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新化上梅镇,是一座拥有千年历史的古城,青青的石板路,烙印着岁月的沧桑,沉淀着历史的痕迹,留下了我少年的回忆。今年五月端午节后,趁到新化探亲之际,我再次走进了这座古城。</b></p> <p class="ql-block"><b>上梅古城始建于北宋绍圣间,是新化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曾以八街九巷驰名。最有名者为向东街,这条靠近资江渡口东西走向的老街,一直是县城的中心街道。如今风光不再,班驳的青灰色里,记录着岁月的沧桑轮回与变迁。</b></p> <p class="ql-block"><b>新化县城在清康熙年以前,城外无街道。康熙十二年(1673)以后,陆续向城外扩建街道,修建了东外街、向化街、大码头街、井头街、青石街、永兴街等。街宽2.5米至3米左右,泥土地面。民国二十七年到二十九年(1938—1940),政府对街道进行全面整修,两边住屋各后退5尺,拓宽街道为6.5米,总长达2257米。路面用大青石板铺砌,两旁设下水道,整齐划一,雨止路干,为当时全省第一流县城。向化街即现在的向东街。</b></p> <p class="ql-block"><b>走在长长的青石街上,曾经有我的足迹;探视幽幽古屋门里,曾经有我的身影。 56年前中考录在上梅中学读书,每星期日都要来住在这里的姑母家拿菜,和表弟妹们坐在一起吃饭,听姑父询问自己的成绩……向东街,你永远装在我心里!亲人们,我一刻也没有忘记。 现在正整修旧貌,返归自然,让繁荣似锦的新化城,留下一篇梅山华章,呈现一方文化静土。</b></p> <p><b>上梅古城的老宅,淡雅从容,清幽醉人。轻轻推开那扇厚重的时光之门,幽韵的历史便向我们徐徐而来……</b></p> <p><b>回望灶台,那阴郁般的幽暗和寂寥,油腻发光的灶台面已浸满尘土,薰黑的那一片墙壁,已让人看不出就里,留不住时光……</b></p> <p><b>依旧是古城的老宅,依旧是墙上悬挂的蒲丁,轻握一把惆怅,隔尘相望,依然是,岁月流转,一路风尘两茫茫……</b></p> <p><b>流年飞逝,惟有静默的墙,还有斑驳的窗花晃动着不同的光与影,恍惚若粉尘在空中飘飞,你突然就会觉得时间就此凝固……</b></p> <p><b>古城民居仿佛是一位朴实安详的老者,怀揣了无尽的故事,只等着亲近他的人,用渴望的眼神听他将陈年的光阴……</b></p> <p><b>沧桑的门框,门牌号已被历久地磨蚀,大门严守着屋内的秘密,记录着岁月的沧桑轮回与变迁……</b></p> <p><b>茫茫尘海,蓦然回首,往昔如在指隙溜走。守着这满窗的朝阳,恋着一份岁月的静好,静静地等待着那份属于自己的灿烂与美丽……</b></p> <p><b>尘世间的一切故事都藏于飞檐间落之间,湮灭在古老的一门一窗,一砖一瓦中,默默地沉寂于古色古香的迷离里……</b></p> <p class="ql-block"><b>上梅古城清一色的青石板路,长约1km,共铺11排青石,中间一排稍高,左右各5排,形似龟背,呈对称流线型美感;路面宽约6.5米,行车过路宽绰有余;左右设下水道,雨天时店铺、民居上雨水下泄,有如千龙吐注,蔚为壮观,雨止即路干。</b></p> <p class="ql-block"><b>突然有一种欲望,想住进这古巷,上一堂私熟先生的课,听一曲红尘婉转的歌,饮一壶清凉的秋雨,洗净内心所有的燥热以及时光中的烦忧……</b></p> <p><b>炊烟袅袅,庭院幽深,古巷绵延,素雅洗练如水墨卷轴展开,纯朴自然,清新宜人……</b></p> <p><b>上梅古城让经历过风雨的巷子清新、让往日的尘埃在雨中洗刷掉,她记录了历史、承载了辉煌、散发出人文的底蕴,这就是我们的家——新化。</b></p> <p><b>踏着青砖拐进巷里人家,聊几句家长里短,搬一张藤椅,用青花茶盅沏一杯新化茶,坐在廊下捧读一部线装古籍,置身书中,尽情享受悦读的愉悦……</b></p> <p><b>追逐上梅古城的韵味,你的灵魂会随着阳光的脚步翩翩起舞,舞出记忆里的真诚,舞出灵魂中的舒展,所有的美,在时光停住的一瞬间……</b></p> <p><b>遥望上梅古城,转角的地方几条街交叉着,似是起点又似小巷终点。几道房檐相接的地方,绝代风华,让你心悸神摇,会做一个春风杨柳的梦……</b></p> <p><b>行走在古城,繁华的景象沉在水底,倒影里的斑驳光怪陆离,风捎发际,心事也便随着聚散不定的波光流淌……</b></p> <p><b>在新化,如若真的有梦,那便是在这烟雨古城,倚窗听雨,亦或泡一壶新化红茶,对语芭蕉,笑看春风......</b></p> <p><b>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座绝色的古城,四季的蒸酿中,渐渐地就成了一壶陈年的新化水酒,浓烈也好,香甜也罢,装着各自的欢喜和哀伤独自品读,独自逍遥……</b></p> <p><b>这是向东街新铺的石板路,虽然缺少了一点原汁原味,但依然还是旧模样。曾记得,青少年的我们,最喜欢走在青石板路上,若经过雨水的冲刷,青石板更显得油光发亮,清澈的可以映出我们青春的倩影。