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林彪行宫

诗与远方

<p>长时间肆虐的疫情阻止了我们外出的脚步,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曾经的浪迹天涯终究被深居简出替代。或许,我们更应该去发现身边有趣的去处,戴着口罩的704工程之行,便是一个开端........</p> <p>在美丽的西子湖畔,南、北高峰之间,有几栋从外面看起来并不特别起眼的别墅,于幽静中透出一丝神秘,揭开面纱,这就是当年的林彪行宫-704工程。</p> <p>704工程,是林彪为发动"571"武装政变而在杭州设立的一个军事基地,以"571"工程命名易暴露其阴谋,所以就以当时建造年月为代号,因是1970年4月造的,故称704工程,后来人们将它叫作林彪的704行宫。</p> <p>据介绍,当时为建设这座行宫动用了大量的工程兵部队和79个单位的7000多名民工日夜苦战,用了一年零2个月,花费人民币3100多万元。</p> <p>林彪在建造704工程时,有着深厚的政治目的。早在1969年5月18日,当时作为国家副主席的林彪就曾表露出其篡党夺权的野心,为了完成篡党夺权的阴谋,林彪决定在杭州设立一个军事基地,于是在1号楼下面,建了一个作为紧急情况下动用的大型地下军事指挥中心。</p> <p>林彪(1907年12月5日-1971年9月13日),著名军事家,1955年获封共和国元帅。1925年入党;在井冈山时期,先后任营长、团长、军长、军团长等职;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师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等职,指挥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重大战役;解放后,历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防部长、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p> <p>当年的用品。</p> <p>当时的通讯设备。</p> <p>标准的戴着毛主席像章、红卫兵䄂套的军装。</p> <p>地下军事指挥中心备用军车。</p> <p>地下军事指挥中心模型。</p> <p>704地下行宫内,各种设备一应齐全。共有47个地下房间,分为动、静两大区。动区包括厨房、配电室、水泵房等,静区包括军事指挥中心、会议室等。动区和静区之间有隔振设计,能非常有效地隔离动区的声响,保证静区的安静。</p> <p>地下行宫的墙壁都是由4层非常厚的钢板间隔而成,据介绍可以防原子弹,非常坚硬。地下通往地上的出口共4个,每个出口都有多扇钢门重重把关,这些钢门都是防火防暴防辐射,均厚15厘米,重达500公斤,不仅不易发现,而且易守难攻。</p> <p>通风机房的通风设备可以输送新鲜空气进入地下室,使室内外空气形成对流。</p> <p>地下室配电房。</p> <p>地下室弹药房。</p> <p>警卫人员在此警卫室值班,一旦发生情况,可以立即作出反应。</p> <p>一旦战事爆发,可以依靠物资倉库的战备物资和自备的发电系统、供水系统、空气调节系统、作战指挥系统,生存并指挥一个月以上。</p> <p>医务室。</p> <p>进入地下指挥中心。</p> <p>召开会议,布置任务的会议室。</p> <p>研究军事行动,下达作战命令的地下军事指挥中心作战室。</p> <p>接见等待室。</p> <p>首长休息室。</p> <p>收集信息、发佈指示、和外界保持联系的通讯室。</p> <p>通讯室墙上林彪手迹。</p> <p>3+1防护门。</p> <p>电子加热器。</p> <p>防火、防爆门。</p> <p>紧急通道。</p> <p>通向地面的楼道。</p> <p class="ql-block">地面工程占地面积307亩,主要由四幢别墅组成,1号楼供林彪一家居住,2号楼是座游泳池,一是为叶群喜好而建,另一个目的是为其儿子林立果选美。3号楼位于1号楼的对面,是供林彪的四大干将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居住的,因此,该楼又被称为将军楼。4号楼则是给林彪在浙江的代理人陈励耘居住的,几经拆建,现为浙江宾馆主楼。</p> <p>4栋别墅虽说风格各异,从外表看都显得古朴而平凡,但一走进里面,其设计之精巧、安全防范之严密、设施之华丽,让人惊叹!</p> <p>1号楼是当时占地面积最大的一座建筑,内有接见大厅、影剧院、会议中心、餐厅、厨房和大套间等。</p> <p>初次设计时,只有一个楼层,并在四周配以小桥流水。后因林彪晚年时极度怕水,又觉得一层楼的安全系数不大,因此将楼增加一层,成为二层小楼,四周的流水换成了草坪。</p> <p>进入1号楼楼层,迎面而立的是这张似曾熟悉的照片,此时此刻,环绕在脑海里的是林彪是什么时候开始与共和国领袖产生嫌隙,又反守为攻采取主动,先下手为强,开始策划并实施军事战略防御设施的呢?</p> <p>林彪办公室。这位副统帅竟然没有自己的办公桌。</p> <p>林彪书房。</p> <p>林彪深居简出,很少抛头露面和参加社会活动。