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font color="#ed2308"><b> 12年前的今天,2008年8月8日,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Beijing 2008; Games of the XXIX Olympiad),又称2008年北京奥运会,晚上8时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北京举办。 8月24日闭幕。</b></font></h1><h1><font color="#ed2308"><b><br></b></font><font color="#ed2308"><b>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办城市是北京,上海、天津、沈阳、秦皇岛、青岛为协办城市。香港承办马术项目。</b></font></h1><h1><font color="#ed2308"><b><br></b></font><font color="#ed2308"><b> 2008年北京奥运会共有参赛国家及地区204个,参赛运动员11438人,设28个大项、302小项,共有60000多名运动员、教练员和官员参加。</b></font></h1><h1><font color="#ed2308"><b><br></b></font><font color="#ed2308"><b> 2008年北京奥运会共创造43项新世界纪录及132项新奥运纪录,共有87个国家和地区在赛事中取得奖牌,中国以51枚金牌居金牌榜首名,是奥运历史上首个登上金牌榜首的亚洲国家。</b></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b>12年前的今天,你在哪里?</b></font><div><font color="#167efb"><b>2008年8月8日我在西藏拉萨的布达拉宫!</b></font></div></h1> <h1><font color="#39b54a"><b> 2008年8月7日,我们到达了西藏拉萨,第二天(2008年8月8日)“2008北京奥运会”就要开幕了,为了纪念这个美好的时刻,我们一行来到了布达拉宫。</b></font><div><br></div></h1> <h1><font color="#39b54a"><b> 布达拉宫(藏文:པོ་ཏ་ལ),坐落于中国西藏自治区的首府拉萨市区西北玛布日山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宫殿、城堡和寺院于一体的宏伟建筑,也是西藏最庞大、最完整的古代宫堡建筑群。</b></font></h1> <h1><font color="#ff8a00"><b> 布达拉宫依山垒砌,群楼重叠,是藏式古建筑的杰出代表(据说源于桑珠孜宗堡),中华民族古建筑的精华之作,是第五套人民币50元纸币背面的风景图案 。</b></font></h1><h1><br><div><font color="#ff8a00"><b> 主体建筑分为白宫和红宫两部分。主楼高117米 ,外观13层,内为9层。</b></font></div><div><br></div></h1> <h1><font color="#b06fbb"><b> 布达拉宫前辟有布达拉宫广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广场。</b></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b> 布达拉宫最初为吐蕃王朝赞普松赞干布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兴建。1645年(清顺治二年)清朝属国和硕特汗国时期护法王固始汗和格鲁派摄政者索南群培重建布达拉宫之后,成为历代达赖喇嘛冬宫居所,以及重大宗教和政治仪式举办地,也是供奉历世达赖喇嘛灵塔之地,旧时与驻藏大臣衙门共为统治中心。1988—1994年再次大规模修缮。</b></font></h1> <h1><font color="#39b54a"><b> 布达拉宫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圣地,每年至此的朝圣者及旅游观光客不计其数。1961年3月,国务院列其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其为世界文化遗产;2013年1月,国家旅游局又列其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b></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b> 布达拉宫(西藏自治区布达拉宫管理处)座落在海拔3700米的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中心的红山上,因其建造的悠久历史,建筑所表现出来的民族审美特征,以及对研究藏民族社会历史、文化、宗教所具有的特殊价值,而成为举世闻名的名胜古迹。</b></font></h1><h1><font color="#b06fbb"><b><br></b></font><font color="#b06fbb"><b> 据史书记载:公元七世纪三十年代,吐蕃第三十三代赞普松赞干布迁都拉萨,始建布达拉宫为王宫。当时修建的整个宫堡规模宏大,外有三道城墙,内有千座宫室。松赞干布在此划分行政区域,分官建制、立法定律、号令群臣,施政全蕃,并遣使周边各国或与邻国建成姻亲关系或订立盟约,加强吐蕃与周边各民族经济和文化交流,促进吐蕃社会的繁荣。布达拉宫成为吐蕃王朝统一的政治中心,地位十分显赫。公元九世纪,随着吐蕃王朝的解体,布达拉宫遭冷落。