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梦 故乡情(12):藏烟标 玩烟标

岳臣

<p><br></p><p> 我早年的收藏活动主要是围绕连环画和烟标而进行的。收藏烟标虽然不用花钱,但是,收藏过程中所花费的时间、精力要比收藏连环画还要多。我收藏烟标,首先是就近就易即从家里开始的,就是从我大哥这一杆“老烟枪”入手的。大哥抽的烟都是两毛多钱的大众化香烟,就是“丰收”、“百乐”、“迎春”等普通品牌的香烟,偶尔家里有客人来,大哥也会用“飞鹰”、“银球”、“双喜”等好一点的香烟招待,这些香烟大多数是广州卷烟厂生产的。</p><p><br></p> <p><br></p><p> 每天到了晚上,我跑到大哥的书房从口袋里、抽屉里、枕头边,到处搜索一遍。如果找不到,就会追着大哥“搜身”,即使一包烟中还有几支,也会通通抽出来放到书桌上,然后把烟标(烟仔壳)拿走了。这些从大哥手中直接获得的烟标,虽然普通平常,但是整洁、不破损,不用经过特殊处理。开始收藏阶段,也是收藏初级阶段,随着烟标收藏数量不断的增加,大家开始互相攀比,看谁的烟标漂亮美观,不易得到。这样一来,就要想方设法扩大收藏范围,寻找新的藏品来源。</p><p><br></p> <p><br></p><p>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潮汕地区流传这样一句顺口溜:红金飞马大前门,乌龙色种一枝春。潮汕人喜爱喝茶,自然把上品茶叶与高档香烟相提并论。除了红金、飞马、大前门,还有凤凰、牡丹、大中华等多种品牌的香烟,都是上海卷烟厂生产的。记得早年的凤凰牌香烟烟标底色是浅绿色的,牡丹牌香烟烟标底色是深蓝色的。这些香烟当年都属于高档香烟,相当于现在的中华牌香烟,普通百姓是抽不起的。因此,高档香烟的烟标一般难以搜集到,我和几个小伙伴利用星期天到黄田山捡柴火,回来经过黄田山脚下的部队驻地,顺路绕到团部大楼周围搜索,运气好时每人能捡到三五个。回家后,小心翼翼地一个个拆开、压平,有的折叠成三角形收藏起来,有的干脆粘贴到墙上,五颜六色,金光闪闪(高档香烟的主图大多数用金边套印),漂亮极了。</p><p><br></p> <p><br></p><p> 收藏烟标从时间上大致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六十年代初至六十年代末,第二阶段从七十年代初至八十年代中。从烟标的品种上分即第一阶段以广州卷烟厂生产的为主,第二阶段以上海卷烟厂生产的为主。广州卷烟一厂、二厂生产的丰收牌香烟,国内有十多家卷烟厂也生产,我在文革前基本搜集齐全。</p><p><br></p> <p><br></p><p> 我主要采用“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的办法进行收藏,就是利用当年春季卖斗鱼秋季卖蟋蟀的机会,以潮州城开元寺的古玩市场作为交易平台,逐步与城里的小朋友建立良好的供需关系,从而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烟标收藏品种。双方交易办法刚开始很简单,就是我们提供斗鱼、蟋蟀,他们提供烟标。由于城里小朋友来自各个不同的家庭,烟标的来源广渠道多,烟标的品种丰富多彩,烟标的档次也大为提高。</p><p><br></p> <p><br></p><p> 我们把烟标分成高中低三个档次:上海卷烟厂出品的“牡丹”、“凤凰”、“大前门”(精装)等烟标为高档,其他卷烟厂出品的精装烟标为中档,简装烟标为低档。我们的斗鱼、蟋蟀等级区分更简单,就是以大中小三个等级与之对应。双方交易方式也简单,就是高档烟标换取大斗鱼或大蟋蟀,中档烟标换取中不溜的斗鱼或蟋蟀,低档烟标换取一般大的斗鱼或蟋蟀。这样的交易方式,既简单又实惠,大家各取所需,各得其乐,皆大欢喜。我们避免了走街串巷,四处搜寻的麻烦,他们也不用承受长途跋涉,日晒雨淋之苦。</p><p><br></p> <p><br></p><p> 随着交易数量的日益增多和档次的不断提高,我们也相应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例如,广州卷烟一厂和二厂出品的“丰收”牌烟标,其他卷烟厂出品同一品牌有安徽的合肥、芜湖、滁州、蚌埠卷烟厂,山东的青州、日照、益都卷烟厂,湖北的荆州、浠水卷烟厂,河南的周口、临颍卷烟厂,还有河北保定、江苏邳县、湖南郴州等卷烟厂。又如,广州卷烟一厂出品的“庆丰”牌烟标,其他卷烟厂出品同一品牌有江西南昌、湖北襄樊、广水,河北石家庄,云南楚雄,河南沈丘等卷烟厂。广州卷烟二厂出品的“迎春”牌烟标,其他卷烟厂出品同一品牌有长春、沈阳、重庆、新疆、云南昭通、哈尔滨、甘肃庆阳等卷烟厂。</p><p><br></p><p> 为了把这些既大众又特殊的烟标品种尽快搜集齐全,我们发动城里的小朋友一起行动起来,大家共同想方设法,用不了太长的时间,即实现了我们的预定目标。真可谓供需双方趣味相投,各尽所能,互惠互利。实际上,各种各样的烟标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艺术内涵,因此,这不仅是一种商品的交易活动,同时也是城乡小朋友之间的一种广泛而独具特色的文化交流活动。</p><p><br></p><p><br></p><p><br></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