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和顺的美饱满而富有激情。六百多年来,中原文化、西洋文化、南诏文化、边疆文化在这里交融碰撞,形成了独特的侨乡文化和马帮文化。</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和顺有句俗话“穷走夷方急走厂”,夷方就是缅甸、印度、泰国等国家,而“厂”则是这些国家的玉石、宝石厂,银矿等,和顺的男儿,只要到了十几岁就开始走夷方,这就意味着改变改变命运的机会及发财致富的梦想。他们从小买卖或小生意做起,由于勤奋好学,与当地人和睦相处,不少人进入了当地的主流社会,更有甚者还当了缅甸国王的国师。有的还得到英国女王的勋章。一代一代的和顺男儿满怀希望地走着走着,他们为侨居国家的发展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如今在缅甸,泰国等许多地方至今仍能看到和顺人最早创办的老商号、工厂、医院、学校等等。</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和顺图书馆建于1928年。是旅缅华侨为振兴家乡文化教育而捐资创办的乡图书馆。现有藏书8万余册,分古籍、民国、现代三个书库,典藏文献图书较为丰富。是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和顺自古有崇文尚教的优良传统,明清两朝,这里出了400多名举人、秀才,文昌宫里就记录着明清两朝取得过功名的和顺人计809人。</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大众哲人艾思奇,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先后担任中央文委秘书长、《解放日报》总编辑、新华通讯社副总编辑。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哲学教研室主任、副校长。他是一代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中国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其父毕业于(北京大学前身)京师大学堂,早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被国学大师章太炎称为“天南一支笔”。艾思奇受父亲的影响很大。从小就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意识和强烈的民族感情。</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和顺人李永茂于1850年在缅甸经营宝石、玉石、百货、汇兑等生意,建立了一条从昆明经滇西到缅甸仰光的滇缅贸易线的“永茂和”商号,为侨商翘楚。其后代在抗美援朝期间还为国捐赠了飞机。始建于清民时期的传统庭院式建筑“弯子楼”,因房屋沿着巷道的曲线修砌而得名,也是著名商号“永茂和”李氏家族的代称。</span></p> <p>三成号,由两兄弟与一位华侨合资开店,是云南创办最早,经营时间最长、资本最雄厚的一家跨国商号。<span style="font-size: 20px;">其后代在原兄弟俩修建的大宅院里,经营自家非常有特色的私房菜。</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古镇的味道</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