</b></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b> 公元九世纪至十七世纪中叶的800余年中,由于西藏政治中心地的不断变移,历代的萨迦、帕竹、噶玛巴政权都未曾设首府于拉萨,布达拉宫也一直未能重建,仅为拉萨大昭寺隶属的一处宗教活动场所。当时藏传佛教噶当派高僧琼布扎色、噶举派嘎玛•徳辛协巴、格鲁派始祖宗喀巴等不同教派著名人物在此举行过讲经传法等佛事活动。</b></font></h1> <h1><font color="#39b54a"><b> 公元1642年,五世达赖喇嘛建立了甘丹颇章政教合一地方政权。拉萨再度成为西藏政治、宗教、文化、经济的中心首府城。公元1645年,五世达赖喇嘛决定重建布达拉宫。公元1648年基本建成以白宫为主题的建筑群,将行政办公地由哲蚌寺移至布达拉宫白宫。从此布达拉宫成为历代达赖喇嘛居住和进行宗教活动和处理行政事务的重要场所。</b></font></h1> <h1><font color="#ff8a00"><b> 五世达赖喇嘛圆寂后,于公元1690年至1694年间扩建红宫,修建了五世达赖喇嘛灵塔殿为主的红宫建筑群,基本形成布达拉宫的建筑规模。十三世达赖喇嘛在位期间,又在白宫东侧顶层增减了东日光殿和布达拉宫山脚下的部分附属建筑。1933年十三世达赖喇嘛圆寂,灵塔殿建于红宫西侧,并与红宫结成统一整体。至此,从公元十七世纪中叶开始的布达拉宫重建和增扩工程全部完成。</b></font></h1> <h1><font color="#ed2308"><b> 经过1300多年的历史,布达拉宫形成了占地面积4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主楼红宫高达115.703米,具有宫殿、灵塔殿、大殿、佛殿、经堂、重要职能机构办公处、曾官学校、宿舍、庭院、回廊等诸多功能的巨型宫堡。宫内珍藏8座达赖喇嘛金质灵塔,5座精美绝伦的立体坛城以及瓷器、金银铜器、佛像、佛塔、唐卡、服饰等各类文物约7万余件,典籍6万余函卷(部),成为名副其实的文物瑰宝,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关注,被誉为“世界屋脊的明珠”。</b></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b> 布达拉宫主体建筑的东西两侧分别向下延伸,与高大的宫墙相接。宫墙高6米,底宽4.4米,顶宽2.8米,用夯土砌筑,外包砖石。墙的东、南、西侧各有一座三层的门楼,在东南和西北角还各有一座角楼。宫墙所包围的范围全都属于布达拉宫。</b></font></h1><h1><font color="#b06fbb"><b><br></b></font><font color="#b06fbb"><b> 宫墙内的山前部分叫作“雪城”,分布着原西藏政府噶厦的办事机构,如法院、印经院、藏军司令部等。此外还有作坊、马厩、供水处、仓库、监狱等宫廷辅助设施也都设在这里。</b></font></h1><h1><font color="#b06fbb"><b><br></b></font><font color="#b06fbb"><b> 宫墙内的山后部分称做“林卡”,主要是一组以龙王潭为中心的园林建筑,是布达拉宫的后花园。五世达赖重建布达拉宫时在此取土,形成深潭。后来六世达赖在湖心建造了三层八角形的琉璃亭,内供龙王像,故此称为龙王潭。</b></font></h1><h1><font color="#b06fbb"><b><br></b></font><font color="#b06fbb"><b> 红山的右侧有一座药王山,山上有17世纪建造的一座藏医学院。宫前公路南侧有一块“达扎路恭纪功碑”,是吐蕃赞普赤松德赞为表彰其大将达扎路恭于唐广德元年(763年)率兵攻掠长安而建立的。在宫墙周边,新建了不少商业设施,与布达拉宫庄严肃穆的气氛形成强烈的反差。</b></font></h1><h1><font color="#b06fbb"><b><br></b></font><font color="#b06fbb"><b> 白宫的周围是五世达赖时期仿早期宫堡形式重建的厦经却、结布却、宇经却、丹玛却等坚固森严的圆堡建筑。</b></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b> 布达拉宫海拔3700米(旅游要防止缺乏内源氧),占地总面积36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3万平方米,主楼高117米,共13层,其中宫殿、灵塔殿、佛殿、经堂、僧舍、庭院等一应俱全。</b></font></h1> <h1><font color="#39b54a"><b> 布达拉宫外观13层,高110米,自山脚向上,直至山顶。由东部的白宫(达赖喇嘛居住的地方),中部的红宫(佛殿及历代达赖喇嘛灵塔殿)组成。红宫前面有一白色高耸的墙面为晒佛台,在佛教的节日用来悬挂大幅佛像挂毯。</b></font></h1> <h1><font color="#ff8a00"><b> 布达拉宫整体为石木结构宫殿外墙厚达2~5米,基础直接埋入岩层。墙身全部用花岗岩砌筑,高达数十米,每隔一段距离,中间灌注铁汁,进行加固,提高了墙体抗震能力,坚固稳定。</b></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b> 屋顶和窗檐用木制结构,飞檐外挑,屋角翘起,铜瓦鎏金,用鎏金经幢,宝瓶,摩蝎鱼和金翅乌做,脊饰。闪亮的屋顶采用歇山式和攒尖式,具有汉代建筑风格。屋檐下的墙面装饰有鎏金铜饰,形象都是佛教法器式八宝,有浓重的藏传佛教色彩。柱身和梁仿上布满了鲜艳的彩画和华丽的雕饰。内部廊道交错,殿堂杂陈,空间曲折莫测。</b></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b> 布达拉宫依山垒砌,群楼重迭,殿宇嵯峨,气势雄伟,坚实墩厚的花岗石墙体,松茸平展的白玛草墙顶,金碧辉煌的金顶,具有强烈装饰效果的巨大鎏金宝瓶、幢和红幡,交相映辉,红、白、黄3种色彩的鲜明对比,分部合筑、层层套接的建筑型体,都体现了藏族古建筑迷人的特色。