有人说:林彪在炮火中冷静地迎接胜利、在暗室中独自面对敏感的内心、在生活中近乎变态的苛刻而神经质,都在704工程中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p> <p>林彪卧室。</p> <p>铺着的地毯已显破旧,这种地毯是当时我国造价最贵的纯羊毛地毯,为了给704行宫赶制,地毯厂放弃了11个国家的出口计划。</p> <p>在卧室里有一盏看起来并不起眼的灯,像一顶农家草帽,俗称莲花灯,是用藤条绕制成一个草帽形状,外面包着一层乔其纱,这样一来,即使因灯意外脱落,特制的这个草帽形灯托就会像降落伞一样轻轻落下,而不会砸伤人</p> <p>卧室的门窗玻璃经特别设计,由防弹玻璃、防紫外线玻璃及普通玻璃组成三层玻璃门窗,不仅保温、防紫外线辐射和防弹,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从室内向室外看,外面景物一览无余,而从室外却看不到室内任何东西,可保房内人的安全,隐秘。</p> <p>卧室旁有一部专用电梯直通地下,一旦遇有紧急情况,可以直接乘电梯快速进入地下室。在这座被喻为原子弹都无法摧毁的地下室里,林彪依然怕发生意外。</p> <p>为防范有人进入地下室,地下室通往卧室的通道建设了一段特殊的回音通道。一旦有人进入这一通道,监听者可通过强大的脚步回音马上发现来人。发现是外来者,可迅速采取措施,予以狙击。</p> <p>林彪怕水,自然对下雨的水滴声不感兴趣。为了不让雨水顺屋檐滴到地面发生水滴声,设计者在整个房屋的房顶用8—12层材料组成一个特殊的暗水流沟系统,这种特殊装置,可以将雨水自行消失在瓦缝里不会下滴,再通过暗沟排出去,从而使雨中的别墅群没有水滴声,显得很安静,而此类设计随处可见。</p> <p>卧室出来的休息平台下面是一个设计精致酷似凉亭的封闭式日光浴室。林彪到晚年后,有一个特点就是十分怕水,一年四季难得洗澡。从林彪的健康着想,医生建议他进行日光浴,于是建造了这个日光浴室。日光浴室实际上是一个玻璃房,其特制的玻璃可以滤掉阳光的有害射线,而且可以防弹。外面的人看不到日光浴室里面,而里面不但能看到外面,还可以通过大型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监视704行宫的每一个角落。</p> <p>室内游泳池在2号楼。</p> <p>来自浙江安吉、浦江、衢州等地的民兵参加了保密性更高的工程地下部分的建设,专业性更强的核心部分的建设则由工程兵部队承担。</p> <p>施工人员被分配到不同区域,承担不同的建设项目,不允许聊天,更不许串岗。</p> <p>704工程从立项、选址、设计到施工,一直处于异常严格的保密状态,即使在施工最高潮的时候,工地外的人都不知道这里在进行这么大的建设项目,施工现场进行全封闭的军事化管理,并采取了多项保密措施,确保工程不泄密。</p> <p class="ql-block">但大多数时候,施工现场采取的是流动哨的方式,让施工人员自管自查,自己监督自己。</p> <p>工地的进出口设置了荷抢的岗哨,进出工地的人员都要出示特制的出入证,出入证分红、青、蓝三种颜色,代表不同身份,证上有编号。</p> <p>在同一工地干活的民工都不知道其他人是从哪里来,也不知道他们到底在干啥。</p> <p>工地上不时会有穿着绿军装的军代表巡视工作,监督工程进展。</p> <p>工期越短,泄密的可能性越小,为了早日完工,工地上经常加班到深夜。</p> <p>遇到加班时,工地上会分发面条、年糕、点心,并且给予一定的加班费。</p> <p>工地的材料、废土、垃圾甚至工作人员的进出都有很严格的方式,一位司机开一段路后,交给下一个司机,所以没有一个司机知道车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民工都是从外地来的,车在路上特意绕了很多路,车上人被绕的晕头转向,根本不知道到了哪里。</p> <p>704工程的每一扇门、一块砖、一粒土,都静默不语。我们轻轻走进,凝神细听,终究无法探听到已经渐渐远去的历史的回声……</p> <p>毛泽东评价:“林彪是无以伦比的常胜元帅。在1949年以前,林彪对于中国革命是功大于过。”蒋介石评价他:“我要表扬林彪,他是黄埔最优秀的将军,因为他把他的学长和教官都打败了!”斯大林评价他:“林彪是常胜将军,常胜元帅”。</p> <p>这样一个战功显赫的共和国元勋,居然于1971年9月13日,率领几位部下乘飞机仓皇叛逃,坠落在蒙古温都尔汗附近。他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p> <p>林彪的事情败露后,杭州的704行宫也随后被发现。现在,这座行宫已经成为浙江宾馆的一部分。随着旅游热的兴起,历经改造后的704行宫开始成为西子湖畔一个新的景点。游过风光旖旎的西湖,再进入704行宫,人们为一段历史而沉思,也从这段历史中受到教育。也许这正是704行宫面向游人开放的真正意义所在。</p> <p>邂逅了藏在浓荫里的704工程,对杭州又多了一重认识。没想到,在一个青山秀水、文人如潮的现代化古城,还有这样一个惊天阴谋的军事工事,善良的人们,当作何感!</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借用了网上资料和照片,向原作者致谢!)</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