</b></p> <p><b>闭上眼,斑驳的青石,挑起的飞檐,挥之不去,古巷就在眼前悠悠的舒展开来,巷的尽头,那株虬曲盘旋的古树,郁郁葱葱……</b></p> <p><b>上梅古城街边不可复制的明清建筑群,或用青石砌路,或以青砖砌墙、木材为主,或全用木材修筑,饰以马头墙、小青瓦、白粉墙,精巧玲珑的楼阁,镂刻精美的花纹图案,加上小门、大堂、天井错落有致,风格典雅,青灰的色调与青石板街道浑然一体,彰显明清建筑的独特风格。</b></p> <p><b>时光在青石板路上静静流淌,感觉异常的宁静。眼前那斑驳破裂的墙面,如风尘仆仆老人脸上的皱纹,洒上了秋露,探索着深不可知的古韵……</b></p> <p><b>古巷秋雨潇潇,带来了些许凉意,漫步在幽深的小巷中,红尘停止了羁绊,一切都是那么地安宁……</b></p> <p><b>湮没在崛起的高楼和钢筋水泥中的青砖灰瓦,让人心生怜惜,因其尘封已久而让人充满遐想,因其古老神秘而让人痴迷向往……</b></p> <p><b>或许对于曾经生活在古城的人来说,最怀念的不是老街的热闹,而是那些长长的青石板路,那些情谊深厚的街坊邻居,那条路上成长的自己与他人……</b></p> <p><b>炊烟缕缕,茶饭飘香,你站在门内拍风景,抽烟的老人信步于庭院看你……</b></p> <p><b>磨菜刀抢剪子的老人,一路走来,悠闲地抽着水烟,此刻,人生闲适,时光不老……</b></p> <p><b>一群小学生走过流淌千年的南门井,不知他们是否知道,只要南门井水溢出,新化当年就会出人才,中科举……</b></p> <p><b>汲水的红衣姑娘迈着轻盈的步履款款而来,掬上一捧千百年来滋润新化人们的甘泉,能让我喝一口吗?</b></p> <p><b>上梅古城当年资江水路航运繁荣,上通武汉,下达益阳。向东街也一直是县城的中心街道,集家坊、商贾、集市为一体,码头上船来帆往,街道上人声鼎沸。如今,因其独特的文化和厚重的历史,向东街在城市改造中被保存下来。驳的青灰色里,藏着神秘的故事。</b></p><p><b>古老的资江河,新化的母亲河,一如既往,不复东流,在提醒你,梦开始的地方,是浮华褪尽的资江…</b></p> <p class="ql-block"><b>在向东街古街(大码头)沿江道旁,慎德堂历经壹个半世纪的风雨沧桑,至今仍巍然屹立,已成为新化县乃至湘中地区的标志性建筑,是梅山文化的具体表现,是新化这个千年古县的记忆,是老百姓心中的精神图腾,也是我县著名的旅游风景宝地。</b></p> <p class="ql-block"><b>位于县城北资水西岸的北塔,以方位命名。2013年新化北塔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 <p class="ql-block"><b>史书记载始修于清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道光十五年(1835年)落成,但据民间传说,清嘉庆年间,这里原有一座木塔,年久失修而坍塌,后募捐重修,建明无扎架,周围堆起土围,随塔升高,塔成将土运走,前后修了20年。塔身为青砖料石结构。</b></p> <p class="ql-block"><b>据碑文记载:“塔基压浆灌缝二十四层,中镇金色,四周嵌珠玉。”塔高42米,八角形,角上嵌石舫,状如翘角,覆铁瓦,铸铜顶,塔正门书“北门锁钥”四字,两边对联曰:“正欲凭窗栏舒远目,直须循级上高楼。”塔中有相对螺旋砖阶直升塔顶,共492级,塔内七层,层层壁画,书法及捐款人姓氏石刻。登塔凭窗,远处群山叠翠,脚下资水流碧,梅城古貌尽收眼底。</b></p> <p><b>自从2013年4月22日开始,新化上梅古城恢复改造项目概念性总体规划方案在新化华天大酒店成功通过专家论证。各级政府领导和专家一致认为:</b></p><p><b>新化县城是具有千年历史的古城,是湘中地区存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母体县城。古城老街具有浓郁古朴和地方特色的明清建筑风格,是新化难得幸存的历史见证、文化遗存和生活延续,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人文价值、旅游价值。</b></p> <p><b>古城恢复改造工作一直不停,2017年4月21日,娄底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向世聪到新化县梅山古镇建设项目现场调研,检查指导项目建设工作。娄底市旅游外事侨务局局长廖志理,县领导左志锋、姜世星、刘迟辉、李笃成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陪同调研。</b></p> <p><b>在梅山古镇项目建设现场,冒雨实地考察向东街搬迁改建工作,向世聪一边走一边看一边问,详细了解了项目的建设规划、工程进度、征地拆迁、风貌整治、招商引资、融资筹资等情况,对于项目建设中遇到的棚户区改造资金捆绑、银行申贷、风貌改造奖补、管理机构等问题,向世聪都一一解答,提出了解决的办法。</b></p> <p><b>县委副书记、县长左志锋表示,上梅古镇保护与建设是我县有史以来最为系统、庞大的工程项目,是全省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也是新化旅游的一张名片,我们将把它建成文化古镇,突出自身特色,发挥文化底蕴优势,打造成为一个新化的旅游胜地。