</b></font></h1> <h1><font color="#39b54a"><b> 白宫,是达赖喇嘛的冬宫,也曾是原西藏地方政府的办事机构所在地,高七层。</b></font></h1><h1><font color="#39b54a"><b><br></b></font><font color="#39b54a"><b> 白宫因外墙为白色而得名,现存布达拉宫最古的建筑是法王洞。9世纪时,布达拉宫因吐蕃内乱遭到破坏,仅存法王洞。洞内供着据传为松赞干布生前所造的他自己和文成公主、尼泊尔尺尊公主等人并列的塑像。</b></font></h1><h1><font color="#39b54a"><b><br></b></font><font color="#39b54a"><b> 最顶层是达赖的寝宫“日光殿”,殿内有一部分屋顶敞开,阳光可以射入,晚上再用蓬布遮住,因此得名。日光殿分东西两部分,西日光殿(尼悦索朗列吉)是原殿,东日光殿(甘丹朗色)是后来仿造的,两者布局相仿,分别是十三世和十四世达赖的寝宫,也是他们处理政务的地方。这里等级森严,只有高级僧俗官员才被允许进入。殿内包括朝拜堂、经堂、习经室和卧室等,陈设均十分豪华。</b></font></h1><h1><font color="#39b54a"><b><br></b></font><font color="#39b54a"><b> 白宫的第六层和第五层都是生活和办公用房等。<br></b></font><font color="#39b54a"><b>第四层是白宫最大的殿宇东大殿(措钦厦),是布达拉宫白宫最大的殿堂,面积717平方米,殿长27.8米,宽25.8米,内设达赖宝座,上悬同治帝书写的“振锡绥疆”匾额。布达拉宫的重大活动如达赖坐床典礼、亲政典礼等都在此举行。白宫外部有“之”字型的上山蹬道。东侧的半山腰有一块宽阔的广场,称作德央厦,是达赖喇嘛观看戏剧和举行户外活动的场所。广场的南北两侧建有僧官学校等。<br></b></font><font color="#39b54a"><b>白宫在红宫的下方与扎厦相连。扎厦位于红宫西侧,是为布达拉宫服务的喇嘛们的居所,最多时居住着僧众25000多人。它的外墙都是白色,因此通常也被看作是白宫的一部分。</b></font></h1> <h1><font color="#ff8a00"><b> 红宫位于布达拉宫的中央位置,外墙为红色。宫殿采用了曼陀罗布局,围绕着历代达赖的灵塔殿建造了许多经堂、佛殿,从而与白宫连为一体。</b></font></h1><h1><font color="#ff8a00"><b><br></b></font><font color="#ff8a00"><b> 红宫最主要的建筑是历代达赖喇嘛的灵塔殿,共有五座,分别是五世、七世、八世、九世和十三世。各殿形制相同,但规模不等。其中最大五世达赖灵塔殿(藏林静吉)殿高三层,由十六根大方柱支撑,中央安放五世达赖灵塔,两侧分别是十世和十二世达赖的灵塔。五世达赖灵塔殿的享堂西大殿(措钦鲁,亦名司西平措)是红宫中最大的殿堂,高6米多,面积达725.7平方米。殿内悬挂乾隆帝亲书的“涌莲初地”匾额,下置达赖宝座。整个殿堂雕梁画栋,有壁画698幅,内容多与五世达赖的生平有关。在红宫的西部是十三世达赖灵塔殿(格来顿觉),建于1936年,是布达拉宫最晚的建筑。其规模之大也可与五世达赖灵塔殿相媲美,殿内除了灵塔,还供奉着一尊银造的十三世达赖像和一座用20万颗珍珠、珊瑚珠编成的法物“曼扎”。</b></font></h1><h1><font color="#ff8a00"><b><br></b></font><font color="#ff8a00"><b> 红宫中的法王殿(曲结哲布)和圣者殿(帕巴拉康)相传都是吐蕃时期遗留下来的建筑。法王殿正处在布达拉宫的中央位置,它的下面就是玛布日山的山尖。据说这里曾经是松赞干布的静修之所,现供奉着松赞干布、赤尊公主、文成公主以及大臣们的塑像。圣者殿供奉松赞干布的主尊佛——一尊由檀香木天然形成的观世音菩萨像。红宫的屋顶平台上布满各灵塔殿的金顶,全部是单檐歇山式,以木制斗拱承托外檐,上覆鎏金铜瓦。顶端立一大二小的三座宝塔,金光灿灿,煞是耀眼。屋顶外围的女墙用一种深紫红色的灌木垒砌而成,外缀各种金饰,墙顶立有巨大的鎏金宝幢和红色经幡,体现出强烈的藏式风格。</b></font></h1><h1><font color="#ff8a00"><b><br></b></font><font color="#ff8a00"><b> 红宫中的另外一些宫殿也很重要。三界兴盛殿(萨松朗杰)是红宫最高的殿堂,藏有大量经书和清朝皇帝的画像。坛城殿(洛拉康)有三个巨大的铜制坛城(曼陀罗),供奉密宗三佛。持明殿(仁增拉康)主供密宗宁玛派祖师莲花生及其化身像。世系殿(仲热拉康)供金质的释迦牟尼十二岁像和银质五世达赖像,十世达赖的灵塔也在此殿。</b></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b> 红宫,主要是达赖喇嘛的灵塔殿和各类佛殿,共有8座存放各世达赖喇嘛法体的灵塔,其中以五世达赖喇嘛灵塔为最大。西有寂圆满大殿(措达努司西平措)是五世达赖喇嘛灵塔殿的享堂,也是布达拉宫最大的殿堂,面积725平方米,内壁满绘壁画。其中,五世达赖喇嘛去京觐见清顺治皇帝的壁画是最著名的。殿内达赖喇嘛宝座上方高悬清乾隆皇帝御书“涌莲初地”匾额。法王洞(曲吉竹普)等部分建筑是吐蕃时期遗存的布达拉宫最早的建筑物,内有极为珍贵的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尺尊公主和禄东赞等人的塑像。殊胜三界殿,是红宫最高的殿堂。现供有清乾隆皇帝画象及十三世达赖喇嘛花费万余两白银铸成的一尊十一面观音像。十三世达赖喇嘛灵塔殿,是布达拉宫最晚的建筑,1933年动工,历时3年建成。此外还有上师殿、菩提道次第殿、响铜殿、世袭殿等殿堂。