉代以前,甚至是5000年前-10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时,遇到了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由于这批高古陶器均为残片,所以好多拼接起来的器皿仍然看不到它们最初、最原始的器型,这给修复和鉴别工作带来了相当的难度以及困扰与迷惑,在此希望得到民俗学者、收藏家、古玩玩家,以及广大收藏爱好者和朋友们的热心指点……</p><p>至于这批陶器残片的确切断代,虽然早在1983年该处遗址就已被考古发现所初步证实,但目前我对此还存在很多的疑问,所以其中部分器物属于新石器时代的陶器理应无须质疑,但夹杂其间的其他一些器皿很明显无法归于新石器时代……</p><p>自然,出现这种现象只能说明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一直到现在,该处文化遗迹都没有停止过人类的活动,虽然如此现象会给该遗存带来无法避免的破坏,但人类的不断延续也正好证明了人类文明正常的传承与辉煌的延续,这也是华夏文明得以延续的本质所在……</p><p><br></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我想请求指点的是:</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如下的几件器物,我们的先人在日常生活中究竟是拿它们具体做什么用的?或它们最初究竟是“长”成什么样子的?</b></p><p><br></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b></p> <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i><u>❶</u></i></b></p><p><br></p><p>这件陶器相对于其他陶器而言,其器型比较完整。</p><p>但这件灯盏状的陶器整体高度约6.5厘米,盘型直径约10厘米,柱状高度约3厘米,柱体直径3厘米。</p><p>虽然看上去极像灯盏,但它却并没有使用过的痕迹(指用作照明),其包浆与其它出土的陶器包浆没有任何差异。</p><p>它很有可能是一件器物的底座部分,因为那柱状的截面并不齐整,像是一件器皿的分离部分,可问题是,这个柱状体中间部位却有一个直径约0.7厘米、深达4厘米的圆形孔洞。</p><p>如果这是一件器皿的的底座,那么它上面托举得主体器物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而它的真实用途又会是什么呢?把它制作成中空又是何用意?</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i><u>❷</u></i></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这是件陶器底部残片,器物的高度在17厘米左右,口沿直径在40厘米左右,它的底部直径在22厘米以上。</p><p>更为奇特的是,它的底部打有排列整齐、直径约0.6厘米的圆形小孔,而且还是制作时便开了孔的,看上去与我们现代人专用的洗菜器物相像,难道几千年前的古人就脑洞大开制作并开始使用如此专用性超强的日常生活用品吗?如果不是,哪这件极具“穿越感”的器皿又是用来干什么的?</p><p><br></p><p>至于红色圆圈内的小孔是后来才打上去的,其真实用途已经破解,详情另文解述……</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i><u>❸</u></i></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这件陶器比前一件要厚重的多,底部直径至少有25厘米,其高度少说也在30厘米上下,看器型走势,收口直径理应也在30厘米上下(或更大),器壁薄厚在0.5-0.8厘米上下,而最让我惊奇且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它的那个靠近底部的器壁上打有直径为0.8厘米的孔洞(后开的孔),如此神操作究竟是将它作何种特殊之用?</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i><u>❹</u></i></b></p><p><br></p><p>这件东西给我的第一反应,它不就是一颗算盘珠子吗?</p><p>但想到新石器时代不可能有算盘,因为算盘大约起源于汉朝……</p><p>它的材质自然是陶制品,直径约4厘米,厚度约1.7厘米,就中间孔洞的磨损程度来看,确实不会是算盘珠子。</p><p>那么会不会是最古老的耳环呢?脑海里这个想法一闪而现,这个也许有!</p><p>抑或是小孩玩具,但它究竟怎么玩儿?</p><p>后来是母亲的一句话才令我恍然大悟……</p><p>你能猜到它的真正用途吗?</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i><u>❺</u></i></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这应该是一件小孩玩具,它的直径约10厘米左右,厚度在0.8厘米左右,很明显是用一件废弃陶器的底部敲制而成。</p><p>由于古人生活条件差(相对而言),仅有的陶器器皿十分珍贵,所以能拥有这样一件玩具的孩童应该是感到非常喜欢并极其珍惜的,而我想知道的是,它究竟用来怎么玩儿?</p><p>我想他们并不是像我们小时候那样用于打缸或穿瓜瓜(除踢毽子之外,这是两项最流行、最好玩、最刺激的游戏)的,如此珍贵之物怎能用于这些“高风险”且“充满暴力色彩”(相对于玩具本身而言)的游戏呢?</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i><u>❻</u></i></b></p><p>这是一件比较奇特的器物,它的底部直径约11.5厘米,高约20-30厘米,看上去有些笨拙,尤其是底部还打有6个孔(后来开孔),这样的器皿究竟会拿它来干什么用呢?而它的上半部分又会是什么形状的呢?