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学第五天

一只子戈猪🐖

<p>第七站:黄土高原高家沟(陕西靖边)</p><p>考察对象:沟内两侧的岩石和地形</p> <p>位于山壁的窑洞,可看出先前有人类居住,因雨水冲刷导致山体滑坡,最后不能居住。</p> <p>黄土地形主要有塬、梁、峁,千沟万壑,支离破碎。黄土地貌成因主要是:1.风力沉积2.地壳抬升3.流水侵蚀。黄土高原按照堆积时间早晚,从下到上分别是:午城黄土,离石黄土和马兰黄土。河流堆积的阶地土质肥沃,是优质的聚落和农耕区。而黄土穴是由于黄土里的钙溶蚀而形成的洞穴。这里从黄土塬高处到黄土沟侵蚀搬运堆积而成的盆地,跨越250万年,见证了历史漫长的地质变迁。</p> <p>图中为马兰黄土,其颜色灰白,稍微捏一下就碎,为沙质黄土,不能做窑洞。往下是离石黄土,颜色偏红,有一定的硬度,可挖窑洞。再往下是更红的午城黄土,粘性更强,会龟裂,不做窑洞。</p> <p>考察高家沟,高家沟地层至下而上,由白垩纪-第三纪的风成砂岩、第三纪红土和第四纪午城与离石黄土构成。它们的颜色依次由红变黄,指示自白垩纪以来到第四纪气候一直在变冷。从这可以理解为什么第四纪称为冰期。挑战穿越多个因流水侵蚀切割而成的V型谷,从微观到宏观探讨丹霞地貌的形成过程,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大雨过后,沟底堆积了大量来自黄土和红土离的冲积物(粘土),有些地方冲积物厚达一米,前行举步维艰。</p> <p>下图为一线天,再次体现了因流水侵蚀切割而成的V型谷,行走其中,最窄半个手臂距离,让人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p> <p>趟完泥浆,我们要爬上几乎80度的高山,途中只能依靠山上的小灌木和几棵树木,加上昨夜的雨水冲刷,山上的泥土变得十分湿滑,需稳定重心,缓步前行。</p> <p>回程时,偶遇三个古窑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