</b></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b> 布达拉宫还有一些附属建筑,包括山上的朗杰札仓、僧官学校、僧舍、东西庭院和山下的雪老城及西藏地方政府的马基康、雪巴列空、印经院以及监狱、马厩和布达拉宫后园龙王潭等。<br></b></font><font color="#167efb"><b>东庭院(德央夏):系白宫正门前面平坦广阔的平台。面积为1500余平方米,其西面为白宫主楼,东面为僧官学校,南北面为住房。<br></b></font><font color="#167efb"><b>白宫门廊:此门廊有通往白宫的大门,四壁均绘有壁画,其中北壁绘有文成公主进藏图;南壁绘有五世达赖喇嘛晚年封桑杰嘉措为第斯(执政)的文告;东壁有轮回图、坛城图、民俗图等。<br></b></font><font color="#167efb"><b>东有寂圆满大殿(措庆夏司西平措):系白宫主殿,也是白宫最大的殿,面积为717平方米,内有34根柱。北侧面设达赖喇嘛宝座,上方悬清同治皇帝御书“振锡绥疆”匾额。殿内四壁满绘宗教故事和历史人物的壁画。原达赖喇嘛坐床等重要庆典均在此举行。<br></b></font><font color="#167efb"><b>西日光殿:此殿是早期修筑的达赖喇嘛的起居宫,位于白宫顶层。由福地妙旋宫、福足欲聚宫、喜足绝顶宫、寝宫和护法殿组成。<br></b></font><font color="#167efb"><b>东日光殿:此殿是十三世达赖喇嘛晚年扩建的起居宫,位于白宫顶层。由喜足光明宫,永固福德宫、护法殿、长寿尊胜宫和寝宫组成。<br></b></font><font color="#167efb"><b>弥勒佛殿(强康):主供弥勒佛塑像。左右为长寿3尊,仙女顿珠卓玛等,殿内沿供有其他佛像和佛塔,西侧设有八世达赖喇嘛宝座。<br></b></font><font color="#167efb"><b>金顶区:金顶区位于布达拉宫的最高处。金顶指的是灵塔殿和主供佛殿的鎏金屋顶,共7座,金顶上有许多鎏金装饰。金顶区四周,尚有经幢、经幡等装饰。<br></b></font><font color="#167efb"><b>坛城殿(鲁朗康):殿堂中心为桑旺堆巴坛城,东面为德却坛城,西面为吉杰坛城。桑旺堆巴(密集)、德却(胜乐)、吉杰(大威德)均为密宗本尊。殿内四周绘声绘有壁面,大都是佛教名人名寺及教史。<br></b></font><font color="#167efb"><b>殊胜三界殿(萨松朗杰):殿内供奉一块用藏、汉、满、蒙4种文字书写的“当今皇帝万岁,万万岁”牌位。牌位上方所供为清乾隆皇帝肖像。周围有金刚持、宗喀巴等塑像。殿内尚有十三世达赖喇嘛用万两白银铸造的十一面音像。这是红宫中一座重要的佛殿,有些重大活动在此殿举行。<br></b></font><font color="#167efb"><b>长寿乐集殿(其美德丹吉):此殿堂设有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宝座,沿墙的佛龛中供奉千尊无量寿佛像。殿内还供奉“埃革则底”护法神和宗喀巴塑像等2000余尊佛像。<br></b></font><font color="#167efb"><b>十三世达赖喇嘛灵塔殿:十三世达赖喇嘛灵塔通高12.97米,用优质黄金包裹的灵塔面镶嵌的珠宝上万颗,可谓世间珠玉宝石芸萃。殿内陈设着各种法器、祭器。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坐像前陈设一座由20万颗珍珠串成的珍珠塔(曼陀罗)。第3层楼四壁均为十三世达赖喇嘛一生的传记壁画。<br></b></font><font color="#167efb"><b>上师殿(喇嘛拉康):殿内主要供奉着西藏著名上师的塑像。佛龛中尚有吐蕃王朝赞普像、贤者像等数千尊和佛塔上百座。<br></b></font><font color="#167efb"><b>七世达赖喇嘛灵塔殿:七世达赖喇嘛灵塔供奉在殿堂中央,殿内尚有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坐像,以及佛龛、经书架等。<br></b></font><font color="#167efb"><b>圣观音殿(帕巴拉康):殿门上方悬挂清同皇帝御书“福田妙果”匾额。殿内正中央供奉的檀香木质自在观音像,为松赞干布所依本尊,属布达拉宫的稀世珍品,尚有合金质的六面阎罗王等许多珍贵的佛像和佛塔。<br></b></font><font color="#167efb"><b>八世达赖喇嘛灵塔殿:殿内主要供奉八世达赖喇嘛降白嘉措坐像及其灵塔,并在灵塔前供有八瑞物、八吉祥、七政宝等。<br></b></font><font color="#167efb"><b>九世达赖喇嘛灵塔殿:殿内主要有九世达赖喇嘛灵塔、九世达赖喇嘛隆朵嘉措和宗喀巴的坐像,尚有经书架等。<br></b></font><font color="#167efb"><b>时轮殿(堆廓拉康):殿中心有铜质鎏金时轮坛城1座,其周围有时轮神像和历算家塑像100余尊。<br></b></font><font color="#167efb"><b>释迦能仁殿(土旺拉康):主供佛教始祖释迦牟尼塑像,两侧排列其八大弟子立像,殿内设有七世达赖喇嘛宝座以及存放手抄甘珠尔经典。<br></b></font><font color="#167efb"><b>无量寿佛殿(蔡巴拉康):殿中间的佛座上供奉9尊无量寿佛塑像以及白度母、绿度母塑像各1尊。殿堂四周满绘壁画。<br></b></font><font color="#167efb"><b>法王洞(曲吉竹普):系七世纪叶蕃时期的建筑,被西藏佛教徒尊称为法王的松赞干布当年曾在此修行。殿内有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尺尊公主以及吐蕃王朝大臣噶尔东赞(禄东赞)和吞米.桑布扎等塑像,后者相传为藏文创始人。尚有早期珍贵的壁画。