</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i><u>❼</u></i></b></p><p>这个球形物件相信我们大家都知道它是什么了,对,它就是石杵,是石碾、石磨的前身,它的材质是砂石(岩),球体直径约14厘米,表面异常光滑圆润,给人一种十分实用、称手的感觉。</p><p>我想要知道的是,它上面的那个直径3厘米,深度为3.5厘米的孔洞是用什么东西凿开的?因为那个年代铁器、甚至是青铜器都没有出现呢!</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i><u>❽</u></i></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这亦是一件砂石(岩)制品,长度为10厘米,直径为4.7-5厘米,因为它略呈椭圆形状,它也是小型石杵吗?抑或是有其他什么其他妙用?</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i><u>❾</u></i></b></p><p>这件直径约5厘米,高约3.5厘米的陶器残件做工非常精致,很像是一件陶器盖子的提手,但这批陶器残片直到现在都还没有发现过一件带盖的器皿,如若它真的是一件器物上的提手,那这件器皿得有多么的精美绝伦啊!</p><p>想想都令人激动、惊叹!!</p><p>你对这件物品怎么看?</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i><u>❿</u></i></b></p><p>这是这批残片中唯一一件拥有绘制图案的陶器残片,它的口沿宽阔(7.5厘米),这为绘画预留了极大的创作空间,其造型优雅,图案美艳,开口直径约在40厘米以内,整体器物高度不会超过20厘米,器壁厚度在0.7-0.9厘米之间,如此雅致、轻巧的造型给我的第一感觉它是一件洗漱用器具?抑或是就餐时盛装食物用的器皿?你会怎么看?</p> <p><br></p><p>第一件大型陶器的修复工作以失败而告终!</p><p>虽然如此,但它并不影响对其基本的鉴别。</p><p>其实在这批陶器残片中像这这样大型的、或比这件更大的器物目前来看就有六、七件,自然修复的难度会更大,它比小型器物修复的难度要大上百倍都不止,但那种心情的愉悦同样是无与伦比的!</p><p>它的口沿直径达50厘米,高11.7厘米,器壁厚度1.2-1.6厘米,如此硕大厚重的容器在生活中干什么才最方便、最实用呢?</p><p>古人的聪明才智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p> <p><br></p><p>前后用了整整八天时间,终于将其基本修复(估计后期整修还需花上两天时间)!</p> <p><br></p><p>15厘米高的小罐,虽然修复起来比较容易,但后期细节处理却十分麻烦!</p> <p><br></p><p>另外,这批出土器物中还有两件黑瓷器皿残件:</p><p>这是其中一件黑釉瓷器残片,虽然它和这批陶器残片同时在同一地点、同一土层出土,但它理应不该是新石器时代的器物,因为目前出土的黑瓷最早也是东汉时期(25-220),黑瓷的成熟期是两晋时期(265-420),而北方黑瓷的成熟期却是在东魏时期(534-550)。</p><p>这件黑瓷的釉面完全是成熟期或后期的制品,但我想提的问题并不在此,而是想知道这件器皿到底是用来做啥的?</p> <p><br></p><p>这件黑瓷罐(瓶?)十分精美,虽然我们目前只能看到它的大体造型。</p><p>至于它的断代还需慢慢深入探究。</p> <p><br></p><p>需请教的还有如下这件接近于石化的东西。</p><p>它长17厘米左右,粗细在2-4厘米左右。</p><p>起初并没有引起我的注意,可后来发现它很是奇特,感觉它就是一截树根罢了,但猛然注意到它的两端却具有非常明显的动物骨骼特征,对,最后证实它就是一根不折不扣的动物骨骼。</p><p>那么问题来了,谁见过这种模样奇特的动物骨头?是什么动物长有如此奇怪的骨骼呢?它又是生长在哪个部位?</p><p><br></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本来可以放在另一篇文章里面加以细说,放在本文确实不太适合,但最后还是决定放在这里,希望见多识广的朋友们给以指教,并在评论区留言,在此深表谢意!</b></p> <p><br></p><p>汉代灰陶盖盆(2018年南阳坡古村落遗址出土)</p> <p><br></p><p><br></p><p>这批陶器残片是一次外出闲转悠时偶然发现的,详细情况将会在另文叙述……</p><p>最后需要说的是,由于时间太过久远,没有一件器物是完整的,其中很多都已被岁月分解成渣,就是再怎么拼凑,90%以上都无法成型,这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由于多数器物上面覆盖的土层很薄(最薄处也就不到10厘米,有的甚至裸露在外),几千年来人类耕作活动的频繁倒致大批量的陶器遭到毁灭性的破坏,令人惋惜……</p><p>虽然都是残件,但这批陶器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它所折射出的历史光辉或许将改写我们以往对该地区历史的认知……</p><p>再者,这批陶器的修复工作大约需要几个月或便长时间,<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修复后会选择一个适当的时间和机将其全部捐出去(另外包括一件2018年11月在另一古村落遗址出土的、比较罕见的汉代灰陶盖盆和一件铁山堡捡到的明清时期的瓷碗修复品),预计总数在</b><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20件</b><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左右,以及所有残片,</b>希望让更多的人能够看到它们瑰丽的容颜,并从中领略我们古人那令人叹为观止、聪明绝顶、超乎想象的智慧光芒!</p><p><br></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i><u>★殷切渴望亲们在评论区留言★</u></i></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