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我学爷爷写“忠诚”【《恩施晚报》发表】

巴山异人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学爷爷写“忠诚”</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李双艳讲述 /吴联平整理</p><p><br></p><p> </p><p> 俗话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我之所以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巡察干部,是与我家良好的传统家风分不开的,更离不开我爷爷李尽忠的以身示范和谆谆教诲,以及我母亲勤劳朴实的良好美德,这大概就是良好传统家风代际传递的缘故吧。</p><p> 我是宣恩县委巡察办一名普通干部,但我一直以爷爷为榜样,时刻提醒自己要当好一名忠诚、干净、担当的巡察干部。尽管爷爷已93岁高龄,但每次我从单位回到建始县三里乡老村村,爷爷都要絮絮叨叨给我讲述他工作时候的事情。</p> <p>  爷爷之所以取名为“尽忠”,饱含着他父母对他的无限希冀,希望他长大后能成为一名对国家忠诚、对社会忠诚、对人民忠诚的人。爷爷没有辜负父母的希望,一生始终践行着父母的嘱托和期望,将“忠诚”二字书写得有过之而无不及。</p><p> 小时候,爷爷教我写的第一个字就是“忠”字。爷爷没有上过多少学,但他靠上私塾认得不少字。他年轻时就爱看岳飞精忠报国、包拯铲除奸恶、林则徐禁烟抗英等故事,后来又爱上工人运动先驱邓中夏、农民运动领袖澎湃、妇女运动领袖向警予等爱国人物。他常说,人要“公忠”“大忠”,不能“愚忠”“私忠”,否则就会影响天下兴亡和社稷安危。</p> <p>  爷爷一生命运多舛,结婚后奶奶就丢下六个孩子英年早逝,最小的孩子才两岁。爷爷又当爹又当妈,含辛茹苦抚养着我父亲他们六个孩子。尽管爷爷当着建始县茅田食品所的“一把手”,手中握着不大不小的一些权力,但他从不滥用、从不私用职权。</p><p>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虽然孩子们饿得哭爹喊娘,瘦得皮包骨,爷爷自己也因饥饿造成全身浮肿,在他给乡亲们挨家挨户发救济款时,也没有侵占公家和乡亲们的一分一毫。最终晕倒在上班的路途中,幸好被乡亲们送回家才勉强捡回一条性命。</p> <p>  单位同事看着爷爷“一把手”的权力,逢年过节总会有人带着目的,为他送来一块腊肉、一把面条、一斤鸡蛋或是一包红糖,他都严词拒绝,还给对方狠狠批评一顿,扔下了一句“紧箍咒”,以后再这样就不认这个乡亲了。</p><p> 60年代初,组织上又派爷爷到二龙湾村驻村,担任村支部书记,却又碰上“四清运动”。上面派工作组来清查他的问题,工作组满以为会在爷爷身上查出大问题,哪知道什么毛病都没有找着,最终对他竖起大拇指,还开玩笑夸赞他:“你真是一只铁公鸡,一根毛都没有沾着!”</p> <p>  鉴于爷爷的忠诚和清廉,组织上又派他担任三里坝公社书记,但很多人一到公社书记这个位置,就千方百计将自己的孩子弄成吃商品粮的身份。亲戚们看着他拖儿带仔一大家,站在关心他的角度,也劝他为其中哪个孩子弄个吃商品粮的身份。他不仅不答应,还和亲戚们大闹大吵起来,说亲戚们不懂事、不明理。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不给党和国家添麻烦。至今,我老家的墙壁上仍然还刻着这八个大字,一直激励鞭策着我们老老小小这一大家人。</p> <p>  爷爷中年丧偶,老年丧子,三个儿子相继去世,我的父亲就是其中一位,这给他不小的打击。虽然有过一段精神不振的日子,但爷爷很快又恢复过来,还说自己是打不死的“程咬金”。退休后,爷爷也不甘寂寞,主动修路除草,不要一分一厘报酬。即使上集市买菜,也会去年纪大的摊位,挑选别人不愿买要坏了的菜先买下来。邻居家有困难,上门来借米借盐,甚至借几百元钱,即使几年没有归还,爷爷也照借不误,他常说:“别人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怎么会腆着脸来登门借东西呢?”</p> <p>  爷爷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时时刻刻熏陶着、影响着我们后辈们。我的母亲尽管丈夫早逝,一直不曾改嫁,独自抚养着一对儿女,悉心照顾着年迈的老人,用孝心和贤良感染着身边人、引领着身边人,2019年她被评为“最美社区人”。</p><p> 我们夫妻俩也学着爷爷和母亲,时时刻刻书写着“忠诚”二字。在今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我们一直坚守在社区一线,被《湖北日报》《恩施日报》等媒体赞誉为“逆行夫妻”“疫线风景”。爷爷骨子里的“忠诚”,既是传世家风,也是为人准则,我将一生去践行它、书写它、传递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