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 “那就是我……”</b></h1> 程翔原创 <h5> 我不懂音乐,却偏偏喜欢听歌,跟着哼哼,常常不能自拔,一听就是几个小时,往往感动得泪眼婆娑。妻子说:“这样不好,伤身体。”我不知道这话有无医学根据,但我在感动之后常常有一种满足。<br> 直觉告诉我,听歌于身体非但无害,反而有益,证据就是很多艺术家是长寿的。退一步说,听歌总比在网吧沉迷电子游戏强;音乐是艺术,艺术总能给人带来审美愉悦;至于电子游戏是不是艺术,我尚无资格判定。<br> 暑假期间,我把老母亲接到北京,闲暇之时,我会和母亲聊聊歌曲。每到这时母亲总是说她不懂音乐,聊不上几句就转移话题了。但我知道母亲会吹口琴,我小时候听过,有腔有调的,后来,几十年繁重的家务将母亲的音乐爱好驱赶得无影无踪,如今八十七岁的她竟然忘记了自己曾经亲近过音乐。我不禁心生遐想,如果母亲不是把一生心血奉献于家庭而是专注于音乐,那会是怎样的人生呢?<br> 一天上午,我用手机“百度”歌曲《那就是我》——这是我很喜欢的一首歌,听了无数遍,每次都很感动;国内许多歌唱家都唱过这首歌,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廖昌永的男中音。我曾在语文课上给学生讲过这首歌,还要求学生写点感受。但是,学生对这首歌似乎有些隔膜,没写出什么东西来。我能理解,我和学生的代沟是客观存在,不能强求,何况在京城玩“三国杀”“王者荣耀”长大的这一代中学生很难体会“故乡的炊烟”和“吱吱唱歌的水磨”所蕴含的深厚感情,更何况陈晓光和谷建芬的创作背景告诉我,这首歌原本就不是写给中学生唱的。一个人的艺术理解力往往与其经历和阅历有关,尽管我并不完全认同“不懂音乐就无法欣赏音乐之美”的观点,但经历和阅历的不同肯定会带来艺术理解上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教学是有限的;我并不急于让学生理解和接受,我相信随着学生的不断成长,他们总有一天会喜欢上这首歌——人就是这样,不仅有身体上归宿,也有文化上的归宿。<br> 我反复听着,哼哼着,激动的时候还大声唱了起来。我这破锣嗓子加上五音不全,肯定是糟蹋了这首歌,好在家中没有人笑话我。母亲走过来问我:“你做什么呢?”她年纪大了,耳朵背,听不清我唱什么,还以为我在抽风呢。我灵机一动,对母亲说:“这首歌很好听,请您欣赏欣赏。”母亲一听就转身去了,说:“我去择韭菜,中午包水饺”。我赶紧把母亲拽住,说这首歌有多好多好。她说,听不懂,还是择韭菜重要。我有些尴尬,看着母亲蹒跚的脚步,坐在沙发上发呆。<br> 母亲从冰箱拿出韭菜,坐在我对面择了起来。母亲似乎觉出了我的尴尬,便安慰似的说:“你接着唱,我听。”我不唱了,我想把歌词朗诵给她听,我在朗诵上的自信心明显大于唱歌。母亲说:“好。”于是我清了清嗓子,开始朗诵。妻子也凑过来,她喜欢听我朗诵。<br><i> 我思念故乡的小河/还有河边吱吱唱歌的水磨/噢/妈妈/如果有 一朵浪花向你微笑/那就是我/那就是我/那就是我……</i><br> 歌词共四段,分别运用了“小河”“水磨”“炊烟”“牛车”“竹笛”“渔火”“海螺”“倒影”“明月”“山歌”等意象,深切表达了对故乡和母亲的思念。歌词朴素而真切,极易勾起人们对过往生活的回忆,并由此引发人们的联想和想象,形成生活场景,浮现一段段故事。叶嘉莹先生说过,好的语言作品总是具有感发力量,《那就是我》就具有这样的感发力量。<br></h5> 我朗诵完,母亲边择韭菜边说:“故乡的小河,弯弯曲曲,妈妈洗衣服,儿子捉小鱼,你小时候就那样。”母亲一句话就把我带入了那遥远的童年,那条清澈的小溪,母亲在搓板上用力搓着衣服,头发散落下来,她捋一捋头发,继续用力地搓;我在小河中下麸盘,捉小鱼……<br> 但是母亲不能理解“噢,妈妈,如果有一朵浪花向你微笑,那就是我……”的含义,她说:“浪花不会微笑。”我说:“哗哗的流水声像不像甜美的笑声?”她说:“像。”我接着说:“儿子用微笑来回报母亲,母亲高兴不高兴?”她说:“高兴。但你不是浪花。”我说:“如果把河流比作母亲,儿子就是水中的浪花,依偎在母亲怀抱中,对着母亲微笑,好不好?”“好!”母亲说着,手中的活慢了下来,她开始品味歌词的含义了。我继续说:“儿子长大后离开了家,到千里之外的地方工作,取得了成绩,回家看母亲,就像一叶风帆向母亲驶来,远远地就对母亲呼喊‘那就是我’,这时候母亲会怎么样?”“很高兴,很激动!”“对呀,儿子也很激动!这是歌词的高潮部分,旋律就在高音区驰骋。您听。”我立刻打开手机,让母亲听。母亲认真听着,脸上的表情跟刚才不一样了。听完后,我把廖昌永唱歌的视频放到她眼前,让她边看边听。母亲放下手中的活儿,接过手机,认真地看,认真地听,还跟着哼哼起来……<br> 母亲渐入佳境了。她听完后有些感慨,拿着手机端详着,似乎想从手机中看出什么来。我趁机说:“母亲很久以前是会吹口琴的,现在您忘了。”母亲突然站起来,说:“我不光会吹口琴,上小学时,我曾作为学校代表到八一大礼堂参加全市学生大会,还作了发言,照片上了《大众日报》。你外公看到报纸后问我,那个女孩是谁?怎么像你?我说,那就是我,那就是我!”<br> 我也站了起来,惊喜道:“妈妈也曾辉煌过!”母亲接着说:“我有你们四个儿子,还有四个媳妇,个个孝顺。我今年在北京过了八十六岁的生日,吃了一个大蛋糕。要问谁最幸福?——那就是我,那就是我!”母亲的话把我和妻子逗乐了,没想到母亲如此幽默。人兴奋时往往能表现出意想不到的言行,也许在欣赏这首歌的过程中,母亲沉埋心底的情感被唤醒了。艺术家把这样的表现叫做高峰体验,它是艺术欣赏过程中最难得也是最精彩的瞬间。在这样的瞬间,人获得了审美愉悦,这种愉悦对身心健康是有益的。在家庭生活中,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应该努力营造这样的场景,使得亲人之间充满欢愉快乐——这就是幸福家庭。<br> ……<br> 吃午饭了。妻子把水饺盛了出来,先给母亲一盘,又给我一盘,说:“你们先吃吧,我接着下。”母亲说:“不急,等你。”第二锅水饺出来了,妻子给自己盛了一盘,又盛了三碗饺子汤,然后坐下。母亲这才拿起筷子,把她和我的盘子向桌子中间一推,说:“先吃不烫的。”<br>那一顿水饺,好香,好香。<br><br> 2020年7月31日夜<br>