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上生烟雨

务本

<p>  立秋,是农历24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这天标志着暑秋交替,自此之后,阳消阴长,夏季将尽。暑去秋至,窗外夜雨滂沱。只这一日之隔,秋分已过。这整天整夜的雨,带着一种要浇灭所有热情与快乐的气势,天潮地湿,即便在梦里,似乎也有把伞撑着。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梦里似曲折穿过傣寨迷宫式的长巷短巷,雨里风里,走入霏霏更令人想入非非。似凄凄切切看了一部黑白片,片头到片尾,一直是这样下着雨的。  </p> <p>  仓颉作书,“天雨粟,鬼夜哭”。虽说是个传说,可我总是深深地迷恋它,正如蒋勋先生所说“我更迷恋这六个字传达出的洪荒混沌中人类文字刚刚萌动时天地震动、悲欣交集的心情”。除了悲欣,我想更多的还是敬畏吧!“自太初有字,于是民族的心灵、祖先的回忆和希望便有了寄托。”譬如凭空写一个“雨”字,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淅沥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翻开《辞源》,金木水火土,各成世界,而一入“雨”部,古神州的天颜千变万化,便悉在望中,美丽的霜雪云霞,骇人的雷电霹雹,展露的无非是神的好脾气与坏脾气。</p> <p>  听雨,只要不是石破天惊的狂风暴雨,总有一种美感。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听上去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于今一个人回味,则在凄楚之外,再笼上一层凄迷了,饶你多少豪情侠气,怕也经不起三番五次的风吹雨打。雨,该是一滴湿漓漓的灵魂,窗外在喊谁。</p> <p>  下午会时,不期然向窗外望了一眼,发现不知何时竟下起雨来。</p> <p>  雨水滴在瓦片上,屋瓦浮漾湿湿的流光,灰而温柔,迎光则微明,背光则幽黯,似乎是一种低沉的安慰。</p> <p>  瓦是用来挡雨的。雨在瓦上最容易看得清楚,横的是帘,竖的是线,风雨际会。雨水打在瓦上,呈一朵花状,玉珠飞溅,屋宇之下,住着寻常百姓人家。耄耋老者、盘髻妇人、垂髫小儿,围着一个桌子吃饭。烟火生活,热气腾腾,人声灯影,最是灵动。</p> <p>  成片的傣楼,陡峭的屋顶坡面上覆盖着黑色的挂瓦。一片片的瓦,从屋脊高处,顺势而下,俯仰相承。忽然想起清明上河的十里繁华街市,俯瞰那片有瓦的屋脊,地气上升,忽阴忽晴,瓦上是隐约的绿树雨烟,瓦下是世俗中奔波的市井小民。 </p> <p>  瓦上生烟雨,迷蒙一片。瓦上烟就是水墨,一点一点在宣纸上濡染。桥忱着河,寨倚着山,山牵着云,茂林修竹衬托着古色古香的吊脚楼,错落有致的排列。蜿蜒的山路掩映在绿林青蔓中,狭窄蜿蜒的小巷,用石板铺就的路,好似一幅宁静的乡村画卷。</p> <p>  青石板,旧瓦片,长满了青苔,好像在诉说着历史。简陋的木门,细缝中透出光亮,它一定承载着旧时光的记忆。漫步在傣寨里,带着旧日时光的印记,还带着一丝秋天特有的静谧,召唤你触摸它的灵魂。在这里,和自己对话。</p> <p>  时光匆匆,云去云往。愿岁月静好,温润如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