<br></b></font><font color="#167efb"><b>普贤追随殿(公桑吉珠康):殿中间佛座上供奉铜质鎏金释迦尼坐佛,左右为观世音和五世达赖喇嘛像等。<br></b></font><font color="#167efb"><b>响铜殿(利马拉康):此殿供奉的佛像皆为响铜(合金)铸造,有释迦牟尼像、无量光像等约3000余尊,其中大明宣德和永乐时内地制造的塑像可达上百尊。<br></b></font><font color="#167efb"><b>红宫二回廓:素有画廓之称。回廓四周满绘面达拉宫修建史、红宫落成庆典和佛事活动等壁画。<br></b></font><font color="#167efb"><b>西有寂圆满大殿(措庆努西平措):布达拉宫最大的殿堂,面积达725平方米,内有44根柱子。西端设达赖喇嘛宝座,上方高悬清乾隆皇帝御书“涌莲初地”匾额。殿堂四周满绘壁画,面积达280平方米,其中五世达赖喇嘛进京觐见清顺治皇帝的壁画是极为珍贵的艺术品和历史资料。殿内木构梁檩均有木雕镂空佛像以及各种动物和花纹图案。<br></b></font><font color="#167efb"><b>菩提道次第殿(朗仁拉康):主供藏传佛教祖师宗喀巴坐像,殿内还供奉格鲁派及噶当派名人铜像等。<br></b></font><font color="#167efb"><b>持明殿(仁增拉康):主供藏传佛教宁玛派祖师莲花生银铸塑像,其东侧为8尊莲花生传承祖师塑像,西侧为8尊莲花生变身塑像。殿内尚有8座银铸善逝佛塔,经书架上存放着第司桑杰嘉措时精刻的甘珠尔经。<br></b></font><font color="#167efb"><b>五世达赖喇嘛灵塔殿(色东康):殿堂高3层,内有16根柱,殿中央供奉的五世达赖喇嘛灵塔通高12.6米,塔身用金皮包裹,耗费黄金3721公斤,塔面镶嵌各种珠宝上万颗,殿内尚有十世和十二世达赖喇嘛灵塔,以及8座镶有各种珠宝的银质善逝佛塔等。<br></b></font><font color="#167efb"><b>世袭殿(冲热拉康):殿堂正中并列供奉金质释迦牟尼塑像和银质五世达赖喇嘛塑像,其右侧是一世到四世达赖喇嘛塑像等。西侧是药师八如来塑像。邻西墙是十一世达赖喇嘛克珠嘉措坐像及其灵塔。东、北壁的经书架上存放着藏文丹珠尔经。</b></font></h1> <h1><font color="#39b54a"><b> 布达拉宫在西藏拉萨西北的玛布日山上,是著名的宫堡式建筑群,藏族古建筑艺术的精华。<br></b></font><font color="#39b54a"><b>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远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在拉萨海拔3700多米的红山上建造了999间房屋的宫宇——布达拉宫。宫堡依山而建,现占地4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宫体主楼13层,高119米,全部为石木结构,5座宫顶覆盖镏金铜瓦,金光灿烂,气势雄伟,是藏族古建筑艺术的精华。被誉为高原圣殿。<br></b></font><font color="#39b54a"><b>布达拉宫收藏和保存了极为丰富的历史文物,如释迦牟尼的舍利子;108函2500余卷经书;特别是金字缮写的甘珠尔、天竺等地的贝叶经;以及明、清以来中央政府关于西藏的各种封敕达赖喇嘛的金册、玉册、金印和乾隆皇帝御赐为挑选达赖转世灵童而设的金本巴瓶。还有布达拉宫内设置的八座灵塔,最大的是为五世达赖喇嘛修建的,耗费黄金3721公斤,上万颗宝石,灵塔包以金皮、镶嵌大量珠宝,塔内安放着历世达赖喇嘛的肉身。还有藏族匠师制作的各种金银器物,镶嵌珠宝的法器、供器和民族工艺品,琳琅满目,价值连城;布达拉宫还珍藏着大量书籍,从佛教经典到医学、天文历算,十明(十类学问)学科无所不有。这些文物对于研究西藏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都具有重大的价值。<br></b></font><font color="#39b54a"><b>在布达拉宫建筑艺术中,绘画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主要表现在壁画、唐卡(卷轴画)和其它装饰彩绘方面。<br></b></font><font color="#39b54a"><b>在布达拉宫的大小殿堂、门厅、回廊等墙面无不绘有壁画,仅西大殿二楼就有壁画698幅,取材涉及历史人物、宗教神话、佛经故事等,还有民俗、体育、建筑等方面,有的以单幅表现,有的以横卷形式将画面相连缀。<br></b></font><font color="#39b54a"><b>“唐卡”是藏语音译,是最富有藏族特征的一个画种,用彩缎装裱,画在绢、布或纸上的卷铀画。主要以宗教人物、宗教历史事件、教义为内容,也涉及到西藏天文历算、藏医藏药等题材。布达拉宫保存有近万幅唐卡,最大的可达几十米。<br></b></font><font color="#39b54a"><b>布达拉宫的雕塑艺术融合了汉、印度和尼泊尔等佛教艺术技法,宫内集中了大量珍品.有泥塑重彩、木雕、石刻,而金、银、铜、铁等金属塑像数量最多,作品造型精美,高大者可达十余米,小的仅几厘米。<br></b></font><font color="#39b54a"><b>宫内还保存着大量具有浓厚宗教色彩和藏族艺术风格的工艺品,如藏毯、卡垫、经幡、华盖和幔帐等刺绣贴缎织物。<br></b></font><font color="#39b54a"><b>宫内珍藏大量佛像、壁画、经典等文物,这一民族文化艺术瑰宝,被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名录》。</b></font></h1> <h1><font color="#ff8a00"><b> 布达拉宫的建筑恢宏博大,气度非凡,布达拉宫的壁画、彩画、雕塑独树一帜,显示了古代藏族人民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和高度的艺术成就。