</b></p> <p><b>向世聪在会上要求,新化要把握好时间节点,了解项目各阶段安排,强化项目推进,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古城发展的重要抓手;要抓好征地拆迁工作,解决拆迁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确保拆迁居民的保障问题;要邀请专业团队,提高规划设计标准,确保古城的工程建设质量,并扎实推进周边棚户区改造;要大力招商引资,积极探索PPP等融资模式,加快推进投资项目落地;要尽快落实消防安全通道问题,对接市消防等部门制定出有效实施方案;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相互配合,团结合作,加快推进梅山古城项目顺利完成。</b></p> <p><b>2018年7月17日,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柳肃率专家组来我县调研古镇保护修缮项目,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姜世星陪同。</b></p> <p><b>专家组一行在梅山古镇项目建设现场进行实地察看与调研,了解该项目的具体进展情况。据悉,梅山古镇项目是全省108个重点项目之一,上梅街道办事处以新化创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坚持保护优先、恢复为重的原则,通过一系列规章制度和常态化管理将梅山古镇打造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拉动当地经济发展,打造新化全域旅游的“黄金名片”。</b></p> <p><b>在梅山古镇慎德堂,参加调研的相关单位负责同志分别就该项目涉及的实际问题进行充分交流与探讨,就相关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与梳理。</b></p> <p><b>柳肃指出,古镇改造支持多样化,不用全篇统一;要尊重历史,本着对历史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对各年代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古迹进行保护;在充分保留古城神韵的基础上,持续抓好古城保护修缮和改造提升;全力以赴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提升城市品质,尽早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城市发展成果,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b></p> <p><b>姜世星表示,上梅古镇保护与建设是全省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也是新化旅游的一张名片,我们将汲取各位专家的良好建议,在精细化上下功夫,充分挖掘新化的文化内涵,将形体与文化有机融合,突出自身特色,将它建成一个文化内涵丰富、产业规范精致的旅游胜地。</b></p> <p class="ql-block"><b>上级领导得力,古城的恢复改造工作如火如荼,古道的重建,危房的修善,景点的布置,对外的宣传,招商引资,有条不紊。</b></p> <p class="ql-block"><b>站在当年姑父的老屋前,我找到了少年时光,那向东街老牛肉面的滋味在眼前升起热气腾腾的场面。</b></p> <p class="ql-block"><b>那老字号的小吃店,粉、面、各种小吃应有尽有,味道可佳,特别是油炸粑,外面蛋黄色的糯米皮包着绿豆,吃起起又脆又香。早晨,店子里坐满了人,有的人为了赶路,买一瓶豆浆和一条油条,边吃边走……</b></p> <p class="ql-block"><b>一日三餐,向东街成了一条美食街,也成了外地旅客必选的就餐点。从古到今,人群拥挤,生意兴隆。</b></p> <p class="ql-block"><b>在表弟习武的带领下,坐电梯来到35层的上梅古城旁的金玉星小区楼盘上,拍摄古城的改造工作,真有直上云霄的感觉。</b></p> <p><b>眼底,改装的古屋夹在摩天大厦中,没有寒酸的气味,它保留了梅山文化的底蕴,让忙碌的上班族,退休老人,中外游客有漫足的地方,它将与北塔公园连成一片,构成资江河旁最大的文化观光风景区。</b></p> <p><b>物质文明的提升,必须要精神文明做支撑。你看,那深入人心的“上梅红”精神无处不在,把我自已也在嵌在里面,回味无穷!</b></p> <p class="ql-block"><b>游兴不完,可是月芽儿已爬上古城,不得不一扫古街闹景回到表弟家,默默祝福:古城的朋天更美丽,更辉煌!</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家国情怀</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紫鹊界景区水车中河街</span></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