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奇遇记14

玛尔斯

<p>航空六院座落在南郊中心地带,占半城的面积,有两万人在这里上班。因为翻译的关系,有幸看到她神秘的一面。</p><p>第一次是因为一家国外的代理公司想卖给六院一台精密磨床,其加工精度之高能够满足航空要求。</p><p>借此机会,我和代理得以进入航空动力的部件生产车间。这是典型的央企格局,公司厂房对面,隔马路就是职工家属区,那种老式的六层无电梯房屋。厂房大约在建国后不久建成,结构简单,建筑坚固。厂房里面的设备陈旧,部分地面铺砖没有硬化。进厂房有公司领导陪同,某些区域是严禁访问的。与业务相关的设备间位于车间入口处,是一间非常简陋的隔间。厂房空间很高,小隔间靠外墙隔开。一位技工早就按照安排等在那里,他带着白色的织棉手套,身着蓝色工服,工服上沾着黑色机油。</p><p>就是这位技工,凭着自己过人的技能,用这台陈旧的磨床为公司生产出要求极为严格的部件。这样的技能如今也无法传承下去,他也即将退休,这台设备离开了技工灵巧的双手,也将成为一堆废铁,即将报废。不禁感叹这样的一生,用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富予机器灵魂,并为公司制造出品质卓越的产品。</p><p>德国工程师看到那张布满密密麻麻数字的图纸,又看了看那台古旧的设备,向技工由衷地伸出赞叹的大拇指。</p><p>接下来的交流就是展示德国优秀的设备如何生产出高精度的产品,交流中,技工也感叹,如果能用上这样的设备,该多么幸福。</p><p>航天发动机是航天设备的心脏,整个发动机由2万多个部件构成,这些外形复杂,功能要求高的部件多数要采用专用设备制造,方能达到精度和性能要求。这些部件有相当一部分需要进口,发展中的新中国就像一只蜕变的蝴蝶,努力一点点挣脱国外技术的束缚,一点点自己消化,自力更生。那些把一生都奉献给公司的技术专家,用默默奉献诠释了爱厂敬业。他们大多执着、沉默、专注而谦虚。</p><p>因为严格的保密制度,看完车间,我们就离开了,领导兴致所致,也带客人参观了一下家属区。冬日暖阳照在午后的院子里,一切都是那么祥和而温馨,与厂房的机器噪音背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p><p>因为是上班时间,年富力强的人都在厂区工作,院子里的长凳上有很多老人在晒太阳,也有不少人站着,围成一圈,中间有几个唱秦腔的人,还有配乐的自助乐队,也就是二胡和梆子。老人们听得津津有味,完全沉浸在秦腔悠扬的旋律里,也许正想起年轻时奋斗的景象。他们也都是厂子的退休职工,在这里建厂,在这里工作,在这里成家立业,在这里退休步入黄昏。他们的子孙大都也在这里工作和生活,这里是他们全部的牵挂。</p><p>穿过时光乐园的旧小区,新区的风景忽而靓丽起来,崭新的网球场和羽毛球馆、游泳馆 、职工俱乐部,新居楼房映衬着蓝天,分外耀眼,新一代职工的生活条件和环境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p><p>德国工程师也非常欣赏这样的生活,西方文化强调个人的独立性,老年人的生活是孤独而寂寞的,他们的子女难得看望他们一次,各自过着独立的生活。而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父母子女是一辈子都割舍不开的,通常都是在一起生活,相互包容。近年来也发生了一些西化的倾向,但总体上还是以大家庭为重。</p><p>这就是我们的大中国的大国企,有国才有家,有企业才有安身立命之本。家国情怀就在这一新一旧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