<br></b></font><font color="#ff8a00"><b> 布达拉宫所有宫殿、佛堂和走廊的墙壁上,都绘满了壁画,周围还有各种浮雕。壁画和雕塑大都绚丽多彩,题材主要有高原风景、历史传说、佛教故事和布达拉宫建造场面等,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br></b></font><font color="#ff8a00"><b>布达拉宫内部建筑无不着色,殿堂、宫室等重要建筑一般都有壁画。居室也要画出墙裙和幔帐。木作部分更是精雕细刻,彩绘艳丽。壁画题材广泛,有表现历史人物、历史故事的画图;也有表现宗教神话、佛经故事的题材;还有表现建筑、民俗、体育、娱乐等富于生活气息的内容。丰富多彩,犹如观看一部西藏历史、风情的画卷。吐蕃三法王、达赖、班禅、文成公主、赤尊公主、桑结嘉措等人的肖像和文成公主进藏图、五世达赖朝觐顺治皇帝、十三世达赖觐见图在布达拉宫壁画中占有很重要地位。把这些西藏历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画进佛堂宫室中,是西藏壁画的一大特点。<br></b></font><font color="#ff8a00"><b>表现宗教神话和佛经故事的壁画,多采用横卷形式,将每组画面连缀起来,横向展开。每组画又往往安排一尊大型佛像或菩萨作为画面的中心,四周穿插佛传故事,构图严谨。从建筑题材的壁画中可以看到当年修建大昭寺、桑耶寺、布达拉宫等寺庙宫殿的劳动场面,还能欣赏到西藏各地寺庙的壮观景象。<br></b></font><font color="#ff8a00"><b>布达拉宫的主要殿堂都是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图案内容有云纹、卷草、缠枝卷叶、宝相花、西番莲、石榴花、法轮宝珠、梵文六字真言,八宝图及佛像、狮、象等各种植物花纹。有雕刻,也有彩画。雕刻形式有“压地隐起”和“剔地起突”两种,即浮雕和半圆雕。也有雕刻花纹是采取预先刻好花纹,再贴到梁、柱、雀替、斗拱之上的作法。色彩以朱红、深红、金黄、橘黄等暖色为底色,衬以青、绿为主的冷色。色彩艳丽,对比强烈。</b></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b>布达拉宫珍宝馆展出宫藏文物200件左右,其中包括封诰、印鉴、礼品、文献典籍、贝叶经、佛像、唐卡、法器等。布达拉宫珍宝馆观看14世纪制造的“八瓣莲花喜金刚坛城像”。2009年8月11日正式对外开放。<br></b></font><font color="#b06fbb"><b>珍宝馆是三层建筑,位于布达拉宫正面脚下的雪城中,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总投资1000多万元。珍宝馆展览将分“史海钩沉”和“宫藏珍品”两个部分八个单元,共计有文物及照片约200件套。<br></b></font><font color="#b06fbb"><b>珍宝馆内展出的文物主要包括明、清两朝的典章文物,罕见的藏文经典,深藏的稀世文物。18日,记者走进了已完成文物布置的珍宝馆,看到展示的文物当中有9世纪的贝叶经、12世纪的白釉暗海螺纹碗、产于14世纪的铜制的八瓣莲花大威德金刚像、17世纪的桃形玛瑙杯和17世纪的乾隆御笔佛塔唐卡、18世纪的鼻烟壶等诸多珍贵文物。</b></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b>宫内收藏了大量文物珍宝,有各式唐卡(佛教卷轴画)近万幅,金质、银质、玉石、木雕、泥塑的各类佛像数以万计。此外还有历代达赖喇嘛的灵塔,明清皇帝的赦书、印玺,各界赠送的印鉴、礼品、匾额和经卷,宫中自用的典籍、法器和供器等。其中如金汁书写的《甘珠尔》、《丹珠尔》(两者都是藏文的《大藏经》)、贝叶经《时轮注疏》、释迦牟尼指骨舍利、清朝皇帝御赐的金册金印等都堪称稀世珍宝,价值连城。<br></b></font><font color="#167efb"><b>在丰富的藏品中,最重要的是安放历代达赖喇嘛遗体的灵塔。从五世到十三世,除了被革除教职的六世外,其余八位都建造了奢华的灵塔。这些灵塔大小有别,但形式相同,均由塔顶、塔瓶和塔座组成。塔顶一般十三阶,顶端镶以日月和火焰轮。塔瓶存放遗体,分成内外两间。外间设佛龛,供千手千眼观音像,内间一床一桌,床上安放达赖尸棺,书桌上放置达赖生前用过的一套法器和文房用品。所有灵塔都以金皮包裹、宝玉镶嵌,显得金碧辉煌。其中五世达赖的灵塔高达14.85米,当时为建造它,共花费白银104万两,并用去了11万两黄金和15000多颗珍珠、玛瑙、宝石等。十三世达赖的灵塔也高达14米,用去了1.9万两黄金。还有五世达喇的灵塔里有一颗大象脑里生成的比大指拇还大的珍珠。<br></b></font><font color="#167efb"><b>布达拉宫收藏和保存的大量的历史文物的历史文物有佛塔、塑像、壁画、唐卡、经文典籍,还有表明历史上西藏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关系的明清两代皇帝封赐达赖喇嘛的金册、玉册、金印以及金银器、玉器、瓷器、珐琅和工艺珍玩等。</b></font></h1> <h1><font color="#39b54a"><b> 300余年来,布达拉宫大量收藏和保存了极为丰富的历史文物。其中有2500余平方米的壁画、近千座佛塔、上万座塑像、上万幅唐卡(卷轴画);还有贝叶经、甘珠尔经等珍贵经文典集;表明历史上西藏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关系的明清两代皇帝封赐达赖喇嘛的金册、金印、玉印以及大量的金银品、瓷器、珐琅、玉器、锦缎品及工艺品,这些文物绚丽多彩、题材丰富。<br></b></font><br></h1> <h1><font color="#ff8a00"><b>金印、金册:历史上清朝中央政府对历世达赖喇嘛都有册封,并分赐金印、金册。公元1652年,清朝政府册封5世达赖喇嘛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 天下释都普通瓦赤怛喇达赖喇嘛之印],印文为满、汉、藏、蒙四种文字。</b></font><br><br></h1> <h1><font color="#b06fbb"><b>敕封十一世达赖喇嘛的金册:清道光皇帝赐给十一世达赖喇嘛的金册,长2.3厘米,宽9.9厘米,厚0.2厘米,可以翻阅,中间用满、汉、藏、蒙四种文字刻[敕封十一世达赖喇嘛的金册]。<br></b></font><font color="#b06fbb"><b>贝叶经:西藏只有少数几个寺院有少量的贝叶经,这是布达拉宫一部分。</b></font></h1><br> <h1><font color="#167efb"><b>威德金刚雕塑:铜质鎏金的八瓣莲花大威德金刚雕塑。<br></b></font><font color="#167efb"><b>大藏经:这本用金汁书写的[大藏经],其中的[大般若经]是18世纪清乾隆皇帝赐给七世达赖喇嘛的,首页有四大天王等彩绘图案。 </b></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b> 拉萨的布达拉宫共有正门(南门)、东门和西门三个入口,以前游客只能从东西门进入,现在,正门也对游客开放。游客凭购票证才能进入布达拉宫大门,而且购票证限定了时间,如果迟到太久购票证将有可能作废。进入大门后,必须要先经过安检,禁止将易燃易爆物品和管制刀具带入。</b></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b> 布达拉宫前坡的登山石阶总长约300米,道宽5-8米。从无字碑开始向西可直抵上僧舍、下僧舍;向东经大觉解脱道大门直抵红宫;通过圆满汇集道大门经僧官学校抵白宫东庭院,还与玉阶窑相接。</b></font></h1> <h1><font color="#39b54a"><b> 拉萨的布达拉宫分为白宫和红宫,进入白宫大门首先是白宫广场,广场右侧有厕所,此后的近两小时的参观线路中就没有任何厕所了,游客进入白宫前最好先在此方便。同时,游客进入白宫后,禁止拍照,也禁止戴帽子和墨镜。</b></font></h1> <h1><font color="#ff8a00"><b> 布达拉宫所用建筑材料为土、石、木三种。宫殿的设计和建造,根据高原地区阳光照射的规律,其墙基宽而坚固,外墙面收分明显,殿基下面有四通八达的地道和通风口。屋内有柱、斗拱、雀替、梁、椽木等,组成撑架。铺地和盖屋顶用的是藏语名叫“阿嘎”的坚硬土。所有这些设计能使力度平衡,压力适度。这些符合科学计算的建筑,如遇到地震等自然灾害,城墙不易倒塌,各大厅和小寝室的顶部都有天窗,通过这些采光口能使阳光直接射到屋里,又能调解室内空气;此外,周围的走廊互相联结,有利于阳光折射。宫内的柱、梁上有各种雕刻,墙壁上绘有各种彩色壁画,主宫顶上有金光灿烂的金顶,还有宝幢、屋脊宝瓶、祥麟法轮、牛毛幛等饰物。屋檐下有各种斗拱,柽柳女儿墙上有同治镀金的十相自在咒文等,宫内外的这些饰物都有自在的特殊用途。除了室内冬暖夏凉之外,整个宫殿充分体现了藏名族的独特建筑风格。</b></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b> 拉萨的布达拉宫内部结构复杂,神佛塑像及殿堂较多,多无法细看与解读。跟导游即可,其中主供殿、法王洞、五世达赖灵塔殿等不容错过。若无导游陪同,则只需根据箭头的指示和围绳圈定的范围。</b></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b> 殿堂内比较阴冷,即使夏季也请随身带一件外套。另外,布达拉宫里面非常难找厕所,最好在参观前解决。</b></font></h1> <h1><font color="#39b54a"><b> 白宫共计七层,二层内部几乎无柱,内砌有很多矩形的地垄墙,形成小巷,其平面形式可承受巨大的压力;三层开间比二层要大一些,设有门厅和内引室;四层根据三层墙体走向设柱,增大开间;五层局部以薄墙分隔;六层设有王宫、雪嘎、经师住处、噶厦、本急收发室等,七层为顶层。</b></font></h1> <h1><font color="#ff8a00"><b> 参观布达拉宫有两条线路,一是在西边山脚顺车道婉蜒而上(称后道)。一条从正前方的东侧沿布达拉宫宽大的石阶而上(称前道)。这条道虽费劲但能留下更多的美丽印象,特别是摄影爱好者。侧望和仰视布达拉宫、极富西藏特色用白玛草筑成的女儿墙,都是世上绝妙的美丽景象。根据所处位置的方便,也可以从西边山脚上,顺着东边下。 </b></font></h1><h1><font color="#ff8a00"><b> 当地香客朝拜布达拉宫均是从正门沿着“之”字形的石阶拾级而上。而旅行者多数会选择从西门先走到山顶再一路下来。拾级而上颇耗体力,所以建议体力有问题和有高原反应的人 的应从反方向游览。</b></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b>经过廊道,这时你置身于面积为1500多平方米的广场,藏语称德阳夏,意即东欢乐广场。这里曾是举行盛大的藏戏表演和跳神活动的场所。然后迎着三排搭就的木梯进入布达拉宫的白宫。从外表我们非常清楚地看到布达拉宫由白宫和红宫组成。白宫为达赖喇嘛、摄政王的起居和办公之地,旧西藏地方政府噶夏也在白宫办公。<br></b></font><font color="#b06fbb"><b>穿过松格廊门厅,经过曲折的廊道,就到了白宫最大的宫殿一一东有寂圆满大穀,也称集会大殿,藏语称措庆夏司西平措。系白宫主殿,面积717平方米,屋顶由34根巨柱支撑,是各种政教活动中心和大典庆贺场所,也是驻藏大臣为氐裴达赖喇嘛主持坐床、亲政等仪式的地方。该大殿保存有清顺治册封五世达轤的金册、金印。悬挂有清同治皇帝御书“振锡绥疆”的匾额。殿内四壁绘有精美的宗教故事和西藏历史人物的壁画达432平方米。<br></b></font><font color="#b06fbb"><b>布达拉宫内共有灵塔八座,存放有五世达赖、七世至十三世达赖的灵塔。最有代表性和最值得观看的要数五世和十三世达赖喇嘛的灵塔殿。其中五世达赖的灵塔最为豪华,塔高14.85米,用黄金达3724公斤。塔上镶嵌各种珠宝,极其辉煌壮丽,豪华无从―度。藏语称“赞木耶夏”,意思是灵塔价值抵得上半个世界。</b></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b>十三世达赖的金灵塔位于红宫的最西侧。灵塔高14米,耗用黄金虽远不及五世达赖喇嘛灵塔,但耗用的其他各种珍宝则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十三世达赖喇嘛的灵塔殿有一个用22万颗珍珠串成的珍珠塔,即曼荼罗。整个珍珠曼荼罗塔身用小珍珠串连形成底色,各式珍珠、宝石串成饰花、人物、动物,凸现其上,形象栩栩如生,艺术价值极高,是慈禧太后于光绪三十四年送给十三世达赖喇嘛的。<br></b></font><font color="#167efb"><b>圣观音殿在法王洞顶部,藏语帕巴拉康。非常好辨认,殿前匾额“福田妙果”即是,为清同治皇帝御笔。殿内供奉的圣观音像,为松赞干布所依本尊,据说是檀香木自然生成。被奉为布达拉宫的镇宫之宝,与大昭寺的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一道被认为是全西藏最具佛法的两尊佛像,受到西藏广大信徒的虔诚供拜。上布达拉宫朝拜的百姓,大多是朝着这尊佛像去的。<br></b></font><font color="#167efb"><b>红宫二回廊素有画廊之称。回廊四周绘满布达拉宫修建史、红宫落成庆典和佛事活动等壁画。壁画多达698幅,有当年修建红宫时的情景,还有那时藏族人民的生活习俗,如赛马、射箭、摔跤等。</b></font><font color="#167efb"><b><br></b></font><font color="#167efb"><b>响铜殿(利马拉康)供奉的佛像皆为响铜合金铸造,有释迦牟尼像、无量光佛像等约3000余尊,其中响铜铸造的佛像1700余尊。大明宣德年间的铜铸器物内地极为稀少,但这里大明宣德和永乐年间内地制造的塑像有上百尊。</b></font></h1> <h1><font color="#39b54a"><b>法王洞(曲吉竹普)是7世纪吐蕃时期建筑,为岩洞式佛堂,被尊称为法王的松赞干布当年曾在此修行。殿内有极为珍贵的布达拉宫修建初期留存下来的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尺尊公主以及吐蕃大臣噶尔东赞〈禄东赞〉、吞米^桑布扎等人的塑像。后者相传为藏文创始人。<br></b></font><font color="#39b54a"><b>无量寿佛殿藏语称蔡巴拉康,殿中间的佛座上供奉9尊无量寿佛塑像以及白度母、绿度母塑像各1尊。还有各种质地的佛像上千尊,以及善逝八塔。殿堂四周绘满壁画。<br></b></font><font color="#39b54a"><b>时轮坛城殿(堆廓拉康时轮殿中心有铜质鎏金的时轮立体坛城一座,坛城的梵1语音译为曼荼罗,它是密宗佛神聚集作法的道场。坛城因所奉本尊佛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时轮坛城的本尊佛就是时轮金刚。时轮殿的墙上还绘有时轮佛像和历算家像100余尊。<br></b></font><font color="#39b54a"><b>殊胜三界殿(萨松朗杰〉,是红宫最高的殿堂。殿内供奉一块用藏、汉、满、蒙4种文字书写的“当今皇帝万岁万万岁”牌位。牌位上方所供为清乾隆皇帝肖像。周围有金刚持、宗喀巴等塑像。殿内尚有十三世达赖喇嘛用万两白银铸造的十一面观世音像。过去许多重大活动都在此殿举行。清代,每逢藏历年初一和皇帝过生日,达赖喇嘛都要率领西藏百官来此向中央政府朝拜。</b></font></h1> <h1><font color="#ff8a00"><b>金顶是西藏建筑的最高形式,是藏文化中对黄金崇拜在建筑艺术上的极致发挥和应用。布达拉宫的金顶最多最庞大是灵塔殿和主供佛殿的鎏金屋顶,共7座。金顶上还有许多鎏金装饰。金顶区四周,还有经幢、经幡等装饰。<br></b></font><font color="#ff8a00"><b>白宫的顶层是东西日光殿。东曰光殿是十三世达赖喇嘛晚年扩建的起居寝宫,称喜足光明宫,东南西三面都是落地大玻璃窗,从早到晚阳光普照,温暧如春。永固福德宫,是达赖喇嘛会见客人的地方。还有护法殿、长寿尊胜宫。这些殿堂建筑和陈设精美豪华。达赖寝宫更为突出,茶几上金壶玉碗玲珑剔透,锦缎被褥光彩夺目。<br></b></font><font color="#ff8a00"><b>参观了东日光殿,就来到西日光殿,此殿是早期修筑的达赖喇嘛的起居宫。由福地妙旋宫、福足欲聚宫、喜足绝顶宫、寝宫和护法殿组成;布达拉宫是达赖喇嘛的冬宫。西藏阳光充足,像东西日光殿这样的落地大玻璃,采光充分,寒冬里也暖意融融。因此,东日光殿太阳一出来就照射到了,也就成为达赖上午起居的寝宫;一到下午,达赖喇嘛就移至西日光殿,享受太阳最后一抹阳光的温暖。<br></b></font><font color="#ff8a00"><b>白宫门廊有通往白宫的大门,四壁均绘有壁画,其中北壁的文成公主进藏图和南壁的五世达赖喇嘛晚年封桑杰嘉措为第司(执政〉的文告以及下面用玻璃罩住的五世达赖喇嘛留下的手印都是无比珍贵的文物,是欣赏西藏壁画的最好地方。</b></font></h1> <h1><div><font color="#ed2308"><b>12年了,回顾当年参观这里,感受还是很深。</b></font></div><div><font color="#ed2308"><b>您到过布达拉宫吗?</b></font></div></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